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一槍少賠一億?假的!籤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是怎麼做的

2021-01-08 聞17

今天4月17日,是《馬關條約》籤訂125周年。該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清末我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風潮。提起《馬關條約》就不得不想到一個人——李鴻章。

中日馬關條約
關於李鴻章的不實言論,配圖為張之洞

近些年,網絡上盛傳李鴻章因為在日本進行《馬關條約》相關談判時,被日本人槍擊,因為這一槍,李鴻章據理力爭,讓日本人少向中國要求賠償一萬萬兩白銀並且放棄索要遼東半島,以此來彰顯李鴻章的愛國與偉大。那麼,甲午戰爭後,籤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究竟做了什麼呢?

馬關條約談判場景
李鴻章禮服照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日本出兵侵佔朝鮮,清政府派兵前往交戰,在此期間,李鴻章一直試圖通過英法德等列強斡旋,避免戰爭,但是日本執意交戰,侵佔朝鮮。之後日軍突襲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建成時,是東亞最強大的海軍,日本都感到畏懼。但是在清廷腐敗,加之主管統帥李鴻章的管理不善之下,軍艦老化,武器裝備落後,戰力下降嚴重。最終在甲午海戰爆發後,李鴻章採取了「保船制敵」的避戰策略,一味逃跑,被日本海軍長驅直入,北洋水師聚殲在港口內。

中日甲午戰爭

同時東北地區受到朝鮮方面日軍的威脅,東部沿海受到日本海軍壓力,北京受到威脅,清政府不得已準備與日本何談,希望可以停戰。清政府曾派德國人做代表,也曾派張蔭恆和邵友濂為代表與日本和

談。但是日本人點名李鴻章為全權代表,才肯何談。慈禧太后不得已在1895年2月派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前往日本和談。李鴻章從清帝得到了交割領土的權力。

參加談判的李鴻章,前排白髯者

1895年3月14日,李鴻章帶著兒子李經方和美國顧問前往日本開始談判。雙方開始時主要是圍繞停戰展開談判,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拒絕停戰,此時日本還沒有提出明確的勒索要求。3月24日,李鴻章在與日方談判至深夜,返回寓所途中,被日本的兇徒小山豐太郎槍擊,子彈傷及面部。此事讓日本方面處境大變,國際輿論不利於日本方面。日方急切希望完成談判。

受傷的李鴻章

在4月1日,日方終於拿出第一份完整的勒索要求,除割地外,日方要求賠款3億兩。4月8日,伊藤博文約見李鴻章養子李經方,告訴他賠款數額只可能略微減一點,「但決不能作大量削減」,如果不接受日本要求,「北京的安危亦有不忍言者」擺明威脅李鴻章和清廷。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李鴻章見狀也向清廷發電報請示「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屆時能否允添,乞預密示。否則只有罷議而歸,停戰展期已絕望,請飭各將帥及時整備為要。」如果日方不減少三萬萬兩白銀的要求,自己就只能停止談判,回國備戰了。

李鴻章養子李鴻章

這份電文被日本人得知了,日本天皇擔心「萬一談判破裂,即使達成北京城下之盟,亦難免外國之幹涉,土地割讓與賠償金最終可能雙雙化為泡影。」最終日方在4月10日,將索賠金額減少到二萬萬兩白銀。理由是「考慮中國財政窘迫,難以滿足日本要求,故而減少三分之一,減輕中國的負擔」,也並不是因為李鴻章中槍而減少索賠。清政府面對日本的減少索賠的決定,在4月13、14日向李鴻章打電報傳達聖旨說「倘事至無可再商,應由該大臣一面電聞,一面即與定約」「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也認可了日本二萬萬兩的賠償要求。

