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最有人文氣息的一條路,美食美景皆不負!他的故事斑駁了老徐州的童年記憶

2021-02-27 愛徐州

IXUZHOU.CN 分享徐州生活之美

青年路小學,至今102年

公園巷小學,至今107年

徐州第四中學,至今101年

耶穌聖心堂,至今107年

徐州新華印刷廠,至今88年

快哉庭公園,至今940年

我住在建國路上,而上學的軌跡:幼兒園是公園巷幼兒園,小學是公園巷小學,中學是四中。而這些學校都坐落在青年路上,所以,我上學最近的路就是從快哉庭公園穿行,日復一日,年歲增長。

 人文 

角色 | 公園、教堂、豆生

人文 | 青年路上的浪漫情懷

 Since  1077 

公園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我覺得這裡應該算徐州市區範圍內少有的有「老味道」的公園了吧。

現在徐州很多公園都隨著建設而變了模樣,有「老味道」的公園基本沒有了,唯有快哉庭還基本保持著過去年月裡的風貌。

說句題外話,《射鵰英雄傳》裡丘處機曾和江南七怪約定,前者培養楊康,後者培養郭靖,約在18年後讓兩位徒弟在醉仙樓比武。故事要發生在現在,恐怕很多江湖大俠過了18年就找不到原本的地方了,像快哉庭公園保持基本風貌20年以上的,可見彌足珍貴。

現在的快哉庭已經完全免費了,想我小時候為了每天走公園還要買張月票呢。公園敞開之後,市民早晨打太極拳的、下午打牌、唱歌的、晚間暴走運動的,都給公園增加了特有的生命力。

這是撲克牌區域,很多都是在這裡玩了幾十年的老牌友咯。

附近老人都在清晨和黃昏時選擇在這裡漫步。而在健身區要著重給大家介紹這樣一位老爺爺。

我也經常來此鍛鍊,和老爺爺算是老朋友了,他今年84歲了,但天天堅持鍛鍊,是這裡名副其實的「體操王子」,一次雙槓做三十個,不做個十組老人不回家。

老人很和善,每次練完,都發我一根愛喜牌香菸,老人說:別的煙太重,就喜歡愛喜的清淡。可見他對於生活品味也是很看重的嘞。

老人很紳士,據他說,自己年輕時還是個本科生呢,南京人,三十多歲時來徐州工作,時間一長就在徐州安家了,一留就是一輩子。

 Since  2007 

在公園的北門出,公園巷幼兒園對面有一家小的咖啡店,名叫「豆生」,我看店面裝修的很漂亮,走進去也實屬偶然,沒曾想,卻認識了一位朋友。

咖啡館一般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在如此僻靜之處,實屬不多見,這也加大了我的好奇。

我去的時候,店員正在研製著自己的咖啡,我推門而入打破了平靜,店員叫「大魚」,很熱情、很和善,簡單聊了幾句,沒曾想他還是我同事磊哥的好朋友,他當即製作一杯冰咖啡送給我,我覺得還真挺不好意思的呢。

最近天氣炎熱,一個安靜的鋪子,一杯好喝的涼意,一位偶遇的朋友,陽光下忙碌的疲憊仿佛瞬間就遠走了,這種語言不易描述的快樂,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活的幸福感吧,蠻好,蠻好。

這店是大魚和一個朋友合開的,我喝著咖啡,也問出了我的好奇,也就是為何要把店開在非商業區域。

大魚說,曾經在戶部山開了一家大的店,讓他給關了,當所有人都想把店開大的時候,他卻把大店改小,為了就是把節約下來的資金用於研製咖啡的品質上,做最純粹的咖啡文化,希望用心做事,得到老客戶的欣賞,這也是最重要的。

聽了大魚的話,我很有感觸,浮躁的社會,一顆安靜而又執著的心,願上帝關懷每一個有夢又努力實踐的人,希望他的生意,就像店裡招財貓的手勢一樣:財源廣進。

 Since  1900  

剛說到:「願上帝關懷每一個有夢又努力實踐的人。」而在青年路上是有一老的天主教堂的,修女住處在路南,而修女住處的對面,也就是徐州現存唯一的文物級歐式天主教堂:聖心堂。現在聖心堂已成為青年人結婚見證愛情的最美風景。

