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籤訂《馬關條約》,李鴻章留下2億兩白銀,帶回來一顆子彈

2020-12-24 老衲侃春秋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不平等條約,按先後次序來說是《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

這3個條約無論對當時的清政府也好,還是對老百姓來說,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但是要論到對國民造成的心理打擊,應該以《馬關條約》為最。

《馬關條約》1895年4月籤訂的,主要內容為:

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開放重慶等地為新的通商口岸;

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清朝建立以後,延續了明朝的閉關鎖國戰略。與此相反,歐洲的工業革命進入迅猛發展時期,他們要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向世界各地,並進行殘酷的殖民掠奪。

終於在1840年,西方列強用炮艦轟開了清廷這扇封閉已久的大門,此時的國人才意識到,所謂的泱泱華夏並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且目前已經遠遠的落後於西方列強了。

在被迫籤訂了《南京條約》之後,朝廷知道了洋鬼子的厲害。

此時的清政府雖然向洋人俯首稱臣了,但他們還有很多的優越感——他們認為至少在亞洲,他們還是老大。

也的確是這樣,千百年來,在華夏大地上建立的朝廷一直主導著世界的進程,周邊的那些國家,什麼「南蠻、北狄、東夷、西戎」,都被他們輕蔑的稱之為「蕞爾小國」。

甲午戰爭爆發前,都一直是以亞洲老大的姿態出現的。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戰爆發,當時的清政府用巨資打造的北洋水師,號稱戰鬥力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可是在和日本聯合艦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

打了敗仗的清政府只好老老實實坐到了談判桌上。

在籤訂了恥辱的《中日馬關條約》後,日本收穫了巨大的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

而對國人來說,從此徹底喪失了民族自信。

《馬關條約》的談判是艱難的,這種艱難是因為日本獅子大開口,而清朝的代表們卻在苦苦哀求,進行著討價還價。

在談判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花絮。談判進行到第3輪的時候,心煩意亂的李鴻章在坐轎回驛館的時候,遇到日本極端分子的行刺,

遇刺後的李鴻章當即倒在血泊中。

後來經過搶救,李鴻章終於保住了一條老命,但有一顆子彈打進了他左邊臉頰上,由於年邁做手術有風險,從此這顆子彈就留在了他的臉上。

後來有傳說李鴻章因為挨了這一槍,日本給李鴻章支付了精神撫慰金——日方立即減少了一萬萬兩賠款。

其實這都是誤傳。

實際的情況,李鴻章脫離危險後,拖著病體參加了第4輪的談判,此時日本亮出了三萬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

這個要價實在太高,李鴻章等人不能接受,並且向國內發出了電報。

但是李鴻章發往國內的來往電報,很快就讓日本人給破譯了。

當日方知道了清朝的代表團有「罷議而歸」的想法,怕談判停止後,西方的列強進行幹涉,日本現在雖然不懼昔日的亞洲「老大」清政府了,但他們知道自己的斤兩,他們和西方列強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伊藤博文等於是決定作出讓步,日本出示的最終修正案中,將賠款折中為二萬萬兩白銀,這是他們的最後要求,不再更改。

最終李鴻章被迫在《中日馬關條約》上簽了字,留下2億兩白銀,而他則帶著刺客「賞賜」的那顆子彈回國了。

李鴻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本來私交很深,但在談判過程中各為其主,而且得勝後的伊藤博文態度倨傲,對中國代表團進行羞辱。

