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2021-01-07 煮酒看茶聊文史

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面對法西斯盟友德國的請求,以及對蘇聯豐富資源的渴望,日本還是無法下定出兵蘇聯的決定,卻選擇派出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企圖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放棄幫助盟友攻擊蘇聯,挑起與美國的戰爭,日本的這一操作不僅出乎各國的意料,也成功將美國推向了法西斯的對立面。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成功讓法西斯勢力走向滅亡,奠定二戰後的新秩序。

那麼,日本為何出現這一重大決策失誤呢?

日本對德國的失信懷恨在心

其實,日本與德國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早已結怨,日本對德國的失信懷恨在心。

1939年5月11日,日本與蘇聯由於蒙古地區的地緣衝突,逐漸演變爆發諾門罕戰役。日本關東軍派出主力部隊第23師團發動戰爭,雖然23師團是關東軍新組建的一支部隊,但第23師團中擁有大量的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其中包括來自第7師團的兩個聯隊的老兵,加上新配備的炮兵部隊,以及中國東北地區的航空兵支援,

第23師團的戰鬥力空前強大,這也成為日本「北進派」作戰成功的底氣之一。

蘇聯則投入的第57特別軍,也就是後期的遠東第一集團軍,相較於日本第23師團,蘇聯軍隊無論士兵訓練素質還是部隊的機械化,都遠遠超過第23師團,蘇聯戰場優勢十分明顯。

諾門罕戰役初期,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取得不錯的戰果,但在

8月末蘇聯的反擊作戰中,隨著蘇聯軍隊逐漸適應了日本關東軍的作戰特點,日本第23師團節節潰敗。日本決策者眼見戰場失利愈演愈烈,日本求助盟友德國的幫助,希冀德國從蘇聯西線發動進攻,減少日本第23師團的作戰壓力。

然而,9月3日的一則消息,讓日本對德國希冀跌入谷底。在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下,蘇聯與德國早已於8月23日,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顯然德國對波蘭的胃口遠大於同日本進攻蘇聯,更何況此時的德國並未做好與蘇聯全面戰爭的準備。

日本的戰敗已成定局,日本只有吞下失敗的苦果,尋求與蘇聯的停戰。同樣,蘇聯也感受到來自德國的壓力,對日本的求和,蘇聯方面也無意在擴大戰果消耗力量。1939年9月16日,蘇日雙方正式達成停火協議,以日本的敗退結束了諾門罕戰役。而日本對盟友德國不顧日本利益的行為,產生一定的怨恨,日本與德國的關係產生裂痕。

日本對蘇聯逐漸膨脹的野心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日本在東亞地區取得了一系列的豐厚戰果,軍事實力迅速增強,同時日本的戰略野心也極速變大。

1939年諾門罕戰役,雖然德日關係產生裂痕,但結怨並不能左右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決策。

從諾門罕戰役中,就可以看出日本對土地及資源的極度渴望,蘇聯廣袤的土地、豐厚的資源,自然也成為日本對蘇聯抱有極大的野心。日本內部的「北進派」和諾門罕戰役,就充分證實了這點。

諾門罕戰役的戰敗,給日本急劇膨脹的野心,澆上了一盆冷水。日本「北進派」非但沒有因戰敗而衰落,反而更加根深蒂固。日本為更好地防範和震懾蘇聯,日本逐漸加強關東軍的軍事力量,以及對蘇聯作戰的戰爭儲備。

日本也從未放棄對蘇聯土地的渴望。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關東軍很快就進行「關東軍特別演習」,備戰進攻蘇聯。關東軍的規模也從原來的14個師團,擴編成16個師團,師團的兵力也從15000人擴編成24000-28000人,在「關東軍特別演習」中,參加演習的總兵力更是達到75萬人的規模。

