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國(許昌)國際發製品交易市場第一票市場採購出口貨物順利申報放行,該批貨物為許昌遠鼎實業有限公司出口至韓國的化纖假髮,貨值1000美元。
「這是我省第一個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發製品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已入駐企業120餘家,標誌著許昌市在培育外貿新業態、擴大外向型經濟等方面再上新臺階。」12月14日,市商務局副局長張曉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回顧一年來,許昌市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可謂漸入佳境:
5月12日,海關總署、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局等四部委正式批准同意設立河南許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作為推動現代國際物流、區域外貿發展的重要平臺,許昌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設立,有助於提升許昌市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優化開放發展環境。」市商務局口岸辦主任張海濤說,該項目總投資約4.2億,預計2021年4月底竣工,達到封關運行條件,正式開展與國際接軌的具有保稅物流功能的一站式物流配套服務。
同時,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也在穩步推進,經深入調研、論證,確定了項目選址,完成了空間控制性規劃編制工作,起草了設立建安綜合保稅區可行性研究報告,下一步將於今年年底前向省政府提交請示。
作為許昌市對外開放的重頭戲,對德合作也在不斷深化——
德國百菲薩集團投資5000萬美元建設的電爐煉鋼除塵灰項目穩步建設,同時投資15億元的鋁灰處理項目正式籤約,將大大加速許昌市循環經濟發展步伐;德國歐綠保集團投資2億元的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順利開工,助力許昌市「無廢城市」建設……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籤約對德合作項目27個,落地14個。2016年以來,已累計籤約項目124個,落地57個,正在推進64個。
近年來,許昌市堅持把對德經濟技術合作作為對外開放主戰略,牢固樹立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理念,出臺了對德合作推進方案,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研究部署階段性工作。同時,還建立健全意向收集、聯席會議、項目跟蹤等工作機制,確保全市一盤棋,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多領域合作開花結果。
後疫情時代,許昌市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更廣更深地參與市場競爭,磨礪出了更大的底氣和韌性。
今年以來,市商務局組織許昌市企業參加127屆廣交會網上展會,15家參展企業累計籤約訂單110個,累計成交401.37萬美元,達成合作意向167個,意向金額729.5萬元;舉辦河南發製品出口轉內銷對接會,來自全國各地的發製品採購商、美髮師及跨境貿易公司共計2217人參加,會議期間實現交易額超3000萬元,採購商與參展企業意向籤約訂單金額達1億元。
「今年前十個月,全市累計完成進出口103.4億元,同比增長5.8%,已實現由負轉正。」市商務局對外貿易管理科科長李曉敏說。
每天上午8時許,在位於東城區的全球速賣通許昌發製品跨境電商直播基地,「90後」女主播劉強都要面對鏡頭,用流利的英語跟海外網友打招呼,開始兩個多小時的直播……
「這是速賣通在全國先期建設10個跨境直播基地計劃的首個落地項目,也是全球假髮產業帶推出的第一個跨境直播基地。」市商務局電子商務辦公室主任梁金成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已建成4個跨境電商綜合園區,通過直播電商引流帶貨,真正助力發製品企業拓展市場。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要求,著眼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進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推動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深化對德合作,探索『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新模式,為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貢獻力量。」張曉剛說。
責任編輯: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