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之所以為經典,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蘊含了很多中國古代的文化常識,而賈府四春的名字有什麼講究,蘊含了哪些文化常識呢?
賈府四春分別為: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和賈惜春。《脂硯齋》中便是提醒,《紅樓夢》裡人物的名字經常通過一些諧音來達到呼應主旨或者諷喻的目的,如剛開始所提到的兩個人物,賈雨村和甄士隱,其寓意就是真事隱去,假語留存的意思。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又有什麼諧音的講究呢?
元春名字中「元」的諧音為「原」,迎春名字中「迎」的諧音是「應」,探春名字中「探」的諧音是「嘆」,而最後的惜春名字中「惜」的諧音是「息」,因此四春名字連起來便是「原應嘆息」,而這正是呼應著《紅樓夢》的一個的主旨,到最後一場繁華都是夢,原本應該嘆息一聲。
而四春的名字除了有「原應嘆息」的諧音之外,還有其他的含義,那就是中國古人對於春天的觀察,古人因為離現在的科技很遠,反而離自然萬物很近,所以他對自然的觀察和現代人對自然的觀察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他們的觀察往往更細緻,更加貼近自然本身。而現代人看春天,除了生機勃勃,繁花燦爛之外沒有其他的感想。而古人眼裡的春天是分階段的,有哪幾個階段呢?
古人眼中春天的三個階段是對應著賈府四春的四個名字的。春天的第一個階段為孟春,是剛到春天之時,也就溫度剛剛回暖,此時樹葉可能還沒發芽,但已經感覺到春天快要來了。而仲春指的是春天最中間的那段時間,此時的草發芽了,花也紅了,柳也綠了,是整個春天最燦爛的時節。而滿山遍野的春花此時開得特別燦爛,但春天的花也凋謝的特別快,因此暮春時節也即將到來。暮春時節的景色便是花兒謝了,此時的情緒與孟春時節完全相反。
因此,古人詩中對春天的描繪也會有所不同,有的說春天生機勃勃,有的則是傷春悲秋。
因此賈府四春對應的古人賞春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元春、孟春、迎春、仲春、探春、暮春、惜春。元春代表了春天剛剛開始,而迎春便是孟春剛剛結束的時候,此時是用一種特別激動的心態去迎接春天的,而仲春的時候,前期是激動地迎接,後期為讚嘆、嘆息之意。暮春結束,馬上要夏天就要到了,此時更多的便是珍惜、挽留春天,才會生出傷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