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菌子到底有啥好吃的?

2020-12-15 挑食PickyCorporation

每年一到雨季,嘴饞的雲貴川吃貨們就坐不住了,有一群人想往上山跑,有一群人想往菜市場跑,不過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搶菌子。

▲從山上採雞樅歸來,收穫滿滿

在雲南人的認知裡,只有兩種菌子: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在雲南人眼裡,是不配有自己的名字的,一個「人工菌」就統一划分到下等菌的行列裡。只有在山上自然長出來的,才能有自己的名字,不僅如此,雲南人還約定俗稱的形成了一套野生菌鄙視鏈。

野生菌鄙視鏈

每到菌子季,會致幻的見手青就被段子手門拿出來炒一遍,但是…除了見手青,雲南還有太多太多不得不吃的野生菌了!只知道見手青?那真的是虧大發了!

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吃到更多美味的野生菌,我們進行了一波田野調查,抓了一堆雲貴川土著,其中特別是羅莉麗女士,研究了10多年菌子,給我們詳細講了一堂菌子課,還有地道的做法附上!收好這篇文章,這個菌季包你吃到開心!

01

在歐洲被捧上天的松露,雲南人卻曾不把它當回事。歐洲人把松露看得很金貴,吃的時候很仔細,做成碎末一點點小心地撒進菜品裡,而雲南人的吃法就很粗放了,泡酒或者大塊燉雞,甚至用來餵豬

▲在雲南菜市場,松露一樣扔在地上賣

松露在雲南的名字也很粗野——豬拱菌,這個名字有點惡趣味,據說是因為松露會散發出接近於公豬的體味的氣息,母豬會被氣味吸引,把松露從地下拱出來,所以至今,豬都是尋找松露的 「獵人」。

▲正在尋找松露的松露 「獵人」

20世紀末,中國科學家在雲南發現了黑松露和白松露,這個消息轟動了全世界。從那時起,雲南產的松露開始踏上了出口歐洲的徵程,在世界松露的版圖上,劃上了一筆。

與其說松露是一種食材,不如說是一種香料,切開松露的瞬間,就像打開了香氣罐子,松木、泥土、大蒜、堅果的氣味噴薄而出,香氣繁複又霸道。

雲南人漸漸地把吃菌子的智慧發揮到松露,松露燉雞就是非常好的成果:

松露燉雞兩小塊黑松露,一隻小母雞,黑松露和小母雞切塊,雞塊焯水後和黑松露一起放入汽鍋裡,放入少許鹽提味,蒸1-2小時,揭開鍋蓋,整個廚房客廳都會被暈染香,雞湯喝到嘴裡,帶著一股其他菌菇沒有的複雜細膩的味道,略微帶點堅果香,香氣飽滿豐盈但不膩,松露和脂肪肥美的小母雞簡直是絕配。

一個小說明:雲南松露最好的季節通常在11月到來年2月份

02

在中國松茸有四大產區:雲南香格裡拉、四川甘孜州雅江、四川甘孜州丹巴縣斯達納、四川阿壩州小金。曾經的松茸只是一種雜菌,連個稍微正式些名稱都還沒有,只能蹭一下當時的熱門菌子雞樅的名號,叫作「臭雞樅」。

後來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了,日本人發現了雲南松茸,松茸一步登天,跨入高級食材之列。

從不被喜歡到身價暴增,氣味是共同原因,這裡可以用有人愛、有人恨的榴槤小小類比一下,松茸有一種特殊氣味,一些人無法欣賞,而一些高端玩家卻從中聞到了東方木質的異香,風味卓絕。

▲松茸的品質以骨朵未開傘為最佳,半開傘次之,全開傘為下

松茸烹飪不好會發苦,重油種鹽重調料會掩蓋松茸的鮮味。不過也不用擔心,用簡單的烹飪方式就行。這時候請腦補一句《舌尖》的經典文案:高端的食材,只需要…

清煮松茸/煎松茸/松茸刺身新鮮的松茸切片,與水在鍋裡慢煮,不用加其他原料,就鮮美無比;或用《舌尖上的中國》裡的方法煎,松茸切片,一點黃油,滋滋啦啦煎到微黃,清新高雅的香氣留住了;再有就是最直接的松茸「刺身」,松茸切片放在置了冰的容器裡,像吃三文魚刺身一樣取食就行。