耶穌聖心堂位是 1910 年法國傳教士艾賚沃出資、德國傳教士吳若瑟設計並主持修建的。到今天已經107年歷史了,在如此莊嚴肅穆的地方說一句「我愛你」,並約定三生三世,該是有多麼浪漫啊。

與自己摯愛的人攜手走入婚姻的禮堂,在天主的見證下,在親友的祝福裡,迎娶自己的新娘,想必一定是段難忘的記憶。

 學校 

角色 | 幼兒園、小學、四中

學校 | 像少年啦,飛馳

 Since  1952  

從公園北門走出,是青年路上唯一一個幼兒園:公園巷幼兒園,以前青年路西邊還有一個機關二幼,不過因為建「回籠窩」文化區而拆掉了。

這裡是我人生最開始的地方,因為校園管理,我無法走入園內拍照了,不過,只是看看放學的孩子,心裡還是有很多感觸,想起了自己兒時,想起我的爸爸。

那時我4、5歲,當真是離不開父母的,總盼著爸爸能下午第一個接我回家,而爸爸是國企建築公司的頂梁柱,工作很忙,每次來接我都很晚了,為此我沒少哭鬧過,爸爸為了補償我,有一個周二下午,請了假帶我去彭祖園看河馬,那天我是放學走的最早的小朋友,至今我還記得那天的快樂。

那個年代,很少有私家車,大家的私家車就是一輛大槓自行車,我坐在爸爸的背後,自己腳丫沒少讓自行車後輪鉸到過,都習以為常。那時的快樂很簡單,現在的簡單才會快樂。


 Since  1900 

公園巷幼兒園往北走是同名的小學,公園巷小學和青年路小學都位於青年路,而且都是老牌名校,可謂絕代雙驕。

我還能想起很多小學時的瞬間,真的就像歌裡唱的:「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一、二年級時,最期待的莫過於周五等爸爸來接我,因為爸爸周末能把我接到自己單位,單位裡有電腦可以讓我玩,這在九十年代中期還是很少見的。

後來,每當我走到校園門口,總能想到爸爸年輕時的樣子。

 Since  1915  

有青年路,就有以青年路命名的學校,青年路小學可也是受家長追捧熱度很高的學校,我在四中上學,好多同學都來自青年路小學或是公園巷小學,因為住的都不遠,因為都在一個轄區。

 Since  1906  


青年路上唯一的中學是四中,依然是由於校園管理,我沒能走入校園拍攝,想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以前學生時代天天走入校園腦子裡卻盼著放假,現在想走入校園,卻無法進入,這何嘗不像我們的永遠無法回頭的青春。

當我拍下這張照片時,太陽已經西沉,安靜的校園被照的暖洋洋的,我突然愣了神,想起來好多人,好多事,好多自己從校門口走入走出的時光。

青年路上沒有繁華的商業,沒有新奇的娛樂,因此不算愛情、約會滋生之處,這裡有的只是校園,有的只是生活,但如果你也站在這裡,能想起曾近愛的種子,想必一定是最純真美好的,所以,沒有人在青年路談戀愛,卻總有人在黃昏時傷感。


以下圖片源自百度四中吧(博主:倩影無雙),讓我們跟隨照片,再一起看看曾經每日依偎在一起的校園,有時間微信問候下老同學,:你們還好嗎?

讀到這裡大家是否有些累了

就給大家推薦一首應景的歌

李志的

你離開了南京

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

 Since 1929  


我姑且把新華印刷廠也歸為學校一欄,因為早年間學校的所有書本都是這裡印製出來的,我的媽媽過去就在這裡上班,我甚至很意外的一度很羨慕媽媽的工作。

因為媽媽每年都有一次集體旅遊的機會,旅遊的原因是工作性質決定的,媽媽的工作是印中考的試卷,那個年代為了保密工作,所有參與印試卷的員工在工作結束之後就都被派發出門旅遊了,而且那個年代也沒有手機,保密工作算是做得徹底。

(網上資料圖)

