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朗島——1950年沙特借給埃及以鎖住以色列南部出海口,歸還時卻波折不斷

2021-02-17 大明號

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近年來逐漸被世人熟知,一者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扼守著亞喀巴灣的閘口(亞喀巴灣內,有以色列南部唯一的海港城市埃拉特、約旦的唯一出海口亞喀巴等);二者是埃及和沙特因該島而延續百餘年的糾葛往事,2016年4月,雙方達成埃及歸島協議。如此人們不禁要問,蒂塞兩島的歷史脈絡究竟是如何變遷的呢?

【兩島的歷史脈絡】

一戰前埃及雖在名義上仍是奧斯曼帝國的行省,其最高統治者亦擁有奧斯曼帝國授予的「赫底威」封號,但事實上埃卻處英國獨霸狀態,英通過專員和39個高級顧問嚴密掌控之。1906年英屬埃及同奧斯曼帝國達成協議,蒂塞兩島劃屬埃及。

1914年末英國聲明「埃及今後處於英王陛下的保護之下」,如此埃及徹底淪為英殖民地。但一戰後英國實力的削弱和埃及民族運動的發展,終迫使英佔領當局改變其殖民統治方式。1922年英宣布埃及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然埃及需保證英在埃的特權,允許英軍駐紮,聘請英國人為埃及財政及司法顧問,英仍掌控埃及的外交監督權……。如此英國未雨綢繆,在失去埃及掌控權的前夕將蒂塞兩島劃歸了尚受其保護的沙特。

1950年沙特將擁有極高戰略價值的蒂塞兩島委託給埃及管轄,一是為防止被以軍佔據,二是希望埃及藉此鎖住以色列南下紅海的通道。

【兩島的戰略價值】

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扼守著亞喀巴灣進入紅海的通道。其中蒂朗島面積80餘平方公裡,其同埃及西奈半島夾峙的蒂朗海峽可謂以色列的戰略級通道。以色列共有兩段海岸線,除直面地中海的西部海岸線外,另有南部自紅海延伸過來的亞喀巴灣海岸線,此段海岸線雖區區11公裡,卻是以色列博弈紅海的重要砝碼,所以其戰略意義遠大於經濟利益。

下圖——俯瞰以色列埃拉特,對岸就是約旦亞喀巴

埃及暫管蒂塞兩島後,即發揮其功用,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蒂朗海峽(兩島暫歸埃及後,蒂朗海峽應屬埃領海)。如此連同不對以色列開放的蘇伊士運河,埃及等於完全鎖住了以色列連通紅海而暢遊印度洋的通道。為此以方耿耿於懷,遂同試圖掌控蘇伊士運河的英法合夥,在1956年挑起第二次中東戰爭。雖然英法最終被挫敗,但以色列在一定程度上卻達成目的。戰後聯合國緊急部隊進駐沙姆沙伊赫和亞喀巴灣沿岸地帶,自此以色列船隻航行亞喀巴灣和蒂朗海峽不再受阻。

【以色列佔據兩島】

蒂塞兩島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被以色列佔據。

當時以色列為阻止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的支持,決定先發制人。6月5日晨,以色列空軍以突襲掌握制空權,埃及的430架戰機中有320架被毀,埃空軍頓時陷入癱瘓。後阿拉伯國家因指揮失靈、各自為戰而難以抵擋以裝甲部隊的凌厲攻勢,8日和9日,約旦、埃及先後宣布停火,11日敘利亞亦被迫停火。

這場堪稱經典的「六天戰爭」(6月5日-11日),阿拉伯國家6.5萬平方公裡土地被佔,是以色列實控面積的3倍多。其中就包括埃及所屬的整個西奈半島和蒂朗島、塞納菲爾島。

【埃及收回兩島】

埃及雖然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收復了蘇伊士運河以東10-15公裡的狹長地帶,然西奈半島大部及蒂朗兩島仍處以色列實際控制之下。

後在美總統吉米·卡特的斡旋調停下,埃以雙方1978年9月17日籤署「戴維營協議」。

1)雙方結束戰爭狀態,以軍分階段撤出西奈半島;

2)以色列船只有權自由通行蘇伊士運河,而蒂朗海峽和亞喀巴灣則為開放的國際水道。

自此埃及和以色列逐漸實現了兩國關係正常化。至1982年以色列完全撤出了西奈半島,亦歸還了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

下圖——自西奈半島方向眺望蒂朗島

埃以和解後,蒂塞兩島的地緣戰略價值已極速降低,已無需用於封鎖以色列的南下通道。如此歸島談判逐漸走向前臺,而自海洋劃界後更是加速推進。2010年3月埃及同意了沙特單方面認定的包括蒂塞兩島在內的,紅海海岸基線劃設方案,如此兩島歸屬沙特已初現曙光。2016年沙特國王薩勒曼訪埃期間,雙方就蒂塞兩島歸還沙特達成協議。雖在實際操作階段,波折不斷,埃及經歷了高級行政法院裁定無效、政府上訴、駁回、開羅緊急事務法院推翻最高行政法院裁決等一系列風波,然埃總統塞西在議會通過後即果斷予以批准,用塞西的話來說,就是「這事已經結束了」。

