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小提琴老師告訴你,為何初學者一定需要慢練

2020-12-16 東哥論文化

急於求成、不肯慢練,幾乎是初學者的通病。很多人恨不得一年半載就把琴學好,一天二天就把一首樂曲學會,但靜下來想一想是非常不切實際的。

小提琴演奏家裡奇說:「只有慢練才能使你進步得更快」。帕爾曼在回答人們「如何練琴?」的問題時,只用了六個字:「慢練」 、「短小」 和「反覆」。

演奏樂器特別是小提琴,它是一個由全身許多器官參與合作才能完成的事。對初學者來說,使它們相互協調起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需要有一個漫長的學習、訓練過程。

那麼孩子們和家長們都領會了練琴的精髓,知道如何在家如何練琴嗎?作為教師,張教授不僅僅在課上講授小提琴的學習技巧,還時常關心學生是否知道如何回家練琴,常常檢驗學生在家練琴的狀況和成效,並為他們分析找出問題。是的,一般孩子們是不知道如何在家練琴的。

比如,我們學習一首速度較快且技術上有一定難度的樂曲,如果用它所要求的速度硬練就不容易收效。我們必須從很慢很慢的速度練起,這樣我們就有充分的時間來想、來準備,可以根據視覺、聽覺得到的反饋信息來調整和糾正缺點和毛病,使演奏更規範、更符合音樂的要求,更容易達到預定的演奏目標。

每個老師都會對學生說要慢練。但是,孩子們真的在家慢慢練習了嗎?大部分孩子總是迫不及待地越拉越快。這是很正常的,拉得快,孩子們常常會有成就感,覺得自己進步的。可是,他們往往不會去傾聽自己的聲音,質量往往達不到要求。

從技術角度來說,這是因為技術動作的規範和準確是靠意識去支配、修正的。這隻有在較慢的速度中才能做到,如果一開始缺乏有意識的規範訓練,一旦動作形成習慣,就難以糾正。

在快速中,忽略了音準和節奏的問題。那麼如何解決呢?張老師製作的分句練習視頻以及和節奏器慢速練習的視頻就是一個很好的陪練視頻,帶著你慢速練習。孩子跟著這個視頻練琴,就會時時提醒他們要慢練,欲速則不達。

還有一個值得特別強調的問題是,一首作品在完全練習成熟以後,是否還需要慢練。許多學生在這種時候都會忽視或不願再做慢速練習,這可能是不明確這個階段慢練的意義的緣故。

孩子們在家練琴,常常會從頭到尾一遍一遍地拉。他們是在「演奏」而不是在「練琴」。張老師製作的分句練習視頻把一個曲子分成幾個短小的樂句,以便孩子們一句一句地學習,一句一句地練習。

一首練習成熟了的作品,如果不在適當的慢速中做意識化加強和鞏固的話,從技術上說,下意識的習慣動作就會逐漸變得模糊,變得不準確,不可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造成失誤;從音樂表現上說,它會因缺乏意識的訓練而逐漸喪失表現的鮮明性,喪失細膩和精巧,從而喪失藝術表現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孩子們最強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認真觀看演奏示範,弓法和指法,有聲音,有樂譜,有示範,這就是」聲像樂譜「的好處。張老師的小提琴教學視頻就是根據孩子們的學習特性而製作的。

所以,即使在作品練習成熟之後,也不應忽視適當的慢速練習。我們在準備參加比賽、考級或者演奏會等活動時,一些樂曲會練習得比較長久,請千萬不要忘記了這條經驗。

重複是練琴的一個重要部分。重複練習困難的樂句,而不是從頭到尾重複演奏。跟著分句視頻練琴,並認真研究對比自己拉的聲音,指法和弓法是否正確,而不是把錯誤重複20遍。

在指導慢練時,用節拍器來確定和控制練習的速度,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初學者性子都比較急,節拍器有節奏的擊打聲會使他們的心慢慢地靜下來,自然地與節拍的韻律融合在一起。