《馬關條約》籤訂後,李鴻章憤憤的對伊藤博文說:「沒有想到閣下是如此嚴酷執拗之人!」

憤然登船回國的李鴻章,發誓終生不再踏上日本土地。

參考資料: 《蹇蹇錄》陸奧宗光 《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王芸生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打在李鴻章臉上的那一槍,李鴻章用它換了一億兩白銀,值嗎
    但甲午中日戰爭一敗,洋務運動也就宣布破產了……值與不值,自有後人評說1895年3月,晚清政府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要求,特派李鴻章前去日本商討籤訂《馬關條約》的事宜。其實,說是邀請李鴻章東渡日本商討條約籤訂,實際上伊藤博文早已擬定好了條約內容,此番要求李鴻章前來,就是認為李鴻章才算得上是「清政府的代言人」,換作其他人的話,日本人根本不承認。
  • 籤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是怎麼做的
    今天4月17日,是《馬關條約》籤訂125周年。該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清末我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風潮。提起《馬關條約》就不得不想到一個人——李鴻章。關於李鴻章的不實言論,配圖為張之洞近些年,網絡上盛傳李鴻章因為在日本進行《馬關條約》相關談判時,被日本人槍擊,因為這一槍,李鴻章據理力爭,讓日本人少向中國要求賠償一萬萬兩白銀並且放棄索要遼東半島,以此來彰顯李鴻章的愛國與偉大
  • 《馬關條約》日本讓步,真的是因為李鴻章挨了一顆子彈嗎?
    就這樣,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奔赴日本的馬關,開始了求和談判。正所謂弱國無外交,諒李鴻章再怎麼厲害,沒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也根本毫無迴旋的餘地。那麼,李鴻章又是憑藉什麼籌碼,砍下了約一億兩銀子的賠款,號稱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顆子彈,又是怎麼回事呢?
  • 日本為啥把《馬關條約》籤訂地選在春帆樓?樓旁有條「李鴻章道」
    日本九州北端的下關春帆樓,是甲午戰爭後李鴻章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的地方。日本方面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下關,原名「赤間關」,亦作「赤馬關」,簡稱「馬關」,位於日本本州最南端。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南北往來的交通咽喉。在下關市,有一座背依小丘的旅店。
  • 訪日清講和紀念館:李鴻章在此籤訂《馬關條約》因遇刺中彈賠款減一...
    李鴻章是大清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曾在馬關春帆樓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如今,此地被命名為日清講和紀念館,供遊客參觀。李鴻章曾在此遇刺,左頰中彈,賠款金額也因此減少一億兩白銀。日清講和紀念館建於1937年,地處日本本州島西端,與北九州僅隔數百米海峽相望之地的馬關。
  • 籤訂《馬關條約》,李鴻章究竟錯在哪裡?他的錯,只是少挨了2槍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李鴻章代表的晚清政府和以伊藤博文為代表的日本政府籤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以賠款兩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遼東半島;開放北京、重慶等七處通商口岸等巨大代價,換回了日清之間所謂的「和平」。
  • 《馬關條約》賠款中,清朝為何會少賠1億白銀?都是他遇險換來的
    ,還位高權重的大臣,便成為了籤訂條約,為國談判的不二人選,再加上慈禧太后也是對李鴻章信賴有加。雖然和前前後後清王朝籤訂的所有條約數比起來,和日本單獨出現在條約上的時候不多,也只有8個。但這「8個」,無一不是喪權辱國,大名鼎鼎。8個條約中,賠款條約有3個,分別是《中日北京專條》,也就是簡稱的「北京條約」,共計賠款50萬兩的撫恤金與軍費。1895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著名的《馬關條約》籤訂了,清王朝總共賠款2.3億兩,其中3000萬兩為「贖遼費」。並且這其中還已經少賠了一億兩白銀。
  • 馬關條約籤訂,李鴻章無官可做,他後來擔任過什麼職位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朝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當時清朝負責籤訂條約的全權代表,則是李鴻章。甲午海戰失利後,日本加快對中國的入侵。日本軍隊大軍直指東北,這裡被視為清朝的「龍興之地」,一向極為重視。眼見形勢不妙,清朝決議與日本議和。但清朝兩次派遣的是使臣,都遭到日本拒絕。
  • 在馬關條約籤訂地憶李鴻章 馬關條約籤約120年
    1895年3月,處於甲午戰爭中的中日兩國準備進行和談。時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廣島、馬關、長崎三地中,選定馬關作為談判地,與中國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交涉停戰。李鴻章的被刺令國際輿論一片譁然,歐美各國紛紛譴責日本,並表示不能坐視。被動中的伊藤博文勃然大怒,咆哮道:「寧將自己槍擊,也不應加害中國使臣。」日本天皇也被驚動,急忙派出御醫前往護理,皇后還親制繃帶以示慰問。由於自身理虧和擔心列強幹涉,日本決定在條約中減少一億兩白銀索賠作為讓步。李鴻章苦笑,嘆這一搶挨得值得。