媽媽廠子出了很多優秀的子女,幾乎每年都有能考上清華、北大的,當時大家就開玩笑說:「在娘胎裡,就聞著印刷機造出的書本油墨香,學習能不好嗎。」當然這是玩笑話了。

現在市區的老工廠幾乎沒有了,要不就是搬遷,要不就是倒閉了,像以前熟悉的還有:毛紡廠、橡膠廠等,現在都不在了。希望印刷廠可以一直在這裡生活下去,繼續著它印刷文化知識的使命。

 生活 

角色 | 小區、書店、理髮店

生活 | 柴、米、油、鹽、醬、醋、茶


 Year unkonw 


公園小區是青年路上為數不多的小區之一,住著很多老家老戶,很多人在一樓做起生意。

青年路很短,又解放路和民主南路從中平分為三段,這裡公園小區位於我們說的是中段。

公園小區也屬於老小區了,樓道內部是類似以往筒子樓式的設計,這在現在的市區已不多見了。

公園小區外側樓區域,對面就是公園巷小學和四中,所以沿街的門面房很多,小孩子們放學之後都圍在路邊買吃的喝的。

而公園小區內側則是安靜異常,一步之遙,兩個天地。

當然說到沿街熱鬧的門面,就不得不提一家叫「學人」的書店,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它就在這裡了,由此推算,這家書店至少二十多年了吧。

 About  20 years ago 


學人書店就在四中的正對面,我小的時候,一到放學,就喜歡和小朋友們來這裡看書玩,想必,四中和公園巷小學畢業的學生都深有感觸。

二十多年前,那時沒有智慧型手機玩,更別說什麼網路遊戲了,孩子們的娛樂就是來看看漫畫書,而且那時的書店也不像現在那麼多,孩子們娛樂的選擇餘地是很窄的。

現在店裡基本都是教輔類的書,小說漫畫類的基本沒有了,畢竟時代發展太多,電紙書極大衝擊了小書店的市場。

我記得原本店家是個老阿姨,聽現在店家說,老阿姨已經不幹了,他是阿姨家的晚輩,繼續堅持著家裡這份生意。我也希望店家繼續把這門生意做下去,一門生意,一做三十年,可能比金錢更珍貴的,是幾代人對童年的回憶。

這些雜誌是不是大家童年的最愛呢?記得有同學,早上餓肚子,都要把早餐錢節省下來買雜誌看,我記得比較出名的雜誌有:南風、阿衰。

走出書店,外面人群已是熙熙攘攘,你是否也曾在這裡放學等車,是否也在這裡等過父母,是否想起了過去。

 Year unkonw 

青年路小學的北面叫大巷口,裡面也有很多老居民,其中一座紅磚老房最為獨特,老房子下面塗了新的漆,好看的就像個小城堡似的。房上的門牌寫著「青年10號」,它看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而它的名字卻永是「青年」,如果房子有生命,他該是個老人了,也希望他未來的日子裡,笑容永遠那樣。

在大巷口裡有家「靜靜理髮店」,是我每次理髮都要來的地方,是曹叔和杭姨共同所開。曹叔好爽,是個很有「江湖大哥」氣質的人,我只敢遠遠偷偷拍他一張,而且曹叔很懂生活,理髮店門口:花、鳥、魚、蟲全都湊齊了,儼然是一個自己製造的小公園。

店內杭姨正在給顧客理髮,來的都是老顧客了,而且單理髮只需要十元錢,這個價格對於現在市面上理髮價格已經算很低了,理髮師穿著傳統的理髮白大褂,店裡老派的陳設,會不會讓你想起以前小時候去國有品牌「光榮理髮店」的場景?

