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學習小提琴,掌握這些,一定會讓你練琴事半功倍!

2020-12-23 東哥論文化

對學習小提琴的運弓需長時間累計練習,才能準確的掌握標準的運弓姿勢「直、平、穩」;針對新手的小提琴運弓練習方法有讓新手在空弦和音階練習時做好全弓和半弓結合練習。養成幾個好的習慣,如何長時間的去練習小提琴需要按摩的部位,也是至關重要的。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遊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練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只要你開始拉琴了,就堅持每天一段。這樣,即使每天沒太多時間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於退得太厲害。

新手練習小提琴的運弓技巧時,每個音符拉一個全弓和兩個半弓,比如空弦la,先拉一個全弓下弓la,接著在上半弓拉一個上弓和下弓la.然後再拉一個全弓上弓,接著在下半弓拉一個下弓和一個上弓,如此循環。目的是讓新手在拉半弓時,心理得到緩衝和消除肢體緊張,使全弓拉得更有質量。

慢練的好處實在太多,我就不說了。總之,慢練就是王道。許多人第一遍都會忽略譜上的表情記號,然後在練熟後改,其實在第一遍彈時就注意表情符號更能加深對曲子的理解。很多時候譜子上並沒有詳細的指法、強弱指示,這時候,就需要用筆來把我們自己認為合適的指法、強弱等記號標上去。記住要用鉛筆,不然寫錯很難改哦!

新手初學小提琴在運弓方面常見的兩個問題是,由於初識樂器,一個是缺乏協調性而造成的緊張且不自然,另一個是對運弓動作形象的錯誤理解。

錄音只不過是一個參考,沒熟就聽錄音往往會導致我們去模仿錄音,從而盲目追求速度,並失去自己對曲子的理解。不要每次都從頭彈到底,第一遍拉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後再練下一段。一旦發現哪裡有錯誤,要單獨把錯誤的地方挑出來改正。分段練習也更有利於曲子的整體把握。

如果小提琴運弓力度不穩,弦在整體在充分和不充分之前徘徊,高音、低音、中音無規律的混在一起,自然會出現噪音。分析小提琴運弓技巧,先以空弦作為討論對象;但凡擦弦樂器的發音都有相似的原理,那就是弦在弓子的帶動下以整體振動為主,分段振動為輔,試想,如果擦橡皮的感覺運功,由於主要力量用在壓力上,次要力用在來回運弓上,弦就不能做到很好的整體振動。

不論什麼曲子,不論用什麼速度,儘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許有人會說: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沒法保證了。其實不然,能在高速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檢驗基本功是否紮實的標準之一。在你沒有達到大師級水平前,不要問為什麼錄象裡大師的手型、姿勢並不符合要求。

從物理上講,那就是說,不讓人家充分整體振動,這根弦就只好分成幾段短的部分分別振動了,,大家都了解弦越短音越高,即使是空弦,整個弦也被等分或不等分成幾段同時或不同時振動,並且音高音量都不協調,加上弓弦接觸點與非接觸點的音色區別,不和諧音就會冒出很多。

很多人喜歡練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這樣做其實是有害而無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難保證自己技術處理上的準確性,甚至會有大量的錯音。而且以後即使有水平演奏這曲子了,也很難改回來。

這個小提琴運弓技巧需添加一個輔助工具:一把尺子,把尺子頂彎一些小心折斷,有一點弧度即可,接著讓尺子在牆上上下划動,這就是比較接近運弓感覺的運動。

很多好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有目的的背譜。這並不僅僅是在鍛鍊你背譜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這樣既能提升對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爾在人前「秀」一下。

可以發現,做這種「劃尺子」運動時,用力方向決不是垂直於牆面的,而是保持著很美的角度,接觸點是尺子上的一小部分面,而不是單純的尺子頭,如果再加點力加大尺子的弧度,會明顯感覺到張力的加大,這就類似於加力運弓的感覺,這種通過力度的變化改變尺子弧度的變換也能幫助你找到運弓力度變化的體驗。

和學習工作一樣,練琴也需要有目標。比如確定今天要練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來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時練很多曲子,囫圇吞棗式的練習會使你感到進展緩慢。相比之下集中突擊一到兩首曲子效果會好很多。

因為演奏小提琴免不了處於「不自然」狀態。工作一天後,頸部和肩部肌肉繼續僵硬著。用右手在後頸上開始作搓揉運動,按壓手後跟和手指間的頸部,環行直達耳根處,深戳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用左手重複同一動作。然後把頸部肌肉拉緊一會兒,再放鬆,對肩部肌肉作同樣的療法。

練琴不嚴謹可以說是業餘練琴者的通病。彈琴過程中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點,這時千萬不能有得過且過的心理,每啃下來一個難點,水平就上個臺階。

把右拇指緊貼在左手腕前(手掌處),而右手各指則放在左手腕的腕背上。開始輕輕地搓揉,然後,加大壓力繼續搓揉。右手加上去的壓力在左手上會自然地引起反應活動(前後),這正是你所希望的。它有利於左手手指和手腕。翻轉左手(左手手指現在面對地板而不是天花板);繼續同樣樣地做。兩手交換,再按摩左手,記住被按摩的手必須徹底放鬆。

