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本人創作於八年前的遊記,時間一晃過去了。可當時的一切,今天依然歷歷在目,仿佛就像是發生在昨天。目光所及感嘆:那時有,而今無;那時無,今天有。就讓我們從本遊記的圖片中去找尋吧,權當是溫故知新了。
一個背包,一臺單反,一顆說走就走勇敢的心,在2012這年的夏天開啟一趟完美的旅行。在我心中,始終都有著一種濃濃的古鎮情懷,那流水江南,煙籠人家的柔美意境,令人無限神往。
這次的旅行目的地——永豐,是湖南省雙峰的縣城。永豐的古名叫定勝鎮。據《雙峰春秋》載:唐開元四年(716),建有關聖殿,人口逐漸聚居。明萬曆年間更名為永豐鎮。清康熙三十年(1691),湘鄉至寶慶設驛站十六鋪,永豐鋪次第十。乾隆三年(1738),湘鄉縣丞駐永豐。鹹豐三年(1853),成立中裡團防局於永豐(設永清閣)。1951年8月建立雙峰縣,從此永豐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永豐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雙峰,有著悠久的歷史。論其歷史沿革,恐怕一下子說不清楚。據《雙峰縣誌》載:「古屬九州之一的荊州;春秋戰國時屬楚;秦屬湘南縣,歸長沙郡治;西漢時部分屬連道,部分屬湘南縣;東漢時分屬長沙郡連道和零陵郡湘鄉縣;南朝屬湘鄉縣。以後作為湘鄉的一部分,隨其歸屬變更而變更」。但不管怎麼變更,永豐都是這塊古老地盤的政治中心。
永豐老城區的湄水河上這口古井,很有特色,井在河中,井中有水,清澈見底。聽城中的老人們說,當年蔡和森還在這口井中挑過水喝。
永豐鎮湄水河上的永豐橋
現榨現賣的茶樹油,從旁邊經過,香沁入鼻。
在去烈士公園的路上。
城郊的烈士公園,是為紀念當年在衡寶戰役青樹坪戰鬥中犧牲的人民解放軍烈士而修建。
烈士公園旁邊的雙勝寺。
此刻如詩朦朧,只見歲月靜好,不見人生煩惱。
這座風雨橋取名為:育才橋 因為在它的附近有一所湖南遠近聞名的雙峰縣一中。
突然間好懷念呼嘯而過的青春。
怡然自得,本地河岸人家的日常生活。
老永豐橋上的歲月記錄。
永豐鎮上共有三條老街,這條是人壽街。
老闆橋也是鎮上的一座橋。
永豐鎮最出名的當屬,永豐辣醬,我小時候都吃過,口感那是相當。
雙峰縣一中,聽說這所學校很有名氣,屬於湖南省重點中學。
看到附近育才橋石柱子上的留言,有點小感動。
永豐新區,很漂亮很乾淨。
在天青街上看到這個畫面,心中想到一句話,叫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如果可以,請把我留在童年裡,留在青春裡,留在最好的時光裡。
到永豐鎮的城郊走走看看。
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雨過天晴的郊外 。
有時候可以看得很淡然、有時候又執著得有些不堪。
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活著,是一種修行。
黃昏時分爬到烈士公園的山頂上俯瞰永豐鎮的全貌。
一家三口,上山散步,的確好溫馨,還有這樣的色彩,看上去好舒服。
當時,正在永豐橋上拍攝,遇到圖中兩位可愛的國藩學校學生,於是也把她們定格在畫面中。
在永豐體育場中。
好喜歡這一抺陽光的傾瀉。
城裡的月亮。
這條是和塘街。
有一種情感叫堅守。
江南詩畫,置身於水墨之中。
一葉孤舟,一抹夕陽,一支撐竿,一曲漁歌,一江暖水,一世人間。
在回住處的途,拍這一輪皎潔的月亮,心中頓生感觸,人在一個地方生活久了累了,就應該背上行囊去旅行,無論是什麼地方,只要是陌生的就好,漫步鄉間田野,街市陋巷,由心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慢慢的放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