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的由來
這是由於賈府不屬於中順親王集團很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對手和敵人,並不是因為具體是由於什麼事件而結仇,就是陣營不同自然就有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這也是賈政在聽到忠順親王的人來賈府找他有事感到詫異的原因,親王是個什麼角色,親王的地位和身份遠比賈府的高很多,
親王應該是中國爵位制度中第一等的爵位,那麼親王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在中國的漢朝皇帝把自己的皇子和兄弟們封為王,這個時候的稱呼還不是親王,魏晉朝開始就把王爵王爵開始分為了親王和郡王兩種等級,其中親王多數是皇帝的兒子們和皇帝的兄弟;是和皇帝有血緣關係的,
而郡王這時候多是用於皇子的兒子們,也是有血緣關係的只是第三代人了,後來又被用於分封更多的節度使、武臣甚至文臣。就不限於有血緣關係了。到唐朝時期明確定製了皇帝兄弟皇子為王,皆封為國之親王。明朝時期,親王一般正式命名為什么姓就什麼王,甚至還有了親王冠的出現和後來的親王服。
到了清代,才把爵號直接以親王來命名的,爵號全稱為和碩親王。歷朝歷代,親王雖有演變,不過也只有皇帝兄弟和皇子才能得此爵位,所以說親王和皇帝的關係非常的近,而且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家人,所以賈府的地位和親王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
和順親王和賈府的人是很有禮貌的,沒有恐嚇的行為
賈政馬上就換衣服去見還是和順親王府來的一個長史官,長史官是個什麼角色,是親王手下最高的權臣,不過看長史官到賈府和賈政的對話也算是進到了一定的禮數,首先長史官就說了賈府比不得其他的人家,可以擅來索取,就是直接來抓人,第二告訴賈政這個琪官是王爺的非常喜愛之人,
要不也就不會來索要,就是一百個戲子也都算了,因為是甚合王爺老人家的心境,斷斷少不得此人。說明了要回去的必要性,第三最後走的時候說這樣說,一定是在那裡了。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罷,若沒有,還要來請教。並沒有說找不到再拿賈府來是問,也說得請教二字。
從長史官的一系列行為看並沒有很多人認為的王爺府來的人仗勢欺人,言語合情合理,有禮有節,彬彬有禮,本來就是王爺非常喜歡的戲子跑了,而且也有證據是和寶玉有關,現有證據,必定當著老大人說出來,公子豈不吃虧?--既說不知此人,那紅汗巾子怎得到了公子腰裡?
如果沒有這樣確鑿的證據,王爺府裡的長史官也不可能貿然來賈府來要人,所以種種跡象表明和順親王府所作所為是合理合法,一個堂堂高於賈府地位的王爺如此有禮節有證據的來賈府溝通也可以看出王爺並沒有高高在上的俯視賈府,也說明有二個含義,第一賈府的德行還是不錯的,
雖然是政見不同,利益集團不同,賈府還是值得尊敬的,第二兩家很明顯沒有絲毫的私人利害衝突,沒有過節,也僅僅也是因為政見不同而疏於交往,所以和順親王和賈府沒有直接的私人利害矛盾,更談不上衝突,對賈府的聲譽還是很值得敬佩和尊敬的,所以王爺府和賈府沒有私仇存在。
有人說忠順親王府來的人居然恐嚇賈政,有這種情況出現嗎?那語句話是恐嚇?下官此來,並非擅造潭府,皆因奉命而來,有一件事相求。看網頁面上,敢煩老先生做主。不但王爺支情,且連下官輩亦感謝不盡!」這是長史官開門見山的第一句話,有恐嚇的意思嗎?沒有吧,你是很有禮貌嗎?
故此求老先生轉致令郎,請將琪官放回:一則可慰王爺諄諄奉懇之意,二則下官輩也可免操勞求覓之苦。」說畢,忙打一躬。給賈政說明了緣由結尾的話也看不出有什麼不恭敬,高高在上的氣勢對吧,還有打一躬的肢體禮貌舉動,有恐嚇的含義嗎?
