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UZHOU.CN 分享徐州生活之美
青年路小學,至今102年
公園巷小學,至今107年
徐州第四中學,至今101年
耶穌聖心堂,至今107年
徐州新華印刷廠,至今88年
快哉庭公園,至今940年
如
果
你
也
來
過
青
年
路
我住在建國路上,而上學的軌跡:幼兒園是公園巷幼兒園,小學是公園巷小學,中學是四中。而這些學校都坐落在青年路上,所以,我上學最近的路就是從快哉庭公園穿行,日復一日,年歲增長。
人文
角色 | 公園、教堂、豆生
人文 | 青年路上的浪漫情懷
Since 1077
公園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我覺得這裡應該算徐州市區範圍內少有的有「老味道」的公園了吧。
現在徐州很多公園都隨著建設而變了模樣,有「老味道」的公園基本沒有了,唯有快哉庭還基本保持著過去年月裡的風貌。
說句題外話,《射鵰英雄傳》裡丘處機曾和江南七怪約定,前者培養楊康,後者培養郭靖,約在18年後讓兩位徒弟在醉仙樓比武。故事要發生在現在,恐怕很多江湖大俠過了18年就找不到原本的地方了,像快哉庭公園保持基本風貌20年以上的,可見彌足珍貴。
現在的快哉庭已經完全免費了,想我小時候為了每天走公園還要買張月票呢。公園敞開之後,市民早晨打太極拳的、下午打牌、唱歌的、晚間暴走運動的,都給公園增加了特有的生命力。
這是撲克牌區域,很多都是在這裡玩了幾十年的老牌友咯。
附近老人都在清晨和黃昏時選擇在這裡漫步。而在健身區要著重給大家介紹這樣一位老爺爺。
我也經常來此鍛鍊,和老爺爺算是老朋友了,他今年84歲了,但天天堅持鍛鍊,是這裡名副其實的「體操王子」,一次雙槓做三十個,不做個十組老人不回家。
老人很和善,每次練完,都發我一根愛喜牌香菸,老人說:別的煙太重,就喜歡愛喜的清淡。可見他對於生活品味也是很看重的嘞。
老人很紳士,據他說,自己年輕時還是個本科生呢,南京人,三十多歲時來徐州工作,時間一長就在徐州安家了,一留就是一輩子。
Since 2007
在公園的北門出,公園巷幼兒園對面有一家小的咖啡店,名叫「豆生」,我看店面裝修的很漂亮,走進去也實屬偶然,沒曾想,卻認識了一位朋友。
咖啡館一般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在如此僻靜之處,實屬不多見,這也加大了我的好奇。
我去的時候,店員正在研製著自己的咖啡,我推門而入打破了平靜,店員叫「大魚」,很熱情、很和善,簡單聊了幾句,沒曾想他還是我同事磊哥的好朋友,他當即製作一杯冰咖啡送給我,我覺得還真挺不好意思的呢。
最近天氣炎熱,一個安靜的鋪子,一杯好喝的涼意,一位偶遇的朋友,陽光下忙碌的疲憊仿佛瞬間就遠走了,這種語言不易描述的快樂,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生活的幸福感吧,蠻好,蠻好。
這店是大魚和一個朋友合開的,我喝著咖啡,也問出了我的好奇,也就是為何要把店開在非商業區域。
大魚說,曾經在戶部山開了一家大的店,讓他給關了,當所有人都想把店開大的時候,他卻把大店改小,為了就是把節約下來的資金用於研製咖啡的品質上,做最純粹的咖啡文化,希望用心做事,得到老客戶的欣賞,這也是最重要的。
聽了大魚的話,我很有感觸,浮躁的社會,一顆安靜而又執著的心,願上帝關懷每一個有夢又努力實踐的人,希望他的生意,就像店裡招財貓的手勢一樣:財源廣進。
Since 1900
剛說到:「願上帝關懷每一個有夢又努力實踐的人。」而在青年路上是有一老的天主教堂的,修女住處在路南,而修女住處的對面,也就是徐州現存唯一的文物級歐式天主教堂:聖心堂。現在聖心堂已成為青年人結婚見證愛情的最美風景。
耶穌聖心堂位是 1910 年法國傳教士艾賚沃出資、德國傳教士吳若瑟設計並主持修建的。到今天已經107年歷史了,在如此莊嚴肅穆的地方說一句「我愛你」,並約定三生三世,該是有多麼浪漫啊。
與自己摯愛的人攜手走入婚姻的禮堂,在天主的見證下,在親友的祝福裡,迎娶自己的新娘,想必一定是段難忘的記憶。
學校
角色 | 幼兒園、小學、四中
學校 | 像少年啦,飛馳
老
同
學
你
還
好
嗎
Since 1952
從公園北門走出,是青年路上唯一一個幼兒園:公園巷幼兒園,以前青年路西邊還有一個機關二幼,不過因為建「回籠窩」文化區而拆掉了。
