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空投到雲南吃了兩個山頭的菌子

2021-01-12 騰訊網

當我到達四季街市的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現場時,忽然想起的是汪曾祺的一句話:

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

汪老不虧是在雲南生活過多年的人,開口就很正宗——說吃蘑菇的絕對是外鄉人你得說「吃菌子」,否則就是對菌子的褻瀆。

八月是吃菌的狂歡時節。這時候,一種「命中注定我愛你」的感覺會隨著每年雨季來臨如山洪暴發一般浩浩蕩蕩持續小半年,在精神、味覺和靈魂深處達到高度和諧統一。這種味道有多美妙呢?汪曾祺告訴你,好的菌子能同時吃出「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油浸糟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胗肝香味,且雜有松毛清香氣味」。(菌子供貨商應該為這句話給汪老打錢!!!)

▲ 北漂的雲南朋友做夢都在夢見吃菌子

也因為這句話,飽妹接受了來自Major大調和COART的邀請,來到雲南大理四季街市,參加了一場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尤其是站在雲南菌子鄙視鏈頂端、讓隔壁島國人民尖叫不已的松茸管夠!(可以複習下我們之前寫的大理本地吃喝攻略。)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 一共吃了五種不同烹調方式的松茸!

作為一個從沒在當地享受過新鮮松茸的外地人(因為松茸的保存時間很短!不會超過48小時!),飽妹此次在大理不僅耳朵、眼睛、鼻子、嘴巴都盡情享受了菌子帶來的盛宴,也感受到當地不同人用不同方式表達對菌子這種天賜之物的喜愛。

來!先跟飽妹預習一下哪些是雲南人民最愛的菌子

點擊播放 GIF 0.0M

咳咳,為了讓「吃菌」這件事更加讓人心曠神怡也更加有儀式感。主辦方特意把集市的位置選在了背靠蒼山,臨近洱海的大理東門菜市場。全場除了各種菌子大海報和菌子元素裝飾以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樂手們載歌載舞助興,一大群手工藝人也變著花樣提供難得一見的菌子自製美食。?

▲ 一位來自日本的小哥帶來了家鄉風味自製的味增野菌拉麵

點擊播放 GIF 0.0M

▲ 當地的採菌大戶曬制的幹松茸和熬製的雞樅油

點擊播放 GIF 0.0M

▲ 一位頗有創意的大廚自創了集市上人氣數一數二的松茸漢堡

像飽妹這樣毫無自制力的美食編輯,一到現場巴不得這也吃吃,那也嘗嘗,玩得不亦樂乎。唯一遺憾的是覺得當天的天氣不夠好,五步一風、十步一雨的,沒過一會兒就看到整個集市裡湧動的人群像一朵朵菌子般撐起了雨傘。

不過現場才知道,像飽妹這種一見到下雨就打退堂鼓的完全就不是合格的吃菌愛好者!早早來到這裡等著吃宴席的雲南當地人民想法都是:「雨下得越大越好呢,怕就怕旱季出不了菌子啊!」

不僅下雨不算啥,雨季帶來的各種石流、落石、滑坡,在食菌愛好者面前都不算啥!

風雨無阻吃菌子,是雲南人喜愛菌子的第一種表達方式。

 

為了吃到新鮮的野生菌,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法。比如這次,一位回程被大雨延誤又特意改籤回家吃菌的白族少年給飽妹分享了他的吃菌妙招:

每次進盤山公路前(一旦進去遇到落石滑坡就很難出來了),都會有個小路口,那裡總有背背簍的採菌人出現,哪怕是守株待兔地等好幾個小時都一定要等到!而大學時候學習的數學能力要在這時候發揮到極致,好幾回合地砍價殺價,將整背簍沉甸甸的野生菌盡數收羅,然後給家裡打電話:「快燉一鍋土雞加火腿!晚飯要吃野生菌了!」

點擊播放 GIF 0.0M

光這一句話,就足夠全家一起對抗雨季所有災難!

