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老家的牽牛花

2020-09-10 愚伯的自留地

文:程守忠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騎行路過,路旁的牽牛花杯盞裡斟酌金秋的甘露,令人沉醉。只可惜,我沒有帶相機。



早晨起來,眼前還是那恣意、燦爛的牽牛花,就牽出車子,飛馳而去。與美麗的風景擦肩,特別是不期而遇的,那種心動是獨特的;再去欣賞,就有著如晤面老友般的溫馨和愜意。

路過宋樓鎮新街「大碗雞湯」小館,不知是其中的韭菜雞蛋大包子饞人,還是濃稠金黃色的小米粥香鬱,我就停來下來。要了兩個大包子,一碗粥,付了三元錢,這就是我的早餐了。韭菜配炒熟的雞蛋花是絕配,而且包子個大、皮薄、餡子多,軟糯可親,一口咬下去,感覺如母親溫糙的大手撫摸我兒時的小腦瓜一樣;喝一口噴香的小米粥,溫情便在胸中流淌。


帶著滋心潤肺的早餐熨帖,輕飄飄的快感,騎入子午河東岸的彩虹路。新修的沿河旅遊公路還未全部貫通,但電車、小轎車如過江之鯽。向北,奔著縣城方向,是主流;向南,即將通到大沙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方向,車輛稀疏些。雖然有點凌亂、目不暇接,由於沒有卡車的駛入,依然心情大好,心穩神安。

雙向兩車道旅遊公路,中間隔著三條彩色三色隔離線,而且路旁新栽的整齊劃一的行道樹下鋪滿綠茵茵的草皮,最外側栽滿各色花卉,而黃色花朵最多,明黃的顏色似乎暈染透了周邊的時空,不覺間就微笑了,吸一口氣,感覺花香自鼻入肺,精神一震,車速就快了起來。


過了通往全國文明村——宋樓鎮楊樓村的東西柏油公路,迎面遇上了縣城騎友晨騎彩虹路的車隊,頻頻打過招呼過後,不覺遺憾起來:我帶了相機,居然沒有拍攝到騎友們騎行的英姿。行到楊樓村北的橋上,我下車等候騎友們的折返。此時,太陽出來了,一切沐浴在金色的神光裡。

我正在拍攝、欣賞綠植、花卉、蘋果、秋荷、魚戲淺水,車友們呼嘯而來。抓拍了幾個鏡頭,就飛車疾追,想邀請他們一起去賞牽牛花。哪裡能追得上,又不便打電話,只能目送「歸鴻」了。


至陳樓村南,我拐入了通往254省道的新修的東西向柏油公路。路兩側都是清一色的毛澀相大小桃樹,車友們稱之為「桃花路」。想一想,就禁不住興奮起來:來年春天來此,看桃花夾道,灼灼其華,該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


過了254省道再向西一點,就是老254省道了。老路老矣,乃年久失修的緣故,布滿塵土和坑窪。這條老路,記載著我們這一代人來去縣城的軌跡,如果仔細尋找,說不定還能發現昔日的足跡。老徐豐路豐縣段,做得非常好,在老路基上,新鋪上水泥路,既緩解了新豐徐路的交通壓力,又讓老路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順著一條車轍縱橫的黃泥小道西行,來到了復新河畔。河上的小橋仍在,只是簡約成連欄杆也省略了。復新河還是這麼恬靜,如果沒有彎曲,向南一看,就能發現我的老家——宋樓鎮於堤口村。

過了這條親切的小橋,離目的地就近了。往南走,不到200米,就是我們村的土地,當時叫「大河西」,西邊直抵潘廟村北陳莊。


土道北側都是密不透風的玉米林,足以藏下千軍萬馬。可能此地北鄰苗城河,東傍復新河,就是今年夏季雨水過大,排水入河條件得天獨厚,這裡不曾有受到水災的痕跡。


牛角一樣的玉米棒子藏在每一棵玉米桔肋下,大刀一樣的寬大葉片拱衛著,凜然不可侵犯。我們的民族,歷代都具備著堅韌不屈的魂魄和傳統,從來不懼怕任何窮兇極惡的敵人,不論是鬼子、洋鬼子還是假洋鬼子,我們都會把他們埋葬。