所謂「溫顧而知新」,我已經練過的曲子並不代表我已經真正掌握它。許多樂曲理解、技術處理上的要點第一次練完曲子時並不一定會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進一步後,靠返工來鞏固、認識。

運用搓揉動作。把右拇指放在左手指關節上,右手其它手指放在左手掌面上,直接貼在小指關節上。確保左手徹底放鬆後,深深地揉入指關節及手指間的空檔處。左手每個手指同樣做一次。這樣做時,讓左手輕輕地靠著身子或許能幫助放鬆左手。左手每個關節和所有的肌肉部分都應得到此種療法。這樣就節省幾小時的練習時間。

今天就看到一個「練琴練到手疼」的帖子,或許是練習方法上的問題,但超符合練習也會導致手疼。雖然苦練、多練的確有利於技術的進步,不過也要有個度,練的過多也會傷手,反而不利於進步。

儘量伸開左手手指。讓其保持伸開位置。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挨在一起深放進左手的縫裡,在每個手指縫裡用右手手指摩擦,作前後運動和圓形運動,這個療法可能會引起一點疼痛,但還是值得這樣做的。

把握好運弓技巧,養成幾個好的習慣,長時間的去練習小提琴需要按摩的部位,對於新手來說,一定會事半功倍的!

相關焦點

  • 這些學習小提琴的心得體會,新手和老手必看!
    首先歲數方面並不是越小越好,小提琴要左右手並用需要一定的身體協調能力。右手握弓;左手持琴和按弦;肩頸夾著琴,因此對於太年幼的小朋友來說是十分吃力,強行學習只怕練壞姿勢!每個人身體發展情況不一,普遍來說5-6歲基本上就可以開始接觸和嘗試進入小提琴的世界。針對這部分學生,在平時輔導時就應注重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 正確練琴方式,效果事半功倍!
    很多孩子剛開始接觸鋼琴的時候都是滿眼好奇,有新鮮感,也很感興趣,因為期初會彈奏一些簡單的曲目,孩子學習起來也很輕鬆,但是漸漸地發現隨著曲目難度的增加,練琴的時間拉長,後面練琴的時候越來越困難
  • 小提琴課堂:學習小提琴時3個大忌,是不能有的
    1、只是上課,從不練琴很多家長對小提琴的認識並不深。那小提琴和文化課來進行對比,總是覺得孩子只要在課堂上理解了,學會了就可以,至於練琴多練少練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並不是的,雖然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都已經理解,但是沒有跟上後續的練習,沒有通過實際的練習達到熟練地運用,很難有琴技上的提高,練琴的同時,是把你的手、耳、腦的完美結合,而這個過程並不是在課堂上聽一下就能做到的。
  • 中國小提琴教父——林耀基先生使用的練琴口訣
    林耀基是廣州臺山縣人,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傑出的音樂教育家。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隨馬思聰學習小提琴。1960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後赴前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師從小提琴家楊柯列維奇(Yankelevich),專攻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法。
  • 新手練習小提琴指法,這六點一定要注意
    然而,能夠讓左手正確的找到音準位置並不是全部,還會有多種因素會影響你的聲音清晰和純淨程度。作為一個新手,有一些練習技巧可以幫助你更快更容易地掌握這項技能,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分享小提琴左手指法的練習技巧,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 成年人如何自學小提琴
    成人自學小提琴如何自學成人學習小提琴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學習小提琴可以陶冶情操充實自己的生活。成年人學琴也是有優勢的,小孩子學琴相對來說有優勢,但是成年人的理解能力相對更好一些,不搞專業小提琴的話成年人學小提琴也一樣可以學好,也可以成為出色的演奏者。學習心態:一旦學起小提琴來,才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一開始你只能演奏噪音,這是學習什麼樂器都要經歷的過程。也許工作了一天你已經很累了,再練琴的確是個負擔。
  • 優先學習鋼琴還是小提琴?
    筆者較早前已撰寫有關學習哪種樂器較合適之題材,今回希望集中討論兩種熱門樂器─鋼琴及小提琴。
  • 學小提琴,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與誤區?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都是事實。然而,絕不只是這些事實。 1 學習小提琴只是娛樂,培養興趣,對學習成績沒有什麼幫助? 有些家長認為,選擇小提琴就是為了培養寶寶的興趣愛好,滿足孩子對音樂的熱愛,但是練習小提琴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也只能是在平時陶冶一下情操,所以不是很願意孩子用足夠的時間去練習,擔心孩子拉下功課,學習成績下降。
  • 小提琴教學跳躍式學習