肥美土雞加鹹鮮諾鄧火腿同煮,如果能再加一點野生菌,看似是最普通的家常菜,但在雲南人民看來簡直就是元氣高湯神仙水!如果夏天不喝就不完整。

來看看菌子們都有些什麼常見吃法

而在這次宴會上,飽妹有幸見到了松茸土雞火腿湯製作的全過程。

負責製作的是當地做長街宴經驗最豐富的白族阿姨。只見她一早就搭起一個巨大的土灶臺,大鐵鍋裡放滿土雞加火腿,咕嘟咕嘟。

▲ 白族阿姨正在為長街宴做準備

在她身邊,放置著數十筐新鮮松茸,個個體型碩大,沾滿泥土,傘蓋緊縮如拳。啊!因為松茸的異香四周的空氣都變得興奮了。

▲ 來自兩個山頭的松茸,隔著屏幕也能嗅到異香!

▲ 正在忙著清洗松茸的白族阿姨們

此次的松茸們來自香格裡拉和祥雲,提供松茸的當地大戶告訴我,仔細聞的話,兩個產地松茸的芳香度是有差別的。甚至!別人還切了幾片讓我仔細咀嚼比對!很可惜,我這個外行人什麼都沒比出來。

▲ 越高級的食材越要用最簡單的烹飪方法。比如松茸刺身,均勻切片後蘸少許芥末醬油,越嚼越能吃出清甜脆嫩。

與生俱來就能辨別各種菌子種類、從細微處感受菌子芳香度和口感,這是雲南人喜愛菌子的第二種表達方式。

和我一同觀察松茸們的有一位自稱是「業餘採菌愛好者」的95後少女。雖然她自稱每年去山裡至少採5、6回菌子只是「純粹是因為有意思」。但一旦講起採菌經驗,簡直就能滔滔不絕地寫成一本「菌學大全」!

「山頭的溼度、高度、坡度、陽光度、樹林種類以及密度都可以作為尋找菌窩的依據,並判斷菌子的種類和多寡。即使是同一種菌子,長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山頭,也會有的偏甘,有的偏酸,有的偏苦,有的甚至有毒。識別沒有教科書,完全憑藉經驗和對菌子的愛,這大概就是我們在和菌子發生心靈感應。」少女自豪地說。「每個雲南人,不管他在外面是多麼光鮮亮麗,只要進了大山,就會重新回歸到一個山裡人。」

她又安慰我說,「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講,有一雙好腿就夠了。」她還回憶起,「小時候採到的菌子會用狗尾巴草串起來,像項鍊一樣掛在脖子上帶回來,順路經過菜地再摘兩把辣椒。到家一剁一炒加上大蒜,那味道簡直棒呆了!」

這道與菌子發生了心靈感應的「棒呆了」的菜我們自然在宴會上也吃到了。雖然也是家常菜,但十分百搭,對許多菌子都很適用。這次吃的是辣椒大蒜炒牛肝菌,鮮辣中透出一股肉的肥美。?

牛肝菌,這個子成員龐大的菌子家族每年總能提供大量存貨。名聲最大的自然要屬那碰一下就會變得青紫如傷痕的「見手青」。

? ettoday.net

點擊播放 GIF 0.0M

儘管每年因見手青未炒熟而中毒死亡的人大有人在,但每年攔不住大批雲南吃貨吃見手青,中毒,再吃見手青……周而復始。你問他們不怕嗎?他們會回答:「這年頭連喝水都能嗆死,吃菌子嘛,小心點就可以了。」

▲ 市集上售賣的各種五顏六色的牛肝菌,但是都可以吃!

