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鹹魚生存指南

2020-12-25 騰訊網

文 | 野生小陳

在富庶的江浙地帶裡,被特意地圈出了一塊不合群的土地,直到2018年啟動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裡,還是被喊出一個狀似下鄉扶貧的口號:到西部去,到蘇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鹽城就坐落在這片被蓋章落後與貧困的地區裡,早年間,用江蘇悅達集團董事長胡友林的話來說就是:產業鏈太短,唯一的優勢是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

2001年,江蘇悅達集團把韓國現代旗下的子公司起亞,與中國蒂爾達汽車廠商東風集團通過產品線整合到了一起,第一工廠落戶鹽城。這一年,鹽城GDP全國排名47。

合資十七年裡,東風悅達起亞(DYK)在鹽城當地又開放了第二/第三工廠,鹽城GDP排名前進13位。

蘇北經濟產業結構報告顯示,鹽城產業支柱以汽車、化工、機械製造為主,環保及生物製藥為輔,換句更淺顯的話來表達,半個鹽城的GDP增長都在圍繞DYK轉。

在這十七年裡,說東風悅達起亞是鹽城之光,毫不過譽。

北京現代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成立的第一家合資車企。

2002年1月1日,進口車全線降價,其中3.0排量以下的汽車關稅從原來的70%降到43.8%,3.0以上排量的汽車關稅從原來的80%降到50.7%,這一年,汽車市場開始迎來了銷量井噴。

有人說,汽車是改變世界的機器,因為它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人的移動範圍,而這個時候汽車業的飛速發展就是當時中國經濟的縮影。

從0到1千萬是一個頗為困難的事情,這一點對汽車行業來說尤甚。縱觀國內汽車品牌的千萬級別路程,一汽-大眾用了23年,上汽通用為17年,而根基未深的北京現代只用了16年,一時之間,現代速度成了一個新名詞。

早在千年前,樂觀現實主義矛盾體蘇軾先生就拍板過一件亙古不變的定理:高處不勝寒。

就像很多人都玩過的Jenga一樣,玩家交替從積木塔中抽出一塊積木並且使其平衡的放到塔頂,去創造一個不斷增高,越來越失去根基的積木塔,直到積木塔傾倒。

汽車並非易耗品與快銷品,中華地區的體量雖大,但也就是在一塊蛋糕裡分食,總銷量永遠趕不上總產量,得到市場認可的品牌可以從墊腳的企業銷量裡再抽取一塊積木,但是當格局發生變化的時候,先倒塌的一定從中層開始。

早在2015年開始,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華銷量出現罕見年度性下跌,167.9萬輛較2014年下滑了4.9%,為八年來首次下跌,起亞汽車公司為616,096輛,同比下滑4.6%。

儘管2016年同比微增5.5%,但僅比2014年多賣出去4000臺,縱觀2016年市場眾生象,在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影響下,新註冊登記汽車達1328萬輛,比2015年同期增加199萬輛,同比增長17.62%。從統計情況看,近五年以來,汽車新註冊量呈高速增長趨勢,乘用車的銷量貢獻度也由2001年的51%增長到目前佔整個市場86%的比例,在這個百家爭鳴蠻橫生長的良好局面裡,這場戰役,現代-起亞集團非但沒有站穩腳跟,連紮根三尺的旗杆都被拽出了幾分。

僵持至2017年,東風悅達起亞遭遇入華15年來的最大困境,前11個月的銷量只有30.9萬輛,遠遠低於年初制定的年度銷量目標,只有44%連一半都不到。為此不得不主動調整年度目標,將曾經的70萬輛縮減為40萬輛,經統計,東風悅達起亞全年累計銷量僅為35.95萬輛,同比下降45%,完成40萬輛年銷目標的89.9%。

而另一面,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鼓勵和扶持自主品牌發展的政策被逐一推出。北京街頭隨處可見的索納塔計程車逐漸被北汽紳寶所替代。北京現代迎來了其銷售歷史上的最大跌幅,銷量下滑近30%。從2017開始,北京現代實現了三年連跌紀錄,甚至在中國乘用車最熾熱的黃金時代裡,它反向而行,創下10年來業績新低。

2018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增長出現了賽末點,中國汽車銷量從此也告別增長,甚至出現小幅的下滑。20年來,國產汽車的銷量首次出現年度下跌的現象。國內的整體趨勢都下滑了,北京現代又有什麼機會重新崛起呢?

