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怪異卻完勝松茸,雲南本地人最愛的這種菌子你吃過嗎?

2020-09-29 安蘇然



這又是一篇「有味道」的故事。

前幾日,為了抓住季末的尾巴,我和朋友一起去了一次大理。這個季節去到大理,當地是二十度左右的舒爽溫度。日頭躲在蒼山環腰的雲海中,細柔的涼風率先打了個照面,此時來大理,為的是吃一口雨後山林間悄然破土的野生菌。除去平日裡常見的松茸、牛肝菌、雞縱菌,有一種氣味相當怪異、存在感極其強烈、在當地備受寵愛的菌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錯,它就是乾巴菌

最受當地人推崇的乾巴菌

說到雲南的野生菌,別看松茸這幾年風頭正勁,然而滇中一帶,人們最推崇卻是乾巴菌。多年下來,市面上價格最高的菌子始終都是它。對於雲南當地人來說,雖然乾巴菌的價格不菲,但是到了一年一度的菌子季,說什麼也是要吃上幾次。

乾巴菌分布於雲南大部分地區、每年七月九月生長在雲南松下,與松茸、松露一樣,至今無法人工種植。剛長出時幼嫩的乾巴菌呈黃褐色,老熟時變成黑褐色,酷似醃牛肉乾,醃牛肉乾在當地被稱為乾巴,故此菌得名乾巴菌。

雖然雲南人對它頗有熱情,然而到了省外,好像並沒有松茸那麼有名氣,可能多少與它的這個名字有些關係,外省的人很多不知道乾巴為何物,想來這種缺乏美感的名字,阻斷了人們施展美好想像的空間。

撿乾巴菌絕對是個技術,不單靠眼睛,還靠鼻子,靠感覺,主要還是要對林地足夠熟悉,才能順利撿到。

聽朋友說,某年他們上山撿菌,一行人正為先前收穫的青頭菌和見手青心醉的時候,從遠處走來個斜挎背簍的老奶奶,就從離他屁股底下不到半米的草叢中,撬出一朵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乾巴菌,搞得整個小山頭一下就鴉雀無聲。看來撿名貴菌子,還真是專業人員的事業。

第一次見它,我對乾巴菌的美味是心生懷疑的,這玩意,如果被踩壞了馬蜂窩一般,灰頭土臉的被掩蓋在松枝枯葉之下。朋友卻說,在雲南,這是待客的上等佳餚。我將它湊近一聞,一種非常複雜的味道撲面而來,實在想不明白,這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菌子,為什麼會自帶一股魚類的腥味。這個世界上,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東西,除了蝦醬、榴槤、臭豆腐之外,大約還有的就是乾巴菌了吧。而且這乾巴菌的味道持續性很強,任我細細洗過了手,它的獨特氣息卻是不依不饒的留在指尖。

汪曾祺先生對它的描寫非常到位「乾巴菌是菌子,但有陳年宣威火腿香味、寧波油浸糟白魚鯗香味、蘇州風雞香味、南京鴨胗肝香味,且雜有松毛清香氣味......撕成蟹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麼好吃?!」

想吃一口乾巴菌並不容易。它從馬尾松的松針覆蓋的土地裡冒出頭來,不知道是什麼道理,乾巴菌的倔強就是絕不向枯枝腐葉低頭,它以海納百川的姿態把這些松針枯葉全都長進了菌肉裡,想要享用它的美味,必須要要很有耐心把它們撕成細碎的小塊,才能將菌肉裡的泥沙、枯枝敗葉挑揀乾淨。為了一飽口福,我活活挑了1個多小時,才勉強撕出了小小的一盤。

如果能有天大的好運,遇到特別新鮮幼嫩,雜質又極少的乾巴菌,清理後不必清洗,可以直接下鍋炒,只是那樣的菌子,絕對是遇不可求的。

乾巴菌怎麼選?

