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寫武夷」福建文學: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

2020-12-13 武夷微發布

近期,又有國家級、省級文學刊物發表作家寫武夷文章,2020-6期《收穫》刊載著名作家南帆《古城圖裡的氣息》;2020-11期《福建文學》刊登張渝《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張曉平《城村:閩越國的興亡故事》、喬夫《一個天光眷戀的地方》等三篇散文。今天轉載《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原文如下:

黃小宇 攝

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

作者:張渝

世紀之交的1999年12月,福建武夷山申遺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了中國第4處、世界第23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

二十多年過去,2020年7日23日晚,武夷山市民廣場音樂廳人頭攢動、燈火通明,主題為「世界遺產與武夷山」的報告會舉行,第四屆南平市政協主席、福建省文史館館員張建光先生作主題講座,講述武夷山申遺之路、申遺成功的啟示以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發展方略等。報告會進入高潮,講座人張建光先生講到申遺成功時,一度哽咽,場面令人動容,全場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武夷山申遺期間,張建光先生擔任武夷山市的巿長,他是一個親歷者、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謀劃者、一個組織者,他的講座娓娓道來,既回顧申遺往事,又分折世遺現狀,既有對遺產價值的疏理評判,又有對申遺經驗教訓的總結,一個個真實的細節、生動的故事、深邃的思考,深刻打動人心,使人久久回味。

1999年春季,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武夷山進行實地考察的,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萊利斯.莫洛伊博士。他考察的結果,連同上一年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世界遺產項目協調員亨利.克利爾博士和羅馬文物修復研究中心協調員尤嘎.昭克賴特先生的考察,對武夷山能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關重要。莫洛伊下車伊始,武夷山就舉辦了一場匯報會,莫洛伊聽完匯報後非常滿意,他走到麥克風前激動地說:「這是我所參加過的包括東南亞、日本、南太平洋群島等地申報遺產匯報會中最優秀的一次。我感謝地方政府為此所做出的努力。」

的確,武夷山為迎接聯合國專家檢查驗收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僅僅申報文本,就邀請了眾多專家進行問診把脈,有植物學家、地質學家、美學家、國家文物局專家、考古學家、中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建設部專家等等;還走出去,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個地方,走訪了幾十家博物館、圖書館,召開幾十場調查座談會,翻閱幾百年的歷史檔案,分六個小組撰寫文本。

「最後,我們確定武夷山文化自然景觀五個方面的內容,作為申報世遺的主體。」張建光先生在講座時回憶說。

這份當年申遺時期受到聯合國專家高度肯定的文本,摡括出武夷山「人類罕見且目前無法替代」的特徵,具有「突出的、普遍性」的價值,長期以來已經成為武夷山自然人文景觀的經典文本,載入了史冊。

現在,我們就從這份申遺文本歸納的五個方面內容入手,跟隨世遺專家當年的考察足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景觀遺蹟,對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遺產作一番巡遊。

申遺文本: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健地區,是尚存的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莫洛伊考察的第一站在今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區域內。這是一片神秘、神奇的土地,這裡獨特的地質地貌和小氣候環境,躲過了第四紀冰川劫難,保存了豐富多樣性的物種,數量眾多的古老、孑遺、珍稀種類。武夷山國家公園被稱為「綠色翡翠的基因庫」「世界活化石寶庫」「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世界」。

翻開歷史記錄,這裡留下太多莫洛伊的前輩西方科學家們的足跡:1873年,法國人大衛在大竹嵐、掛墩採集了31000多種珍貴的生物標本;1896年至1898年,英國人拉士奇三年間發現39個鳥類新種;1925年至1926年,美國兩棲、爬行類學者波普先後兩次到掛墩採集蛇類和蛙一類標本,發現脊椎動物新種62種,其中哺乳類15種,鳥類27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8種;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桐木關因此被動物學家稱之為「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還有國內的生物學家也到此開展研究,1937年,我國生物學家鄭作新、唐瑞乾等人採集走400多鳥類標本,其中30多種是福建新種。