到2020年10月26日,現代汽車發布財報稱,三季度合計淨虧損33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96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

這個時候神車十代索納塔才上市不到3個月。上市首月收穫3,304輛成績單,8月銷量增加至3,664輛,北京現代本以為這將是一條上揚的曲線,沒想到卻從9月開始下行,9月銷量2,882輛,10月銷量1,916輛,到了11月更是跌落至1,471輛。尚未被市場寵幸到,就打入了銷量冷宮了。

數字從來都是無情且不容反駁的,刨去市場帶著環境濾鏡的降壓打擊,東風悅達起亞的問題暴露得更早一些,只是吹來一股THAAD風波掀開了這層虛假繁榮而已。

市場雖然沒有停下造蛋糕的腳步,但由於土地資源和政策限制,汽車市場體量的增加是有限的,大家只能從這塊盤子裡分食,當Jenga的底端格局開始上走,中上層結構必然要遭到重創,曾經位於食物鏈底端的國產汽車,開始了高走生涯,而它們虎視眈眈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韓系品牌。

當自主品牌在品牌效應維度戰役中逐漸升維,其他合資主流品牌的價格下探的double kill下,市場留給綜合水平強但缺乏核心力度的韓系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對數字報表有相當執念的韓系車開始通過降價促銷以求保住原有的份額,從而走進了「降價-品牌力下滑-再降價」的鬼打牆處境。

在近些年裡, 韓系車的新產品消息密度並不高,基本上是對現有產品進行頻繁更新,而大部分主動消息基本脫不開降價促銷這些字眼。

銷量提升進入了龜速期,大力壓縮利潤換來的銷量數字,財報表想必也不會太美好。曾經主打「性價比」招數,在這個高消費水平的時代裡已經不算多大的優勢了,何況又在新車上市幾個月後就立馬降價,也讓老車主及預備梯隊對品牌信心有所下降。

讓我們再來簡單地復盤一下,韓系車的起起落落。

在韓系車崛起的那個時代裡,民用車的種類屈指可數,在價格和選項都令人進退維谷的市場空間裡,韓系車以低價格、高性價比的姿態打入中華市場,甚至,說它們打開了中國人對中端乘用車的審美,也絕不過分。

但是如今已經不是起亞K5賣16萬還能加價那個恃靚行兇的時代了。當十萬價位的車型,也開始講究起了操控、降噪等在過去的汽車市場談得上是奢侈品的排場時,韓系車就成了溫水裡差點被燉熟的那隻青蛙。

韓國人擅長造星,揣摩流行的風向,包裝出漂亮的藝人,但是不管是K-POP、愛豆文化還是韓國產品,都有這麼一個問題:花期短。韓國流行強調時效性,時間性與性價比,速食文化讓他們無法沉澱下來包裝一個東西,只要它「不流行」了,它就會被直接丟進垃圾桶。

韓國人擅長追流行,英國人擅長造流行,而百年如一日的維護好品牌形象及技術實力的德國人和日本人就有權利選擇和定義流行。

所以對於拿捏市場心理頗有心得的韓系企業來說,先放下眼下對「流行」的執著,靜下心來選擇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流行文化」才是更重要的選擇。