最後臨走的時候說的話是這樣的,這樣說,一定是在那裡了。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罷,若沒有,還要來請教。非常有禮貌的言語,還來請教,而並沒有說要是找不到我還要找你賈府要人,這才應該是不客氣和有點不敬的語言,而且就是這樣的語言也離恐嚇相去甚遠,
怎麼解讀出來的長史官對賈政的恐嚇之意,這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漢語,也不是什麼韓語和日語或者很深奧的波斯語以及阿拉伯語言,要知道越是地位高的人物和人家,都是很注重禮儀和自身的形象和自律的,比如賈府就很少打罵下人的事情發生,這是不是和以前看的很多電影不同,
雖然下人們基本都是買了的,基本上都沒有人身自由,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權力,而賈府的貴族們並沒有把下人當成牛馬一樣看待,這是紅樓夢黑子白紙上清清楚楚的寫出來的不是我捏造的對吧,而作為一個王爺府來的人代表了王爺的形象,從和賈政的交涉的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有什麼失禮和霸道的地方。
王爺府來的人也沒有威脅賈府的行為舉止
都是用的敬語和非常有禮節性的言語,感激不盡,轉告令郎,再來請教等,還有邊說話邊給賈政打躬,有非禮行為和言語嗎?有恐嚇之言嗎?恐嚇的句型老師教我們的時候不應該是這樣的嗎?如果你賈府膽敢包庇戲子,那麼將會是如何如何的結局或者下場,
你大膽,居然敢拐走王爺心愛之人,你找死啊等等對吧。肯定不是感激不盡和再來請教對吧。還說王爺派的奴才到賈府去示威,這就更有點歪曲事實了,上面的長史官的語言有示威的含義嗎?王爺家裡的人不見了,而且有確鑿的證據和賈府的寶玉有關,難道王爺連上門來找寶玉給個說法都不可以嗎?而寶玉真的就和王爺的小心愛有來往並知道他的具體下落。
那是王爺啊,那是皇帝的親兄弟或者是非常非常親近的人也,要說王爺府要去賈府示威,恐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曹雪芹寫的文字裡面恰恰就沒有示威和恐嚇的語句和長史官的肢體粗暴的行為啊,都是客客氣氣,彬彬有禮,是不是曹雪芹寫之前酒精含量超標了,把意思寫反了?
清朝的文字和我們現在的文字閱讀基本就沒有什麼溝通的障礙對吧,你基本就是白話文,讀不出來有示威恐嚇的內容啊。你要是遇到薛蟠這樣的王爺早就帶著大隊人馬到你賈府門口來要人了,當然薛蟠也不敢把人帶進賈府,賈府對王爺來說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根本就用不著示威和恐嚇,賈政再笨也讀得懂長史官說話的分量,雖然也是很客客氣氣的語言,那長史官來賈府就意味著事態的嚴重性賈政這點都不懂?非也,那賈政為什麼要毒打寶玉就是因為你膽子也太大了吧,敢招惹王爺的人,你是什麼東西包括我老子在王爺眼裡是什麼東西,所以賈政是真的怒火衝天了。
說賈府是參與到以北靜王為首的老實力集團也是不太正確的
,北靜王家本來就和賈府的前輩的關係非常好,來給賈珍媳婦送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老勢力集團的存在,大家都是一種很鬆散的團體似的長期的老舊關係而維繫了一大群好朋友級別的友好關係,
後來賈府被抄家北靜王怎麼就一點事情都沒有,還來幫助賈府,也說明了北靜王和賈府的友好關係是前幾輩人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友情,並沒有賈府的人參與到北靜王的什麼集團裡,要和王爺府為首的集團抗衡的情況存在,當然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人被抄家王爺會感到舒心,但還是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和賈府。結仇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
宮廷鬥爭是肯定存在的,哪個朝代都是如此,但賈府應該在宮廷爭鬥利益集團中很邊緣化的成員,但是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至於是不是存在一個以北靜王為首的集團紅樓夢裡也不是有很清晰的描寫,但是有一點可以推斷,如果有這樣的一個集團存在,
那麼賈府被抄檢以後整個的集團都應該有所殃及,而北靜王在賈府被抄的時候還來幫助賈府也說明這個集團並不成立,紅樓夢最後也沒有說明北靜王怎麼樣了,所以北靜王在和和順王府的爭鬥失敗的說法也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來做肯定的結論,
也可以肯定這個集團有也是一個很鬆散的老朋友群,大家也只是因為好幾輩的很親密的關係組成了一個並沒有什麼名稱的集體,誰還沒有一個甚至多個的好友群,而且抄檢也主要是抄檢了賈赦最開始的時候,也和賈府其他的成員沒有太多的涉及,所以和和順親王結仇是子虛烏有的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