 美食 

角色 | 馬市街、兩來風、手擀麵、滷肉卷

美食 | 青年,食之味

  馬市街sha湯  

老的街道自然會有老的味道,青年路也不例外,馬市街sha湯可謂是徐州最好喝的一家。湯辣而不燒,鹹而不齁,雞蛋碎子和豆皮都煮的口感很好,濃濃的胡椒味,是口味重的徐州人們的最愛。

在徐州,沒聽過馬市街sha湯的人應該是沒有的,這婦孺皆知美味已成為徐州美食文化的名片之一。吃包子、喝辣湯才是完美的早晨,我不喜吃素,每次來這都要至少點二兩葷煎包。

老字號的店,都是老師傅掌勺,有的都是幾十年傳承下來的手藝,一種美味深得人心,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

馬市街店的包子,蔥姜都很少,這點我尤其喜歡,因為過多蔥姜會嚴重影響吃包子的肉香味,而且我一直懷疑,蔥姜過多的店的包子,一定是為了掩飾肉質的不新鮮,而馬市街的包子肉香滿口,外焦裡嫩,讓人讚不絕口。

  兩來風  

青年路上的經典徐州早餐除了馬市街sha湯,還有兩來風,現在的兩來風裝修更加恢弘大氣,不再是早年路邊鋪子的感覺,而且從清晨一直營業到晚間,以前只有早上才能吃到的美味,現在晚上也可以了。

我去的時候不是周末,而且還是七點之前,但已經有不少食客來此就餐了,兩來風的環境非常乾淨,如果有外地朋友來徐,你即想帶朋友品味徐州早餐,又想挺有面子,來這裡是不錯的,當然價格上要貴一些。

  車媽媽手擀麵  

車媽媽手擀麵位於青年路小學對面,面的醬香味濃鬱,對於不能吃辣的我是個福音,因此我也經常光顧。

店裡的裝修很有味道,特別是大幅的牆畫,細緻講述了車媽媽面的歷史,坐在這下面捧著一碗熱騰騰的面,仿佛置身於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之中。

麵條店,面自然是重點,車媽媽手擀麵麵條非常勁道,有嚼頭,配以牛肉原湯的滋養,爽滑濃香,就在口腔打轉。

而裡面搭配的牛肉也是分量很足,肉質細嫩,到多細嫩呢?可說幾乎達到了吃完不塞牙的地步,感興趣大家可以去嘗嘗。

 貴哥滷肉卷 

在車媽媽手擀麵的路對面,青年路小學的西側,是徐州教輔機構的集中點:皇城大廈。因為這邊孩子多,也有很多適合寶寶口味的美食。而我曾在這裡做過奧數老師,據我了解,這邊孩子最愛吃的還是貴哥滷肉卷。

