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為了吃一口菌子,究竟瘋狂到什麼地步?

2021-02-16 中信出版

本文轉載自九行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

作者:周芷若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今日份的文學生活秒殺書單七八月是屬於雲南人的,一場「吃菌潮」火速抵達現場。高溫多雨的季節讓雲南土壤和樹枝上的菌絲默默發酵生長,都說雲南的菌,是當地人即便中毒腫成豬頭,都不能放棄的美味。這不,最近的一則熱搜事件就有一雲南女子吃了野生菌後中毒就醫,躺在床上手舞足蹈,說自己看到小精靈了。

△這個雲南女子肯定沒想到自己以這種方式走紅了/微博截圖

雲南人立馬確認過眼神,肯定是吃了「見手青」,傳說中易中招,但云南人民依舊朝思暮想的野生菌。

外地人看不明白了,他們拿命吃的蘑菇,真值得賭上命嗎?

雲南人吃菌

真不要命了嗎?

每逢吃菌潮,雲南菌子在土壤裡噌噌噌一冒頭,雲南人便開始蠢蠢欲動了。

俗話說得好:「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辭長作雲南人」,說雲南野生菌再野,都野不過以身犯險試毒的雲南人。

雲南當地有句玩笑話,他們吃菌有三熟:一是菌子種類要熟;二是菌子要做熟;三是去醫院的路要熟。

每個雲南人身邊都有個曾經吃菌中過毒的朋友。

雲南人吃菌中毒,這一定是鍋要背的鍋 微博截圖

知乎微博常年熱帖:雲南人吃菌中毒是什麼樣的體驗?

有的說見到了會跳舞的七彩小人,有網友甚至畫出了回憶中的小人國場景,整出了晴天娃娃、天線寶寶、愛麗絲夢遊仙境,甚至還有宮崎駿《幽靈公主》的畫風。

還有一些網友分享自己和家人吃菌中毒後五花八門的奇妙經歷——

「我中毒的當天晚上,指著剛回家的爹說,爸你頭上怎麼有條狗?當時我爸就嚇懵了……」

「我奶奶吃菌子中毒了,說廚房有條龍,叫我爺爺去抓龍。」

「我堂堂七尺熱血男兒,中毒時哭嚎『救命啊,地震了,地板軟了。』」

雲南人吃菌見小人都成了各種段子/微博截圖

如果你覺得各路神貼太神乎其神,翻開雲南的社會新聞,會發現每年6-9月,雲南人「吃野生菌中毒死亡」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進醫院掛點滴都是駕輕就熟的事。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截至7月20日,已經發生了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其中就有12人中毒身亡。

別看這數字已經很嚇人了,這比例已經比去年同期低了很多,中毒人數下降了33.9%,發病人數下降了35%。

中毒見小人的罪魁禍首,要數傳說中的「見手青」,這個屬於牛肝菌類,稱得上昂貴牛肝菌的平價替代菌,帶著微毒,傘背細瓤和杆部在被觸摸後會變為青色。

據說少量食用,或者煮熟煮透處理得當就不會產生毒素。但你要是野起來想要涼拌,雲南人都敬你是條漢子。

「涼拌見手青」都成了雲南方言的一句俚語,要是你聽見他們說「你今天怎麼吃著涼拌見手青啦?」

要不就是笑你鬥膽作死,不然就是說你瘋瘋癲癲。

雲南人拿命吃的菌兒

到底值得嗎?

雲南人對菌子的愛,天地可鑑。大半夜到醫院吊著個藥瓶,說: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菌絕。

在昆明生活了七年的作家汪曾祺懂吃,他曾為雲南菌子立傳:


「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無論貧富,都能吃到菌子。」

雲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就是最適合菌子生長的「真菌王國」

雲南位於我國西南,是中國一級地勢階梯和三級地勢階梯之間的過渡地。

這裡氣候常年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夏天降水多,一到大量降水的雨季,海拔較高的山地和山林低溫度的氣溫加持,天然就能為生長在林下、與樹木共生的菌類提供了滋生的理想環境。

早在明代潘之恆的《廣菌譜》中就記載過雲南的食用菌多達119種。目前全世界有食用菌多達2000種,雲南野生食用菌至少有750種,加上人工栽培的50多種,就有近800多種,佔全世界食用菌的40%