幼嫩的乾巴菌呈黃褐色,越老顏色越深。老熟時顏色呈黑褐色。新鮮的乾巴菌會有白色「菌粉」。一般乾巴菌以菌體壯大、菌肉肥嫩、菌體內沒有雜質或者僅有少量雜質的為上品。

近年出乾巴菌的山頭,基本被人承包,他們大都要等到菌體長到不能不採的時候才會採集,以期可以多收入一些,但此時的菌乾巴菌已經老了,風味上自然沒有幼嫩時那麼好吃。

乾巴菌怎麼洗?



清洗乾巴菌又是一件極其糾結的事情,洗得太徹底,必然會有損滋味,而深度嵌入的泥沙松毛洗不徹底,又會殃及口感,一嚼一口沙的痛苦我也是體會過的。

有人會用食鹽抓洗,而我看來,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用麵粉為助洗劑,抓洗一番,不僅可以以裹帶雜質脫離出來,還不會傷到乾巴菌的風味。

具體方法如下:

1、用清水衝洗掉表面泥沙,用一些麵粉加在裡面一起揉,再用清水洗淨就可以了。

2,順其紋理,把它撕成大小的形狀,邊撕邊摘除裡面的雜物,再次放清水淘洗,去掉泥沙。

3,如有松毛,先清理長在乾巴菌裡面的松毛,再用小刀把根部的表面層輕輕刮掉。

乾巴菌怎麼做才好吃?


雲南傳統的烹飪菌子方法,主要就是炒。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要吃菌子,以炒為主,以煮為輔。

說到炒菌子,雲南本地人往往搭配一些青椒和大蒜,乾巴菌又是個特例,炒乾巴菌不放大蒜,只配一點青椒絲,用中火慢慢炒香。炒乾巴菌的時候,香味特別濃烈,左鄰右舍都能聞見。

乾巴菌炒飯,早年雲南非常普及,一般的小餐館,都可以炮製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乾巴菌炒飯,菌子的香味特別濃烈,再加點兒火腿粒,任是意志力多麼頑強的減肥人士,都會繳械投降。

有人說,乾巴菌炒出來有苦味。出現這種情況大都是因為乾巴菌沒有處理乾淨,這時都乾巴菌裡還會混合了青苔、松針之類的雜質,炒出來的乾巴菌就有可能會發苦。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乾巴菌存放時間太久,變質所致。一般情況下,如果幹巴菌顏色已經完全變黑,就不再建議食用了。