如今,在世界著名的倫敦、紐約、夏威夷等地的博物館裡,顯要位置擺放著從武夷山採集出去的標本。

當時西方生物學家以傳教士身份採集標本,桐木三港成為一個中轉站。遠近聞名的三港教堂就是在十九世紀中葉建成的,「一口有銘文的鐘,掛在三條水匯集的地方,百年前遠播名聲,報告這裡蘊藏科學的財富。」著名詩人蔡其矯這樣描繪三港教堂的鐘。

座落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最高處的黃崗山,海撥2160.8米,素有「華東屋脊」之稱,是中國大陸東南最高峰。莫洛伊考察的線路經過中山草甸帶、苔蘚矮曲林帶、溫性針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常綠闊葉林帶等5個外貌特徵不同群落的植被帶譜。

沿著盤旋公路而上,沿途可見從低海撥到高海撥不同的珍貴植物,分布近600種植物,列入國家保護的6種。有南方鐵杉、黃山松、黃山木蘭、紫苔、雲錦杜鵑、波葉紅果樹、鵝掌秋、薄毛豆梨、貓耳刺、巖柃等,紅花綠樹,琳琅滿目,爭奇鬥豔,美不勝收。

「黃崗降勢走飛龍,鬱鬱蒼蒼氣象雄。」黃崗山周圍海撥超過1500米的高峰多達150餘座,山嶺逶迤,山勢巍峨,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峽谷、溪澗、險灘、雄峰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延伸千餘米的黃崗山下閩贛大峽谷斷裂帶,是武夷山脈斷裂埡口,閩贛古道貫穿其中,為古代交通和軍事要道,也是武夷山九大關溢之一。

由三港南行10多公裡,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竹嵐。「一座又一座萬竹之山,竹的海洋掀起竹的波瀾。鋪展好比綠雲,幽深猶如綠潭。」詩人蔡其矯詩中竹的世界,儼然就是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稀有種類「蝶中仙子」金斑喙鳳蝶、光肩星天牛、陽彩臂金龜、大竹象、油茶寬盾蝽等出沒其間。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的昆蟲有6849種,全世界34個科目的昆蟲,武夷山就能找到31種。

「無數美麗羽毛的鳥,無數珍奇的昆蟲,組成氣候過渡地帶的豐富資源,驚動過世界。」蔡其矯寫道。

莫洛伊參觀後大喜,熱情洋溢地提筆揮毫:「武夷山是中國人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永久象徵」。但他治學嚴謹,不能確定武夷山是否是同緯度帶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因為曾經考察過的峨眉山物種資源也十分豐富。莫洛伊回到北京後,建設部安排北京大學教授陳昌篤與之見面,陳教練向其展示了在國際上發表的有關武夷山物種情況的著作,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論據。莫洛伊才認定:「武夷山的物種資源超過了其他的遺產地。」「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健地區」。

申遺文本: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屬於罕見的自然美地帶,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統一的代表。

莫洛伊接著徒步考察武夷山東部的自然和文化景觀,核心地點有九曲溪、雲窩、天遊峰等,這一區域為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持徵是九曲清溪與兩岸36峰、99巖巧妙結合,構成罕見的自然美地帶,造型奇特,氣勢雄偉,如萬馬奔騰,千姿百態……

海內外攝影家們最愛武夷山九曲溪,他們用變幻的光影捕捉美侖美奐的畫面,稱其為「中國最美的溪流」;詩人墨客不甘落後,寫下吟頌不盡的詩篇,九曲溪也可稱為「最富詩意的溪流」。宋代大家朱熹一首《九曲棹歌》膾炙人口,全景摡括九曲溪風情,古往今來應和者無以計數,著名的有方嶽、劉信、白玉蟾、王復禮、董天工等,甚至海外朝鮮的李通溪也有應和一首。現代著名詩人郭沫若寫下泛舟九曲:「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