上山採野生菌並不容易,這些菌類生長多在陰冷潮溼的環境裡,蚊蟲多,經常還有蛇出沒。距離野味最近的幸福,通常伴隨著的也是最危險的誘惑。《舌尖上的中國》就有一期說到了香格裡拉採菌高手單珍卓瑪一家的故事,說他們連夜上山採摘精靈般的野生菌——松茸。其中有個採摘的細節讓人記憶猶新,卓瑪在採拾松茸猴會用松針把菌坑掩蓋好,好讓菌絲不被破壞。

這是當地人默許成規的智慧:因為野生菌生長對環境要求很高,隨著人類採拾的程度加劇,他們怕有一天再也找不到這些美味的蹤跡了,一個簡單的細節希望能延續自然的饋贈。

每一樣野生菌的風味都是由各種各樣胺基酸隨機混合,這種組合非常複雜,越珍貴的菌越具有不可複製性。其中蘊含的營養,稱得上是蔬菜界的牛排


相比之下,人工菌培育的品種實在太少了,並不是說人工菌的技術還不足以替代野生環境,而是雲南的野生菌在品種的豐富度上,就已經足足超越人工了。

再說了,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對世代靠山吃山的雲南人來說,寧願在險中求野味,也不願吃人工食品的味道。

所謂自然的饋贈,大概就是雲南野生菌最準確的寫照。


要是你現在到雲南,可不能錯過他們的菜市場,尤其是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號稱全國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簡直是宇宙中心的菌子遊樂園。受疫情和旱季影響,雲南人又開始報復性吃菌了,雲南野生菌日銷500噸,價格甚至降到了全年最低。

這個季節到雲南菜市場,沒看到一堆叫不出名的菌是不可能的/圖蟲創意

對雲南人來說,松茸、黑松露這些在外被捧上神壇的高級菌類,其實並沒有那麼昂貴,有的甚至多到賣不出去。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野生的才叫菌子,他們喊做「菌(jin)兒」,外地人工養殖的菌子頂多叫「蘑菇」,在他們看來,菌子之間是有一套完整的野生菌鄙視鏈的。

怎麼吃菌也是雲南人獨有的生活哲學 圖蟲創意

好比黑松露,它是歐洲人的最愛,食用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可雲南人卻從不解它的風情。雲南黑松露產量高,在本地有個土氣的小名叫「豬拱菌」,看名字就有多低端了,放在以前剩多了的還拿來餵豬,頂多懂的人會拿老黑松露來泡酒。

黑松露在國外捧為寶,雲南人卻不屑 圖蟲創意

還有松茸,同樣在外人看來極為高檔的食材,雲南人也並不捧為珍寶。他們吃松茸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在歷史上還一度叫它「臭雞樅」。但由於近年來松茸的生長環境要求極高,對鮮味的追求極為苛刻,雲南人愈來愈懂得它的價值不菲。家常的松茸做法,就是把黃油稍微煎一煎,也是人間絕味。

最常出現在雲南人餐桌上的菌子是青頭菌,號稱是「抑鬱症剋星」,價格便宜,但口感滑嫩肥厚。

雲南人家常菜必備青頭菌/圖蟲創意

青頭菌還守住了雲南人吃菌的底線,這條界線往下就是處在鄙視鏈底端的菌類:雞油菌、銅綠菌、奶漿菌……被雲南人統稱為「雜菌」,通常上不了臺面。鄙視鏈再往上,中產階級代表菌類,便是聽起來讓人虎軀一震的菌類,肚菌和虎掌菌。