▲松茸刺身|圖源見水印

03

別看乾巴菌其貌不揚(我倒覺得鮮乾巴菌看起來有點水墨畫的感覺),在雲南當地人心中,乾巴菌是站在野生菌子鄙視鏈頂端的菌子,比真正的牛乾巴(牛肉乾)還好吃。

乾巴菌生長在松林中,長的像一坨木頭做成的繡球花,褶皺面積大,吃之前需要先把乾巴菌撕成小片,一點點清除夾雜在裡面的松毛、草葉子,非常耗眼睛和頸椎,但這並不能阻止雲南人對乾巴菌的熱情。

▲乾巴菌處理起來非常費勁,需要先撕成小片

到了吃菌子的季節,嘴饞的吃貨可以為了買到新鮮品相好的乾巴菌開車幾十公裡,然後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廚房撕乾巴菌撕到凌晨,只為了第二天中午炒一小碗乾巴菌吃。

盛產菌子的季節,雲南的餐廳常有賣乾巴菌炒飯的,只下一點菌,那飯便鮮香撲鼻,但價格也著實昂貴,一份乾巴菌炒飯有時候能買到200元左右,乾巴菌極少…

▲乾巴菌炒飯

爆炒乾巴菌青辣椒去掉辣椒芯,切成細絲,和撕好清理乾淨的乾巴菌一起大火爆炒,加一點鹽就可以出鍋。以乾巴菌的天賦,油鹽和一點青辣椒以外,其他作料都是大不敬,傷氣奪味。折騰一晚上,吃上一口,乾巴菌特有的味道在口腔裡炸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爆炒乾巴菌

04

離家在外的雲南人,可以一年不吃米線,但不可以一年吃不到雞樅!即使吃不到新鮮的雞樅菌,他的冰箱裡一定放著一瓶爸媽辛苦做好的油雞樅。

每年端午節前後,每下一場雨,雲南人吃到雞樅的機率就大一些。雞樅一般生長在白蟻窩附近鬆軟的紅土裡,同一個白蟻窩一年只會出一次雞樅,但只要不破壞蟻窩,雞樅的菌絲就會一直存活,來年還能再長出來新的雞樅。

雞樅非常嬌嫩,需要小心翼翼地把泥土撥開,慢慢地從土裡連根採出來,稍微一用力,就有可能斷在土裡。雞樅從泥裡冒出到完全張開成傘狀,最短只用一天,還未開傘的雞樅骨朵,難得卻最好吃。

吃雞樅的時候,可能會全家總動員,拿著小牙刷,在水邊把雞樅上的泥沙小心翼翼地刷乾淨,直接和青椒炒,或者再加入豬裡脊肉一塊炒,不放調料味道也鮮得好像放了很多味精!

到了雞樅盛產、價格下來的時候,雲南人會多買上一些雞樅,一點點撕碎,用本地的菜花油同大蒜、幹辣椒炸成油雞樅,放在玻璃瓶裡,能解一年的饞。吃米線時夾一筷子當做澆頭,看似平淡無味的主食,瞬間五味俱全。

而新鮮的雞樅,同樣無需多餘的點綴,辣椒用油炒了也無比鮮美!

辣椒炒雞樅青辣椒切成絲或者小段,剝幾顆大蒜,再把新鮮的雞樅清洗乾淨後,切成小片。先炒辣椒,爆出香味後加入雞樅片,翻炒一會加入大蒜,直到聞到雞樅的香味,大蒜也軟糯,即可加入少量鹽出鍋享用!一個字,鮮!