舉個例子吧。在追求個性化的時代裡,綜合分數都在80分的明星絕對沒有大紅大紫的命,比如說你好像挑不出來張鈞甯有什麼缺點,愛運動,健康,天然美女,知性溫柔,臉上永遠掛著無懈可擊的笑容,但是她就是沒有「美麗的廢物」楊超越和「耿直少女」鄭爽那樣有話題度,常年扎了個帳篷住在熱搜榜。哪怕是她的演技比影后周迅也沒有遜色多少,她也永遠突破不了二線這個分水嶺。

韓系車的水準就很「張鈞甯」,什麼都挺好,片酬可能也不算高,但為什麼不管她落淚多麼令人感同身受,臺詞多麼聲淚俱下,卻永遠只是站在主角身邊的一個陪襯呢?

缺乏標籤——就是ta們之間共同的致命毒藥。

現在反過來看,很多人覺得當年的「白古」比現在黑黝黝的古天樂帥多了,簡直是奶油小生的教科書長相。但為什麼「平平無奇古天樂」偏偏在把自己曬成一塊黑炭後才爆紅香港影壇呢?因為當時的香港影壇並不缺少奶油小生,上有吳彥祖梁朝偉,下有張智霖林志穎,於是古天樂就想做出改變,想做出一個硬漢,於是他就開始曬黑自己,才當得起特種部隊精英項少龍,自此憑藉《尋秦記》大殺四方。

那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競爭中,韓系車要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貼標籤啊。在過去,現代和起亞能憑藉高性價比取勝市場,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汽車市場水平參差不齊,各種品牌要麼頭重腳輕,要麼缺胳膊少腿,品質好的長得醜,外觀好看的動力渣,三大件優秀的內飾配置一塌糊塗,至於什麼都好的——價格又天上人間的,這才給了韓系車一個極大的突破口。

但在這個汽車紅海時代裡,各個品牌能力和價值上勢均力敵,傳統的木桶定律已經過時了,決定品牌生死的不再是短板,而是被標籤化的長板。

就像沃爾沃反覆強調它的安全標籤,十分取巧地大肆宣傳「入會門檻極高」的「生命奇蹟俱樂部」,俱樂部成員均為在重大交通事故中因沃爾沃汽車的保護而倖免於難的消費者,成立8年中國區域僅有60名會員,首先你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你得經歷過一次生死攸關的車禍。2.你還算相對健全地生存了下來。3.你是個沃爾沃車主。4.你下一輛車還得是沃爾沃。

這個準入門檻比門薩還高,但沃爾沃這一步棋的玩法確實比所謂粉絲營銷圈層營銷要高級多了,建議隔壁現代起亞也可以整個有噱頭的後援會啥的,粉圈發源地那套整起來,但前提是先明確自己的品牌標籤,造星文化那一套簡直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像舒淇倪妮林允這種備受爭議的長相在這個審美多元化的時代都會被歸類為鯰魚系美女了,那說明什麼?說明消費者的審美是可以被教育的,只要你自信滿滿走出倪妮妖嬈的步伐,你也能讓那些質疑的聲音統統倒戈真香。

消費者最反感的不是你超脫流行的審美元素,而是你不自信的樣子看起來真的很好吐槽,像索納塔菲斯塔這種鯰魚系長相怎麼就被網友一吐槽現代就頂不住往後退了,還不如乾脆利用起來這個標籤化特徵,像剛出道因為形象被罵慘、黑圖滿天飛的貓系美人JENNIE和LISA,現在還不是BLACKPINK的門面擔當,嗨呀首先你得支稜起來啊!

