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饒人,這2類靈氣動物,不要傷害,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2020-12-14 我聞佛心

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自古以來,對於生命以及因果方面的話題都是爭論不休,儒釋道三家文化,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人生的吉兇禍福。向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教的《十善業道經》,每部經典歸根結底都是勸人向善,語言雖簡練,卻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

《太上感應篇》中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每個人一生的吉兇禍福,都是自己的言行舉止所感召來的,所以想要人生事業順暢,家庭吉祥,積德向善就是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又因必有果,我們與人為善,將來所遇到的事也都是善的。

行善的前提,先做到不去作惡,不然就像往有洞的桶裡注水一樣,一邊積福,一邊折福。行善就要做到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中殺生是排在第一位的,世間人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肆意的傷害這些小動物,殊不知要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業障,待到因緣成熟時,果報還是自己受。

再者動物也是有覺知的,就像人們常說的,通人性。所以有些動物是不能傷害,因果嚴重,在此列舉這2類靈氣動物,不要傷害,不可殺,不可食,要謹記在心。

第1類:貓、狗、牛,以及家養和人類最親近的動物。

現在很多人家中都愛養寵物,對於貓狗這類動物傷害還是很少的,對於無肉不歡的人,幾乎也是很少殺害這類動物,但還是有極少數的人喜歡吃狗肉,牛肉等。貓和狗都通人性,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在農村家裡養的牛也是對這個家庭有很大的貢獻。按照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和家中的動物也是有很大的緣。

所以我們以後對家中的貓狗都要善待,在外面見到流浪貓、流浪狗給它們放點食物,也是為自己積德,動物也懂得感恩,要知道因果關係的複雜性,比網際網絡還要複雜,說不定哪天自己的一個善舉,就給自己種下的無量的福報,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福報突然現前,問題就得到解決。

第2類:蛇、龜、狐狸、黃鼠狼,這類動物不要傷害。

在動物中,蛇、龜、泥鰍、黃鼠狼、鱔魚、刺蝟等都是十分有靈性。尤其是蛇,嗔恨心很強,所以傷害蛇的話,因果報應就比較明顯。道教的《太上感應篇》種也講到:無故殺龜打蛇,是極為不好的。希望人們在遇到這類動物,不要傷害它們,更不要貪圖口福之享,要知道因果不饒人,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希望大家都要引以為戒,不要為了自己的一時之快,傷害這些無辜的動物,給自己種下難以消除的業障。求福者,戒殺放生才是明智之舉,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相關焦點

