杭州市城市規劃展示廳,吸引不少市民參觀。
浙江在線7月15日訊 最近,不少溫州人的朋友圈屢屢被杭州小夥伴們曬出的美圖刷爆,從驚豔亮相、美輪美奐的錢江兩岸整體夜景,到柳姿婀娜、人文薈萃的運河沿線移步易景;從時尚範兒十足的錢江新城城市陽臺,到立體舒朗的杭州東站樞紐……隨著G20峰會的臨近,杭州處處是美景。難怪有網友直呼,不用等到G20,杭州已經美翻了。
品鑑杭城之美,確實不必等到G20。多年來,杭州以全球化的視野謀篇布局,以大規劃的氣度勾勒城市藍圖,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一以貫之、持之以恆,一步步深耕城市建設與精細化管理,將美植入城市每一個角落、將美種入每一個杭城人心中。
比學杭州,就從城市規劃著眼。
大手筆大氣魄
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
G20峰會、2022年亞運會……一系列重大國際活動花落杭城,如何將這座城市變得更為和諧宜居、富有活力,成為杭州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
杭城,將前行的標杆定在了「美麗中國先行區」,共建共享國際化世界名城。今年1月11日,《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2016年修訂)》獲國務院正式批准。
此次總規修改,共涉及15個方面,包括交通、區域城鄉布局、居住與住房保障等。其中,交通方面包含了構建都市區1小時通勤網絡、規劃10條總長406.5公裡軌道交通鐵路、形成「四縱五橫三連十一延」的快速路網等內容;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包含了新增大江東、城西科創和城北3個城市副中心,提升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品質。
從「西湖時代」到「錢江時代」,直至面向全球的國際化世界名城,細數杭州的每一次華麗轉身,均離不開規劃的前瞻性、全局性與可持續性。
關鍵節點,規劃先行。
2001年,杭州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當年2月,蕭山、餘杭撤市設區,杭州市區面積由683平方公裡擴大到3068平方公裡,為推進杭州城市形態有機更新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007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進一步明確杭州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勾畫了「一主三副、雙心雙軸、六大組團、六條生態帶」,構建「東動、西靜、南新、北秀、中興」的杭州城市新格局。
去年,隨著杭州城格局進一步打開、拉大,借著G20峰會、2022年亞運會的東風,杭州再次啟動總規修訂工作,進一步明確以「美麗中國先行區」為目標,增強區域輻射帶動能力,讓居民共享城市發展帶來的幸福,共建共享國際化世界名城。
規劃一以貫之
讓城市長成藍圖的樣子
規劃一經敲定,便成為杭州上下發展的共識。
短短幾年間,杭州緊緊圍繞「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建設錢江新城,啟動地鐵和蕭山國際機場改造工程,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籌劃建設品質之江、城東新城。
一以貫之、一脈相承、一如既往,杭州人將總規扎紮實實落地、悉心呵護它生根發芽,最終長成藍圖中蓬勃的樣子。
在拱宸橋橋西歷史街區,杭州人以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為指引,對民居和商鋪應保盡保,使歷史街區可住可遊,儘量全面地展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及運河邊勞動人民工作與生活的歷史長卷,走出一條充滿活力的「保護再利用」之路,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沿線的示範工程。
在錢江新城,杭州人以「錢江新城2.0建設」的前瞻理念,啟動上城區塊、江河匯流區塊、錢江新城二期江灣區塊、城東新城等區域新一輪開發建設,將國際化的視野融入每一棟建築物的設計,每一片綠地的打造、每一條道路的建設。尤其是被眾人津津樂道的最美天際線,更是城市建設嚴格秉承規劃理念的最好範例。
多年來,在這種城市規劃理念的引領下,杭州的交通規劃、城市建設以及街道建築、城市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到城東新城的全新建設,杭州逐步形成屬於自己的國際化範兒。
不僅如此,杭州在自然人文以及風景名勝領域的規劃改造,也打造出國際化品牌。西湖的美已不復贅言,西溪溼地則成為旅遊開發經典之作,運河兩岸更是人文薈萃,走出了一條自然人文景觀有機更新的規劃建設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