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請讀 hào)吃是人類的天性,當然也有那種對飲食不感興趣,只是滿足生理需要的。不過你在江陽沽酒客的文字裡,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首先你要明白四川人勤勞為了什麼,賺錢,賺錢就是享受生活,好吃好喝以及打扮得漂漂亮亮,這大概是四川人的習慣。
瀘州是四川的一部分,當然不可能不感染這樣的氛圍。沽酒客是瀘州人,雖然在吃上面只是略微懂點,到底還能寫上幾句,今天我們談的是一些普通的食材,不貴,也不難的,而且還是素菜,但是哪怕就是一個菜,瀘州人都能讓它做得特別下方。
它們製作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瀘州人,還有一種看似簡單的辦法,就是統統白水煮,但是配上獨家蘸水,白水菜蘸蘸水,味道不擺了。讓我慢慢給你們擺。
這四道菜,分別是白水蘿蔔、白水棒菜、白水兒菜和白水奶奶菜。
白蘿蔔,我們這邊一般說的是那種沙頭蘿蔔。雖然還有一個諺語叫「白蘿蔔,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實際上他們說的是紅蘿蔔,雖然我改了第一字,但是道理是一樣,瀘州的沙土蘿蔔,有長形和圓形,以前圓的多一點,後來兩種都常見。個人還是愛吃那種圓形的。
好的沙土蘿蔔,入口潤嫩,毫無纖維感,讓人垂涎三尺。而且用刀切蘿蔔的時候,非常容易,你會聽到「沙」的一聲,就劃開到底了。而且選擇的時候,要用手掂量它的分量,用瀘州話來說就是「胎」它是不是實貼。感覺飽滿沉甸甸的最好。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冬至將至,瀘州人喜歡用沙土蘿蔔來 燉湯,排骨、羊肉、牛肉都可以。而且我們這邊還有「蘿蔔上市,太醫無事」的說法。但是就是不用葷菜來搭配,煮一鍋白水切成片的白水沙土蘿蔔,也非常可口。你可以考慮放豬油或者不放,但是那一碗海椒蘸水,一定要調好。這也是下面三道同樣白水菜的靈魂所在。
說完了沙土蘿蔔,再來說棒菜。啥子是棒菜,瀘州人應該不陌生,不曉得外地有沒有叫什麼名字。棒菜應該長得像小木棒而得名。也有叫青菜的。它長得有點像青筍。棒菜可於8-10月播種,栽培以散播為主。棒菜的葉柄及葉脈淺綠色,肉質莖圓柱形,節較稀,皮淺綠,肉白質嫩,多汁味甜。
這種菜既好吃又清火,食法多樣,可以炒食,涼拌,煮湯等,但是冬季最好是白水,當然也有人配這個酥肉來煮湯,都可以,但是個人還是喜歡白水,棒菜頭和杆子都可以,葉子則不算多。
然後是兒菜,兒菜的叫法很多,有的叫拳頭菜、南充菜、娃兒菜,不知道是不是南充比較盛產呢?兒菜具有芥菜的清香,但口感卻要好很多,甘甜而不帶苦味,嚼在嘴裡,肉脆少筋,不帶殘渣。色彩漂亮,外葉碧綠,內心潔白,切成薄片,綠白相間,如果炒菜的時候,用些紅辣椒做點綴,煞是喜人。
其實它學名叫「抱子芥」,是芥菜的一種。粗大的根部上,環繞相抱,一個個翠綠的芽包,如同無數孩子把當娘的圍在中間。一母多子,這也是它叫「兒菜」的來由。
沽酒客吃兒菜喜歡淡煮,直接放清水裡煮,原汁原味,味道清甜。如果蘸辣椒水吃,那就是下飯的好菜。做辣椒蘸水比較麻煩,辣椒麵要先在鐵鍋裡炒煳,裝碗裡倒些醬油,然後撒點蔥花、放點鹽。這樣吃,非常能去油膩。
最後一菜叫奶奶菜(不過奶奶兩個字得出輕聲),因為這個菜的長相凸出來的部分像乳頭,所以瀘州民間就這樣叫了。而且還有好大一匹奶奶菜的說法。比如這個人傲慢無禮或者假裝不得了的很。
據說這個也是芥菜。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的叫法。以上四個冬季獨特的白水素菜,一直是大多數瀘州人的下飯佳餚,不貴又好吃還營養,熱滾滾煮著吃,給冬天帶來的許多溫暖,說到溫飽的感覺,大概就是吃完它們之後吧。
不知道各位喜歡吃這四個菜嗎?當然不一定要煮白水,圖方便,你還可以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