其中,日本吸取諾門罕戰役失敗的教訓,大力加強關東軍的機械化裝備的普及,增加相應的獨立炮兵聯隊、重炮聯隊等各種炮兵聯隊,高達25個之多。在日本陸軍中共計有15個坦克作戰聯隊,其中9個就被部署在關東軍。在補充機械裝備的同時,也添補了大量的馬車牛車,用於後勤兵力和物資的運輸。在「關東軍特別演習」中,日本關東軍共計出動414輛各種型號坦克,1112架次各型戰機,關東軍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顯然,日本從未放棄對蘇聯的野心,關東軍規模如此強大,如果加入蘇德戰爭,取得一定的利益並不是不可能。

可是日本,為何還是放棄對蘇聯的進攻?

蘇聯與日本的軍事懸殊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史達林也對日本是否參戰陷入擔心,曾抱怨道:「只有一條棍子,卻來了兩條狼。」

兩線作戰必將加大蘇聯的作戰壓力,對德國作戰的兵力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而且此時的蘇聯剛經歷過「大清洗」,中高層軍官也會極度匱乏。

然而,就算這樣的蘇聯,其遠東軍對日本關東軍來說,也擁有相當的作戰優勢。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遠東軍兵力還擁有30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6個坦克旅、15個炮兵團以及蘇聯太平洋艦隊,總兵力也能達到61萬人左右。由於蘇聯方面精力絕大部分都在歐洲戰場上面,導致蘇聯遠東軍隊的編制早已落後於歐洲戰場,軍事裝備更是沒有進行更新。

在日本方面一系列偵察後,仍得出令人沮喪的結果,就這樣的蘇聯遠東軍隊,對於日本關東軍來說,日本方面仍然處於劣勢。

根據相關材料記載,蘇德戰爭爆發期間,蘇聯遠東部隊仍然擁有2700餘輛各型號坦克,3000餘架各型號作戰飛機。雖然型號落後於歐洲戰場水平,但性能仍然高於此時的關東軍裝備。即便蘇聯初期,在遠東部隊抽走了大量的老兵,但同樣招募了大量的新兵補充到遠東部隊。蘇聯吸取德國突襲的教訓,雖然日本方面還沒有宣戰,但已經做好一級作戰準備。

日本關東軍和陸軍統帥部對蘇聯遠東軍狀態十分沮喪,即便突襲作戰取得勝利的機率也是渺茫,更何況全面備戰狀態的蘇聯。

最終日本得出結論,除非蘇聯遠東軍削減15個師團的兵力、坦克數量縮減到900輛,飛機削減到1000架,否則日本關東軍根本無法取得勝利。

戰爭潛力受到遏制

蘇聯初期的失利,但隨著美國的軍事援助,以及蘇聯本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資源,蘇聯軍隊反而越來越強大。

對於德國來說,日本參戰的需求越來越大。

對於日本來說,與蘇聯作戰,戰勝的希望越來越不可能。

在歐洲戰場上,德國陷入兩線作戰,德國也是苦苦支撐。如果日本加入蘇德戰場,日本勢必也陷入漫長且希望渺茫的割據戰中,這對日本固有的戰爭布局帶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日本的工業也是不允許的。

更何況,美日關係衝突不斷,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和貿易封鎖逐漸升級,日本的生存空間和戰爭潛力受到遏制。如果加入蘇德戰場,日本根本無法支撐這樣的戰爭消耗。

日本只可能以本身的利益為重,突破美國對日本生存空間的封鎖成為第一要務,支援德國加入蘇德戰場,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因此,日本採取對美國、英國、荷蘭在東亞地區殖民地的進攻,以獲取資源突破封鎖為既定策略,放棄對納粹德國的支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更是自身難保,進攻蘇聯支援德國也自然不了了之。