南側是桃林,與土道有一條鐵絲柵欄隔著,牽牛花的大本營就駐紮在柵欄上。

轅門外,幾朵哨兵般的淡藍色花朵,非常精神,坐守柵欄之上,仰天長嘯,令白雲駐足,莊稼肅穆。往裡走,但見連營座座,兵多將廣。

深藍色的花朵,內斂而莊重,看著看著,就陷入詩情畫意中:媚眼隨羞合,丹唇逐笑開。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


淺藍色的俏麗,薄施粉黛,更加風流: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淺白色的雅潔,似素雅仙子降臨人家,衣袂飄飄,輕舞漫唱。

同色不同態,同質不同行。

有的雍容,豐滿華貴,坐擁珠翠;有的修媚,長袖善舞,天鵝白鷺;有的寫意,隨意潑墨,佳趣天成;有的工筆,纖毫畢呈,蟬翼紋清……


有的斟滿玉露,一滴甜透;有的盛滿瓊漿,淺嘗得醉……

相關焦點

  • 豐縣老家的「大席湯」
    今天我說的羹湯,卻是豐縣老家土生土長的羹湯。話說我們騎行在微山湖畔,看到一家小店懸掛著招牌,上書:凡在本店吃飯的顧客,免費贈送大席湯。大席湯,就是老家所說的羹湯。你別說,這家小店的老闆,羹湯燒得真不賴,就是老家羹湯的味道,一下子把我帶回了童年。 在童年的歲月裡,最盼望過年和吃大席。過年就是生活再清苦,也得炸丸子、酥菜、包餃子、吃豬肉,而攤上吃大席,上午一頓飯,炸丸子、酥菜全能吃到,還能吃到一碗肥豬肉,喝到羹湯。
  • 我的豐縣我的菜!這才是豐縣老家的味道!
    豐縣每個家庭的烹調手藝與眾不同,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變化萬千的精緻美食,都是家人辛勤勞動,經驗積累的結晶。
  • 豐縣大沙河鎮老家:水果飄香,銀杏葉、菊花金黃的魅力鄉村……
    圖文:程守忠豐縣大沙河鎮常莊村,轄常莊、姜新莊、牛聚寺、施集四個村莊;金秋時節,水果飄香,銀杏葉、菊花金黃,百姓安居樂業,走進去,不覺醉了……金秋時節,天高雲淡,菊黃蟹肥,水果飄香,走進豐縣大沙河鎮常莊村,是何等的快慰銀杏葉開始黃了,有的還翠綠著,有點金聲配玉振的氣韻,不覺想歌唱、想吟詩、想揮毫潑墨,想呼朋引伴共享。柿子,有水果中藥的美稱。
  • 豐縣老家的麵糊子
    文:程守忠老家蘇北豐縣,假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來人、來客饑寒交加,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下掛麵和煎麵糊子
  • 懷念豐縣老家的煎包,那年我一口氣吃了22個
    文:李青林圖:來自網絡在豐縣歡口鎮,我很想念一個叫「八」的回族老人,整個初中,我和其他同學都很愛吃他家的包子,他做的煎包,其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初三那年,我落榜了,後來選擇到豐縣華山鎮那復讀。當時就住在一個表叔家裡(姑奶奶的兒子),真巧,他家也是做煎包的。表叔的技術也很好,他的攤位常常是從凌晨忙到中午,功課之餘,我偶爾也幫忙給表叔賣煎包。
  • 留不下的南京,回不去的豐縣老家
    文:紅線女洛桑圖:來自網絡畢業後,從豐縣到南京工作已經4年半了,目前的存款還不到十萬。在我們老家,像我這樣在南京漂著的人很多,我高中的同學就有七八個,大學的同學有4個,他們和我一樣,努力著,也迷茫著……說真的,這幾年裡,我有多次想逃離的衝動。但一位在南京安家的親戚,他嫌棄去急功近利,送給了我一段話:做人要像毛竹一樣,學會沉澱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深以為然。
  • 豐縣老家裡的麻雀(小小蟲)
    它們看起來比老家的好像更加瘦小,它們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它們的祖先飛越重洋從中國來的呢。 在我們豐縣老家,小小蟲不是蟲,是鳥。我們童年時候永遠都能看到,每個孩子的童年裡都有的玩伴。 小孩子還不會跑的時候,坐在院子裡,周圍就有小小蟲跳來跳去的,撿地上的的飯渣,雞狗食盆附近的麥糠玉米粒。