▲炒雞樅

05

白胖的菌柄,頂著個褐色的菌蓋,凹凸不平,滿是褶皺,像極了牛羊的網胃,它因此得名羊肚菌。

曾經的羊肚菌價格昂貴,能賣到每斤1800元至2000元甚至更高,但愛吃的人還是趨之若鶩。中國人愛吃羊肚菌,法國人更甚,羊肚菌被法國人視為極品食材,賣松露的高級食材店裡,米其林餐廳的羊肚菌燉布雷斯雞中,都可能有羊肚菌的身影。

▲羊肚菌燉雞

2013年中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率先實現了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六年多時間,羊肚菌的種植面積翻了30多倍,羊肚菌價格大大地降下來了,才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對於普通食客來說,人工羊肚菌算得上優秀了。當然,高端玩家更喜歡野生羊肚菌,它透著股異常濃烈的燻木果香、泥土和堅果的香氣,濃烈特別,羊肚菌煲雞湯,那鮮濃的味道,聞過一次忘不掉。

羊肚菌煲雞湯雲南人用羊肚菌煲雞湯,選上一隻土雞,剁成小塊焯水後,加入幾朵羊肚菌,少許鹽,一起耐心地熬製上1-2個小時,雞肉和羊肚菌的香味被逼到湯裡,湯香濃鮮。羊肚菌吸飽了濃湯,肉厚脆嫩,倒有了點反客為主的意思,鮮美度絲毫不輸雞肉。

06

虎掌菌有兩個特別明顯的特徵——異狀、奇香。

它造型很獨特,厚實的菌蓋上,有褐色的小絨毛和虎爪一樣的花紋,頗似虎掌。這樣的長相給虎掌菌蒙上了很神秘的色彩,壯陽啊、抗癌等神器功效宣傳比比皆是,畢竟目前也還沒有能證實這些宣傳功效的研究,對我們而言,只在乎它有多好吃!

虎掌菌鮮時就有濃香味,幹制後香味更濃。虎掌菌香氣有多濃烈呢,你可以聯想一下,民間曾用幹制的虎掌菌驅蚊避蠅,還流傳著「虎掌配菜,三日不餿「的說法。

若是在燉雞的時候,加入幾塊虎掌菌,做一道虎掌菌燉土雞,煲出來的湯香味濃鬱,肉質肥厚爽口,簡直愛不釋口。

▲虎掌菌燉土雞,加上柴火烤的糊辣椒,鮮!香!|魏不言

或者做成非常有特色的銀牙肉絲炒虎掌菌

銀牙肉絲炒虎掌菌把虎掌菌切成粗絲,與綠豆芽、裡脊肉絲、彩椒絲一起入鍋,加入少許鹽炒熟,最後再淋上熟雞油,肉厚實、湯香濃,讓你連最後一滴湯汁都不會放過。

07

青頭菌的傘上透著青翠色,散發出一種毒蘑菇的氣質,很具有欺騙性,其實青頭菌是雲南人常吃的無毒菌子。

青頭菌比較常見,在山上好找,一旦你發現第一個,就有一窩,三三兩兩密密麻麻的青頭菌藏在落葉下。清洗起來也方便,將傘柄粘連著泥土的部分用小刀刮掉,再用絲瓜瓤輕輕擦洗乾淨就行,嬌嫩的菌蓋要更溫柔些擦洗,然後過一兩道水就乾淨了。

▲有些人喜歡掰掉菌腿,只留最精華的青頭菌骨朵來吃|陳四好

青頭菌體內水分飽滿,肉質絲滑,還帶有清新的草木香氣,做起來不用費工夫,只需加點鹽巴咕嚕熟,湧出的水分會形成非常鮮濃的湯汁,鹹中帶甜,喝起來像土雞湯一樣鮮美。做成青頭菌蒸肉,不僅能最大程度保留菌的香味,還能直接吃到最好吃的青頭菌骨朵兒。

青頭菌蒸肉選用肥瘦相間的肉泥,加入鹽、雞蛋、玉米澱粉攪拌均勻,青頭菌洗乾淨後掰掉菌腿,往菌骨朵裡填上提前準備好的肉泥,上蒸鍋蒸10-15分鐘即可!這樣做出來的青頭菌,汁水全都保留在肉裡面,一口壓下去!滿足!