家長也可以幫助把孩子的練琴錄製下來,反覆播放給自己看,並和教學視頻相比較。也只有看了自己的練習,聽到自己的聲音,才知道問題在哪裡。在重複練習中改正錯誤,提高練琴效率。

慢練,只是整個過程放慢了。好象電影的慢鏡頭一樣,速度慢了,但動作的「路線」並不改變,並不間斷。節奏關係也不能改變。有的學生以為反正是慢練,好像什麼節奏都無所謂,這是應當改正的不良習慣。

另外利用節拍器由慢到快一檔一檔、二檔二檔地加速練習,會讓自己感覺不到練習的困難以及對速度的恐懼,使我們在訓練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達到了樂曲所要求的速度。

與「慢鏡頭」唯一的不同是,慢彈時的手指動作幅度可稍稍大一些,但不能大得過多。多了就容易要「走樣」。慢練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一條連貫的最佳動作路線。這條「道」找準了,就能順暢地通過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慢練只是把練習過程放大、放慢了,其它的實際上都沒有變。我們的頭腦在練習時必須始終保持敏捷的反應,手指動作更應保持與快速演奏時相同。如果我們訓練的過程是慢速度、慢反應、慢動作的話,那麼一旦按原速演奏,那麼整個的演奏就會雜亂無章,就會失去控制。

也有一種慢練,用很大的動作幅度,孤立地彈每一個音。這種練法也有好處。但與前一種慢練的性質有區別。後一種可以作為前一種的一個預備階段,但不能代替前一種。只有前一種慢練,才能通向流暢、快速。

在慢練時,我們不能脫離音樂的需要進行機械的訓練,必須要有音樂方面的要求。練習速度越慢,力度反差就越大,音樂上的變化就越誇張,音樂處理就越細緻。假如我們只是機械地拉,不加分析、沒要求地慢練,那麼我們的訓練是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的,只會得到事倍功半的結果。

如果慢練過了還是彈不好,多半是只用了後一種慢練,沒有經過前一種慢練過程。還有一種慢練,差不多可以說是錯誤的慢練。那就是因為慢了,於是「有功夫」加進了許多多餘的動作,把連貫的最佳動作路線搞得面目全非。