日本明治天皇

相關焦點

  • 籤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被打一槍少賠一億?假的!真相是這樣
    關於《馬關條約》的籤訂,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被刺客小山豐太郎襲擊,因面部被挨了一槍,之後據理力爭,讓日本政府向中國索要戰爭賠款減少了一萬萬兩白銀!李鴻章負傷談判這件事看得大家是熱血沸騰,紛紛讚揚李鴻章硬氣的表現。事情真的如傳說中那樣發展的嗎?
  • 籤訂《馬關條約》,李鴻章究竟錯在哪裡?他的錯,只是少挨了2槍
    梁啓超在其所著《李鴻章傳》中,對其「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的評價,成為了評價李鴻章的主旋律。那麼,《馬關條約》的籤訂,李鴻章到底應不應該承擔罪責?應該承擔多少罪責?他究竟是千古罪人,還是救國英雄呢?
  • 《馬關條約》賠款中,清朝為何會少賠1億白銀?都是他遇險換來的
    後人在看到李鴻章出面籤訂不平等條約時,都對其指責和批評,但其實在當時那樣的一個社會背景和世界局勢之下,清朝想要跟西方列強討價還價?完全沒有實力可言,李鴻章當然也是希望能夠儘量的挽回國家的損失,但也有心無力,他只是儘自己所能,在談判桌上儘量幫中國爭取一絲尊嚴。
  • 《馬關條約》籤訂後,清朝為何有眾多官員為李鴻章求情
    於是清朝找到了李鴻章,要求李鴻章去日本談判。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授權下,李鴻章在1895年3月19日到達日本馬關,雙方開始了正式談判。關於這次談判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籤訂了《馬關條約》,總的來說這個條約非常賣國。李鴻章當時也因為這個條約世人所恥笑。而且清朝很多御史聯合起來,開始上書反對李鴻章。在民間也有很多人遊行要求拒絕承認合約,懲辦李鴻章。
  • 訪日清講和紀念館:李鴻章在此籤訂《馬關條約》因遇刺中彈賠款減一...
    李鴻章是大清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曾在馬關春帆樓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如今,此地被命名為日清講和紀念館,供遊客參觀。李鴻章曾在此遇刺,左頰中彈,賠款金額也因此減少一億兩白銀。日清講和紀念館建於1937年,地處日本本州島西端,與北九州僅隔數百米海峽相望之地的馬關。
  • 日本人打在李鴻章臉上的那一槍,李鴻章用它換了一億兩白銀,值嗎
    但甲午中日戰爭一敗,洋務運動也就宣布破產了……值與不值,自有後人評說1895年3月,晚清政府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要求,特派李鴻章前去日本商討籤訂《馬關條約》的事宜。其實,說是邀請李鴻章東渡日本商討條約籤訂,實際上伊藤博文早已擬定好了條約內容,此番要求李鴻章前來,就是認為李鴻章才算得上是「清政府的代言人」,換作其他人的話,日本人根本不承認。
  • 在馬關條約籤訂地憶李鴻章 馬關條約籤約120年
    這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1895年3月,處於甲午戰爭中的中日兩國準備進行和談。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廣島、馬關、長崎三地中,選定馬關作為談判地,與中國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交涉停戰。每天去春帆樓會場的李鴻章,為防不測,總是避開大路,特意撥開草叢,走這條偏僻小徑。但即便如此,被軍事勝利煽動得幾近瘋癲的日本人,熱盼戰爭擴大,生怕春帆樓和談成功,唯恐事態就此罷休。一名叫小山六之助的右翼團體「神刀館」成員在下關潛伏許久,一日在這條小徑上斷然攔路,對準李鴻章的頭就是一槍!這一槍,倒是打出了和局。
  • 李鴻章替慈禧背負罵名,被日本人用槍指頭,堅決不籤《馬關條約》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籤訂了《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和澎湖給日本,自此之後,他便被扣上了「賣國賊」的罵名。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李鴻章究竟是愛國還是賣國?他是否是被國人冤枉了一百多年呢?李鴻章的愛國行為關於李鴻章的評價實際上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東方的鐵血宰相」,而梁啓超則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 馬關條約李鴻章被打傷,日本為什麼那麼害怕,原來是這些原因!
    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中國戰場的甲午戰爭局面,就戰場形勢本身而言清政府岌岌可危,但就整個戰爭局勢而言,日本方面已經耗不起了,必須儘快結束戰爭,與李鴻章在日本的談判也是希望在談判桌上能提前結束一切。甲午戰爭中國慘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賠償3億兩白銀,當然還有其他賠償條款。
  • 籤完《馬關條約》,做翻譯的小姑娘,撲到李鴻章的懷裡號啕大哭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0期:《馬關條約》少賠了一億兩銀子,真的因為李鴻章挨了一顆子彈嗎?同時也擔心李鴻章因此憤而回國,不再和談,導致日本利益最大化不能實現。於是,在日本天皇的授意下,決定在原先索賠三億兩銀子基礎上,減掉一億兩,以安慰李鴻章。李鴻章聞之,甚至講道,自己再多挨幾顆子彈,把賠款縮減到零才好。但不管怎麼說,這顆價值一億兩白銀的子彈就此誕生了,還形成了典故,給李鴻章的形象增添無盡光彩。
  • 李鴻章在日本挨一槍,給大清省了一億,在此國籤一協議,丟了百億