羊肚菌顏值很高,一看就蠻貴 圖蟲創意

而且他們都形同其名,羊肚菌的菌帽凹凸不平,看起來非常像倒扣的羊肚子,虎掌菌沒有菌柄,耷拉在地上就像老虎的腳印。雲南當地有俗語「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羊肚菌不僅性情剛烈,能在惡劣的環境,譬如山火的土壤裡更加野蠻生長,而且營養價值高,堪比蟲草,是一味燉湯神器,加一丁點就能提鮮,尤為馥香。處在鄙視鏈頂端的菌類,最好看的要算雞樅菌了,因切片肉質酷似雞白肉,菌蓋很大像雞尾巴上的毛,肉質也有雞肉清香而得名。雞樅菌的味道曾聲名遠揚,可能是最早被雲南省志記錄並延續下來的菌類。明代早有《玉堂薈記》記載「菌之美者,以滇之雞樅為第一」,時至今日也依舊是雲南人的心頭菌,他們尤其愛油炸雞樅菌,或者蘸著特製樹番茄撒來吃。還有人間至味乾巴菌,汪曾祺曾說這是中吃不中看的一類菌子,看起來有點像被踩爛的馬蜂窩,或者是乾癟皺縮的繡球。但懂的人才知道,乾巴菌高檔到沒有四位數還真的買不起了,與豬肉和辣椒同炒、幹煸,入口細嚼還能找到通靈牛肉乾的香氣。鄙視鏈頂端的,當然還少不了牛肝菌,同樣因為菌蓋顏色似牛肝而得名。牛肝菌家族壯大,黃牛肝菌和黑牛肝菌較為常見。雲南人炫富的方式,並不是大魚大肉,或者黑松露任買一斤,而是越貴的菌子,越是要素著吃。「你看他們家平時吃的,那都是菌子,愣是沒瞧見一點肉。」另外,「長得越漂亮的蘑菇越可能有毒,不好看的蘑菇反倒沒毒」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偏偏在雲南不能成為鑑別的標準。像雲南人經常食用的正紅菇、大紅菇、雞油菇等等顏色都很豔麗,但都是無毒的。而有的像鵝膏菌、白毒傘這類長相樸素不起眼的蘑菇,反倒被證實內藏劇毒,完全不能食用。

鵝膏菌也有這種看起來不起眼的,但有劇毒 wiki

當然,最有效的防止野生菌中毒的方法肯定是——戒口,不吃菌。但對雲南人來說,欲罷不能的菌子真是撓人的小妖精,讓他們放棄菌子不吃,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吃菌子沒中過毒,不足以做雲南人  網易上流

菌中毒才是雲南人一生的高潮  馬路青年

雲南人為什麼拿命吃菌  浪潮工作室

走,去雲南吃菌子!企鵝吃喝玩樂

又到吃菌季 盤點雲南美味野生菌和常見有毒野生菌  昆明信息港

如何像當地人一樣吃遍雲南菌菇季  澎湃新聞

各路大「菌」,雨季雲南的美食之光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這樣的蘑菇千萬不要吃!小心吃完見小人!果殼網

在雲南菌物風流  馬紹賓

小美牛肝菌研究進展   才曉玲 、李志洪 、何 偉、鄒 瑤

微信公眾號(ID:jiuxing_neweekly)