當然,品牌高端化這條支線任務也得趕緊提上日程了。

捷尼賽思這個品牌很多人聽都沒聽到過,但它可是劍指BBA,腳踢保時捷的超豪華超小眾品牌。

雖然人家知名度還不算高,但拿到的獎項已經很多了。在今年美國的車輛可靠性研究報告中,該品牌位列第一,而在以前,雷克薩斯常年霸榜,如今卻被這個新秀給超越,還是十分輕鬆的超越,讓人有些意外。

就算你聽過捷尼賽思,你也很可能不知道,它是隸屬於現代集團下的一條豪華線。就是當初的現代捷恩斯經過獨立發展後,擴編成的新品牌,也是一個高端品牌。這個來自韓系的高端品牌,在美國市場已經形成了霸主地位,把雷克薩斯等豪車品牌的市場逐漸蠶食。它也正在走雷克薩斯當年走過的路,已經有明確消息指出它在未來很有可能進入中國市場。

這可能是現代鹹魚翻身的好機會了。

你無法說服用戶,我的技術尖端性有所突破,因為老夥計們互相認識太多年了,你突然吹起牛逼我還覺得你在裝逼。但是支線品牌的形象拔高,就非常有利於帶動主線品牌的向上了,就好像亞洲龍聽著好像跟凱美瑞就是南北豐田下的雙子星戰略車型,但搭上了雷克薩斯ES這艘快艇,亞洲龍嗖地一下聽著就高檔了不少。這也是為什麼日系另外兩位大佬不管三七二十一賠本做生意也要留住謳歌和英菲的道理——這是上行的階梯,跪著也得搭完。

在今年3月30日,捷尼賽思G80已經發布,並且該車有望進入國內,目前在歐美等地區有售。2019年的時候,該品牌在最具吸引力品牌榜單中的排名,僅次於寶馬和保時捷,排名第三位,的確未來可期。捷尼賽思進入國內直接競爭對手預計將會是BBA與保時捷等豪華品牌,有可能是這幾年裡慘過參加變形記的韓系車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起亞和現代還不像是日系三強那樣互相制衡競爭,他倆可以說是裙帶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法獨自美麗,已經進行套餐綁定。

包裝啊,韓系品牌們,怎麼能敗在自己的民族殺手鐧上呢!