    其次是《馬關條約》,1895年和日本籤訂,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2億兩,可是當時一下子拿不出這筆錢,不得不算利息分期,無形中更是加重了負擔跟損失,《馬關條約》籤訂6天後,「三國幹涉還遼」,但日本要中國以白銀3000萬兩將其「贖回」,所以《馬關條約》日本一共勒索了中國2.3億兩白銀。據悉,有人粗粗統計,李鴻章籤過的條約加起來,至少賠償了外國12億兩銀子。
  • 中日籤訂《馬關條約》,李鴻章留下2億兩白銀,帶回來一顆子彈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不平等條約,按先後次序來說是《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這3個條約無論對當時的清政府也好,還是對老百姓來說,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是要論到對國民造成的心理打擊,應該以《馬關條約》為最。
  • 馬關條約籤訂,李鴻章無官可做,他後來擔任過什麼職位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朝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當時清朝負責籤訂條約的全權代表,則是李鴻章。甲午海戰失利後,日本加快對中國的入侵。日本軍隊大軍直指東北,這裡被視為清朝的「龍興之地」,一向極為重視。眼見形勢不妙,清朝決議與日本議和。但清朝兩次派遣的是使臣,都遭到日本拒絕。
  • 馬關條約為何在不起眼的小餐館籤訂,崔永元直播道出了實情!
    馬關條約為何在不起眼的小餐館籤訂,崔永元直播道出了實情!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中國戰敗。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在馬關(現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當年李鴻章被迫籤訂條約的地點卻是在馬關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餐館--春帆樓,至於日本人為何選定的這個地方,前幾天崔永元老師在直播中道出了實情。
  • 《馬關條約》日本讓步,真的是因為李鴻章挨了一顆子彈嗎?
    就這樣,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奔赴日本的馬關,開始了求和談判。正所謂弱國無外交,諒李鴻章再怎麼厲害,沒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也根本毫無迴旋的餘地。那麼,李鴻章又是憑藉什麼籌碼,砍下了約一億兩銀子的賠款,號稱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顆子彈,又是怎麼回事呢?
  • 日本人為何指定李鴻章為清朝代表,前去籤訂《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馬關與日方籤訂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之外,還需要賠償日本白銀二萬萬兩,一時之間,李鴻章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明知籤訂賣國條約必定受後人唾棄,聰明事故如李鴻章,為何非要趟這趟渾水呢?
  • 日本為啥把《馬關條約》籤訂地選在春帆樓?樓旁有條「李鴻章道」
    日本九州北端的下關春帆樓,是甲午戰爭後李鴻章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的地方。日本方面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下關,原名「赤間關」,亦作「赤馬關」,簡稱「馬關」,位於日本本州最南端。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南北往來的交通咽喉。在下關市,有一座背依小丘的旅店。
  • 馬關條約:李鴻章挨了一槍,大清省了一億兩?
    [摘要]坊間常有這樣的說法,「李鴻章挨了一槍,給大清省了一億兩」,不無道理。然而,如果他的反應不是這樣無所作為,最後的結果,必然不止是省下一億兩而已。為看李鴻章一眼而雲集馬關之眾人中,紅衫漢(註:指進城的鄉下人)尤多。巡查一一往來盤問,調查無旅券者,其狀甚為森嚴。(《東京朝日新聞》1895年3月26日)然而,仿佛是故意為了給當局一個難堪,行刺現場正在日方特別設立的憲兵支部旁邊,不遠還有一處派出所。事件發生後,山口縣知事原保太郎、山口縣警部長後藤松吉郎一齊丟了烏紗帽。至於下級官員有多少人吃了處分,那就不得而知了。
  • 兩名高官,因日本的侮辱,卻有幸躲避了籤訂《馬關條約》的罵名
    但是,就因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戰敗後籤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被痛斥為「賣國賊」。李鴻章,究竟是「再造玄黃之人」(慈禧的評價),還是「大賣國賊」?眾說紛紜,爭議巨大。
  • 李鴻章遇刺改變馬關條約進程
    [摘要]就在李鴻章的轎子快到達驛館時,人群中突然躥出一名日本男子,照定李鴻章就是一槍。李鴻章左頰中彈,血染官服,當場昏厥過去。一時間,現場大亂,行人四處逃竄,行刺者趁亂躲入人群溜之大吉。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一生的恥辱,籤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戰前,李鴻章在1894年6月中旬曾經請俄國和英國駐華公使出面調停中日之爭。但英國人此時正想拉日本制衡沙俄,不願意趟這灘渾水。英國領事曾告訴李鴻章,英國政府請日本與中國共同退兵。但也僅此而已,別無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