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徵路2019.3.12四渡赤水之太平渡——二郎灘

2020-09-09 夏乘心重走長徵路

太平古鎮內參觀完,吃完午飯,我們去尋訪赤水河太平渡口,離古鎮入口很近。

在古鎮俯視赤水河

太平渡口遺址

紅軍長徵四渡赤水 「毛澤東及軍團首長渡口遺址」碑

基座碑文:1935年2月19日,毛澤東經古藺縣境白沙方向奔赴太平渡,在駐地榮盛通鹽號召開了軍團首長和主要負責人臨時緊急會議,詢問二渡赤水準備情況,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在會上作了具體匯報。當晚9時,毛澤東從這個渡口乘船渡過赤水河,從這裡船渡赤水的還有林彪、聶榮臻、左權……(後面內容被掩埋了)

三面形的「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 太平渡渡口紀念碑」。

旁邊的太平渡渡口紀念碑說明:為紀念四渡赤水戰役和革命先烈的豐功偉而建。碑基角高1.9米,分3節,每節50公分;碑高12米;碑頂旗長2.6米。這些數字連在一起,即1935/12/26,是取得四渡赤水勝利的193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生日,三角指向為太平渡渡口。

在紀念碑下面的河邊就是老鷹石,就是當年紅軍搭建浮橋的地方,在太平古鎮裡面參觀可以看到有的人家門前掛有「紅軍搭建浮橋的門板」的說明:紅軍長徵途中深得老百姓的擁戴,當時太平鎮的老百姓紛紛捐出自家的門板,幫助紅軍搭浮橋過河。在太平渡,在可謂是「戶戶住紅軍,家家捐門板」。浮橋搭成紅軍由此渡河,而現在,在河上面正在建設一座拱橋。

在旁邊還有好幾塊小的紀念碑。

在樓梯口旁是《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簡介》石碑:

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渡口,位於赤水河中下遊流域。1935年,中央紅軍分別於2月18日、19日和3月21日、22日,第二次和第四次從這裡渡過赤水河,當年紅軍搭浮橋的蔑索就拴在老鷹石上。有名的太平阻擊戰也發生在這裡。紅軍擊潰川軍潘佐旅、周化成部和駱國湘帶領的地方民團共三千餘人。

為了謳歌紅軍四渡赤水的偉大勝利,中共古藺縣委、古藺縣人民政府於1977年建立了渡口紀念碑。碑高12.26米,表示毛澤東誕辰日;碑座高3.5米,表示1935年;頂端三面紅軍軍旗表示紅軍三次轉戰古藺。

參觀完紅軍渡口遺址,我們回到現在的太平渡碼頭。至今,太平渡口還在使用,木船換成了鐵殼船,上面的橋建好後就方便了。我們從渡口坐船過河,向紅軍另外一個渡口二郎灘出發。

沿著赤水河谷旅遊公路前進,行軍難得的愜意,空氣清爽,一路風光。想到當年紅軍長徵可是翻山越嶺,尤其是在四渡赤水期間,忙於周旋,急於行軍,疲於奔命,要跳出敵人的包圍圏,他們恐怕是沒有時間和心情去看風景的……歷史與今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們能坐下來看風景了,這個基礎是他們打下的,他們是一群偉大的人,叫人怎麼能不懷念他們……