九曲溪因其上遊兩岸原生性植物被保存完好、居民少、無汙染,水質達國家地面一類標準,水源充沛常年不竭,枯水季竹筏也能暢通無阻。九曲溪還有兩個令人稱奇的現象:一是無論溪流年復一年如何衝刷,今天的河床狀況與1843年英國植物學家福芎考察九曲溪時的情況基本相同;二是九曲溪具有特殊的水動力,能將洪水帶來的卵石搬到適宜的地方,形成交替出現的險灘和深潭,使這條水道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雲窩位於九曲溪五曲溪北。郭沫若吟哦:「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山一小丘」,「一小丘」指的就是雲窩。這裡奇峰林立,碧水回流,修竹叢生,怪石嶙峋,獨特的環境孕育了雲海,氣象萬千,蔚為壯觀。雲窩前聳立著一塊突起的巨石,形如黝黑的大象,叫「鐵象石」,大小洞穴十餘處,每到冬春季,一早一晚,從洞裡冒出縷縷雲霧,在峰石之間飄蕩,舒捲自如,變幻莫測。歷代文人雅客紛紛在此間遊覽、隱居、著述、講學,留下叔圭精舍、淮陽書院、水雲寮、玄元道院、幼溪草廬等十幾處書院、寺廟遺址和80餘方摩崖石刻。明代陳省1585年刻「璧立萬仞」四個大字於曬布巖,形容曬布巖的高峻峭撥,又寓意武夷文化的博大高深。

天遊峰位於九曲溪六曲溪北。「大塊何年巨斧開,登臨俯仰若盆栽。盤龍變幻遺陳跡,滄海沉浮絕景來」。登上天遊峰頂,往後山行進至一處稱胡麻澗的景觀,兩側峭崖夾峙,刻有歷代摩崖石刻30多方,居突出位置的「第一山」「武夷山第一峰」醒人眼目。

有人從天遊頂的「一覽臺」聯想到大詩人杜甫的名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因為登上天遊峰,武夷諸景盡收眼底,腳下雲海連綿,波濤萬頃,群峰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置身仙境、天上一遊的感覺,故此天遊峰也被稱為「武夷第一峰」。

不過,也有人不認同這種感覺。登泰山而天下小,是除了泰山自身以外,四周一切都很渺小。而登天遊,從這裡環顧四周,可見群峰布列,各具特色,使人感到峰外有峰,天外有天,山河壯麗,風景無邊。

當然,明代徐霞客登天遊的感受最為獨特,令人欽佩他的眼光。徐霞客在天遊峰山上,看到的是九曲溪的水,他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從山看到水,看到山和水的結合,這就是徐霞客高明的地方,可謂一語道破武夷山的奧妙。

申遺文本:武夷山的「古閩族」「古越族」文化遺存是業已消失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學乃至東方文化的基礎。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武夷山不僅是一座自然名山,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在千百年發展演變中,武夷山形成內涵豐富的遺址遺存,歷史積澱深厚,文化源遠流長。

早在新石器時代,古越人就在武夷山繁衍生息。武夷懸棺始於商未周初,是古越族的一種葬具,棺內隨葬品細綜、龜形木盤、竹蓆和已碳化的絲、棉、大麻等織品以及青銅時代的陶器、青銅器等,使專家認定武夷山是懸棺的發祥地。目前,探明武夷山懸棺遺存18處、虹橋板百餘處。

閩越王城建於公元202年,系閩越王無諸受封漢高祖劉邦時建造的一座王城,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王城遺址,是透視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麗的窗口。

武夷山自秦漢以來,就成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宮觀道院庵堂故址百餘處。水簾洞的「三教堂」祭祀孔子、老子和釋迦弁尼,可謂武夷山儒釋道三教同山、和諧共生的一個縮影。

歷代名人大家朱熹、柳永、李商隱、範仲淹、陸遊、辛棄疾、楊萬裡、王明陽、徐霞客等在武夷山中流連忘返,或著述,或授徒,或隱居,留下珍貴詩文和墨寶,有堪稱中華文化瑰寶的摩崖石刻450方,有武夷精舍、興賢書院、水雲寮、留雲書屋等書院遺址35處。朱熹在此間著書、講學47年,武夷山成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