這裡是我人生最開始的地方,因為校園管理,我無法走入園內拍照了,不過,只是看看放學的孩子,心裡還是有很多感觸,想起了自己兒時,想起我的爸爸。
那時我4、5歲,當真是離不開父母的,總盼著爸爸能下午第一個接我回家,而爸爸是國企建築公司的頂梁柱,工作很忙,每次來接我都很晚了,為此我沒少哭鬧過,爸爸為了補償我,有一個周二下午,請了假帶我去彭祖園看河馬,那天我是放學走的最早的小朋友,至今我還記得那天的快樂。
那個年代,很少有私家車,大家的私家車就是一輛大槓自行車,我坐在爸爸的背後,自己腳丫沒少讓自行車後輪鉸到過,都習以為常。那時的快樂很簡單,現在的簡單才會快樂。
Since 1900
公園巷幼兒園往北走是同名的小學,公園巷小學和青年路小學都位於青年路,而且都是老牌名校,可謂絕代雙驕。
我還能想起很多小學時的瞬間,真的就像歌裡唱的:「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一、二年級時,最期待的莫過於周五等爸爸來接我,因為爸爸周末能把我接到自己單位,單位裡有電腦可以讓我玩,這在九十年代中期還是很少見的。
後來,每當我走到校園門口,總能想到爸爸年輕時的樣子。
Since 1915
有青年路,就有以青年路命名的學校,青年路小學可也是受家長追捧熱度很高的學校,我在四中上學,好多同學都來自青年路小學或是公園巷小學,因為住的都不遠,因為都在一個轄區。
Since 1906
青年路上唯一的中學是四中,依然是由於校園管理,我沒能走入校園拍攝,想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以前學生時代天天走入校園腦子裡卻盼著放假,現在想走入校園,卻無法進入,這何嘗不像我們的永遠無法回頭的青春。
當我拍下這張照片時,太陽已經西沉,安靜的校園被照的暖洋洋的,我突然愣了神,想起來好多人,好多事,好多自己從校門口走入走出的時光。
青年路上沒有繁華的商業,沒有新奇的娛樂,因此不算愛情、約會滋生之處,這裡有的只是校園,有的只是生活,但如果你也站在這裡,能想起曾近愛的種子,想必一定是最純真美好的,所以,沒有人在青年路談戀愛,卻總有人在黃昏時傷感。
以下圖片源自百度四中吧(博主:倩影無雙),讓我們跟隨照片,再一起看看曾經每日依偎在一起的校園,有時間微信問候下老同學,:你們還好嗎?
讀到這裡大家是否有些累了
就給大家推薦一首應景的歌
李志的
你離開了南京
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
Since 1929
我姑且把新華印刷廠也歸為學校一欄,因為早年間學校的所有書本都是這裡印製出來的,我的媽媽過去就在這裡上班,我甚至很意外的一度很羨慕媽媽的工作。
因為媽媽每年都有一次集體旅遊的機會,旅遊的原因是工作性質決定的,媽媽的工作是印中考的試卷,那個年代為了保密工作,所有參與印試卷的員工在工作結束之後就都被派發出門旅遊了,而且那個年代也沒有手機,保密工作算是做得徹底。
(網上資料圖)
媽媽廠子出了很多優秀的子女,幾乎每年都有能考上清華、北大的,當時大家就開玩笑說:「在娘胎裡,就聞著印刷機造出的書本油墨香,學習能不好嗎。」當然這是玩笑話了。
現在市區的老工廠幾乎沒有了,要不就是搬遷,要不就是倒閉了,像以前熟悉的還有:毛紡廠、橡膠廠等,現在都不在了。希望印刷廠可以一直在這裡生活下去,繼續著它印刷文化知識的使命。
生活
角色 | 小區、書店、理髮店
生活 | 柴、米、油、鹽、醬、醋、茶
人
生
從
開
始
到
現
在
Year unkonw
公園小區是青年路上為數不多的小區之一,住著很多老家老戶,很多人在一樓做起生意。
青年路很短,又解放路和民主南路從中平分為三段,這裡公園小區位於我們說的是中段。
公園小區也屬於老小區了,樓道內部是類似以往筒子樓式的設計,這在現在的市區已不多見了。
公園小區外側樓區域,對面就是公園巷小學和四中,所以沿街的門面房很多,小孩子們放學之後都圍在路邊買吃的喝的。
而公園小區內側則是安靜異常,一步之遙,兩個天地。
當然說到沿街熱鬧的門面,就不得不提一家叫「學人」的書店,我上小學一年級時它就在這裡了,由此推算,這家書店至少二十多年了吧。
About 20 years ago
學人書店就在四中的正對面,我小的時候,一到放學,就喜歡和小朋友們來這裡看書玩,想必,四中和公園巷小學畢業的學生都深有感觸。
二十多年前,那時沒有智慧型手機玩,更別說什麼網路遊戲了,孩子們的娛樂就是來看看漫畫書,而且那時的書店也不像現在那麼多,孩子們娛樂的選擇餘地是很窄的。