相關焦點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中如果日本和德國共同夾擊蘇聯,蘇聯會滅亡嗎?
    短暫的交手之後,雙方很有默契地籤訂了停戰協定,一直到二戰後期雅爾達會議後,蘇聯才再次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這場戰役,日軍在軍事重工業上的劣勢暴露無遺,面對蘇聯的重型坦克、火炮,被壓製得很慘,打得十分艱苦,但日軍的頑強作戰意志,也使蘇軍承受了巨大損失,雙方對比下來,蘇聯贏也是慘勝而已。
  • 二戰中,日本為何不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伊始,德軍的迅猛攻勢確實令無數德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在蘇聯解決東部戰線的安全問題之後,大量遠東蘇軍奔赴莫斯科前線,德軍最終功敗垂成。同為軸心國的日本正在蘇聯東側,而且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數十萬關東軍自始至終都是遠東蘇軍的心腹大患。
  • 為何二戰時德國能殺進蘇聯首都莫斯科?只因德軍做了一件事
    為何二戰時德國能殺進蘇聯首都莫斯科?只因德軍做了一件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二戰時期的趣事。其實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身為全球軍事能力最強的蘇聯是完完全全可以擊敗全賴侵略的德國的,但是為何他們會被德國大軍殺進首都呢?
  • 二戰時,德國為何非要和強大的蘇聯死磕?看看蘇聯都幹了什麼
    現在的聯合國五常基本都是在二戰中做出了極大犧牲和貢獻的國家。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有了二戰,才有了現在聯合國五常的國際影響力。我們都知道,二戰的起因是德意日三大法西斯軸心國因為自身的貪婪引起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戰火點燃了亞洲、歐洲大陸,影響了世界上的一半人口。給全世界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即使是我們最終贏得了二戰,但當年德國的表現依舊讓我們心悸不已。
  • 假如二戰日本配合德國夾擊蘇聯,軸心國勝算有多大?
    文/寂寞的紅酒 1941年,德國出動550萬大軍閃擊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德國人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莫斯科郊外,差一點幹掉了蘇聯。人們在為德國人遺憾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為日本人按兵不動而感到遺憾,認為假如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戰爭結局或將改變。
  • 二戰前蘇聯對德國的入侵沒有防備?你真的想多了
    文/寂寞的紅酒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分三路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戰爭初期,蘇聯被德軍打的落花流水,差點被德國人一波幹掉。人們在討論蘇聯為何會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時候,往往把蘇軍的失敗歸結為德國的突襲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而蘇聯沒有什麼防備,所以吃了大虧,被打的非常狼狽。其實,這種說辭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儘管蘇聯確實被德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並非沒有防備。其實蘇聯一直在防備德國,而且把德國當成頭號敵人。
  •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上)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二戰進入到了戰爭後期,雖然世界打的一塌糊塗,但是軍事實力特別強的美國依舊保持中立,其實不是因為美國不願意參戰,而是因為法西斯根本不給美國任何的參戰理由,美國其實後期是非常想出來維護和平的,但是根據美國的國情和德國和日本不給他參戰的理由,美國想要出戰的困難非常難,但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讓美國突破了重重險阻,也瞬間改變了世界格局。
  • 二戰蘇聯一觸即潰,奈何日本坐山觀虎鬥,德國慘遭滑鐵盧之戰
    這場戰爭德國損失慘重,可以說是慘遭滑鐵盧之役,不管是軍隊還是裝備上的絕大優勢都可以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最後還是德國慘遭失敗。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後勝利也是整個二戰的重大轉折點,自此之後德國開始進入強弩之末,再也無法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 德國不進攻蘇聯的話,有機率能夠獲勝嗎?