歡迎留言分享,我們將Pick 2位小夥伴送出中信好書一本。

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

同名授權書籍

揭開隱藏在食物裡的千言萬語

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在看」,給阿信加雞腿 

相關焦點

  • 吃蘑菇看到小精靈!雲南人「拿命吃菌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7月份,正是雲南人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開始的時候。俗話說:」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辭長作雲南人「,在一年一度的雨季,各類野生菌紛紛出山。雲南人都要開啟一段魔幻生活,見小人,打怪獸,群魔亂舞,划船,世界五彩繽紛現在我們就聊一下,雲南人究竟有多喜歡吃菌子。
  • 到了雲南,不吃菌子非君子也
    這個季節的雲南,是讓人飄飄然的。山中雨後初歇,漫山遍野的菌子就按捺不住了,一個個頂破泥層,撲簌簌往上躥。文學界吃貨汪曾祺先生對此著實深有體會。在昆明住過7年的他曾寫道:「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
  • 讓雲南人瘋狂的三個月,1200買2斤菌子
    又到一年一度的吃菌子的好時節,雲南人喜歡吃菌子,眾所周知。 最近網上衝浪的時候也看到了不少段子提醒提防吃菌子中毒! 跟大家擺哈,雲南人吃菌子的種類、吃法,太多是外地人想像不到的了。
  • 我把自己空投到雲南吃了兩個山頭的菌子
    當我到達四季街市的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現場時,忽然想起的是汪曾祺的一句話: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汪老不虧是在雲南生活過多年的人,開口就很正宗——說吃蘑菇的絕對是外鄉人你得說「吃菌子」,否則就是對菌子的褻瀆。八月是吃菌的狂歡時節。
  • 這個7月,笑點被吃菌子的雲南人承包了!
    沒錯,雲南人又雙叒要吃野生菌「試毒」了,在很多雲南人看來,沒有吃過野生菌的夏天,都稱不上夏天。對於吃野生菌這回事,雲南人可畏踐行了什麼叫「捨生忘死」。有網友稱:我媽吃菌子見到小人人到醫院,出院再用菌子給她接風!
  • 像雲南人一樣吃菌子,野生菌才是信仰!
    在雲南人眼裡,世界上只有兩種蘑菇,一種叫野生菌,一種不是菌。如果你請一個雲南人吃金針菇炒香菇,他大概會和你絕交。畢竟,野生菌才是信仰。吃野生菌,不僅可能會中毒,還有重金屬超標等風險,那為什麼雲南人還對野生菌如此執著?
  • 雲南人吃菌子有多瘋狂?中毒273起死亡12人,依然堵不住吃貨的嘴
    如果說到雲南旅遊,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大理麗江的自然美景?還是瀘沽湖的東方女兒國走婚文化?在一個資深驢友眼裡,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必須要體驗的是當地美食!比如很多遊客會選擇昆明呆一天,只為了品嘗一碗過橋米線!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甚至有人說,如果你身邊的雲南人,沒有吃菌子中過毒,那肯定是假的雲南人……城城這裡說的毒性,說的是烹飪前有著不足致命的微毒性,但烹飪後失去毒性,且味道無比鮮美的菌子。野生菌大多數帶有微毒性,吃了不致命,但沒煮熟的話吃了就會中毒。可偏偏吃貨們就愛吃,尤其是見手青。每年這個時候,一定都會有吃到沒熟見手青的人「騎著龍」去醫院了。
  • 啊~又到了魔都吃菌子的季節
    每年的6-10月是雲南吃菌的季節也是雲南人吃菌中毒上新聞的熱鬧時候每年都可以看到諸如這樣或者那樣但是可愛的雲南人對於吃菌還是樂此不彼>如果你問一個雲南人吃菌中毒了怎麼辦他會說「過兩天再吃啊!」雞茸釀青頭菌打成蓉狀的雞肉泥灌進整個青頭菌的傘蓋,入口細膩不說,香味也是非常悠長,可以吃到清新的大自然味道耶!見手青是牛肝菌的一種,算得上是雲南人的「精神drug」,而它也是傳說中如果烹飪不當,吃下去會看見小人跳舞的那位,很是帶感。
  • 雲南小夥撿到一根玉米,長滿菌子宛如來自地獄,吃下後結局很意外
    現在很多人都追求美食旅行,去到一個地方,並不是為了遊覽當地的景點,而是為了吃到當地最原汁原味的美食,享受到在其他地方很難體驗到的特產。比如說潮汕牛肉丸、北京烤鴨等等。雲南的菌子,就是讓很多外地人膽戰心驚,又羨慕不已的一道美食。菌子,也就是各種萌發的真菌,部分帶有大量的毒素,很多時候區分能吃和不能吃的菌子,是吃菌子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我們平常吃的各種菇類,就是菌子的一種。而在雲南因為獨特的地理條件,盛產各種菌子,其中很多都是難以想像的鮮美。