在路上碰到了兩位騎行愛好者。

有一座特大橋在修建。

抵達今天的目的地二郎灘(23公裡),住貴州習水縣習酒鎮,對面就是四川古藺縣二郎鎮。

相關焦點

  • 重走長徵路2019.3.13四川古藺二郎灘——貴州仁懷合馬鎮
    上午過橋去四川古藺縣二郎灘渡口尋訪紅軍遺址。從一條小路下到河邊,找到了的那個在許多書籍與紀念館出現的標誌性的「二郎灘渡口」石刻。、四渡赤水之地二渡赤水簡介1935年2月11日,中央紅軍從扎西(今雲南威信縣)調頭東進,回師黔北。
  • 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第八天 威信—太平渡—二郎灘—茅臺
    今天是2020年10月19日,自瑞金出發以來,我們一直沿著中央紅軍長徵路線走,今天我們省去紅軍二次攻佔遵義,三渡四渡赤水期間走過的路,從太平渡開始沿著赤水河去尋找二渡、三渡、四渡赤水的渡口。 二渡和四渡赤水的渡口是重合的(太平渡渡口和二郎灘渡口),三渡赤水的渡口在茅臺鎮。 早餐後出發,先走了80多公裡的國道,由於在修高速,國道部分路段很差,高速主體已經修好了,估計不久就可以通車了。
  • 重走長徵路2019.3.12四渡赤水之四川古藺縣太平鎮
    從入口順河街到長徵街、紅軍街一路都是紅軍駐地、紅色遺址。我們先看了新館即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對四渡赤水又作了一次了解。二郎鎮 二郎灘1935年2月18日,紅三軍團第13團抵達二郎灘,利用少量船隻搶先渡河,佔領灘頭陣地,19日拂曉紅軍猛攻麻坪大山黔軍陣地
  • 【重走長徵路】四渡赤水出奇兵
    ,可以清晰地看到最複雜的一段行軍作戰路線是在貴州遵義及其西北地區,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最得意之筆。那麼,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裡?80年後,《重走長徵路》攝製組沿著當年紅軍的步伐,尋找答案。   【一渡赤水背水一戰  化被動為主動】   一渡赤水,是在敵情嚴重、戰鬥失利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場戰鬥,就是土城戰役。
  • 長徵·光輝歷程:四渡赤水 老木孔戰鬥
    四渡赤水(1935年1月中旬至3月下旬) 蔣介石為阻止中央紅軍北進四川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或東出湖南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部署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湘、滇、桂五省地方部隊的數十萬兵力,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企圖在遵義一帶圍殲紅軍。
  • 《重走長徵路第121天》2019.1.29貴州習水土城 四渡赤水紀念館
    習水縣是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主戰場之一,青槓坡一戰,是集中我黨領導人和未來國家領袖、將帥最多的戰鬥;境內四渡赤水的渡口有一渡主渡口土城,二渡、四渡主渡口二郎灘、太平渡、淋灘、九溪口。2月18日—21日,中央紅軍分別從淋灘、二郎灘、太平渡渡口二渡赤水。2月24日,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在團長楊得志的帶領下佔領桐梓縣城,25日紅三軍團十三團在團長彭雪楓的帶領下攻佔了號稱天險的大婁山脈主峰——婁山關。26日,紅軍打敗了敵人的反攻,乘勝向遵義方向追擊。婁山關戰鬥勝利結束後,毛主席在婁山關上填詞一首《憶秦娥·婁山關》。27日紅軍再一次佔領了遵義新城。
  • 長徵途中精彩的軍事戰略,四渡赤水出奇兵,紅軍的四渡赤水在何時
    大家一定都唱過這句經典的紅歌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吧,四渡赤水可以說是紅軍長徵途中以少勝多的精彩軍事行動,是毛主席最精彩的軍事戰略。那麼,紅軍的四渡赤水都在哪裡渡過赤水河的呢?我們先來看看紅軍四渡赤水的背景。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1935年2月18日至20日,紅軍從太平渡、九溪口、淋灘、二郎灘二渡赤水。其中,從太平渡口渡河時間為18日至20日。並在婁山關取得大捷,2月28日,重佔遵義城。1935年 3月16日至19日,紅軍經過魯班場戰鬥,迷惑敵人,從茅臺三渡赤水。1935年3月21日至22日,紅軍在迷惑蔣介石之後,從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口四渡赤水,回師東進,離開川南,重入黔北。四渡赤水的時間就這樣簡單做了交代,但你知道,在這場戰役中,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嗎?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1935年2月18日至20日,紅軍從太平渡、九溪口、淋灘、二郎灘二渡赤水。其中,從太平渡口渡河時間為18日至20日。並在婁山關取得大捷,2月28日,重佔遵義城。1935年 3月16日至19日,紅軍經過魯班場戰鬥,迷惑敵人,從茅臺三渡赤水。1935年3月21日至22日,紅軍在迷惑蔣介石之後,從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口四渡赤水,回師東進,離開川南,重入黔北。四渡赤水的時間就這樣簡單做了交代,但你知道,在這場戰役中,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嗎?
  • 四渡赤水:毛澤東「最得意之作」