拼死也要吃野生菌,是雲南人喜愛菌子的第三種表達方式。

雲南人民對見手青的瘋狂到達什麼程度?我在宴會鄰座小哥哥的手機上見到了一斑。這位小哥哥稱他的朋友圈每年這時候「都有一種楚漢相爭的緊張感。」

一方面,他的護士朋友們每天都在轉發「警惕食用菌中毒」的消息,抱怨著入診原因的單子上寫「菌子中毒」手都寫痛了。但另一方面,另一些朋友,卻開始繪聲繪色地描述起吃菌以後的奇特世界:有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見到電視裡小人穿牆而過的,有飄飄忽忽進入了不知道幾維空間的,也有看了恐怖片成真嚇出一身冷汗的……「這兩波人就跟相互比賽似的,刷屏誰都不讓誰。」

▲ 來自小哥哥朋友圈

他停頓了一下意味深長地夾起一筷子牛肝菌,「我也曾經中過毒,那時候我爸說剛中毒就不要再吃野生菌喝點清雞湯算了。本來聽到這種話已經完全沒胃口了,但是!當我得知除了我在喝雞湯,全家都在悄咪咪吃野生菌的時候,不知哪裡湧上來的力氣趕緊對我媽說:『快扶我起來試試野生菌的鹽巴夠不夠。』」?

就這樣,聽著關於菌子的故事,吃著菌子,不知不覺就到了深夜。除了傳統菜餚,我們還吃到了松茸西班牙海鮮燴飯松茸沙拉以及將松茸刷上黃油煎得微焦夾入三明治的即興吃法。配上大理當地自產的一種微醺蜂蜜酒,每個人都很滿足,並由衷的感謝這些自然的饋贈。

▲ 每一粒米都浸透了松茸的香氣,大家在家也可以嘗試

因為菌子,這個夏夜非常幸福!明年這時候,你願意跟飽妹一起再來這裡一次嗎?