莫洛伊對武夷山的考察越來越滿意,他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如期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提交一份完整的關於武夷山的報告。莫洛伊是自然遺產方面的專家,文化遺產專家亨利·奈利爾此次由於腳傷沒來,亨利曾於上一年9月考察過武夷山,當時申遺剛開始,文化的展示不夠充分,給亨利留下的印象不夠盡善盡美,所以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武夷山文化遺產報告被擱下了。

「1999年4月,以我的名義致信亨利博士,把武夷山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作了書面介紹。」張建光先生回憶說,世界古蹟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秘書、國家文物局文保處處長郭旃又一次蒞臨武夷山,考察之後他給亨利博士寫信:武夷山的美不只限於自然風光,它還有一種悠久、神奇的文化的美。武夷山城村文化與懸棺喪葬文化同出於古老的、神秘的閩越部落。一生一死無疑是展示一種已逝去的文明。程朱理學是東方思想史、教育史和文學史上繼孔子之後的重要階段,其影響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其影響範圍也不僅限於中國。

「正因為武夷山自然和文化本身的突出價值,從事申報世遺的同志們不懈努力,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同意將武夷山作為雙世遺項目提交全會審議。」張建光說。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1999年12月1日10時05分,根據聯合國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提名,經大會委員會成員全票通過,中國武夷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公約》。

2019年12月1日—2日,武夷山召開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推進會。此前3月份,從國家文物局傳出好消息:「萬裡茶道」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這意味著「萬裡茶道」最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邁出了關健性一步。如果成功,作為「萬裡茶道」起點的武夷山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殊榮,將同時擁有三項世界遺產。

因此,武夷山再次搶得先機,藉助國際性申遺會展示形象和表達訴求。重量級嘉賓、俄羅斯國際會議主席謝爾蓋.卡拉什尼科夫出語驚人:「萬裡茶道申遺不僅對中俄蒙三國,對整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說也是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著名的世遺專家、復旦大學教授杜曉帆對謝爾蓋的發言讚賞有加。杜曉帆說:俄羅斯嘉賓的發言非常有高度,他的話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國是文化優秀、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1985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公約》,是對聯合國的貢獻。經歷30多年之後,中國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自信。因為從1987年中國申報的泰山、故宮、萬裡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等六處成為第一批的世界遺產之後,中國每年都有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

張建光先生那場關於「世界遺產與武夷山」的講座之所以打動人心、耐人回味,正是因為展示出武夷山艱難卓絕的申遺歷程,展示出武夷山背水一戰、志在必得的拚闖意識和拚闖行動,展示出如中外專家謝爾蓋、杜曉帆們所倡導的那種貫穿始終的底氣、自信和堅韌不拔。