最後,我們必須真正地理解慢練的含義,很好地掌握慢練方法,這樣我們才會更快地進步,更好、更準確地表現音樂。

總之,只有好的練琴方法才能使學習者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穫,取得最大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小提琴課堂:小提琴初學者,一定要重視的5個問題
    大家好,我是活潑開朗、有才華又有氣質的小提琴愛好者伊人,我會每天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關於小提琴初學者,一定要重視的5個問題。小提琴初學者在練習小提琴時要學聽和發展心智能力。包括聽聲音、培養內心節奏、學習閱讀樂譜和記憶樂譜等等。
  • 學小提琴需要注意什麼?你的孩子真的適合學小提琴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學小提琴,不僅是因為小提琴在樂器品類中不容置疑的地位,更是因為小提琴能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是一生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學小提琴的孩子,行為氣質上都很有魅力,很優雅,而因為常年學習小提琴,他們也練就出堅韌,毅力,有耐心,不服輸的精神。
  • 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小提琴導師李維|在弓弦中綻放激情人生
    ——尼採在音樂路上或許會有瓶頸,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熱愛會讓你不斷地克服、突破並戰勝這些問題。本期我們邀請了中國愛樂樂團小提琴演奏家李維老師和我們分享他的音樂路程。曾在2007—2008年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國少年交響樂團」首席,2009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大師薛偉教授,在薛偉的悉心指導下,演奏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發展。
  • 新手學習小提琴,掌握這些,一定會讓你練琴事半功倍!
    對學習小提琴的運弓需長時間累計練習,才能準確的掌握標準的運弓姿勢「直、平、穩」;針對新手的小提琴運弓練習方法有讓新手在空弦和音階練習時做好全弓和半弓結合練習。養成幾個好的習慣,如何長時間的去練習小提琴需要按摩的部位,也是至關重要的。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
  • 小提琴真的很難學會麼?
    )或者左手手型已經擺好但是和弦或者雙音沒拉出來(這個時候就是右手弓子沒運到位的結果)的情況第三個比較難的地方是識譜 這個對於音樂專業的人沒什麼難度 對學鋼琴的人也沒什麼難度 但對於學習民族樂器看慣了簡譜的人或者是初學者不認識五線譜的人就比較困難 我四歲開始學小提琴 因為不認識五線譜 還要先行去學習試唱 就是有人教你認五線譜 然後給你譜子 讓你唱出來這些音 慢慢看五線譜就習慣了
  • 學好小提琴,請牢記這五字口訣!
    你只需要牢記這五個字! 因為你沒慢練! 慢,就是放慢速度練,會走才會跑,慢練才能快。慢練1遍,勝過快練10遍。慢練就像是「放大鏡」,使學生能注意到譜子裡的每一個細胞。
  • 學小提琴,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與誤區?
    孩子只是業餘學琴就不用找專業老師學了! 小提琴太難學了,我們孩子可堅持不了! 要說練琴會把脖子練歪,那世界上那麼多學琴的大師怎麼都好好的呢?他們一輩子都在從事小提琴演奏、教育事業,練琴的時間肯定遠遠超過一般人,他們都沒事,家長們你還擔心啥呢?
  • 學習小提琴的幾個技巧,高手的話一定要記住哦!
    對於初學者,可能肯多人會覺得什麼符頭、浮點,什麼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什麼休止符、還原符號,看見都頭大。要拉得準,就必須聽得準。當然,從來沒音樂基礎的人也談不上良好的音高辨別能力。我們可以這樣訓練,在老師的幫助下,把要練的曲目反覆唱熟唱準,然後再拉。平時還可以多做些有關的基礎訓練,例如聽唱音階、琶音等簡單樂曲,促使自己的聽覺越來越敏銳。
  • 學小提琴好的開始最重要
    小提琴演奏能力的好壞取決於第一個老師,大部分音樂班或音樂系的老師在接到新生的時候,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學生的基礎不好」。每每要花至少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時間重新調整基礎;而學生們每換一次老師,姿勢就要重新改一次,這對師生兩造而言都是非常挫折的一件事。最糟的是花了很多時間調整,還不一定就可以把毛病根治。
  • 這些學習小提琴的心得體會,新手和老手必看!
    今時今日的小朋友,懂得一兩樣樂器可能已經是平常事,而小提琴一直是熱門之選,今天就和大家談談學小提琴要注意的事。學生在下面練得很好,一上臺,面對千、百雙直視的目光,或面對監考老師嚴肅的面孔,產生怯場心理,不能正常發揮。這種失誤往往是過多擔心結果而產生了思想壓力,使演奏動機與效果出現負效應。
  • 什麼是音階 如何練好音階 小提琴音階這樣拉 卜顯剛老師講解