  • 曾被原子彈炸過 李鴻章在這籤訂了馬關條約
    這裡有兩個城市很有名,一個是全世界第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地方,另一個是李鴻章籤訂《馬關條約》的地方。中國地區位於日本的中部,它原本的意思是中部地區。日本平安時代,將日本分為 近國、中國、遠國,也就是說中國這個詞彙唐朝的時候就出現了。所以說中國只是一個地名,跟我們的中國沒有任何關係,如今為了以示區別,日本習慣稱其為山陽山陰地區。
  • 李鴻章:在日本遭槍擊負傷,馬關條約減了1億白銀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海戰爆發,北洋水師雖然遭到重創,但主力艦2艘滿載排水量7000噸級亞洲最大的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戰損情況並不嚴重,其實,艦隊未傷大的元氣,仍然具備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海上一決雌雄的作戰能力。
  • 李鴻章巧舌如簧,《馬關條約》談判中,他為清朝談下來多少銀子?
    李鴻章把日方擬定的「議和十條」拿起來一看,心中不免一驚,日方的索賠要求竟然高達2.11億兩白銀,此外3000萬兩贖遼費還得另算。 李鴻章將日方的「議和十條」推回去說道:「既然是和談,那就不該說籤字與不籤字的問題。如果只讓我籤字與不籤字,那還有什麼好談的?如果和談的前提不是中日雙方休戰,那還和談什麼?」
  • 籤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被打一槍少賠一億?假的!真相是這樣
    關於《馬關條約》的籤訂,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被刺客小山豐太郎襲擊,因面部被挨了一槍,之後據理力爭,讓日本政府向中國索要戰爭賠款減少了一萬萬兩白銀!李鴻章負傷談判這件事看得大家是熱血沸騰,紛紛讚揚李鴻章硬氣的表現。事情真的如傳說中那樣發展的嗎?
  • 李鴻章遇刺改變馬關條約進程
    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一生的恥辱,籤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戰前,李鴻章在1894年6月中旬曾經請俄國和英國駐華公使出面調停中日之爭。但英國人此時正想拉日本制衡沙俄,不願意趟這灘渾水。英國領事曾告訴李鴻章,英國政府請日本與中國共同退兵。但也僅此而已,別無下文。
  • 馬關條約籤訂前,曾刺殺李鴻章的日本青年,最後的結局如何
    1895年3月17日,隨著日軍登陸劉公島,威海衛戰爭結束,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誌著中日甲午戰爭以清廷的慘敗收場。1895年3月14日,在日方的指定下,李鴻章「作為頭等全權大臣,與日本商定和約」,帶領著兒子李經方、馬建忠、伍廷芳等人,從天津出發,乘船前往中日兩國的議和地點——日本馬關。
  • 「籤約小能手」李鴻章送了多少銀子給外國
    時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與日本欽差全權大臣伊達宗城籤訂了《中日修好條規》和《中日通商章程》。 這是李鴻章第一次代表清朝政府與外國籤約。那時候的李鴻章,肯定沒有想到,自己日後會成為一名「籤約小能手」,頻頻出現在籤約現場,將白花花的銀子拱手送給外國。由於李鴻章籤約的功夫太過強大,有時候外國會指名道姓要求李鴻章前去參加談判。
  • 籤完《馬關條約》,做翻譯的小姑娘,撲到李鴻章的懷裡號啕大哭
    就這樣,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奔赴日本的馬關,開始了求和談判。正所謂弱國無外交,諒李鴻章再怎麼厲害,沒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也根本毫無迴旋的餘地。那麼,李鴻章又是憑藉什麼籌碼,砍下了約一億兩銀子的賠款,號稱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顆子彈,又是怎麼回事呢?
  • 馬關條約談判:李鴻章據理力爭卻僵持不下,挨了槍子兒後峰迴路轉
    1895年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20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對於李鴻章而言,甲午戰敗是他的恥辱,籤訂《馬關條約》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恥辱。1895年2月22日,李鴻章奉旨進京。此時,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們不僅要清政府賠款和承認朝鮮獨立,而且要求割地。
  • 《馬關條約》籤訂後,清朝為何有眾多官員為李鴻章求情
    於是清朝找到了李鴻章,要求李鴻章去日本談判。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授權下,李鴻章在1895年3月19日到達日本馬關,雙方開始了正式談判。關於這次談判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籤訂了《馬關條約》,總的來說這個條約非常賣國。李鴻章當時也因為這個條約世人所恥笑。而且清朝很多御史聯合起來,開始上書反對李鴻章。在民間也有很多人遊行要求拒絕承認合約,懲辦李鴻章。
  • 世界上最貴的子彈,一顆價值1千億,被擊中者表示還想再來一槍
    要說到李鴻章,很多人會覺得他是一個賣國賊,跟國外列強和侵略者籤訂了如此多的喪權辱國條約,但是真正懂歷史的人會覺得,李鴻章是一個很愛國的丞相!在當時的大環境之下,雖然條約都是李鴻章籤的,可是李鴻章也說出了一句話,我寧願多挨幾槍也不願讓大清帝國變得如此不堪,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