本文採訪特別感謝亦清、毛線、雲南菌、雪幫梔子、巧蓉等諸位協助

相關焦點

  • 到了雲南,不吃菌子非君子也
    這個季節的雲南,是讓人飄飄然的。山中雨後初歇,漫山遍野的菌子就按捺不住了,一個個頂破泥層,撲簌簌往上躥。文學界吃貨汪曾祺先生對此著實深有體會。在昆明住過7年的他曾寫道:「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
  • 我去了趟雲南,當地人給我燉了一鍋毒菌子
    撰文 / 王大力插畫 / 王大力攝影 / 王大力王大力認識不少雲南朋友,一到七八月就寄些奇奇怪怪的土特產給我。第一次收到野生菌子的時候,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我們的友誼出了什麼問題。因為那些菌子的模樣,看起來就寫著「我有毒」三個字。我問她,這些是不是新聞上那種吃了會見小人的見手青。結果人家雲南人說,放心,這些都沒毒。有毒的我捨不得寄給你,留給自己吃了。
  • 這個7月,笑點被吃菌子的雲南人承包了!
    但其實,他只是吃了見手青在「打怪獸」罷了。▼吃菌子嗎,吃了一起唱首《忐忑》。▼愛的魔力「轉圈圈」,我沒醉,我只是剛吃了蘑菇。(幸好遇到了派出所的民警。)比如這位網友就貢獻了自己的經歷,吃菌中毒後,指著醫院的白牆說:媽,你怎麼放小兵張嘎!
  • 食菌季節到雲南,最擔心是吃的安全,看看大館子是怎麼做菌子菜的
    到雲南遊玩有一個月了,這個季節正是雲南食用菌上市的季節,吃了幾次菌子,便有朋友為我的安全擔心,因為每年都有很多人因誤食有毒菌子而中毒的,輕者出現幻覺,重則危及生命。「看見小人了嗎」?這是食用菌中毒的初級症狀,於是很多人開玩笑的問我。
  • 像雲南人一樣吃菌子,野生菌才是信仰!
    在雲南人眼裡,世界上只有兩種蘑菇,一種叫野生菌,一種不是菌。如果你請一個雲南人吃金針菇炒香菇,他大概會和你絕交。畢竟,野生菌才是信仰。吃野生菌,不僅可能會中毒,還有重金屬超標等風險,那為什麼雲南人還對野生菌如此執著?
  • 剛下昆蟲宴,又上菌子席。相約雲南,用味蕾挑戰雲南飲食文化
    7月,昆蟲宴的餘香還在唇齒殘留,山茅野菜的清香還在鼻尖飄蕩,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食——菌子。說到吃,雲南人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曾有「綠的都算菜,動的都是肉」的說法。他們親近自然,崇拜自然,也接受自然的饋贈。
  • 中國雲南的菌子與外國瑞典的菌子
    還有我叫不出名字來的菌子! 它們都是味道鮮美! 當然也有一些是有毒的。 吃菌子仿佛是在與幽靈伴舞。我有幸到過一回瑞典, 在斯德哥爾摩逗留了兩天。這地方與我的家鄉雲南, 相隔萬裡之遙。草叢中還有野生的菌子, 與雲南的菌子相比, 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也不知道它們有毒與否?
  • 為吃菌子而去雲南,然後呢?
    這就像本年度頻上微博熱搜的奇幻大賞,「2020雲南吃菌子中毒的死亡人數(12人),已超過雲南新冠死亡人數(2人)」。年年夏季,「為何雲南人執著的用生命來吃菌子?」,不妨礙我成為一名Yunnan Junkie,研究雲南最美的酒店,最熱鬧的集市,最好喝的咖啡,最酷的旅行方式。
  • 雲南人為了吃一口菌子,究竟瘋狂到什麼地步?
    這不,最近的一則熱搜事件就有一雲南女子吃了野生菌後中毒就醫,躺在床上手舞足蹈,說自己看到小精靈了。△這個雲南女子肯定沒想到自己以這種方式走紅了/微博截圖雲南人立馬確認過眼神,肯定是吃了「見手青」,傳說中易中招,但云南人民依舊朝思暮想的野生菌。外地人看不明白了,他們拿命吃的蘑菇,真值得賭上命嗎?
  • 又到了雲南人「拿命吃菌子」的季節!保山人來告訴你怎麼吃!
    據統計,雲南擁有食用菌種類達880多種,約佔世界的43%,是全球野生食用菌品種和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昆明的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就是中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因此說到吃菌子,假如雲南人認了第二,大概沒有其它地方敢認第一了。
  • 下館子必點菜之雲南菜(中):菌子、老火腿,可怕的雲南蘸水
    盡興以後,把湯鍋端到鋪著松毛的黃土地上,眾人端著缽頭,圍到湯鍋吃,現在我想像這種畫面,真是饞死了!這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吃法,麗江寧蒗彝族的吃法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了。吃牛羊湯鍋,比韭菜還要重要的是蘸水。
