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守忠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騎行路過,路旁的牽牛花杯盞裡斟酌金秋的甘露,令人沉醉。只可惜,我沒有帶相機。
早晨起來,眼前還是那恣意、燦爛的牽牛花,就牽出車子,飛馳而去。與美麗的風景擦肩,特別是不期而遇的,那種心動是獨特的;再去欣賞,就有著如晤面老友般的溫馨和愜意。
路過宋樓鎮新街「大碗雞湯」小館,不知是其中的韭菜雞蛋大包子饞人,還是濃稠金黃色的小米粥香鬱,我就停來下來。要了兩個大包子,一碗粥,付了三元錢,這就是我的早餐了。韭菜配炒熟的雞蛋花是絕配,而且包子個大、皮薄、餡子多,軟糯可親,一口咬下去,感覺如母親溫糙的大手撫摸我兒時的小腦瓜一樣;喝一口噴香的小米粥,溫情便在胸中流淌。
帶著滋心潤肺的早餐熨帖,輕飄飄的快感,騎入子午河東岸的彩虹路。新修的沿河旅遊公路還未全部貫通,但電車、小轎車如過江之鯽。向北,奔著縣城方向,是主流;向南,即將通到大沙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方向,車輛稀疏些。雖然有點凌亂、目不暇接,由於沒有卡車的駛入,依然心情大好,心穩神安。
雙向兩車道旅遊公路,中間隔著三條彩色三色隔離線,而且路旁新栽的整齊劃一的行道樹下鋪滿綠茵茵的草皮,最外側栽滿各色花卉,而黃色花朵最多,明黃的顏色似乎暈染透了周邊的時空,不覺間就微笑了,吸一口氣,感覺花香自鼻入肺,精神一震,車速就快了起來。
過了通往全國文明村——宋樓鎮楊樓村的東西柏油公路,迎面遇上了縣城騎友晨騎彩虹路的車隊,頻頻打過招呼過後,不覺遺憾起來:我帶了相機,居然沒有拍攝到騎友們騎行的英姿。行到楊樓村北的橋上,我下車等候騎友們的折返。此時,太陽出來了,一切沐浴在金色的神光裡。
我正在拍攝、欣賞綠植、花卉、蘋果、秋荷、魚戲淺水,車友們呼嘯而來。抓拍了幾個鏡頭,就飛車疾追,想邀請他們一起去賞牽牛花。哪裡能追得上,又不便打電話,只能目送「歸鴻」了。
至陳樓村南,我拐入了通往254省道的新修的東西向柏油公路。路兩側都是清一色的毛澀相大小桃樹,車友們稱之為「桃花路」。想一想,就禁不住興奮起來:來年春天來此,看桃花夾道,灼灼其華,該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
過了254省道再向西一點,就是老254省道了。老路老矣,乃年久失修的緣故,布滿塵土和坑窪。這條老路,記載著我們這一代人來去縣城的軌跡,如果仔細尋找,說不定還能發現昔日的足跡。老徐豐路豐縣段,做得非常好,在老路基上,新鋪上水泥路,既緩解了新豐徐路的交通壓力,又讓老路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順著一條車轍縱橫的黃泥小道西行,來到了復新河畔。河上的小橋仍在,只是簡約成連欄杆也省略了。復新河還是這麼恬靜,如果沒有彎曲,向南一看,就能發現我的老家——宋樓鎮於堤口村。
過了這條親切的小橋,離目的地就近了。往南走,不到200米,就是我們村的土地,當時叫「大河西」,西邊直抵潘廟村北陳莊。
土道北側都是密不透風的玉米林,足以藏下千軍萬馬。可能此地北鄰苗城河,東傍復新河,就是今年夏季雨水過大,排水入河條件得天獨厚,這裡不曾有受到水災的痕跡。
牛角一樣的玉米棒子藏在每一棵玉米桔肋下,大刀一樣的寬大葉片拱衛著,凜然不可侵犯。我們的民族,歷代都具備著堅韌不屈的魂魄和傳統,從來不懼怕任何窮兇極惡的敵人,不論是鬼子、洋鬼子還是假洋鬼子,我們都會把他們埋葬。
南側是桃林,與土道有一條鐵絲柵欄隔著,牽牛花的大本營就駐紮在柵欄上。
轅門外,幾朵哨兵般的淡藍色花朵,非常精神,坐守柵欄之上,仰天長嘯,令白雲駐足,莊稼肅穆。往裡走,但見連營座座,兵多將廣。
深藍色的花朵,內斂而莊重,看著看著,就陷入詩情畫意中:媚眼隨羞合,丹唇逐笑開。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淺藍色的俏麗,薄施粉黛,更加風流: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淺白色的雅潔,似素雅仙子降臨人家,衣袂飄飄,輕舞漫唱。
同色不同態,同質不同行。
有的雍容,豐滿華貴,坐擁珠翠;有的修媚,長袖善舞,天鵝白鷺;有的寫意,隨意潑墨,佳趣天成;有的工筆,纖毫畢呈,蟬翼紋清……
有的斟滿玉露,一滴甜透;有的盛滿瓊漿,淺嘗得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