    導語:德國不進攻蘇聯的話,有機率能夠獲勝嗎?相信大夥都知道,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進攻蘇聯,本身在實施閃電戰佔領波蘭、比利時、法國後,就出現很多問題,希特勒沒有解決,反而將問題給壓制住,結果在進攻蘇聯落敗之後,問題全面爆發,讓德軍處於絕對的被動狀態。隨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落敗,德軍的侵略主義註定失敗。
  • 二戰時期,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跟德國一起打蘇聯會怎麼樣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認為美國參加二戰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所致,還認為如果在莫斯科戰役期間如果日本能拖住遠東蘇軍,不讓他們增援莫斯科,那麼德國就能擊敗蘇聯,其實這都是無稽之談。首先就美國來說,不管日本是否偷襲珍珠港,他們都會參戰。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二戰末期,希特勒對柏林實行了「克勞塞維茨計劃」。這個以普魯士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命名的計劃,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焦土政策」。在蘇軍抵達柏林城前,德軍儘可能地毀壞了柏林城外所有的可用資源。而柏林城內保障人民基礎生活的設施,也被德軍毀滅了大半。
  • 二戰時期,倘若德國元首不主動向蘇聯進攻,而選擇穩固歐洲會如何
    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始作俑者的納粹德國,他們在二戰中所做出的的抉擇,著實深刻地影響了整個戰爭的走向,乃至是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進程。眾所周知,在二戰的初期,德國綜合實力極其彪悍,各種「黑科技」的軍工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同時,他們憑藉著「閃電戰術」,依託著「鋼鐵洪流」,短短數月時間,就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氣焰可謂囂張至極。
  • 日本和德國結盟關鍵是蘇聯,可為什麼又不配合德軍夾擊蘇聯呢?
    這明顯是針對蘇聯的,也讓德國和日本在反共的旗幟下,建立了公開的軍事同盟。後來有了義大利的加入,逐步形成了企圖重新瓜分世界的軸心國集團。不過雙方雖然有意勾結,但其實分歧還是很大的,日本是希望只針對蘇聯,不太願意得罪英法等國。而德國是不顧一切,把英法等國也列入了對手之列。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雖然兩國結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從日本方面來看,關鍵還是蘇聯。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個波蘭還要找蘇聯幫忙
    1939年9月,波蘭遭到了德國和蘇聯的聯合進攻,蘇德兩國合夥瓜分了波蘭。眾所周知,當時的德國非常強大,絕對是歐洲第一強國,即使英法也不敢招惹他。但有趣的是,德國入侵一個小小的波蘭,卻找了歐洲另一大強國蘇聯來幫忙,並把波蘭東部的大片土地讓給了蘇聯。很多人感到奇怪,德國那麼強大,為何入侵波蘭還要找蘇聯幫忙?
  • 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
    導語:二戰時期,假如美國沒有參戰,英國和蘇聯能打贏德國嗎?眾所周知,二戰前期美國是沒有參與戰鬥的,他參戰的契機在於「日本突襲珍珠港」。1941年12月份,美國全面向日本宣戰,並在不久之後派遣航母運送轟炸機實施轟炸,正式打響太平洋戰爭的第一槍,隨後雙方海軍展開交鋒。美國的加入,緩解了各大戰線的壓力,日德兩國不得不增添兵力,抵擋同盟國軍隊的反撲。希德勒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氣得不行,他十分害怕美國參戰,一直不去主動招惹,結果日本就如此堂而皇之的拉他下水,簡直就是「豬隊友」般的操作。
  • 如果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國攻打蘇聯,二戰結果會怎樣?
    導語:如果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國攻打蘇聯,二戰結果會怎樣?眾所周知,二戰之所以能夠勝利怎麼快,這跟美國的參戰是分不開的,因為當年的日本突然襲擊美國的珍珠港,使得美國損失慘重,就是這樣的前提下,兩國宣布開戰。
  • 二戰後瓜分戰敗國,為何蘇聯只拿下北方四島,就停步不進攻了
    1945年2月,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首腦在克裡木半島舉行了制定新世界秩序的雅爾達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了戰後德國、波蘭、日本等地區的利益劃分問題。其中德國由美蘇英法四國瓜分。而日本則是由美蘇中英四國進行分治。二戰結束後,德國領土按照協議被美蘇英法佔領,但日本的分治方案卻並沒有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