我是安蘇然,資深美好生活熱愛者。願將這世上細碎的幸福,與你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吃菌子的季節,松露拿來餵豬,松茸出口日本,雲南人最愛的是它
    吃菌子的季節,松露拿來餵豬,松茸出口日本,雲南人最愛的是它 又到了吃菌子的季節,想起了一個雲南的朋友,去年還給我寄了很多野生菌呢,當時還有點不敢吃,最後鼓起勇氣,才沒有讓那些野生菌被浪費掉了。
  • 讓雲南人「中毒」的菌子:松露餵豬、松茸出口日本,它最得人心
    在很多雲南人看來,沒有吃過野生菌的夏天,都稱不上夏天。想必家鄉是雲南的朋友,如果現在不在雲南,一定在這個季節很想家,很想念家鄉的野生菌。小編記得以前看過一則微博,是雲南玉溪的警方說的,內容大體是:雲南的食用菌大量上市了,警方提醒大家謹防中毒。其實在雲南吃菌中毒這種事,都算不上新聞了。這也能看出雲南人是有多愛野生菌啊,愛到「捨生忘死」的地步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雲南的野生菌,有用來餵豬的,有用來出口的,還有雲南本地人最最喜愛的。
  • 讓雲南人愛恨交加的菌子,快來感受下吧|雞樅菌|牛肝菌|羊肚菌|菌子...
    離山比較遠的大多去市場買點對於生活在北京的菌友來說吃菌也不是什麼難事交通航空運輸的發達讓我們有了為菌子「一擲千金」的機會菌子市場雲南新聞網就拿七彩雲南大酒樓來說各式各樣的松茸、雞樅菌、牛肝菌青頭菌、羊肚菌和虎掌菌等鮮菌伴著晨露從3000多公裡外的雲南以最快的速度飛來北京
  • 我把自己空投到雲南吃了兩個山頭的菌子
    當我到達四季街市的千人野生菌長街大宴現場時,忽然想起的是汪曾祺的一句話: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汪老不虧是在雲南生活過多年的人,開口就很正宗——說吃蘑菇的絕對是外鄉人你得說「吃菌子」,否則就是對菌子的褻瀆。八月是吃菌的狂歡時節。
  • 讓雲南人愛恨交加的菌子,快來感受下吧
    離山比較遠的大多去市場買點對於生活在北京的菌友來說吃菌也不是什麼難事交通航空運輸的發達讓我們有了為菌子「一擲千金」的機會菌子市場雲南新聞網就拿七彩雲南大酒樓來說各式各樣的松茸、雞樅菌、牛肝菌青頭菌、羊肚菌和虎掌菌等鮮菌伴著晨露從3000多公裡外的雲南以最快的速度飛來北京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甚至有人說,如果你身邊的雲南人,沒有吃菌子中過毒,那肯定是假的雲南人……城城這裡說的毒性,說的是烹飪前有著不足致命的微毒性,但烹飪後失去毒性,且味道無比鮮美的菌子。02 普通人vs雲南人的菌子其實說到雲南人愛吃菌子……城城覺得除了雲南之外的地方,也都吃菌子啊!比如,平菇、金針菇、香菇、茶樹菇……為啥就沒覺得特別好吃?
  • 雲南人為了吃一口菌子,究竟瘋狂到什麼地步?
    這不,最近的一則熱搜事件就有一雲南女子吃了野生菌後中毒就醫,躺在床上手舞足蹈,說自己看到小精靈了。△這個雲南女子肯定沒想到自己以這種方式走紅了/微博截圖雲南人立馬確認過眼神,肯定是吃了「見手青」,傳說中易中招,但云南人民依舊朝思暮想的野生菌。外地人看不明白了,他們拿命吃的蘑菇,真值得賭上命嗎?
  • 去嗨皮|今天想要帶你去吃雲南菌子火鍋!
    每年7~9月是雲南收穫菌子的盛期烏雞湯底煮開後下野生菌再煮上一段時間就可以吃了吃之前一定要先喝一碗湯菌子的鮮美濃烈、雞肉的香醇都在湯裡吃野生菌時可以蘸上滇味蘸水風味也是頗具特色不過,雖然野生菌火鍋名聲在外但是這不算雲南菌子最地道、最好的吃法因為吃不出每種菌子的味道雲南人說「100種菌子,就有100
  • 為吃菌子而去雲南,然後呢?
    這就像本年度頻上微博熱搜的奇幻大賞,「2020雲南吃菌子中毒的死亡人數(12人),已超過雲南新冠死亡人數(2人)」。年年夏季,「為何雲南人執著的用生命來吃菌子?」,不妨礙我成為一名Yunnan Junkie,研究雲南最美的酒店,最熱鬧的集市,最好喝的咖啡,最酷的旅行方式。
  • 拼死吃河豚?不如雲南人「吃菌子」!雲南哪裡的菌子好吃?
    其中,松茸、牛肝菌因質優量大、營養豐富,遠銷國外。如果初次來南華,自己採摘野生菌,再做一鍋野生菌火鍋,是最好不過的體驗了。咪依嚕風情谷內採摘忙,山上野生菌種類較多,以牛肝菌和雞樅為最,多生於草間樹下,採摘時最好只採自己見過的野生菌,顏色鮮豔又陌生的菌類就不要嘗試了。
  • 雲南的菌子到底有啥好吃的?
