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到達四季街市的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現場時,忽然想起的是汪曾祺的一句話:
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
汪老不虧是在雲南生活過多年的人,開口就很正宗——說吃蘑菇的絕對是外鄉人你得說「吃菌子」,否則就是對菌子的褻瀆。
八月是吃菌的狂歡時節。這時候,一種「命中注定我愛你」的感覺會隨著每年雨季來臨如山洪暴發一般浩浩蕩蕩持續小半年,在精神、味覺和靈魂深處達到高度和諧統一。這種味道有多美妙呢?汪曾祺告訴你,好的菌子能同時吃出「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油浸糟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胗肝香味,且雜有松毛清香氣味」。(菌子供貨商應該為這句話給汪老打錢!!!)
▲ 北漂的雲南朋友做夢都在夢見吃菌子
也因為這句話,飽妹接受了來自Major大調和COART的邀請,來到雲南大理四季街市,參加了一場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尤其是站在雲南菌子鄙視鏈頂端、讓隔壁島國人民尖叫不已的松茸管夠!(可以複習下我們之前寫的大理本地吃喝攻略。)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 一共吃了五種不同烹調方式的松茸!
作為一個從沒在當地享受過新鮮松茸的外地人(因為松茸的保存時間很短!不會超過48小時!),飽妹此次在大理不僅耳朵、眼睛、鼻子、嘴巴都盡情享受了菌子帶來的盛宴,也感受到當地不同人用不同方式表達對菌子這種天賜之物的喜愛。
來!先跟飽妹預習一下哪些是雲南人民最愛的菌子
點擊播放 GIF 0.0M
咳咳,為了讓「吃菌」這件事更加讓人心曠神怡也更加有儀式感。主辦方特意把集市的位置選在了背靠蒼山,臨近洱海的大理東門菜市場。全場除了各種菌子大海報和菌子元素裝飾以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樂手們載歌載舞助興,一大群手工藝人也變著花樣提供難得一見的菌子自製美食。?
▲ 一位來自日本的小哥帶來了家鄉風味自製的味增野菌拉麵
點擊播放 GIF 0.0M
▲ 當地的採菌大戶曬制的幹松茸和熬製的雞樅油
點擊播放 GIF 0.0M
▲ 一位頗有創意的大廚自創了集市上人氣數一數二的松茸漢堡
像飽妹這樣毫無自制力的美食編輯,一到現場巴不得這也吃吃,那也嘗嘗,玩得不亦樂乎。唯一遺憾的是覺得當天的天氣不夠好,五步一風、十步一雨的,沒過一會兒就看到整個集市裡湧動的人群像一朵朵菌子般撐起了雨傘。
不過現場才知道,像飽妹這種一見到下雨就打退堂鼓的完全就不是合格的吃菌愛好者!早早來到這裡等著吃宴席的雲南當地人民想法都是:「雨下得越大越好呢,怕就怕旱季出不了菌子啊!」
不僅下雨不算啥,雨季帶來的各種石流、落石、滑坡,在食菌愛好者面前都不算啥!
風雨無阻吃菌子,是雲南人喜愛菌子的第一種表達方式。
為了吃到新鮮的野生菌,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法。比如這次,一位回程被大雨延誤又特意改籤回家吃菌的白族少年給飽妹分享了他的吃菌妙招:
每次進盤山公路前(一旦進去遇到落石滑坡就很難出來了),都會有個小路口,那裡總有背背簍的採菌人出現,哪怕是守株待兔地等好幾個小時都一定要等到!而大學時候學習的數學能力要在這時候發揮到極致,好幾回合地砍價殺價,將整背簍沉甸甸的野生菌盡數收羅,然後給家裡打電話:「快燉一鍋土雞加火腿!晚飯要吃野生菌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光這一句話,就足夠全家一起對抗雨季所有災難!
肥美土雞加鹹鮮諾鄧火腿同煮,如果能再加一點野生菌,看似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但在雲南人民看來簡直就是元氣高湯神仙水!如果夏天不喝就不完整。
來看看菌子們都有些什麼常見吃法
而在這次宴會上,飽妹有幸見到了松茸土雞火腿湯製作的全過程。
負責製作的是當地做長街宴經驗最豐富的白族阿姨。只見她一早就搭起一個巨大的土灶臺,大鐵鍋裡放滿土雞加火腿,咕嘟咕嘟。
▲ 白族阿姨正在為長街宴做準備
在她身邊,放置著數十筐新鮮松茸,個個體型碩大,沾滿泥土,傘蓋緊縮如拳。啊!因為松茸的異香四周的空氣都變得興奮了。
▲ 來自兩個山頭的松茸,隔著屏幕也能嗅到異香!