現在都是假期了,但仍有小學生特意來此買滷肉卷吃,味道可見一斑了吧。當然不光可以卷滷肉,還有培根、香腸、雞柳等等,我買的是卷雞柳和培根,價格八元。

看看我拍的這張圖,是不是很有食慾呢。可以帶家裡寶寶去嘗一嘗,相信我的推薦,孩子一定喜歡。

吃完這口卷餅

告訴你一件事

你現在在哪

又在做什麼呢

如果

你也懷念

 End 

編輯 | 翔少

攝影 | 翔少、王琨、鐵貓

 -沒有看夠,翔少推薦 


相關焦點

  • 超長的「徐州情懷美食百強榜」:最經典、最有故事、最耐人尋味的徐州美食都在此!
    一店、一人、一故事。    不管是獨具匠心的店面布置,還是徵服吃貨的掌柜菜式,亦或是流傳於朋友圈的獨特美食,都有幕後試煉的千百次,無不凝聚了老闆的匠心與情懷。2月27日晚18:30,由徐州吃貨們評選出的「徐州十大情懷美食」頒獎典禮,在1818美食廣場熱鬧舉行!吳記坊菜煎餅、王小辮口水雞、蹄姐秘制香辣羊蹄這三家美食,以其最接地氣的味道、最深入人心的情懷,贏得了最廣泛的徐州吃貨支持,分別奪得冠亞季三座獎盃!
  • 雲龍湖的周圍,是徐州人四種不同的生活故事
    北岸 是煙火氣下的市井生活,高攀不起的徐州地王 西岸往往是大家最不會去的地方了,因為他距離各個景點最遠,但誰還沒去過那裡春遊呢,誰還不知道開元酒店呢,在餐飲業還沒有百花齊放的時候,開元一度是徐州的最高規格
  • 徐州經典美食之徐州燒烤
    一部文化人文美食紀錄片推薦除非這時,有一個久違的朋友喊你出來吃個夜宵。心好像被點燃了,胃也開始咕咕叫。也顧不得化妝描眉剃鬍子,踢踏個拖鞋就出了門。最地道的徐州人,不在裝修豪華的飯店裡,吃燒烤的環境應該是小區門口,大樹底下,馬路邊,院子裡,幾張桌椅,小爐子一架,吆五喝六的讓老闆先撕半隻雞,再上幾盤毛豆花生,茄子辣椒,兩桶扎啤,這才去老闆掛在門口的現殺的活羊上挑上兩斤肉。此時,徐州人的夜生活才拉開序幕了。徐州人能吃能喝。
  • 徐州16家最有故事的傳奇麵館!
    徐州的麵館現在也遍地都是,但是總有那麼幾家永遠佔據著徐州人的心,管他開了多少新麵館,也無法撼動這些它們在徐州人心中的傳奇地位。
  • 徐州最值得一去的10年老店,不變的老徐州味道
    現代化發展的徐州,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在奔波忙碌中或許只能通過簡單的美食尋找味覺的快樂。一些人開始享受工業化流水線食品,或許一個漢堡一杯可樂就能解決溫飽。但也有人不辭辛苦仍然在飲食上堅持傳統。今天小編就帶你細品徐州人大街小巷的經典老味。
  • 徐州老街小巷裡的美食情懷,你的胃準備好了嗎
    那些鬧中取靜的老街,總有徐州人揮之不去的情懷。小編認為老街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它的興起、發展、繁榮、以及蕭條,無不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發展史。作為當年一條繁華的街道,它承載著多少回憶,那些老街裡藏匿了多少說不完的故事,吃不完的美食!
  • 有一種驚豔,叫徐州
    ,都在訴說著上千年的故事我認為,徐州最迷人的,不是城市頂尖的高樓聳立,也不是寬敞的大街道,而是那些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老街,每一條街拎出來,都能講一天的故事。也有一些老人會在這裡下棋、鍛鍊身體,帶著心愛的鳥籠和老友閒聚……這條路是最具有生活氣息的一條路
  • 在江蘇,有一種生活叫徐州!
    在美食上,徐州人還是很引以為傲的,當地不僅滋生了不少民間美食,同時,作為有山有水,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得天獨厚的飲食資源,使得徐州的飲食在製作方法上自成一派,佳餚美味數不勝數。      吃早餐的話,還是選擇在一樓,排隊取餐很有生活氣息,老店就是這樣,不顯山露水,卻一直牽扯你的心,你的胃。
  • 徐州老街道名字的來歷!
    【徐州的古老街道來歷】統一街、美人巷、大同街、王陵路、豐儲街、月波街、淮海路、中樞街、少華街、到平路、博愛街、永康路、文亭街、蘇堤路、藝波巷、更新巷。。。當年只要走進這條街,隨時都可聽到抑揚頓挫的糧食過稱報數聲,其調頗為悅耳。北伐勝利後整頓街名時,給它取名豐儲街含有「糧豐儲滿」的祝願。五、月波街此街西南與大同街的東端相接,東北與淮海東路相連,在這條街的東邊高臺上原有一座「月波樓」,為舊時登樓東望黃河,仰望明月之所,這條街因樓而得名,是個陡坡,呈「S」形,全長不過30米。