    青槓坡戰鬥催生一渡赤水 四渡赤水,原本不在黨中央、毛澤東計劃之內,甚至第一次也不是。 從地圖上看,在貴州西北邊境,赤水河自南向北流經茅臺、二郎灘、太平渡、土城等地。河的北部即是橫亙的長江,西邊即是四川、雲南邊境,東南方向是遵義、貴陽。 土城縣,是紅軍一渡赤水之地。
  • 「划船重走長徵路」之「四渡赤水」在貴州習水成功舉行
    8月28日-29日,2020年「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成功舉辦。本次「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活動,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遵義市人民政府主辦,貴州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貴州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貴州省體育文化宣傳信息中心、遵義市文體旅遊局、習水縣人民政府承辦。旨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貫徹國家體育總局「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要求。
  • 重走長徵路筆記 (DAY 12,「四渡赤水」)
    赤水河畔萬物生長,繽紛的自然色彩與遠山絕壁、沿岸老村相得益彰,宛如一幅幅掛在高山峽谷中的畫卷,充滿著金色夢想和成千上萬的期盼與渴望,對外界一直具有極為巨大的吸引力。對於茅臺鎮的理解,每每談及,都會情不自禁的聯想起茅臺鎮的酒。在整個中國白酒產業中,所佔據的地位,就如傳奇般的存在。似乎談起茅臺鎮,就只有美酒。但是,茅臺鎮的傳奇絕非僅僅美酒而已。
  • 「划船重走長徵路」之「四渡赤水」在貴州習水成功舉辦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通訊員 羅旭 記者 黨雲麗)記者從習水縣文體旅遊局獲悉,8月28日-29日, 2020年「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的四渡赤水紀念館成功舉辦。
  • 騎行長徵之四渡赤水
    比起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毛主席從地理環境來說,長徵之路有兩段路是最難走的,雲貴高原和川西地區。四渡赤水就是在雲貴高原,而雪山草地就是在川西地區。第二四渡赤水主要發生在貴州(四川和雲南只是一掠而過),這是紅軍長徵路上兜的最大的圈子。
  • 紅軍長徵遺址:婁山關、四渡赤水遊記
    車上的乘客告訴我們,四渡赤水的四個渡口相隔都不遠,土城到太平鎮也就25公裡,太平鎮到二郎灘才16公裡,二郎灘到茅臺鎮所在的仁懷市90公裡,一天就可以走完太平鎮和二郎灘,晚上在仁懷市住,次日再坐車去茅臺鎮,才10公裡。我們決定就這麼走。這一帶是貴州、四川兩省來回交錯的地方。
  • 重慶永川、瀘州合江海事處組織黨員參觀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本網訊(任餘)按照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和黨支部結對共建「五個一」活動安排,9月2日,重慶永川、瀘州合江海事處黨支部開展了今年第三季度聯合主題黨日,組織黨員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上午10點,12名黨員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陳列館。
  • 四渡赤水出奇兵 「奇」在哪裡?
    紅軍長徵路線圖 資料圖片  展開中央紅軍長徵路線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最複雜的一段行軍路線是在貴州遵義及其西北地區,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長徵組歌中有一句人們所熟知的歌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澤東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稱為平生得意之筆。此戰到底「奇」在什麼地方?
  • 紅軍「一渡赤水」的習水土城鎮原本屬於赤水
    土城鎮作為歷史文化名鎮,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就曾在此設平夷縣,轄如今赤、習、仁三縣,可謂歷史之悠久,而早在7000多年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土城鎮得益於長江流域之赤水河支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藉助厚重的巴蜀文化的歷史傳承,加之航道、鹽運文化和長徵文化的濃墨重彩,讓這個黔北古鎮神秘而又輝煌。
  • 太平古鎮:"四渡赤水"轉戰地 老街名長徵街(圖)
    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商賈聚散的古渡口,境內房屋依山傍水,層層疊疊,素有「小重慶」之美稱。  古老鎮子,與紅軍長徵「四渡赤水」有著血脈深厚的關聯。1935年春夏,中國工農紅軍在川、滇、黔三省邊境地區進行了舉世聞名的「四渡赤水」戰役。戰役歷時72天,其中在古藺縣轉戰就達54天,縣屬太平鎮,就是紅軍長徵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轉戰的地方。
  • 四渡赤水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的第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