現在店裡基本都是教輔類的書,小說漫畫類的基本沒有了,畢竟時代發展太多,電紙書極大衝擊了小書店的市場。
我記得原本店家是個老阿姨,聽現在店家說,老阿姨已經不幹了,他是阿姨家的晚輩,繼續堅持著家裡這份生意。我也希望店家繼續把這門生意做下去,一門生意,一做三十年,可能比金錢更珍貴的,是幾代人對童年的回憶。
這些雜誌是不是大家童年的最愛呢?記得有同學,早上餓肚子,都要把早餐錢節省下來買雜誌看,我記得比較出名的雜誌有:南風、阿衰。
走出書店,外面人群已是熙熙攘攘,你是否也曾在這裡放學等車,是否也在這裡等過父母,是否想起了過去。
Year unkonw
青年路小學的北面叫大巷口,裡面也有很多老居民,其中一座紅磚老房最為獨特,老房子下面塗了新的漆,好看的就像個小城堡似的。房上的門牌寫著「青年10號」,它看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而它的名字卻永是「青年」,如果房子有生命,他該是個老人了,也希望他未來的日子裡,笑容永遠那樣。
在大巷口裡有家「靜靜理髮店」,是我每次理髮都要來的地方,是曹叔和杭姨共同所開。曹叔好爽,是個很有「江湖大哥」氣質的人,我只敢遠遠偷偷拍他一張,而且曹叔很懂生活,理髮店門口:花、鳥、魚、蟲全都湊齊了,儼然是一個自己製造的小公園。
店內杭姨正在給顧客理髮,來的都是老顧客了,而且單理髮只需要十元錢,這個價格對於現在市面上理髮價格已經算很低了,理髮師穿著傳統的理髮白大褂,店裡老派的陳設,會不會讓你想起以前小時候去國有品牌「光榮理髮店」的場景?
美食
角色 | 馬市街、兩來風、手擀麵、滷肉卷
美食 | 青年,食之味
味
道
一
頓
不
吃
餓
得
慌
馬市街sha湯
老的街道自然會有老的味道,青年路也不例外,馬市街sha湯可謂是徐州最好喝的一家。湯辣而不燒,鹹而不齁,雞蛋碎子和豆皮都煮的口感很好,濃濃的胡椒味,是口味重的徐州人們的最愛。
在徐州,沒聽過馬市街sha湯的人應該是沒有的,這婦孺皆知美味已成為徐州美食文化的名片之一。吃包子、喝辣湯才是完美的早晨,我不喜吃素,每次來這都要至少點二兩葷煎包。
老字號的店,都是老師傅掌勺,有的都是幾十年傳承下來的手藝,一種美味深得人心,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
馬市街店的包子,蔥姜都很少,這點我尤其喜歡,因為過多蔥姜會嚴重影響吃包子的肉香味,而且我一直懷疑,蔥姜過多的店的包子,一定是為了掩飾肉質的不新鮮,而馬市街的包子肉香滿口,外焦裡嫩,讓人讚不絕口。
兩來風
青年路上的經典徐州早餐除了馬市街sha湯,還有兩來風,現在的兩來風裝修更加恢弘大氣,不再是早年路邊鋪子的感覺,而且從清晨一直營業到晚間,以前只有早上才能吃到的美味,現在晚上也可以了。
我去的時候不是周末,而且還是七點之前,但已經有不少食客來此就餐了,兩來風的環境非常乾淨,如果有外地朋友來徐,你即想帶朋友品味徐州早餐,又想挺有面子,來這裡是不錯的,當然價格上要貴一些。
車媽媽手擀麵
車媽媽手擀麵位於青年路小學對面,面的醬香味濃鬱,對於不能吃辣的我是個福音,因此我也經常光顧。
店裡的裝修很有味道,特別是大幅的牆畫,細緻講述了車媽媽面的歷史,坐在這下面捧著一碗熱騰騰的面,仿佛置身於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之中。
麵條店,面自然是重點,車媽媽手擀麵麵條非常勁道,有嚼頭,配以牛肉原湯的滋養,爽滑濃香,就在口腔打轉。
而裡面搭配的牛肉也是分量很足,肉質細嫩,到多細嫩呢?可說幾乎達到了吃完不塞牙的地步,感興趣大家可以去嘗嘗。
貴哥滷肉卷
在車媽媽手擀麵的路對面,青年路小學的西側,是徐州教輔機構的集中點:皇城大廈。因為這邊孩子多,也有很多適合寶寶口味的美食。而我曾在這裡做過奧數老師,據我了解,這邊孩子最愛吃的還是貴哥滷肉卷。
現在都是假期了,但仍有小學生特意來此買滷肉卷吃,味道可見一斑了吧。當然不光可以卷滷肉,還有培根、香腸、雞柳等等,我買的是卷雞柳和培根,價格八元。
看看我拍的這張圖,是不是很有食慾呢。可以帶家裡寶寶去嘗一嘗,相信我的推薦,孩子一定喜歡。
吃完這口卷餅
告訴你一件事
你現在在哪
又在做什麼呢
如果
你也懷念
青
年
路
上
舊
時
光
End
編輯 | 翔少
攝影 | 翔少、王琨、鐵貓
-沒有看夠,翔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