不得不說,塞西的決定是理性的。現兩島的戰略價值已降低,且沙特的法理依據更佔優。而且埃及沒必要因此惡化與沙特的關係,相比同沙特開展合作以促進埃經濟長遠發展來看,兩島的重要性是次要的。其實有些時候不得不佩服某些領導人的魄力。

 

相關焦點

  • 土地不能借,借出容易,收回難——看埃及沙特蒂朗島糾纏
    地理簡介: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兩個島嶼總面積約111平方公裡(其中蒂朗島80平方公裡、塞納菲爾島33平方公裡),位於亞喀巴灣的閘口,為埃及和沙特的交口,往西可以進入蘇伊士運河,往北便是狹長的亞喀巴灣。而在亞喀巴灣內,有以色列通往印度洋唯一的海港城市埃拉特,以及約旦唯一出海口亞喀巴,可以說亞喀巴灣是以色列、約旦的生命線。
  • 困鎖亞喀巴灣的蒂朗島,屬於埃及還是沙特?
    圖-航拍以色列埃拉特埃及西奈半島與沙特之間有一段狹長的海灣稱為「亞喀巴灣」,而在亞喀巴灣北端正是以色列的濱海城市埃拉特。以色列的船隻從埃拉特下水之後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徑直向南進入紅海,而蒂朗島與塞納菲爾島剛好位於亞喀巴灣的出口處,因此兩島又被稱為困鎖以色列進入印度洋的「鑰匙」。
  • 沙特為何送了兩個小島給埃及?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的夾縫中復國,而隨著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阿拉伯諸國聯合絞殺以色列的計劃宣告破產。此時佔據蒂塞兩島的沙特明顯感覺無力封鎖蒂朗海峽,於是便將兩島暫交予埃及並請後者代為出力。19
  • 一座島讓兩國互相謙讓66年,沙特:島是你的,埃及:不,是你的島
    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當年沙特和埃及2個國家竟然互相謙讓一座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的海島,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蒂朗島,是位於紅海北部亞喀巴灣南口蒂朗海峽中的一座小島,面積約80平方公裡,別看它小,它可是約旦唯一的出海口,也是以色列南部、巴勒斯坦南部最重要的出海口,你說它重要不重要?所以在蒂朗島這個「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2次戰爭。
  • 埃及宣布將紅海兩座島嶼讓給沙特 民眾怒批政府賣國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沙特國王薩爾曼7日抵達埃及首都開羅進行為期5天的國事訪問,兩國似乎談得不錯,據當地消息稱,沙特允諾給予埃及大量援助和投資。不過,這次沙特換回的可不是空頭支票和禮貌式的「謝謝」,沙特國王薩爾曼11號帶著實質性的收穫——紅海的兩座島嶼回國了。
  •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真的是最大的戰略錯誤
    對於以色列來說,人口增長的瓶頸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領土的擴大,永遠只是現在的規模。很多人覺得很多以色列人認為當年不應該放棄西奈半島,失去了西奈半島,就失去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唯一機會。 但是以色列能夠抗住壓力不歸還西奈半島嗎?答案是不能,包括以色列的最強大支持者美國都不斷的施壓,不斷的威脅,以色列不歸還西奈半島,就會導致國際孤立。
  • 地中海東岸七個亞洲國家,為何紛爭不斷?
    地中海東岸的亞洲國家有七個,土耳其、賽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在亞喀巴灣有出海口,與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的關係密切,也可歸為地中海東岸的亞洲國家。
  • 中東北非地區五強:伊朗、沙特、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的GDP對比
    該地區,主要有五大強國,分別是:土耳其、沙特、埃及、以色列、伊朗,那這五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人均GDP如何呢?接下來,南生為大家一一介紹。但以色列人口只是剛剛超過900萬,而土耳其人口卻超過了8200萬,沙特人口也超過了3400萬。因此,以色列的人均GDP更高,在2019年約為4.36萬美元,在中東北非地區五大強國中排名第一。
  • 以色列阿聯謀求新線路 計劃取代蘇伊士運河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半島電視臺9月28日報導,阿聯與以色列就關係正常化達成協議後,外界擔心埃及蘇伊士將成為該協議第一受害者,近期有傳言稱,阿聯和以色列正在就一個地緣戰略項目進行合作,旨在紅海與地中海之間開闢一條新的運河,這條線路將從阿布達比——途徑沙特領土——延伸至以色列在紅海的埃拉特港
  • 約旦決定收回租借給以色列的兩塊土地,這對以色列有什麼影響?