  • 豐縣老家的野生鮥魚、鍋餅、小米粥……
    豐縣老家稱呼這種魚類,不叫鮥魚,這是飯店裡菜單上的寫法。其實,這種魚的名字頗豐:黃顙魚、黃辣丁、黃角丁、黃骨魚、黃沙古、刺黃股、昂刺魚。老家稱呼為有些變音,往往說成「戈也」(ge、ye。)。老家於堤口村,東側是子午河,西側是復新河,都出戈也(姑且用這個名字吧。)。西河(老家習慣稱家西的復新河,為西河。)更多一些。
  • 在異國他鄉,我在文字裡回味故鄉豐縣
    文:白雲飛圖:紅豔在江蘇西北的徐州,有個漢皇故裡豐縣,豐縣在徐州的西北,在豐縣的西北,是現在的歡口鎮,也包括老的沙莊鄉,沙莊鄉的西北,邊河的河畔,就是我的老家——王海白莊。小時候,最煩跟著爸爸回老家。爺爺們都還是想要回老家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爺爺奶奶的窩,不是孩子們的窩,他們是不會眷戀的。父母已經在崑山定居,弟弟妹妹都在崑山,我的房子也在崑山,戶口本上,也明白寫著蘇州,沒有了徐州豐縣的痕跡。明明是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我也的確很少回豐縣了。春節更是十幾年都沒有在豐縣過了。
  • 有一種菜叫「春不老」,豐縣老家叫「松臘」
    在豐縣老家,這種蔬菜,還有一個名字:松臘。聽起來怪親切的,就像自己的乳名,就是你七老八十,回到老家,老家人能稱呼你乳名的人,已經不多了,偶爾一聲呼喚你乳名的聲音自身後傳來,聲音熟悉而陌生,原來是自己兒時的玩伴、小學同學,也已經老態龍鍾、白髮蒼蒼,未及答應,你保證會老淚縱橫。老家人給草木花卉取名字,很有意思。
  • 豐縣老家的那兩棵杏樹
    文:蔣雪花圖:來自網絡時下,豐縣老家的大蒜開挖,已經如火如荼,麥稍變黃了,杏子也就要熟了。青蛙叫醒了夏天,布穀鳥唱響了麥季,也催動了一些在外遊子的心。特別是在這杏子即將成熟的時節裡。特別是在我那可愛的家鄉,豐縣的張蔣河村。誰家沒有幾棵杏樹呢,院落牆角有,房前屋後有,坑邊地頭有,甚至是大田的中央都有著杏樹的「倩影」。幾乎是有人家的地方都有,有人踏過足跡的地方都有。可見,我的家鄉人對杏樹多「情有獨鍾」,深愛不已。豐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也是華北平原上一處富饒,美麗的沃土。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止盛產紅似瑪瑙,綿軟香甜的櫻桃。
  • 豐縣老家的俺爹俺娘——之田間摘綠豆
    攝地點:豐縣歡口鎮圖文:紅豔我們無力握住時間,但卻可以通過一些畫面,留住一些記憶。有一天,當父母的背影遠走,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父母生活的痕跡。老家的小院,一如既往的存在,雖然她是那樣的破舊不堪,但在我眼裡,,卻是世上最美的風景。昨天,母親說,她打算到田間摘綠豆了。他們在河堤下的自留地裡,種了三分地的綠豆,由於地勢較高,前些日子的那場暴雨,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 鄉土散文:牽牛花
    牽牛花,俗稱喇叭花,在人們的不經意間陡然綻放?即使在貧瘠的土地上,堤坡處或偏僻的狹縫間已然將那一抹靚麗呈現在世人面前。單就牽牛花那旺盛的生命力和嬌豔奪目的秀姿就讓人目不暇接,嘖嘖稱道。細細品味,去追尋牽牛花的生長軌跡,讓人不得不為它那風姿綽約的外在美而嘆服,更為它適應大自然的環境而愉悅。其實,牽牛花類似於人類的性格。它簡單而不奢華,美麗而不彰顯,卻有一種奼紫嫣紅獨尊處,風光旖旎向人間般的樸素情感。
  • 超級簡單漂亮的牽牛花剪紙,既好畫又好剪,快來試一試吧