跨世紀的華美樂章正在山水間奏響。

來源 | 《福建文學》2020-11期

相關焦點

  • 「作家寫武夷」福建文學:一個天光眷戀的地方
    近期,又有國家級、省級文學刊物發表作家寫武夷文章,2020-6期《收穫》刊載著名作家南帆《古城圖裡的氣息》;2020-11期《福建文學》刊登張渝《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張曉平《城村:閩越國的興亡故事》、喬夫《一個天光眷戀的地方》等三篇散文。
  • 武夷山脈、武夷山、武夷山遺產地和武夷山市四個概念你能區分嗎?
    圖為「武夷山風景區(狹義的武夷山)」02武夷山脈(廣義的武夷山)指的是跨經福建、江西兩省的山脈。位於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處,浙江、廣東也有延伸。武夷山脈最高峰是黃岡山。武夷山脈即福建武夷山市、福建三明市、福建南平市、江西鉛山縣、江西鷹潭市、浙江江山市等等多個省的縣市區都有份,這些縣市區都在武夷山脈的腳下。武夷山脈是近現代出現的地理學概念,以附近的「武夷山」命名,所以被命名為武夷山脈。 假如當初是龍虎山比武夷山更出名呢?那今天就有可能叫做龍虎山脈了!
  • 「媒體看武夷」新福建:走進「萬裡茶道」起點武夷山——為何武夷...
    19日,新福建、東南網、福建僑務等刊登《走進「萬裡茶道」起點武夷山——為何武夷自古出好茶?》,原文如下: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指導,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福建省茶葉學會支持的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系列活動將於2020年11月上旬在福州舉辦。
  • 【作家寫武夷】福建文學:閩越國的興亡故事
    王城遺址的玄機武夷山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名錄,位於武夷山城村的閩越王城赫然寫在文化遺產的內容中。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協調員亨利·克利文說:「閩越王城是環太平洋海岸區域保存完整的中古時期大型王城遺址,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典型代表。」世界遺產是一塊金字招牌。
  • 「武夷文化」論「武夷」諸名的來歷
    實際上,各「武夷」命名,多數出於20世紀之後,具體說,是1930年代「武夷山脈」命名之後。以下詳說。天遊佛光 彭善安 攝一、「武夷山」名出「武夷」,古代無歧義,均指今天武夷山市境內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君一直被當作神仙,20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取下武夷山絕壁上的懸棺,證明是古閩人葬處,推翻了神仙說。更早的考辨來自800年前的朱子,他根據船棺、陶器等殘跡,推斷武夷君為當地原始部落酋長(見《武夷圖序》)。朱子之論堪稱精湛。武夷山就是這樣,開始主要作為仙道名山存在。
  • 桂林山水甲天下下一句是啥?原來廣西人和福建人之間有這樣的往事
    其實「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下一句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句話是刻在碑上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這句話是由南宋王正功所題寫的《嘉泰改元桂林大比與計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 》。但是「王碧羅青意可參」似乎念起來並沒有太大的震撼力,限於文學上的感嘆和修飾,所以沒有廣泛流傳開來。全詩如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 武夷山三個轉變 武夷山水客盈門
    今天,為迎接高鐵時代,武夷山人舉全市之力轉型,保護青山綠水,加快「三大轉變」,打造「慢」旅遊休閒,力爭實現「建設國際性旅遊度假城市」的目標。武夷山市因旅遊而設,究竟該怎樣實現因旅遊而興、而優、而久,讓武夷山水的優勢更優,實現科學發展,提質增效呢?本期本刊為您專訪武夷山市市長徐春暉。
  • 「媒體看武夷」以茶為「媒」 武夷山茶旅融合玩出「不一樣」
    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農業農村廳、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指導,福建日報社主辦,東南網承辦,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福建省茶葉學會支持的首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系列活動將於2020年11月上旬在福州舉辦。
  • 「媒體看武夷」光明日報介紹課本裡的福建,有關美麗的武夷山看這裡~
    10月27日,《光明日報》光明文化周末·人文地理刊登文章《課本裡的福建》,《美麗的武夷山》《天遊峰的掃路人》《武夷山和阿里山的傳說》等入選,武夷山玉女峰作為版面首圖展示。現將描寫武夷山的內容摘錄如下:△武夷山玉女峰作為《光明日報》光明文化周末·人文地理版面首圖展示課本裡的福建閩山蒼蒼,閩水泱泱。
  • 「作家寫武夷」林文志:喝茶健康 找九曲山