    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吃到更多美味的野生菌,我們進行了一波田野調查,抓了一堆雲貴川土著,其中特別是羅莉麗女士,研究了10多年菌子,給我們詳細講了一堂菌子課,還有地道的做法附上!收好這篇文章,這個菌季包你吃到開心!
  • 一期一會 | 「最雲南」的味道——新鮮松茸的賞味之旅
    七月的雲南,入了雨季,漸漸開始有了野生菌的蹤影。被日月山澗靈氣所滋養的菌子們,正在努力頂開泥土和松針的包圍。
  • 中國雲南的菌子與外國瑞典的菌子
    還有我叫不出名字來的菌子! 它們都是味道鮮美! 當然也有一些是有毒的。 吃菌子仿佛是在與幽靈伴舞。外國瑞典草叢中的菌子, 不知道外國人吃不吃這些菌子?外國瑞典草叢中的菌子, 不知道外國人吃不吃這些菌子?
  • 啊~又到了魔都吃菌子的季節
    >如果你問一個雲南人吃菌中毒了怎麼辦他會說「過兩天再吃啊!」不過放心,肯定不會讓你看見小人跳舞啦~花吃菌煮菌臨天下每日當天坐飛機來的菌子們是老闆對品質的嚴格要求,這家開在古北路上的菌店因為吃的是火鍋,所以更能體現菌子本真的鮮味,而且非常適合帶爸爸媽媽來拔草!
  • 北京最熱的那幾天,我跑去了大理吃菌子
    此時來大理,一方面是為了把咄咄逼人的暑氣甩在身後,另一方面是為了吃一口雨後山林間悄然破土的野生菌。現在是雲南的菌子季,一天能降兩三場雨,山林裡的菌子像是受到了某種召喚,紛紛探出了頭。當地的採菌人從清早就開始忙碌,要把山裡一地的精靈帶回山下大大小小的市場讓人們嘗鮮。
  • 尋味中國 | 錯失了這一季的雲南菌子宴,可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不妨來這裡體驗一下,滿眼的菌子帶著濃鬱的煙火氣,必定會讓你終身難忘。當然,各種菌子根據其口感、香氣的差異,也有各式能品味菌子地道美味的吃法。但涮是最簡單能品嘗到菌子鮮美的烹飪方式之一,湯底多以土雞打底或者清水亦可,但清爽鮮美的雞湯對於菌子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陪襯。
  • 雲南菜市場尋菌記:不是所有蘑菇都叫菌子
    第一站:昆明最大的野生菌市場——木水花據說,雲南人吃菌子有一條鄙視鏈:只有口感但沒有特殊香氣的雜菌在最底端,而那些有奇香的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菌子」,諸如松露、乾巴、松茸,價格也越是昂貴。即便是同一種菌子,由其產地、時節、尺寸不同,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又有不同的鄙視鏈。
  • 美食旅行團丨雲南味道的秘密,藏在滿山燦爛的野生菌子裡
    文章有點長,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耐心看完,即便你對菌子感到陌生,讀完胡亂老師有趣的文字,也會對它們的形狀和品質瞭然於胸。(拉到文末,可以購買一大口的雲南美食行哦~)太熟悉的東西,有時候反而還不太好說。至少早在幼兒時期,很多雲南人,已經開始在餐桌上接觸野生菌。一些好味道、高營養、高安全級別的野生菌比如雞樅等,早早就進入兒童食譜,如果沒有菌肉,湯總會有一口。即便有一定風險的見手青,耐不住反覆央求的情況下,也會大著膽子容許耐不住香味誘惑的兒童,分享少許。每年六月到十一月,將近半年時間的一個菌季下來,這種早期教育的成果,已經相當穩固。為數不多的壩子以外,雲南絕大部分區域屬於山區。
  • 雲南的這些特色農產,你吃過嗎?吃過都說好
    全世界的食用菌約2000種,光雲南就分布了882種,佔世界的44.1%,中國的91.3%。野生菌喜溼、喜熱,不耐強光,地貌立體、季風交錯吹過、晴雨交替頻繁的雲南全省都是野生菌生長的溫房。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裡一片菌子氣味。野生菌美味而種類繁多,雲南人自然愛得深沉,哪怕每年夏季都有幾篇誤食野生菌「見小人」的新聞,也擋不住雲南人吃菌的熱情。
  • 『飯婆的吃心』這朵菌子,讓雲南人更思鄉,讓吳江人更神往
    如果你去問問雲南人,得到的回覆可能會是:雨季是上天對雲南人的獎賞、我們雲南人最幸福季節就是雨季.因為在雲南,雨季也就意味著菌子季的到來。複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雲南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