    約旦國王在11月10日向外交宣布了一條重要消息:約旦將從即日起收回已經租給給以色列25年的土地巴古拉與古瑪爾。巴古拉位於約旦的西北部,古瑪爾位於約旦南部,兩塊土地合起來面積大概在10公裡左右。巴古拉其實早在1950年就被以色列控制了,古瑪爾則是在1967年落入了以色列手中。直到1994年約旦與以色列籤署和平條約的時候,以色列才正式承認這兩塊土地主權歸約旦所有。以色列為了繼續使用這兩塊土地,通過談判與約旦達成協議。
  • 國內反以呼聲高漲 約旦要收回借給以色列的土地
    阿拉伯國家中,與以色列籤訂和平協議的國家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約旦。1994年,兩國籤訂和平協議,約旦借出了兩塊地給以色列,但現在約旦決定收回了。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21日宣布了此事,稱約旦計劃廢止1994年跟以色列籤訂的和平協議中的部分內容,打算收回租借給以色列的兩塊土地。這一決定是約旦民眾的呼聲,也是對巴以僵局的反應。
  • 圖說以色列租借了約旦兩塊土地,25年後約旦收回
    租地的背景原因:以色列復國後,由於周圍阿拉伯國家的不滿,因此連續發動了5次中東戰爭,但是並不能消滅以色列,反而被以色列佔領了很多土地。1950年,6平方公裡的巴古拉(位於約旦河與耶爾穆克河的交匯處)被佔領;1967年,4平方公裡古瑪爾(位於死海南部的阿拉瓦地區)被以色列控制。
  • 以色列空軍堪稱最經典之戰「巴比倫行動」改變了中東三十年的格局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也是美國放在中東的一個楔子,是美國左右中東局勢的一把利刃。以色列的空軍裝備了美軍最強的戰機,他們的戰機領先中東阿拉伯國家整整二十年,以色列的飛行員也是由美國親自培訓的世界上最優秀的駕駛員。
  • 從約旦到黎巴嫩,以色列如何追擊巴勒斯坦人?
    長槍黨背後是西方基督教的力量,未來陣線背後是沙特,真主黨背後是伊朗。敘利亞軍隊進入黎巴嫩,這是有歷史淵源的。一戰後敘利亞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敘利亞獨立時,法國從敘利亞挖出黎巴嫩這塊自留地。後來黎巴嫩獨立,敘利亞時刻不忘收復故土。敘利亞軍隊越過前黎巴嫩山脈,佔據貝卡谷地,控制黎巴嫩最大的農業區。
  • 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沙特在中東最大的敵人竟然是這個國家!
    在今天中東的格局中,沙特一直自詡為是阿拉伯世界的新盟主以及遜尼派國家的領頭羊,目前沙特在本地區主要的敵人是伊朗和以色列。不過在美國的撮合下,目前沙特和以色列關係已經較為平和,雖然兩國明面上不打交道,但私下了卻合作頗多,甚至在敘利亞和葉門等軍事行動中兩國還相互配合。
  • 約旦拒絕以色列續租邊境土地 以色列外交部:遺憾
    來源:新華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10日宣布,約旦即日起收回租借給以色列25年的兩塊土地巴古拉和古瑪爾。以色列外交部發表聲明,對約旦的決定表示「遺憾」。[收土地]阿卜杜拉二世當天出席約旦國民會議全會開幕式時發表講話,說約旦即日起對巴古拉和古瑪爾的「每一寸土地有完全主權」。以色列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說以色列對約旦決定停租表示「遺憾」。
  • 以色列為何歸還埃及面積更大的西奈半島,卻仍長期佔領敘利亞面積狹小的戈蘭高地?
    由此,以色列順利佔領全部西奈半島。打敗埃及後,以色列調轉槍頭,開始攻打約旦和敘利亞,並且從約旦手中搶到了約旦河西岸地區。在1967年6月8日,以色列同意了聯合國立即停火決議,然而到了9日,以色列再次發動進攻,並迅速佔領了戈蘭高地大部分地區,甚至還奪得了通往大馬士革的幾條主要公路。
  • 埃及和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為何3年就迅速解體了?
    他的繼任者們不斷向外徵戰,建立了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隨著帝國的擴張,阿拉伯人以及伊斯蘭教遍布了西亞、北非的廣大地區。敘利亞作為阿拉伯聯軍之一,與剛成立的以色列就發生過戰爭,後來又遭到了其北方土耳其的威脅。二戰結束後,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和美國的關係急劇惡化。土耳其因控制了蘇聯黑海艦隊必經的出海口土耳其海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對土耳其進行軍事和經濟援助,土耳其藉助這個機會成為了美國的盟國。
  • 「世紀交易」下暗殺後,伊朗以色列沙特如何三國殺?
    人工智慧暗殺核能之父,以色列為何不予承認 11月27日在德黑蘭街頭被暗殺的法赫裡扎德是伊朗核設施的設計者,在中東是個知名人物,在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時,伊朗總統魯哈尼專門致謝過為核項目作出卓越貢獻的功臣,法赫裡扎德名列其中。目前,他已是核項目的顧問級人物。
  • 敘利亞屬於中東,為何中東的沙特、以色列、土耳其,都跟它過不去
    但是,沙特、以色列、土耳其,那是真的與敘利亞過不去的。 先說敘利亞與沙特之間的問題吧,這似乎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宗教引起的矛盾。我們都知道,沙特為遜尼派,而敘利亞的巴沙爾卻是什葉派,這本身就是一種衝突,誰讓他們一直是對手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