  • 雲南省資訊|在雲南吃牛肉火鍋和菌子火鍋,牛肉片厚得像牛排,菌子鮮...
    雲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在雲南吃牛肉火鍋和菌子火鍋,牛肉片厚得像牛排,菌子鮮得掉眉毛暑期雲南正是菌子瘋狂生長的季節,去雲南旅遊怎能錯過吃菌子漫長的20分鐘總算過去,嘗一口菌子,真是鮮的眉毛都要掉下來了。雲南火鍋都有特製的蘸水,不過吃菌子火鍋真的不需要沾蘸水,濃烈的味道只會破壞菌子細膩的口感。在大理吃的第二頓火鍋則是在曾經的茶馬古道重鎮——沙溪古鎮上吃的。店名就叫茶馬古道飯店,店內提供野生菌清湯黃牛肉火鍋。
  • 食菌季節到雲南,最擔心是吃的安全,看看大館子是怎麼做菌子菜的
    到雲南遊玩有一個月了,這個季節正是雲南食用菌上市的季節,吃了幾次菌子,便有朋友為我的安全擔心,因為每年都有很多人因誤食有毒菌子而中毒的,輕者出現幻覺,重則危及生命。「看見小人了嗎」?這是食用菌中毒的初級症狀,於是很多人開玩笑的問我。
  • 又到了雲南人「拿命吃菌子」的季節!保山人來告訴你怎麼吃!
    到底是怎樣的美味能叫雲南人如痴如醉?現在就讓小編為你一一道來:菌出雲南,是天賜的禮物雲南為什麼有這麼多菌?在雲南人,野生的才是菌子云南有兩種菌——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菌類,在當地人眼裡
  • 我去了趟雲南,當地人給我燉了一鍋毒菌子
    撰文 / 王大力插畫 / 王大力攝影 / 王大力王大力認識不少雲南朋友,一到七八月就寄些奇奇怪怪的土特產給我。第一次收到野生菌子的時候,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我們的友誼出了什麼問題。這鍋湯,直接把一個廣東人喝哭了。她說,來杭州之後再也沒喝到過正經雞湯,說完連鍋底都撈乾淨了。當時我琢磨了一下,雲南人吃進醫院都要留著自己吃的毒菌子,那得有多好吃。為了親眼見見小人跳舞,我拉上小思思去了雲南一個叫做建水的地方。
  • 拼死吃河豚?不如雲南人「吃菌子」!雲南哪裡的菌子好吃?
    雲南產菌,楚雄尤多;楚雄多菌,精在南華。菌湯鍋 米廣弘攝昆明到大理的高鐵開通後,約1小時的時間,就可到達菌類飄香的楚雄。採摘時用小刀沿著根部菌類將其割下,不要連根拔起,以免破壞菌根,然後用土蓋上菌坑,這樣明年還會再發出菌子。採摘下山後,可以將自己的收穫帶到餐館現做現吃。街道兩旁最多的就是吃野生菌火鍋的餐館,食客絡繹不絕,爭相前來品嘗這山珍野味。
  • 雲南的菌子到底有啥好吃的?
    每年一到雨季,嘴饞的雲貴川吃貨們就坐不住了,有一群人想往上山跑,有一群人想往菜市場跑,不過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搶菌子。▲從山上採雞樅歸來,收穫滿滿在雲南人的認知裡,只有兩種菌子:一種叫「菌子」,一種叫「人工菌」。
  • 中國雲南的菌子與外國瑞典的菌子
    外國瑞典草叢中的菌子, 不知道外國人吃不吃這些菌子?外國瑞典草叢中的菌子, 不知道外國人吃不吃這些菌子?外國瑞典草叢中的菌子, 不知道外國人吃不吃這些菌子?外國瑞典草叢中的菌子, 不知道外國人吃不吃這些菌子?
  • 又到了雲南人冒死吃野生菌的季節
    是啊,又到了雲南人冒死吃野生菌的季節了 我們雲南有句俗語說的是:「六月六,河水下海菌子出」。 六月六,說的是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河水下海,是說河水漲起來了,流向窪地。雲南以前沒有海,大部分雲南人沒見過大海,所以,一個水潭、一個小湖泊,我們都叫「海」。
  • 華夏民族文化:9年近萬人中毒,雲南菌子文化這麼野?
    江湖盛傳,每個雲南人都有一個吃菌中毒的朋友,甚至有人為了慶祝菌子中毒出院,又去吃了頓菌子。為何雲南人如此執著於拿命吃菌子?是菌子的誘惑,還是饞蟲的攛掇?下面就請跟著四象一起,走進「雲南人的菌子王國」。1、拿命吃菌子的雲南人菌子,在雲南人心目中是神聖的,特指大自然孕育的、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的純野生菌,人工養殖的只配叫「蘑菇」,根本不能稱之為「菌子」。而且,在雲南人口中,「菌子」有特殊的發音,聽起來分外可愛,透露著當地對菌子樸素的熱愛。
  • 比廣東人更敢吃,雲南人為何這麼「野」?
    文學大家汪曾祺的朋友要去昆明開會,臨行前,汪曾祺再三叮囑:到昆明一定要吃吃菌子。這位朋友把昆明市面上能吃到的菌子都吃了,回到北京見到汪曾祺,說:「真是好!」汪曾祺青年時在昆明的西南聯大讀書。哪怕離開雲南數十年,他依然念念不忘昆明的菌子。2000多種食用菌,雲南擁有600多種。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無論貧富,都要吃菌子。雲南有句俗話:寧肯眼睛瞎,不給嘴放塌(指的是寧可把眼睛吃瞎,也不能不吃這口兒)。對,哪怕中毒,還是要吃,因為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