▲青頭菌蒸肉 | 陳四好

08

竹蓀長著一襲白色傘裙,帶著仙氣,,但是聽到它能人工種植,心理會有一點夢幻破滅的小落差,似乎沒那麼稀奇了。

▲竹蓀的黑色小帽子是不能吃,吃的時候,要把根部和小帽子摘掉,剩下的白色筒和白色裙才能吃

不過野生竹蓀的地位仍舊不可撼動,一道竹蓀汽鍋雞,能把人饞哭。

竹蓀汽鍋雞選用一隻小土雞,剁成小塊去血水,把洗乾淨的竹蓀和雞一起,放到汽鍋裡一起,加入少量鹽調味,大火燒開後轉到小火,保持湯鍋中的水微微沸騰,蒸兩個半小時。竹蓀會麵筋一樣,吸飽濃香的湯汁,但咬起來有一種超脆嫩的爆漿感,湯汁在嘴裡炸開來,竹蓀肉Q彈有嚼勁,口感很奇妙,湯汁非常鮮美!

▲竹蓀汽鍋雞 |Shayne-Shine

09

老人頭長相得很像松茸,不過沒有松茸的刺激性氣味,和素海參一起燒會更加激發它的鮮氣,肉質肥厚,很有嚼勁又彈牙。又因為它頭部和莖部的肉質都比較肥厚,肉質純淨潔白,口感細嫩,而被稱為「植物鮑魚」。

老人頭燉雞肥美胖實的老人頭切片後和雞一起燉,雞肉滲透了菌的清香,而菌子有了雞湯豐盈的味道,喝碗鮮湯,混身的毛孔都舒展開來。要一口菌子,鮮美Q彈爽脆,嫩滑地觸動這口腔,有種莫名的幸福感。

▲老人頭燉雞

10

雞油菌在烹製時菇體很吸油,吃的時候一口咬下去,混合了鮮美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擠壓流出來,如雞油一般,故此得名。

成熟的雞油菌有點喇叭花的樣子,顏色很鮮豔,比一般的蘑菇要韌,還有點彈性,聞起來有明顯的杏香味。

▲ 剛採摘下來的雞油菌

法國人認為把雞油菌與香草、奶油一起烹食會將香味發揮到極致。雲南、四川人民則以煲湯、炒肉為主,其中雞油菌炒肉末就很受歡迎。

雞油菌炒肉末將大蒜和青椒分別切碎待用,雞油菌用手捏碎,起油鍋油熱後先炒豬肉末,隨後放青椒和大蒜碎,最後放入雞油菌翻炒、中途加入鹽,不用放任何配料保持食材的鮮美,就足夠鮮美了。

▲青椒、雞油菌和肉末的完美組合 | 陳四好

11

白參不是什麼人參,而是一種長在野核桃樹或者枯木上的菌子。白參菌可以反覆生長,在被陽光曬乾在枯木上會停止生長,但一場大雨過後,一簇一簇的白參就從枝杈間冒出來。

▲從在枯木長出來的白參菌

白參和雞蛋可以說是雲南人吃白參的一個固定搭配。新鮮的白參菌採下來,用清水把白參洗淨放在小碗裡,再打上兩個土雞蛋攪攪,下鍋攤成蛋餅,香氣四溢的白參炒蛋立刻引人口水直流,一碗白飯立馬吃光光。

白參燉蛋白參燉蛋也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一個做法,打幾個雞蛋,放上一些洗乾淨的白參,加上一小勺豬油用溫水一起燉。白參在燉煮的時候,將其清香、鮮甜的味道全部釋放到雞蛋裡了,非常的鮮香,口感回甜。

▲白參燉蛋

除了菌季可以吃到新鮮的,過了季也還是可以買到曬乾的白參,做之前只用多泡水20分鐘就可以。白參菌曬乾了看起來乾巴巴,不過用清水泡發了,又會恢復山鮮味。

12

牛肝菌到底能有多好吃,你了解一下每年牛肝菌中毒的數據就行...