  • 徐州,我捨不得離開的家
    踏上赴異鄉異域的求學路。,這是一座擁有美景、美食、美人的城市,也是一座魅力無窮的城市!三條不足四百米的居民胡同,默默訴說著老徐州的市井歷史記憶。,有個萬物皆可卷的美食,它叫烙饃。這是一座街前巷後都是故事的城市,也是一座活力不減與創新不停的城市。
  • 這條路裝滿100萬徐州人的記憶:消失的城隍廟,鐘聲與讀書聲相伴,羊肉拉麵味道正濃……
    城隍是古代道教祭祀的神,一座城市一位城隍,住在城隍廟裡。【視頻】重返1982年的公園巷幼兒園公園巷幼兒園建立於1954年,一開始就有5個班,100個小朋友,規模不小。1981年,公園巷幼兒園創作選編的幼兒故事、兒歌和唱歌教本,成了全市幼兒園參考使用的範本。
  • 對不起,我要去徐州了
    卻不曾改變徐州的人文氣息,彭祖、劉邦、孫權、李煜、張道陵等一眾名人,令徐州滿腔的豪邁之氣紮根土壤,世世代代的徐州人,用勤勞的雙手將家園越建越強,燦爛質樸的笑容迎接八方來客,將傳承而來的這是一座擁有美景、美食、美人的城市,也是一座魅力無窮的城市!
  • 一起來,追夢徐州!百貨大樓,古彭大廈,蘇寧廣場、中山堂……這條路...
    如果有人問你,這70年來,哪條路最能代表徐州?徐州人的答案肯定只有一個:淮海路。徐州公交1路線,是淮海路最長情的陪伴。楊孝新,1路公交車駕駛員,1992年「上崗」1路線。作為每天十幾趟穿梭在淮海路上的老司機,楊孝新見證了淮海路的巨大變化。如果有部影片能快放淮海路前塵舊事,便可以看到這條路沿途修了又建,拆了又蓋,一日千裡,時不我待。這影片就在我們的記憶裡。60年代,工人們正在給淮海東路鋪設瀝青路面。
  • 對不起,我要去徐州了!
    人傑地靈的徐州 到底出過多少名人 可能他自己也數不完全 四季分明、美景不斷
  • 徐州今晚又要上CCTV啦!據說這是央視美食記者評選的全徐州必吃美食,你服不服
    《吳丹帶你看故鄉》人文旅遊電視專題節目,以著名旅遊節目主持人及背包客達人吳丹為拍攝對象,採用紀實拍攝、情景再現、實時互動、民間達人秀、人物訪談、風俗展示、風情表演的拍攝手法,以「講故事」的表現形式,完整全面地介紹宣傳當地美輪美奐的人文旅遊聖景。http://www.zlsgx.com/article-11445-1.html
  • 老徐州吃不膩的早點鋪,上班遲到也要吃
    地址:南區礦業大學文昌校區老礦大西門對面的一條路裡淮海銀行對面,與大學城西路的交匯處。辣湯裡打個雞蛋又飽又過癮,保準你喝的滿頭大汗,包子裡的肉也實在,煎包不膩不油,一頓剋二兩不是事兒。地址:南區礦業大學文昌校區老礦大北門向西市公安局對面大學城那條路北頭。
  • 徐州、皖北一帶的美食,兒時的味道,刻骨銘心的記憶
    前段時間在合肥和幾個老鄉吃飯時聊起此事,又引起了大家的「回憶殺」,突發奇想讓那個飯店廚師做了個雞蛋蒜,但缺少了很多記憶中的味道。因此就想把以前在老家吃過的美食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定能勾起你們對家的眷戀和共鳴。一、讓人流口水的粉絲煎包。很小的時候跟著父母趕集,最有吸引力的是煎包了。
  • 揭秘徐州「最美河流」,遊子見了思鄉、旅客見了留戀卻鮮有人在意
    這條河不是別的,就是徐州的不老河。在徐州,他可是名聲響噹噹,但是,小一輩的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片就是河水的清澈、沿岸的景色、美好的故事。不老河邊浣衣聲不老河位於徐州主城區的東北,西起銅山區藺家壩東至邳州趙墩鎮的不老莊,全長97公裡,最近處離彭城廣場約9公裡。
  • 再過半個月,徐州就要美翻了!徐州最美賞銀杏勝地
    再過半個月,徐州的市樹銀杏就開始泛黃飄落了,正是賞銀杏的最好季節。小編為您盤點了徐州最佳的賞銀杏地,想一睹此番美景的朋友抓緊來一起欣賞這絢爛的秋吧!   最負盛名銀杏地:邳州    鐵富鎮姚莊村   「銀杏時光隧道」
  • 舌尖上的徐州 最不能忘懷的美食(博愛街)
    雖然已經有路標路牌正名這裡叫「永安南路」,但大家還是習慣稱這條街為「博愛街」了。關於博愛街的歷史就是以上這些,而博愛街上膾炙人口的美食也相當多,最有名氣的莫過於「十三中蛙魚」「博愛街蝸牛」「中華板面王」等等。今天我們又會給大家帶來哪些令人難忘的老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