    練習曲的要求寫得很明確,右手:各種弓法的分配;左手:手指的起落動作、保留指以及均勻的節奏。樂曲裡出現了各種節奏:一拍兩個音、一拍三個音、一拍四個音以及附點節奏,這是每一位考一級的考生必須掌握的。但是,如何從入門到有能力考一級的過程,考級書並未告知。這就需要每位教師去選擇相應的小提琴初級教程提供給習琴者練習,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慢慢地掌握一級考試所需要的各種技術要求,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必須的。
  • 中國小提琴教材之父蔣雄達談練琴:我從來沒有懈怠過
    蔣雄達:參軍後,人家都說,小蔣你的腦子比別人快,看問題比別人看得遠。如果說有天賦,可能是在這一點上,我從來不為環境所動,會堅持做認定的事。其實並不是看得遠,當時大家一樣學,但是我比別人用功,會用最高的要求要求自己。我28歲不到已經是樂隊首席,所以我是軍中資歷最老、時間最長的樂隊首席,後來成為三軍聯合樂團首席。「文革」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練琴了,我恰恰是好好地利用了那段時間。
  • ...時候開始學小提琴?找什麼樣的老師好?好動的孩子適合拉小提琴嗎?
    「學琴對學習多少會有影響,關鍵看家長的側重點在哪。小學階段我覺得以發展才藝為主,兒子書法、繪畫也很不錯。學習成績跟得上就行了,中等吧,我反倒不希望他小學成績很好。」父母自己不喜歡音樂卻逼著孩子練琴很難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如今,學小提琴的孩子不少。快學網曾做過一個小調查,小提琴是位列第二的熱門學習樂器(鋼琴排在第一位)。
  • 學好小提琴,先掌握這4種練習方法
    在剛開始學習小提琴的時候,都會有些搞不懂的地方,這時候就需要通過慢速練習、快速練習和分開練習等多種的方式練習,然後達到最好的演奏曲子的方式方法。1、慢速練習,慢速的練習正好可以檢查你練習的怎麼樣,哪裡練得還不好,哪裡學習的還不行,通過慢速練習找到自己的不足處,是一個改正的好途徑。
  • 學小提琴需要注意什麼?你的孩子真的適合學小提琴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學小提琴,不僅是因為小提琴在樂器品類中不容置疑的地位,更是因為小提琴能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是一生的。你會發現,每一個學小提琴的孩子,行為氣質上都很有魅力,很優雅,而因為常年學習小提琴,他們也練就出堅韌,毅力,有耐心,不服輸的精神。
  • 學習小提琴的幾個技巧,高手的話一定要記住哦!
    雖然客觀上小提琴的音準較難掌握, 但這並不意味小提琴的音準就不能掌握。只要我們主觀上做出努力, 掌握科學的演奏方法, 拉準每一個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學小提琴的也許都明白:小提琴的音拉不準,不但令人難受,而且完全沒有繼續練下去的必要。否則,一切都是白費力氣。所以,要學好小提琴,非得把音練準。
  • 學小提琴,為什麼老是總讓你練音階?
    這些年,飯我可以一天不吃,音階卻從未落下一天。今天我們討論的 #話題# 是「你每天練音階了嗎?」在教學實踐中,學生譜遍對單純的小提琴音階練習沒有興趣,即使老師布置音階練習,也是為了還課,更多的則是為了應付考級。
  • 小提琴演奏時一些方法和技巧,高手的話一定要記住!
    練琴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很多人由於找不到這些特點和規律。因此,常常事倍功半。在練琴的過程中,以下是我總結的提高練琴效果的基本要求和前提,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發音絕對遵守作曲家規定的力度和速度的變化記號。完全符合這些要求的演奏,從技巧角度講,自然而然就是完美無缺的演奏。
  • 大師級小提琴老師告訴你,為何初學者一定需要慢練
    小提琴演奏家裡奇說:「只有慢練才能使你進步得更快」。帕爾曼在回答人們「如何練琴?」的問題時,只用了六個字:「慢練」 、「短小」 和「反覆」。演奏樂器特別是小提琴,它是一個由全身許多器官參與合作才能完成的事。對初學者來說,使它們相互協調起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需要有一個漫長的學習、訓練過程。
  • 學音樂沒有捷徑,天賦再高也得練琴!
    (圖中王力宏腿上的就是玉米盒做的小提琴)好不容易熬到6歲,終於可以學琴,彼時的王力宏甚至覺得音樂可以讓他化身超級英雄,飛天遁地也不過如此:「只要給我小提琴,我就可以離開地球了!」王力宏6歲開始學小提琴,8歲學鋼琴。
  • 課外班:學小提琴的最佳年齡和好處,你知道嗎?
    學習小提琴是要從小開始學的,一些小提琴家是在4-6歲開始學琴的。也有一些在7-8歲開始學習的,學習小提琴需要的是動作的掌握,從各方面的因素來考慮。學習小提琴的而最佳年齡是在5-6歲。小提琴演奏是孩子單手拿著琴,站著去演奏的。對手和手指的力量是有要求的,年齡太小,孩子學習有點勉強。
  • 著名鋼琴老師給的幾個練琴忠告!
    關注 1 制定小目標 琴童們練琴的時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想好本次要彈奏的內容是什麼,並制定一個小目標——要學會一個新技能或者熟練掌握某個指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