2018年,雲南人吃野生菌就有93人中毒其中16人死亡…這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牛肝菌…

▲今年甚至一隻貓因為偷吃了牛肝菌中毒進了寵物醫院…

牛肝菌是一個菌子家族,比較常見的有紅、白、黑、黃牛肝菌這幾種,長得渾圓緊實,胖嘟嘟的,傘蓋切開後的肉質和牛肝相似,也因此而得名。

▲牛肝菌家族的部分成員

牛肝菌家族有一個網紅選手,見手青,它很神奇,採摘前是黃色,碰到人手變成青色,炒熟又變成棕黃色。很多雲南人都因為吃見手青中過毒,但輸三天的液,隔了幾年照舊又開吃。

因為好吃唄。

▲見手青菌帽下的黃色海綿物質一碰就變成青黑色(碰完一定要洗手)

網絡上關於見手青的段子非常多: 「一排巴掌大的小人兒爬窗戶」,「一百來個小人陪你鬥地主」… 聽起來頗為有趣,但也有人吃見手青出現了幻覺,過了洗胃時間,只能輸液,還要隨時觀察,嚴重了有可能還要做血透,甚至導致死亡

這個美味與毒性並存的菌子,必須由老輩掌勺,沒有經驗的新手根本駕馭不了!對野生菌不熟的非雲南人,唯一解饞的辦法,就是去雲南老牌館子裡吃,千萬不要自己嘗試烹飪!

牛肝菌一般切成薄片和青椒大蒜一起炒,一定要徹底炒熟!不炒熟有致毒風險

雜菌

在野生菌子的尊卑體系中,有一種菌子統稱為雜菌。

如果放在電視劇裡,上文提到的菌子就像主角,有明星臉,特點明顯,能讓人一眼記住。而雜菌就像是陪襯,甚至是跑龍套的,但也不乏紅菇、奶漿菌、銅綠菌等黃金配角。

最後,一起來聊聊

你吃過什麼野生菌?

有什麼印象深刻、有趣的事情嗎?