▲ 正在忙著清洗松茸的白族阿姨們
此次的松茸們來自香格裡拉和祥雲,提供松茸的當地大戶告訴我,仔細聞的話,兩個產地松茸的芳香度是有差別的。甚至!別人還切了幾片讓我仔細咀嚼比對!很可惜,我這個外行人什麼都沒比出來。
▲ 越高級的食材越要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比如松茸刺身,均勻切片後蘸少許芥末醬油,越嚼越能吃出清甜脆嫩。
與生俱來就能辨別各種菌子種類、從細微處感受菌子芳香度和口感,這是雲南人喜愛菌子的第二種表達方式。
和我一同觀察松茸們的有一位自稱是「業餘採菌愛好者」的95後少女。雖然她自稱每年去山裡至少採5、6回菌子只是「純粹是因為有意思」。但一旦講起採菌經驗,簡直就能滔滔不絕地寫成一本「菌學大全」!
「山頭的溼度、高度、坡度、陽光度、樹林種類以及密度都可以作為尋找菌窩的依據,並判斷菌子的種類和多寡。即使是同一種菌子,長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山頭,也會有的偏甘,有的偏酸,有的偏苦,有的甚至有毒。識別沒有教科書,完全憑藉經驗和對菌子的愛,這大概就是我們在和菌子發生心靈感應。」少女自豪地說。「每個雲南人,不管他在外面是多麼光鮮亮麗,只要進了大山,就會重新回歸到一個山裡人。」
她又安慰我說,「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講,有一雙好腿就夠了。」她還回憶起,「小時候採到的菌子會用狗尾巴草串起來,像項鍊一樣掛在脖子上帶回來,順路經過菜地再摘兩把辣椒。到家一剁一炒加上大蒜,那味道簡直棒呆了!」
這道與菌子發生了心靈感應的「棒呆了」的菜我們自然在宴會上也吃到了。雖然也是家常菜,但十分百搭,對許多菌子都很適用。這次吃的是辣椒大蒜炒牛肝菌,鮮辣中透出一股肉的肥美。?
牛肝菌,這個子成員龐大的菌子家族每年總能提供大量存貨。名聲最大的自然要屬那碰一下就會變得青紫如傷痕的「見手青」。
? ettoday.net
點擊播放 GIF 0.0M
儘管每年因見手青未炒熟而中毒死亡的人大有人在,但每年攔不住大批雲南吃貨吃見手青,中毒,再吃見手青……周而復始。你問他們不怕嗎?他們會回答:「這年頭連喝水都能嗆死,吃菌子嘛,小心點就可以了。」
▲ 市集上售賣的各種五顏六色的牛肝菌,但是都可以吃!
拼死也要吃野生菌,是雲南人喜愛菌子的第三種表達方式。
雲南人民對見手青的瘋狂到達什麼程度?我在宴會鄰座小哥哥的手機上見到了一斑。這位小哥哥稱他的朋友圈每年這時候「都有一種楚漢相爭的緊張感。」
一方面,他的護士朋友們每天都在轉發「警惕食用菌中毒」的消息,抱怨著入診原因的單子上寫「菌子中毒」手都寫痛了。但另一方面,另一些朋友,卻開始繪聲繪色地描述起吃菌以後的奇特世界:有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見到電視裡小人穿牆而過的,有飄飄忽忽進入了不知道幾維空間的,也有看了恐怖片成真嚇出一身冷汗的……「這兩波人就跟相互比賽似的,刷屏誰都不讓誰。」
▲ 來自小哥哥朋友圈
他停頓了一下意味深長地夾起一筷子牛肝菌,「我也曾經中過毒,那時候我爸說剛中毒就不要再吃野生菌喝點清雞湯算了。本來聽到這種話已經完全沒胃口了,但是!當我得知除了我在喝雞湯,全家都在悄咪咪吃野生菌的時候,不知哪裡湧上來的力氣趕緊對我媽說:『快扶我起來試試野生菌的鹽巴夠不夠。』」?
就這樣,聽著關於菌子的故事,吃著菌子,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除了傳統菜餚,我們還吃到了松茸西班牙海鮮燴飯、松茸沙拉以及將松茸刷上黃油煎得微焦夾入三明治的即興吃法。配上大理當地自產的一種微醺蜂蜜酒,每個人都很滿足,並由衷的感謝這些自然的饋贈。
▲ 每一粒米都浸透了松茸的香氣,大家在家也可以嘗試
因為菌子,這個夏夜非常幸福!明年這時候,你願意跟飽妹一起再來這裡一次嗎?
本文採訪特別感謝亦清、毛線、雲南菌、雪幫梔子、巧蓉等諸位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