    作家簡介:林文志,南平市政協原副主席,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會會長,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有散文集《湛廬凝思》,主編《血脈——閩北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採》等。說的是,早在2006年,林洪榮放下曾經打拼幾十年的蓋房子、建水利工作的老行當,毅然來到武夷山,買茶山,開茶園;建廠房,制茶葉;找市場,賣茶品。如今,林洪榮已到耳順之年,在武夷山走過十五年的時間旅程,他和他的九曲山茶葉有限公司,雖歷經千辛萬難,卻也苦中有得,在荊棘叢中開拓出充滿希望之路,一步步實現著「做最好喝的九曲山茶」的人生夢想。
  • 武夷山最高峰是三仰峰,只有七百米左右!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身為三教名山的武夷山,在眾仙的相處下,也顯得十分有靈氣。在明代萬曆年間廣東東莞林培路經福建崇安縣南部武夷山的時候,曾登臨武夷山的最高峰「三仰峰」,留下了「武夷最高處」的摩崖石刻。
  • 福建武夷山——武夷巖茶產地文化
    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它不僅有著好山和好水,並且還有讓人口齒留香,讓人流連忘懷的武夷巖茶。 近幾年來,武夷巖茶憑藉它茶香韻足和湯水甘醇的特點,得到廣大茶友的喜愛,名氣不斷攀升,巖茶價格也水漲船高,特別是武夷巖茶特有的產地文化,更能體會到巖茶精髓。 巖茶的產地文化主要是因為巖茶產地的不同,它的茶韻上會有著不同的變化,這也是區分巖茶的等級,目前主要分為正巖茶、半巖茶、洲茶。
  • 縱情武夷山水間——福建攻略
    武夷山、客家土樓、惠安女,這些福建特有的地理和人文特色,吸引了我們30輛車,歷時6天,行程2800公裡,通覽福建全省。廣州出發之後,經汕頭潮州進入福建,在福建途經漳州、永定、龍巖、三明、南平、武夷山、泉州、廈門等多個城市、景點,主要遊覽武夷山、福建客家土樓,漳州國家地質公園、惠安女民俗風情。
  • 福建如你 —— 「福建的世界遺產」叢書讀者見面會丨大夢書屋
    福建之美,底蘊深厚,內外兼在。走近福建的世界遺產,你才會發現——武夷山的自然之美孕育著理學光輝;福建土樓展示著神秘的東方智慧;泰寧山水滋養著「漢唐古鎮,兩宋名城」;鼓浪嶼體現著人類文明的融合之韻。《花見花離——與草木同喜》《最廈門》《鼓浪嶼宗教》等餘億明土生土長的土樓作家2002年當選為龍巖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創作發表了一百餘篇(首)土樓詩歌、散文作品林葉武漢大學畢業本土紀錄片導演專注於福建本土歷史人文,有紀錄片《環遊福建30天
  •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武夷山上央視啦!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一提起「武夷山」,人們首先想到的必是「大紅袍」,但是你們知道嗎?武夷山水那也是一絕的,正如郭沫若所說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由此可以觀出武夷的山水是如何的美譽驚豔。
  • 世茂海峽以地標酒店,賦活武夷山世界遺產
    2020年9月5日,「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於武夷山盛大開業,其驚鴻揭幕既標誌著世茂喜達酒店集團旗下高端度假酒店品牌御榕的首次亮相,同時亦是世茂海峽依託集團資源、發揮多元能力,持續深耕海西城市群,為福建打造的又一張面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 武夷山大紅袍官方旗艦店「景區入口體驗點」正式對外開放營業,可以約茶啦~
    2020年6月3日,坐落於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南次路口售票大廳內的武夷山大紅袍官方旗艦店「景區入口體驗點」正式對外開放營業。這是武夷山大紅袍官方旗艦店在武夷山市繼機場體驗點、寶島體驗點之後,打造的第三處大紅袍體驗點。
  • 福州武夷山高鐵旅遊專列首發
    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新福建綜合報導 旅遊的最佳距離,是有一段路,不太近,足夠品味路上風光,足夠讓期待與想像有一點時間醞釀。你與武夷,剛好就是這樣的最佳距離,遊在山水間,住在人情裡,花一泡茶的時間,來武夷山赴周末之約。
  • 武夷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轄縣級市,位於福建省西北部,。[1] 東連浦城,南接建陽,西臨光澤,北與江西省鉛山縣毗鄰。全境東西寬70千米,南北長72.5千米。福建、江西兩省交界處,屬中亞熱帶地區,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興旅遊城市。武夷山市歷史悠久。
  • 福州—武夷山的高鐵旅遊專列,今天正式首發
    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新福建綜合報導 旅遊的最佳距離,是有一段路,不太近,足夠品味路上風光,足夠讓期待與想像有一點時間醞釀。你與武夷,剛好就是這樣的最佳距離,遊在山水間,住在人情裡,花一泡茶的時間,來武夷山赴周末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