    特別是再加上初學者對自己音準以及運弓控制的不足,所引發的殺雞一樣的吱嘎的拉鋸聲,足以使任何一個初學者崩潰,而這個時候是崩潰的可能是家長和你們的老師。說實話,我最不想聽的就是你們拉音階。那麼我為什麼又要聽?因為重要!非常重要!及其重要!在初學者看來,音階無非就是要把所有的音都按準,照著譜子完整的拉下來而已。但!事實真的只是這樣嗎?
  • 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專業解答:小提琴入門很難嗎?
    在琴羽小提琴工作室教學這麼多年,到現在還是很多朋友會問:小提琴入門很難嗎?我一點基礎都沒有能學好不?今天琴羽小提琴呂老師就從專業的角度來和大家解答一下小提琴入門要學什麼?到底難不難?  小提琴入門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姿勢(站/坐姿、持弓及夾琴)、空弦演奏三大塊內容。一、基礎知識首先是對小提琴的一個初步認識,了解基礎的構造。
  • 卜顯剛老師聊聊小提琴左手基本功問題
    大家好,分享一下前段時間卜老師為我們群關於小提琴左手問題。下面把卜老師發布的全文為大家分享,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最近一直比較悠閒,也就有了空閒來寫點東西,續上回的技法解析,這次來談談左手。由於現在正在朋友家,可能不能一次性寫完,請見諒。
  • 拔苗助長誤了孩子 琴童學小提琴為何"半途而廢"
    原來,她的女兒也學過十年小提琴,然而頻頻走彎路的痛苦,讓她深深了解了學琴的艱辛和不易。她不能看著別的孩子誤入歧途,因此見一個問一個,然後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告訴他們。宋女士的急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小提琴是最難演奏的樂器之一,教師必須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能力來制定合理的技術進程,讓他們掌握紮實的基本功,積累演奏中必要的音樂語言。
  • ...製作大師協會唯一內地女性王妍力:世界上沒有一把完美的小提琴
    從臺前到幕後 師從國際提琴製作大師鄭荃王妍力6歲開始拉小提琴,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小提琴老師。17歲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前往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演奏,跟隨一名提琴製作老師走進工坊:音符的美感幻化成了切實可見的藝術。
  • 小提琴少女丁怡傑:學琴路上感恩各位大師
    前不久,在香港國際網絡音樂學院(HKIVS)的「大師班」課堂上,具有「金左手」之稱的國際小提琴琴聖、當代小提琴宗師之一的什洛莫·敏茨正在認真教授來自中國佛山的一位小姑娘拉琴。這位小姑娘與其他小提琴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視力幾乎為零。
  •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學小提琴吧
    「如果你恨一個人,讓他去學小提琴!」以前常聽人說啊,「如果你恨一個人,就推薦他學法律/金融去!」「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當程式設計師去!」最近打趣的時候說起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恨一個人,讓他學小提琴去!」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是很受罪的,小提琴的演奏動作就不是很「平易近人」,要將一個樂器用手端著放在肩膀上,哪個初學者剛上課的時候不是一會兒就吃不消了?還沒開始步入正軌,就累的不行了。
  • 新手練習小提琴指法,這六點一定要注意
    大部分的人都是左手比較笨拙,但對於小提琴來說,左手的指法非常重要所以必須要把左手練得得心應手才可以。還有一個難點就是把位,因此有許多初學者要在指板上貼膠帶,以便他們左手手指能夠按到正確的音準位置。要想有進步,你真的需要培養自己的直覺和樂感,從而獲得正確的音準。如果長期的依賴貼膠帶來找音準,會抑制你的進步,所以我們要學會逐漸的脫離膠帶,去憑感覺找音準的位置。
  • 對於小提琴集體課的利與弊,你知道多少?
    小提琴的集體課授課模式在國外被廣泛利用,然而在國內還剛剛處於比較初期的發展階段,這有歷史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小提琴的教師和學生仍存在在集體狹隘主義,強調個體類質量,認為集體課是「偷工減料」。在初學者中普及小提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會使得這一模式的性能優勢更加突出。害怕孤獨是初學者共同要面臨的問題。如果有一群同樣年紀的孩子在課堂上,父母坐在一旁觀看教學。
  • 小提琴學習,有這一篇就夠了
    因此,建議學習小提琴的年紀為5-6歲較適當。到後期的演奏中多數時間也需要站立演奏,對於體力有一定的要求。經濟實力從小學習小提琴,需要不停的換琴,根據孩子年齡和身高比例,使用不同尺寸的小提琴,直到可以使用成人琴,每次換琴費用約在5000元左右,不像鋼琴只有一個尺寸,可一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