    牽牛花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花,屬於纏繞類草本植物,,這種花特別潑辣,好養活。我曾經在老家的院子裡種過一些,夏天時節,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去看盛開的牽牛花,早晨經常會有晨霧,帶著霧氣露水的牽牛花往往是最美麗的。
  • 從豐縣的沙莊到日本的東京
    文:白雲飛圖:來自網絡從1997年畢業離開豐縣沙莊中學,到現在22年過去了。離開的時候,還是個17歲的少年。一路走來,到了現在,回首往事,依然覺得自己還是個少年。22年,已經夠一個初生的嬰兒,成長成為健壯的青年。
  • 劉邦斬蛇處,原來在豐縣這個地方
    圖文:蔣思鋒沿著豐縣鳳王線西行十五裡,就到了王溝鎮的龍地莊園北大門,路北就是劉邦斬蛇處的碑亭,好多人對這裡不太熟悉,請跟隨我的鏡頭一探究竟吧。踏著一階階石梯,劉邦斬蛇處的石碑映入眼帘,此碑是豐縣人民政府1992年秋天所立。劉邦斬蛇處碑文清晰可見,史書記載有據可考,劉邦斬蛇處的豐西澤即應在此。這裡隸屬於王溝鎮王老家村,這個村上了歲數的人都能講上一段劉邦斬蛇的故事來。石碑的背面是劉邦斬蛇處碑亭記,記錄了劉邦在此斬蛇的經過。
  • 【美食】豐縣餐飲方言——飲食文化略述
    二、特色小吃  近年來,隨著豐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縣城鄉的餐飲館店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閃亮登場,也迎來了豐縣餐飲業的春天,豐縣的烹飪師傅們更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兼容並蓄境內各族及全國各地之長,使豐縣傳統的烹飪技藝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 豐縣首羨鎮和集:這裡的集市,透溢著濃鬱的鄉土氣息!
    原和集鄉位於豐縣西北部,距縣城15千米。豐首公路過境。1981年趙莊、首羨、順河3個公社部分大隊建和集公社,1983年建和集鄉。1996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和集、韓河、徐老家、袁老家、師王莊、西郭集、小黃樓、劉老莊、崔老家、王炮樓、北宋樓、袁寨、葛針園、丁大莊、三官廟、便集、連莊、前園、王小莊、平莊、李藥鋪、渠集、董莊、江莊24個行政村。
  • 牽牛花為什麼總是逆時針旋轉
    牽牛花,因其形狀如喇叭,因此又被人稱為喇叭花。牽牛花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中國人種植觀賞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宋代詩人危稹曾在其詩歌《牽牛花》中讚嘆道:青青柔蔓繞修篁,刷翠成花著處芳。實際上,牽牛花作為藤蔓植物,它跟其他纏繞莖植物一樣,在生長過程中都會按照一個固定的方向呈螺旋狀纏繞向上。但是,有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纏繞莖植物的「轉頭運動」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按照順時針方向,也就是向右旋轉,如紫藤、金銀花、菜豆等等;有的則是按照逆時針方向,也就是向左旋轉,如扁豆、打碗花、菜豆等。
  • 節氣與花兒 | 牽牛花的顏值
    圖| 攝圖網在穿校服裙子的季節裡迎著清晨的朝陽去學校的路上,總是看到攀爬在欄杆上綻放著藍紫色的牽牛花,等到下午放學回家時便會看到粉白色的牽牛花在迎著夕陽開放。有時興致好也會採下一朵帶回家中插在小瓶中,可惜第二天就凋謝了,不再開放。所以想到這個季節也不僅是不斷的蟬鳴,還有吹著喇叭的牽牛花。牽牛花的花期從5月到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