  • 拼死吃河豚?不如雲南人「吃菌子」!雲南哪裡的菌子好吃?
    雲南產菌,楚雄尤多;楚雄多菌,精在南華。菌湯鍋 米廣弘攝昆明到大理的高鐵開通後,約1小時的時間,就可到達菌類飄香的楚雄。採摘下山後,可以將自己的收穫帶到餐館現做現吃。街道兩旁最多的就是吃野生菌火鍋的餐館,食客絡繹不絕,爭相前來品嘗這山珍野味。楚雄野生菌火鍋是「雲南六大名吃」之一,以雞肉、牛肉、羊肉或老火腿為火鍋底料,香氣撲鼻的一大鍋濃湯沸騰後陸續放入新鮮的野生菌,待野生菌煮熟,先盛上一碗鮮美的菌湯把味蕾喚醒,再慢慢享受各種不同菌類的獨特口感。
  • 味道怪異卻完勝松茸,雲南本地人最愛的這種菌子你吃過嗎?
    前幾日,為了抓住季末的尾巴,我和朋友一起去了一次大理。這個季節去到大理,當地是二十度左右的舒爽溫度。日頭躲在蒼山環腰的雲海中,細柔的涼風率先打了個照面,此時來大理,為的是吃一口雨後山林間悄然破土的野生菌。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說到吃蘑菇中毒……不得不說一下雲南網紅菌子「見手青」。它曾經作為「雲南毒蘑菇」上過微博微博熱搜,往下翻好幾十頁的內容裡都提到了它。雲南市場裡賣的野生菌。汪曾祺先生曾說:「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無論貧富,都能吃到菌子。」
  • 讓雲南人瘋狂的三個月,1200買2斤菌子
    又到一年一度的吃菌子的好時節,雲南人喜歡吃菌子,眾所周知。 最近網上衝浪的時候也看到了不少段子提醒提防吃菌子中毒! 跟大家擺哈,雲南人吃菌子的種類、吃法,太多是外地人想像不到的了。
  • 華夏民族文化:9年近萬人中毒,雲南菌子文化這麼野?
    江湖盛傳,每個雲南人都有一個吃菌中毒的朋友,甚至有人為了慶祝菌子中毒出院,又去吃了頓菌子。為何雲南人如此執著於拿命吃菌子?是菌子的誘惑,還是饞蟲的攛掇?下面就請跟著四象一起,走進「雲南人的菌子王國」。就連文學大師汪曾祺也被它「俘獲」了,他就曾在《昆明食菌》中寫道「我在昆明住過七年,離開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
  • 雲南小夥撿到一根玉米,長滿菌子宛如來自地獄,吃下後結局很意外
    現在很多人都追求美食旅行,去到一個地方,並不是為了遊覽當地的景點,而是為了吃到當地最原汁原味的美食,享受到在其他地方很難體驗到的特產。比如說潮汕牛肉丸、北京烤鴨等等。雲南的菌子,就是讓很多外地人膽戰心驚,又羨慕不已的一道美食。菌子,也就是各種萌發的真菌,部分帶有大量的毒素,很多時候區分能吃和不能吃的菌子,是吃菌子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我們平常吃的各種菇類,就是菌子的一種。而在雲南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盛產各種菌子,其中很多都是難以想像的鮮美。
  • 美食旅行團丨雲南味道的秘密,藏在滿山燦爛的野生菌子裡
    雲南雨季如期而至,山林間的野生菌子們長勢喜人。此時去當地,不僅能在熱鬧的菌子市場見到品種繁多的新鮮菌子,還能見識到雲南人烹飪菌子的百般招式。下個月初的雲南之行,敢於胡亂老師會跟我們同行,他是雲南通,熟悉當地各種魚類的細微區別,也熟稔野生菌的一切。今天的這篇文章,是胡亂老師將自己有關菌子的廣博知識細細整理,寫成一篇信息量極大的雲南野生菌子圖鑑。
  • 雲南人家裡是怎麼燒菌子的?
    雨季一到,周邊各種菌子湧入昆明市場,價錢也漸漸便宜下來,居民生活小區,開始有人家炒菌子吃。昆明雨季有了代名詞,那就是菌子。第一波本地菌子,有見手青、谷熟菌、青頭菌、雞樅、黑牛肝和少量乾巴菌。其他菌子還好說,香氣內斂,一旦開始炒見手青和乾巴菌,鍋溫油鹽激發出來的風味物質「大爆炸」,穿透性強,能飄善鑽。有人在炒菌子這種事情,根本隱藏不了。菌子進鍋炒的時間不算短,持續撩撥下來,鄰居肯定有不止一家人下了決心:明天要吃臺菌子!
  • 雲南的菌子到底有啥好吃的?
    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在雲南人眼裡,是不配有自己的名字的,一個「人工菌」就統一划分到下等菌的行列裡。只有在山上自然長出來的,才能有自己的名字,不僅如此,雲南人還約定俗稱的形成了一套野生菌鄙視鏈。野生菌鄙視鏈每到菌子季,會致幻的見手青就被段子手門拿出來炒一遍,但是…除了見手青,雲南還有太多太多不得不吃的野生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