相關焦點

  • 拿什麼拯救韓系車失去的品牌力?
    韓系車在全球的崛起韓系車在全球的崛起可以說幾乎完全copy日系車。以皮實耐用、高性價比敲開市場大門,再通過推出豪華品牌、深耕汽車賽事拉高品牌定位榨取溢價。這個套路在歐美確實成功了。在西方用戶的眼裡,韓系車最初可以說是廉價的代名詞,幾乎約等於中國部分低端自主品牌的地位。
  • 為什麼韓系車的「夾心餅乾」不再好吃?
    但要說與韓系的差距,主流自主品牌與韓系的差距已經很小。甚至有的合資品牌通過不斷的衝高,在一些產品上已經達到了韓系的水平。而日美德系合資品牌迫於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地下探價格,這樣一來韓系的生存空間就更小了。韓系汽車實際上更多地是生存在觀念的夾縫中,而不是現實的夾縫中。許多中國人有崇洋媚外的傳統,總認為舶來品好。
  • 以性價比著稱的韓系車,還能在中國汽車市場堅持多久?
    如今的韓系車,在中國汽車市場上艱難地前進,銷量是越來越差了,想當初韓系車可是跟日系車、德系車三分天下,本以為這樣的局勢會持續下去,真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現在的韓系車為了能在中國汽車市場生存下去,還是使用了降價求銷量的套路。價格是降了,就是無人問津,也不知道韓系車還能堅持多久?
  • 車主快看,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法系車有哪些優缺點?
    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法系車都有哪些優點缺點?都有哪些知名的品牌?韓系車:韓系車企沒有悠久的歷史、底蘊,早期發展和我們自主車有很多相似之處,都以山寨、逆向三菱、豐田的技術起家,不同點在於韓系車企在賺取第一桶金後,及時的調轉方向去搞自主、搞研發;早期的韓系車幾乎是被歐美消費者調侃的對象,而如今的韓系車卻是被世界認可的第五大車系,韓系車的成功崛起很值得我們自主車企去借鑑學習!
  • 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法系車,分別都有哪些優缺點?
    如果說日系車隔音差、德系車馬力小,那麼美系車可以說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缺點。比如別克君威GS和雪佛蘭邁銳寶XL 550T redline採用相同動力總成,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237匹,峰值扭矩350Nm,匹配9AT變速箱,動力充沛的同時,隔音效果也不錯,關鍵是價格合適,普遍優惠5-6萬,可以說與同級車型相比性價比很高了。
  • 為了「翻身」,韓系車做了什麼?
    去年八月份筆者寫了篇稿子,標題是《韓系車的絕地反擊》(拓展閱讀:韓系車的「絕地反擊」| 賈新光汽車評論)在文章裡,筆者列舉出去年的下半年內韓系車「頻頻落子」,產品線拉開——其中就包括了現代、起亞的重磅車型,索納塔十代與K5凱酷、平行進口的SUV帕裡斯帝,以及十月上市,定位A級的轎車第七代伊蘭特。
  • 韓系車、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以及國產車,各有什麼特點?
    日系車以豐田為例,10萬的車無論是卡羅拉、雷凌還是威馳,大家都公認的好開、好用、省油,當然銷量也都不錯而且折扣一般都非常低。本田的飛度,日產的軒逸等等口碑也非常不錯,一句話日系車耐用性好,故障率低。然並卵,任何品牌,任何一種商品,無論怎麼熱銷都還是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日系車機都相當考驗人,比如日系車真的是皮薄,容易導致刮蹭,再比如10萬的車日系的隔音也真的不咋地。
  • 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韓系車,法系車各品牌有哪些優缺呢?
    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等五個車系是國內最常見的幾大流派,每個車系都有各自不同的調性,也有各自的受眾群體,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日系車一直以穩定性著稱,其中的代表就是兩田一日,三劍客。日系車在耐用性上確實比較出色,正常保養小毛病很少,這也是為什麼越野愛好者都願意買普拉多陸巡的原因,長途穿越保證不趴窩,讓人有很強的信心。目前大街上還能看到不少十來年的老雅閣,老crv和老漢蘭達,如果論耐用保值的話其他車系只能靠邊站。日系優點是耐用居家保值,缺點是質感一般,用料不厚道。
  • 日系、德系、法系、韓系、美系,聊聊這些車系的優缺點
    這些汽車品牌,可以說都是非常有個性特點和技術風格的品牌,這也是日系車能夠強大的原因之一,值得我們學習。  下面我們再來說德系車。說到德系車,可能大家都會想到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大眾等等車型,作為汽車發明起源的國家,德系車的確具有非常雄厚的文化底蘊和技術基礎,這也是大家喜歡德系車的原因。
  • 在歐美大賣的韓系車,為何到了國內就不靈了?
    在韓系車進軍中國市場初期,韓系車憑藉出色的外觀設計、極高的性價比以及維保政策,迅速成為主流合資品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受之前緊張的中韓關係影響,導致原本定位就不高的韓系車在國內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突降。再加上國產品牌的崛起,導致韓系車價格降幅較大,在成本控制方面只能選擇減配來維持利益,菲斯塔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 韓系車銷量暴漲,「薩德事件」的影響過去了?