歡迎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

內容 | Xander / 洛琳啊

攝影 | 朱夢菲 / 王天翔

設計 | 任特好

特別感謝羅莉麗對本文的幫助

相關焦點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瞧瞧雲南人民的吃菌「事故」。雲南地區盛產菌子,拿命來吃菌是雲南人的特點。而且,他們覺得菌子的「毒性越大」越好吃。02 普通人vs雲南人的菌子其實說到雲南人愛吃菌子……城城覺得除了雲南之外的地方,也都吃菌子啊!比如,平菇、金針菇、香菇、茶樹菇……為啥就沒覺得特別好吃?
  • 中國雲南的菌子與外國瑞典的菌子
    中國的雲南神奇美麗, 有高山冰川, 有熱帶雨林, 中間有四季如春大面積的地方。還有樸實善良的雲南人民。在雲南這美麗神奇的山水間, 就生長各式各樣的菌子。草叢中還有野生的菌子, 與雲南的菌子相比, 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也不知道它們有毒與否?
  • 雲南「菌子王國」有多囂張?看看楚雄一中校園就知道了
    每年的菌子大量上市之際,總是能吸引一大批的遊客前來雲南。也因為這些舌尖上的美食,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避暑的同時享受這一大自然饋贈。雲南野生菌最著名的是 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松茸,剛上市的時候能達到上千元每斤。
  • 不如雲南人「吃菌子」!雲南哪裡的菌子好吃?
    雲南產菌,楚雄尤多;楚雄多菌,精在南華。菌湯鍋 米廣弘攝昆明到大理的高鐵開通後,約1小時的時間,就可到達菌類飄香的楚雄。目前,南華縣境內已知野生食用菌種類達290多種,「世界四大名菌」和「中國十大名菌」在這裡均有分布。其中,松茸、牛肝菌因質優量大、營養豐富,遠銷國外。如果初次來南華,自己採摘野生菌,再做一鍋野生菌火鍋,是最好不過的體驗了。
  • 雲南「菌子王國」有多囂張?楚雄一中校園給你答案
    其實,雲南能夠有如此高的人氣,旅遊資源品級高是一方面,獨特的美食,濃鬱的民族風情也讓人慾罷不能,對於雲南地道的美食來說有很多人是衝著雲南美景來的,也有很多人是尋味雲南美食而來,大自然的饋贈最不能辜負,經過人類的蒸炸烹煮,變成舌尖上的美食,挑撥著味蕾跟著一起晃動,那種感覺真的妙不可言。
  • 雲南人「拿命吃菌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7月份,正是雲南人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開始的時候。俗話說:」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辭長作雲南人「,在一年一度的雨季,各類野生菌紛紛出山。雲南人都要開啟一段魔幻生活,見小人,打怪獸,群魔亂舞,划船,世界五彩繽紛現在我們就聊一下,雲南人究竟有多喜歡吃菌子。
  • 讓雲南人愛恨交加的菌子,快來感受下吧|雞樅菌|牛肝菌|羊肚菌|菌子...
    每年夏季都是吃菌子的好季節吃貨汪曾祺就曾寫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一行簡短的描述都能讓人口水四溢對於吃貨來說雲南就是胃的天堂離山比較遠的大多去市場買點對於生活在北京的菌友來說吃菌也不是什麼難事交通航空運輸的發達讓我們有了為菌子「一擲千金」的機會菌子市場雲南新聞網就拿七彩雲南大酒樓來說各式各樣的松茸、雞樅菌、牛肝菌青頭菌、羊肚菌和虎掌菌等鮮菌伴著晨露從3000多公裡外的雲南以最快的速度飛來北京
  • 又到了雲南人「拿命吃菌子」的季節!保山人來告訴你怎麼吃!
    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能叫雲南人如痴如醉?現在就讓小編為你一一道來:菌出雲南,是天賜的禮物雲南為什麼有這麼多菌?在雲南人,野生的才是菌子云南有兩種菌——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菌類,在當地人眼裡
  • 讓雲南人愛恨交加的菌子,快來感受下吧
    每年夏季都是吃菌子的好季節吃貨汪曾祺就曾寫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一行簡短的描述都能讓人口水四溢對於吃貨來說雲南就是胃的天堂離山比較遠的大多去市場買點對於生活在北京的菌友來說吃菌也不是什麼難事交通航空運輸的發達讓我們有了為菌子「一擲千金」的機會菌子市場雲南新聞網就拿七彩雲南大酒樓來說各式各樣的松茸、雞樅菌、牛肝菌青頭菌、羊肚菌和虎掌菌等鮮菌伴著晨露從3000多公裡外的雲南以最快的速度飛來北京
  • 為吃菌子而去雲南,然後呢?
    這就像本年度頻上微博熱搜的奇幻大賞,「2020雲南吃菌子中毒的死亡人數(12人),已超過雲南新冠死亡人數(2人)」。年年夏季,「為何雲南人執著的用生命來吃菌子?」這篇文章,我們就從「吃菌子」開始,為不同類型的旅行者,探索一個七彩雲南。
  • 雲南人吃菌子有多瘋狂?中毒273起死亡12人,依然堵不住吃貨的嘴
    而每年7-10月份,有一道雲南最具特色的美食——野生菌,雖然每年都會致人死亡,中毒事件發生百餘起!但是這並不能阻擋雲南人對這種美食的追求,有人就戲稱「拼命去吃菌子」。[雲南]楚雄南華打造野生菌富民產業雲南人吃菌子已經歷史悠久,也不知道幾千年前,自從雲南有人類居住以來就已經開始有了吃菌子的習慣,千百年來的食用經驗也衍生出了雲南人自己獨特的一套烹飪手法,煎、炒、烹、炸,
