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消息,據美團兩輪事業部公布的消息,美團電單車近日的日單量已超200萬,是6月份100萬日單量的兩倍。
在ofo沒落之後,共享單車的戰火也隨之熄滅,而如今,共享電單車的戰火又要重新點燃了?
早在2017年,當摩拜、ofo、蜜蜂出行等平臺試水電單車業務時,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卻相繼發布文件,對共享電單車表態「暫不發展」或者「不鼓勵發展」,緊接著鄭州、杭州等主要城市也叫停共享電單車。在政策影響下,此後幾年國內的電單車市場一直不溫不火。
轉機在去年開始萌發。2019年4月,被稱為電動單車「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正式實施,為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帶來了新的發展土壤。
而真正催生對電單車的需求是因為疫情的出現,人們在中短途出行時選擇公交、打車的少了,轉而選擇騎車,因此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共享出行市場的培育。
面對大眾中短途出行的旺盛需求,規範、質量可靠、即行即用的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慢慢進入了視野。
哈囉在2017年開始投放電單車,考慮到政策和安全問題,特意將該業務定義為「助力車」而非「電單車」,並將電動車車速從普遍意義上的40公裡/小時,降低至20公裡/小時。
截至2020年2月底,哈囉助力車入駐320多個城市,主要集中於二、三線城市。
在今年4月份的媒體溝通會中,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表示,助力車會是今年高速發展的業務,增量速度趕超單車,並且已經實現盈利,市場份額達到70%。
滴滴在2018年初,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單車和街兔電單車,後者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而前者2019年一直在拓展市場。
今年4月,滴滴出行公布了未來3年公司的戰略目標,而兩輪車是其中重要的「增量」來源,它同小桔、貨運、自動駕駛等新業務一同被看做是拉動滴滴增長的「第二曲線」。
滴滴布局電單車是對兩輪出行平臺滲透到四輪的一種防禦。滴滴內部數據顯示,網約車與短途兩輪用戶有大量交叉重合,重合度高達 9 成。一位滴滴人士認為,現在網約車的需求減少,是因為一部分被兩輪車分流了。
而美團通過收購摩拜,從生活服務切入兩輪出行市場,隨著黃色的美團單車逐步取代橙色的摩拜單車,共享出行的用戶、數據也逐步地融入到美團的超級平臺中。
僅今年上半年,美團就已在各地投放了數十萬輛共享電單車。此外,6月16日,美團宣布將兩輪事業部等其它部門調整至美團平臺,相關負責人直接向美團平臺負責人李樹斌匯報。
共享電單車與共享單車不同的是,共享單車一路受資本關注,很快進入無止盡的燒錢,而共享電單車沒有資本的加速,行業一直是盈利為先、慢慢滲透。但是共享電單車能否避免走共享單車的老路,還不得而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