    韓系車型無論之前的銷量如何,如今基本上都會採用特賣的方式來進一步拉高性價比,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例如,現代ix35、現代ix25、現代名圖以及起亞K3等。韓系車銷量暴漲,「薩德事件」的影響過去了?從百度搜索指數看,「薩德事件」的輿論熱度集中於去年前者因韓國宣布部署「薩德」,後者因韓國宣布完成徵地等,都引發了中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 這才是韓系車的救星!新車霸氣不輸漢蘭達,全系搭載2.0L,僅11萬
    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之後,韓系車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中國市場,只有低價才是韓系車生存和贏得消費者青睞的最大籌碼,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果你喜歡韓系SUV,哪些SUV值得考慮,這就是韓系車的救星! 新車沒有漢蘭達那麼霸氣,全系搭載2.0L,僅11萬。
  • 家用車選國產還是韓系?老司機:給你三個必買韓系車的理由
    現在已經檢查了好幾次車的價格,但是買車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在的車型分國產車和合資車,合資汽車中有韓裔、美籍或裔,最近選家用車的時候應該選國產車嗎?還是應該選擇韓國車?對於這個問題,老練的司機是這樣說的,我列舉了需要買韓國車的三個理由。
  • 躋身世界五大車系之一,為何有人說現在不要買韓系車?看完秒懂!
    在時下的車圈提及韓系車,向來是褒貶不一,有人覺得韓系車質量穩定可靠,比較的省油,價格也很厚道,是值得購買的。而有些朋友則是認為韓系車徒有虛表,性價比還不如我們自主品牌汽車,不值得購買。韓系車到底如何,是否值得購買呢?
  • 日系省油,德系安全,韓系性價比高?五大車系優缺點,統統在這裡
    當今全世界五大車系當中,也都各自具有鮮明的特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整理了五大車系的認知,可以說它們的優缺點,統統都在這裡了。首先就是我們非常了解的德系車了。提到德系車,大家往往都會想到安全性。可以說無論是底盤調校,還是車型配置,德系車都沒有讓大家失望,這也是它能夠在國內大受歡迎的原因。而且在豪車品牌當中,BBA三家也是處於絕對的統治力。
  • 韓系車不行了?韓國汽車的強大,你一無所知
    韓系車在華滯銷,銷量從巔峰時期的近200萬臺,到如今的腰斬,從而讓很多國人開始鄙視韓國車,認為自主品牌已經趕超韓國汽車。事實上。這是坐井觀天的表現,韓國可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強國。1、韓系車落寞?自從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韓系車在華順風順水。2016年北京現代銷量高達114萬輛,同比增長7.5%,連續第四年年銷過百萬;同年,東風悅達起亞實現銷量65萬輛,同比增5.5%。兩者合計,現代集團在華銷量近180萬輛。
  • 貴為四大車系之一,韓系車質量究竟怎麼樣?老司機來幫你捋一捋
    韓系車來到德國,德國知道汽車工業大國,很多優秀的汽車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等等,各個都不是善類,然而韓系車卻能夠在這些強者面前面不改色,可見其自身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也是有底氣和實力的。如果沒有穩定可靠的質量,韓系車敢提出7年的質保期嗎?
  • 在國內不受喜愛的韓系車,在美國口碑比大眾還好,到底誰不懂車?
    當然還有很多不錯的品牌都非常好, 不過在這些合資品牌當中卻沒有韓系車。在前些年韓系車在國內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比如現代旗下的索塔納可是紅遍了大江南北,而現在卻頻頻曝出韓系品牌銷量下滑的消息,雖然這其中不乏有政治因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大家對韓系車的質量產生了懷疑,也正因如此,作為韓系的主流品牌,起亞的倉庫裡積壓了不少的庫存車,由此看來,國人對韓系車還是非常的不喜歡,不過令大家意外的是,近日美國公布了一份關於汽車品質的調查報告,而在該報告中
  • 韓系車不燒機油,碰撞測試結果良好,為何就是不火?
    我國汽車市場潛力無限,德系車日系車和韓系車在此發力,希望獲得更多高銷量,最近幾年德系車和日系車的銷量一直在穩步提升,可是韓系車卻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大家了解一下韓系車,就會發現現代和起亞兩家車企的銷量始終很低迷,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火爆賣車的畫面。
  • 為啥韓系車銷量越來越差?車主:國產汽車崛起帶來的影響
    如今路面上跑的汽車,大部分都是合資車,但是有一點很奇怪的是,曾經大量的韓系車,比如現代汽車,起亞汽車,如今比以前少了很多,而且銷量也是越來越低,比如像現代汽車銷量就不如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這些國產汽車品牌。那麼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導致了韓系車銷量越來越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