  • 剛下昆蟲宴,又上菌子席。相約雲南,用味蕾挑戰雲南飲食文化
    7月,昆蟲宴的餘香還在唇齒殘留,山茅野菜的清香還在鼻尖飄蕩,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食——菌子。說到吃,雲南人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曾有「綠的都算菜,動的都是肉」的說法。他們親近自然,崇拜自然,也接受自然的饋贈。
  • 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200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菌子千萬種,無毒第一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吃菌子中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雲南省資訊|在雲南吃牛肉火鍋和菌子火鍋,牛肉片厚得像牛排,菌子鮮...
    雲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在雲南吃牛肉火鍋和菌子火鍋,牛肉片厚得像牛排,菌子鮮得掉眉毛暑期雲南正是菌子瘋狂生長的季節,去雲南旅遊怎能錯過吃菌子漫長的20分鐘總算過去,嘗一口菌子,真是鮮的眉毛都要掉下來了。雲南火鍋都有特製的蘸水,不過吃菌子火鍋真的不需要沾蘸水,濃烈的味道只會破壞菌子細膩的口感。在大理吃的第二頓火鍋則是在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沙溪古鎮上吃的。店名就叫茶馬古道飯店,店內提供野生菌清湯黃牛肉火鍋。
  • 下館子必點菜之雲南菜(中):菌子、老火腿,可怕的雲南蘸水
    最好吃的是燜碎了的那些,香得耐不住。這是很家常的一道雲南菜,自己可以試試。酸醃菜紅豆湯昆明幾乎每個菜市場都有現成煮好的紅豆,一大鍋一大鍋的擺著,一筲箕一筲箕的晾著,挨在旁邊的是酸醃菜,這兩樣食材放一起的意思就是:快買回去做酸醃菜紅豆湯吧。
  • 雲南女子吃菌子中毒,竟然看到小精靈。野生菌到底怎麼吃才正確?
    現在又到了雲南野生菌的生長時節了,每年都會聽到很多吃菌子中毒的消息,但是在雲南這都不算啥新聞了,因為雲南的特色就是各種菌子!炒菌子、煮菌子、菌子米線、菌子燉雞、菌子燉火腿、菌子炒臘肉、菌子炒飯、菌子火鍋。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吃菌中毒的體驗吧,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吃菌子中毒的搞笑經歷。(以下來自網友的分享.)
  • 雲南人為了吃一口菌子,究竟瘋狂到什麼地步?
    但你要是野起來想要涼拌,雲南人都敬你是條漢子。「涼拌見手青」都成了雲南方言的一句俚語,要是你聽見他們說「你今天怎麼吃著涼拌見手青啦?」要不就是笑你鬥膽作死,不然就是說你瘋瘋癲癲。雲南人拿命吃的菌兒到底值得嗎?
  • 雲南菜市場尋菌記:不是所有蘑菇都叫菌子
    作為一個浙江人,雲南菌子是讓我特別好奇的一種食材。不是為了「吃蘑菇,見小人」的獵奇心,而是好奇那些大棚也種不出來的野生菌,到底有多少品種?口感能怎麼鮮嫩?香氣能有多麼奇特?第一站:昆明最大的野生菌市場——木水花據說,雲南人吃菌子有一條鄙視鏈:只有口感但沒有特殊香氣的雜菌在最底端,而那些有奇香的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菌子」,諸如松露、乾巴、松茸,價格也越是昂貴。即便是同一種菌子,由其產地、時節、尺寸不同,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又有不同的鄙視鏈。
  • 我把自己空投到雲南吃了兩個山頭的菌子
    這種味道有多美妙呢?汪曾祺告訴你,好的菌子能同時吃出「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油浸糟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胗肝香味,且雜有松毛清香氣味」。(菌子供貨商應該為這句話給汪老打錢!!!)▲ 北漂的雲南朋友做夢都在夢見吃菌子也因為這句話,飽妹接受了來自Major大調和COART的邀請,來到雲南大理四季街市,參加了一場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尤其是站在雲南菌子鄙視鏈頂端、讓隔壁島國人民尖叫不已的松茸管夠!(可以複習下我們之前寫的大理本地吃喝攻略。)
  • 尋味中國 | 錯失了這一季的雲南菌子宴,可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雲南,彩雲之南,眾多菌子的故鄉。7月不去雲南,堪稱人生最大的遺憾,而好吃之人,必定會在每一年的菌子季去一次雲南,在放鬆心靈的同時,也為自己的胃口尋找一絲慰藉。吃貨君趁著這個好時節,從昆明、大理、麗江、一路北上香格裡拉,體驗了一次絕妙的尋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