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有著許多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促進著我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許多古人留給我們的豐富遺產財富在眾多的博物館裡進行展覽,讓我們一睹遠古人的博大智慧,了解中國濃鬱的歷史,每個人都不妨一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曾侯乙墓棺,您對曾侯乙墓棺有多少了解呢?接下來聽小編娓娓道來。
被列為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墓棺內陪葬者最小的年僅13歲
曾侯乙墓棺是戰國時期的文物,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現在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內。據說當年曾侯乙墓被發現時,一共有47塊大型石板將古墓與外世隔絕,考古人員一塊塊移開,發現下面是250釐米厚的夯土。夯土下面又有一層10釐米到30釐米厚左右的青膏泥,青膏泥下面又鋪著層層的木炭,這些木炭總量達到六萬千克,可見古人對於墓地隱藏和保護的睿智心思。
據說當墓地被打開時,發現裡面全是水,幾副墓棺漂浮在水上,打開後發現裡邊都是一些女性的遺骨,經專家鑑定,這些女性的遺骨是墓主人的陪葬品,稱為人殉。但是這些人身份並不是很確定,但陪葬人數多達21具,是非常罕見的。從博物館的數據中可以了解到,出品的陪葬棺有22集,其中一句為狗官,其他的均為女性最小的,在西市發現最小的,僅有13歲,她們大多年幼,最大的也不過是26歲左右。有些專家認為,墓主人在世時,佔有欲十分強,比如他的陪葬品中均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終」的字樣。
當這個距今已經有了2400多年歷史的彩漆外棺重見天日時,受到人們的注目。主棺全由青銅框架構成,外棺重達3200多公斤,含內棺整個重達七噸半也有九噸的說法,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重的古代墓棺。這副木棺的獨特之處在於,外壁以黑漆為底,上面添加著朱彩,並以浮雕、圓雕等技術雕刻出各種的花紋,勾勒成12組圖案,每組都以陰刻的旋渦紋為中心,周邊飾以朱繪龍形捲曲勾連紋,這種青銅構件彩繪漆棺,不僅是首次發現,還是我國出土目前為止最大的一件漆器。
看完小編以上的介紹,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