  • 有些動物靈性極強,不要傷害它們,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佛語有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迫害一條生命,就是在造作罪孽,與眾生結怨,或現世報,或來世報,總之因果不空。天下萬物皆有靈性,縱不能戒殺,也莫要多造殺生。在佛家看來,如果一個人如果造諸殺業,來世必定會復入畜生道,而現世福報消減,容易引來禍端。
  • 佛說:「萬物有靈」,傷害這三種有靈性的動物,因果不饒人
    我們都知道其實人類也屬於靈長類動物,並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與低等動物最重要的區別就是思考,而人類卻將思考怎樣將動物們製作成各種美味發揮到了極致,甚至有人連可愛的小動物都不放過。佛說:「萬物有靈」,傷害這三種有靈性的動物,因果不饒人。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釋淨空: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
    每個人、每一樁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緣,世間沒有偶然的事情,決定有宿世的因緣,真正是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佛家講果報有三種,第一種「現報」,凡是果報都有因、都有緣,因緣果報。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緣是現前的,現在所遇到的機緣,把你阿賴耶識裡面這些業因又牽引出來,於是變成現前的果報。
  • 佛教:如果你信佛,千萬不要傷害這4種人,果報很大!
    不是什麼神秘力量,佛是覺悟的人。佛雖然有無量神通,但佛從不以神通示人,也勸人不要執著迷信神通。信佛,其實就是教我們信因果,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敬畏因果。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人或事。世間一切的發生皆是自己感召來的,「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我們所遇到的任何善緣貴人以及惡緣小人,都是自己不可避免的因果緣法。
  •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學佛後,身上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了路
    今生有緣能遇到佛法,就應萬分珍惜,想信很多同修學佛後,都會遇到種種逆緣境,不學佛還好,學佛後各種問題都出現了,其實這些境界,都是幫助我們的,消我業障,斷我煩惱。只有消除三障諸煩惱,才能得到智慧。假如學佛之後,身上出現以下這3種狀態,那隨喜讚嘆,說明你走對了路。第一、深信因果,口裡念佛,心裡想佛。
  • 佛教中的因果與緣之間的關係
    面對謎一樣的人生,我心中總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有的人生活總是困難重重,諸多不順,而有些人卻事事順心,家庭幸福,為何一樣的人生卻有不一樣的遭遇呢?這些問題人們在茶餘飯後總會去思考。本篇文章,小編就來與您分享一下在佛教中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
  • 我害怕果報
    不殺生,養他什麼?慈悲心。慈悲心必須要養成他不吃眾生肉,為什麼?不忍心。這裡不講因果,單單講慈悲心。人要懂得因果,不敢吃眾生肉。人有慈悲心,不忍心吃眾生肉。人要有慈悲心,不忍心害別人、傷害別人。為什麼?不道德。如果懂得因果,不敢吃眾生肉,不敢傷害別人。為什麼?要有報應的。
  • 百因必有果,傷害這三種人,輕者背因果,重者破財損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話從來不虛,因果報應是個複雜的關係,它有時候不會立即報,甚至會經歷多生多劫,因緣一旦具足,果報立即現前。報應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佛教中有句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佛說因緣果報,該來的總會來,不要躲,該去的總會去,不要留
    佛從因果的角度講,因緣果報不會消失,今世的業報哪怕你到了無色天或地獄經過了千萬億年,當你再來人世,因緣聚會,該償還的還是要償還。所以說: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愛了,是續寫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卻前塵仇怨。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不是迷信佛菩薩神通,而是教人信因果。「諸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法之根本就在「因果」二字,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信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因果報應都時刻跟隨著我們。「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個行為都是「因」,日後都必感召其果。《增一阿含經》裡提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佛教:如果你信佛,這4種話要少說,因果不饒人!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指一個人行為的因果。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皆是在造業,只不過業力有大小,業報有善惡好壞之分。種下什麼樣的因,感召什麼樣的果,業力其實就是「因果」。佛門裡將人的業力分為「身口意」這三個方面,即行為、語言、念頭。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業力清淨,是為大福報。業力不淨,自有災殃。人要想修大福報,不但要有好的德行、好的心念,更要懂得守好自己的口業。
  • 不管你信不信佛,這4種話最好不要說,因果不饒人
    語言是一把能幫人也能害人的雙刃劍,無論有心無心,用語言去造謠、搬弄是非傷害別人,都是在造惡業——有時候莫名被別人刁難、排擠,這種時候就要去思考是否曾經說錯了什麼話招來別人記恨。佛教中把語言造成的不好結果稱之為「口業」,佛說:「口業令道場不得清淨,是非不斷」。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佛說,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道理。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緣或者是事業上無法擴大的原因。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 神通難敵業力果報:釋迦牟尼佛受到的三個前世果報
    這是在教化眾生,告訴眾生因果可畏。成了佛,不能說就沒有果報,過去造的惡沒有報,成了佛惡報也現前。雖然現前,他知道這是還債,一筆勾消,非常快樂接受果報。世間人迷惑,接受苦報不甘心,還怨天尤人。佛菩薩知道業因果報,所謂「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不昧就是對於因果清楚、明白,不是沒有因果。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切記!
    佛法是智慧,信佛,是相信因果,相信善惡終有報。我們總是在遭遇困境的時候求佛庇佑,卻從未去反思自己,為何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一個人真信佛,他就會知道,這世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必有因緣,當下的「果」都源於曾經種下的「因」。「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身邊一切貴人都是自己修來的善緣,一切逆境不順都是自己招致來的惡緣。
  • 學佛必須深信因果
    因果二字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之樞紐,佛教教理假使離開了因果就不能成立。所以,整個佛教就建立在因果之上。 所謂因果,就是因緣果報的意思。因是主因(即內因或主要條件),緣是助緣(即外因或者關係),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東西叫果,這種果對造因來說叫報。佛經堅有一首偈就是說明因緣果報的道理:「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 佛教:「業障」重的人,身上有這4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造惡業所感召來的果報、障礙、不順。正所謂「萬法皆空,因果皆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可質疑因果。「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種下什麼樣的因,修什麼樣的業,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真實不虛、絲毫不爽。福氣都是人積德行善修來的,業障都是人作惡自作自受召感來的。
  • 佛教:萬事皆有因果,這四種行為要小心!
    《三世因果》中說,「若人深信因果報,同生西方極樂國;若人不信因果報,後世墮落無人身」,這世上一切幻象皆因緣和合而生滅,無緣不聚、無因便無果,沒有無緣無故的發生。不論我們有何種發心,不論我們做什麼樣的功德,一定到深信因果,不背離因果法則,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萬事皆有因果,這四種行為要小心,不可做!一、斤斤計較、損害他人我們一定要記住,不管在任何時候、什麼場合,我們都不要做斤斤計較、錙銖必較、背信棄義、過河拆橋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