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香港《亞洲周刊》報導,美國左翼記者華特斯以數年時間深入古巴採訪,最近出版了一部關於三個有華人血統的古巴將領故事的書,她並在美國華人聚居的各大城市演講,介紹華人在古巴革命中的事跡,剖析古巴革命的脈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加勒比海古巴島上的卡斯楚兄弟和切•格瓦拉等人領導一批遊擊隊,挑戰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政權。數百名華人響應卡斯楚的革命號召,參與武裝鬥爭,其中有三名華裔因戰功彪炳,革命成功後皆晉升準將。
美國左翼記者瑪麗•艾麗斯•華特斯(Mary-Alice Waters)以數年時間親自到古巴搜集華人參與革命戰爭的歷史,並訪問了三名華裔準將。現為「探路者」(Pathfinder)出版社總裁兼《新國際》雜誌主編的華特斯,將她的採訪記錄編成《我們仍在寫歷史:古巴革命中三位古巴華人將領的故事》(Our History Is Still Being Written: The Story of Three Chinese-Cuban General in the Cuban Revolution)。這本書出版後已經發行四版,華特斯在美國東西兩岸華人聚居的大城市發表演講,介紹古巴華人與古巴革命的關係。華特斯可說是第一個向西方介紹古巴華人參與卡斯楚革命的新聞工作者。
十九世紀中葉,中國人就開始向海外移民,拉丁美洲最早出現華人的地方是古巴與秘魯。今年六月適逢華人移居古巴一百六十周年,在古巴華人日益凋零的今天,回顧華人與古巴建國的密切關係,更能了解華人移民與當地社會融合的艱辛過程。
一八四七年六月三日,一艘西班牙船載運了兩百零六名華工到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做苦工,六月十二日又運送了三百六十五名華工到古巴。他們都是所謂的「契約華工」,這批廣東人被賣到海外做奴工,每天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前半期,約有百萬華工出洋當苦力,被稱為「賣豬仔」。陳翰笙所編著的《華工出國史料》對華工出洋血淚史有詳細的記載。拉美地區最早的華僑社團即成立於古巴的哈瓦那(Havana)。一八六七年第一個華僑社團「結義堂」成立,翌年「恆義堂」開幕,不久廣東客家人又成立「義勝堂」。這些早期的華僑社團不僅揭開了拉美地區華僑組織的先河,更為日後促成古巴華人參與脫離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平添了團結一致、共同抗暴的動力。
據史料記載,自一八四七年六月至一八七四年期間,古巴有十四萬一千名華人,佔當時古巴人口的十分之一。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古巴,一五一一年古巴即成了西班牙殖民地,直至一八九八年美西戰爭,美國擊敗西班牙。古巴人民於一八六八年至一八七八年發動第一次獨立戰爭,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的高壓統治,戰爭打了十年,革命未能成功。古巴人民於一八九五年再發動第二次獨立戰爭,堅持到一八九八年,卒靠美國之助推翻了西班牙統治,但亦從此被「美國佬」所變相併吞。古巴雖在一九零二年成立共和國,但一直是美國控制的勢力範圍。
留著辮子參加革命
古巴兩次獨立戰爭期間,數千華僑留著辮子投身革命洪流,當時有數支部隊全由華人組成。這批由廣東人、客家人組成的華軍,驍勇善戰,不怕難、不畏死,英名遠揚古巴全島。古巴獨立戰爭英雄甘札洛•狄格沙達(Gonzalo de Quesada)將軍曾盛讚古巴華人的忠貞、英勇,他說:「在古巴獨立戰爭中,沒有一個華人當逃兵,也沒有一個華人做叛徒。」這句話已被鐫刻在哈瓦那的一個公園裡,碑文為西班牙文,另有一行中文字:「古巴獨立紀功碑——旅古華僑賜助」。華人武裝部隊中有不少人是客家人,他們充分發揮了客家人不屈不撓的「硬頸」本色,把鮮血灑在加勒比海島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和勞爾•卡斯楚(Raul Castro)兄弟以及切•格瓦拉(Che Guevara),領導一群熱血青年進行革命戰爭,試圖推翻腐敗親美而又獨裁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政權。當時亦有數百名華人加入遊擊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曼都•蔡(Armando Choy)、戈斯達沃•徐(Gustavo Chui)和摩西斯•王(Moises Sio Wong)等三人,他們後來都被晉升為準將。
蔡氏一九三四年生於古巴,父親一九一八年來自廣東,母親為古巴白人。蔡氏是古巴近代革命史上有名的「七二六運動」(卡斯楚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造反失敗)的元老,也是古巴共產黨創黨人之一。一九六一年四月美國中情局策動古巴反共流亡人士登陸豬灣,企圖推翻卡斯楚政府,這批千名流亡人士在海灘遭到古巴軍隊痛懲,絕大多數被俘。蔡氏以營長身份率軍圍剿有功,一九七六年晉升準將,後曾做過大使。
徐氏一九三八年出生,母親是古巴黑人,家境清貧,十六歲即加入遊擊隊跟隨卡斯楚,在打過豬灣之後,一九八零年升至準將。徐氏曾率古巴軍隊遠徵非洲安哥拉、衣索比亞和莫三比克,並做過古巴駐安哥拉軍副參謀長。一九八八年坐車觸雷,一條腿被炸斷。
王氏一九三八年出生,其父一八九五年移居古巴,母親為華人,姐夫曾經是中國國民黨古巴支部書記長,是個富商。王氏讀高中時,即參與反政府行動,是「七二六運動」元老。一九五七年投身革命,負責成立憲兵部隊。王氏與卡斯楚兄弟和格瓦拉的關係頗密切,曾做過勞爾•卡斯楚副官。一九七六年晉升準將,現為古中友好協會會長。
華人族群急速消失
卡斯楚在革命成功後曾當面問王氏,到底有多少華人參加過古巴獨立戰爭與革命戰爭?王說,確實數目也許永遠無法得知,因為許多參戰華人已改用西班牙姓名。在拉美國家的華人小區裡,古巴華人與當地人(包括西裔白種與黑種土著)通婚最多、同化最強,因此混血改姓亦最為普遍。目前古巴政壇上,國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副主席拉佐格•巴雷多的祖父母皆為華人;國內貿易部長芭芭拉•卡斯提羅•古伊斯塔斯的祖母為華人;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思想部書記伊斯塔班•拉佐•赫南德茲的祖父是華人。
切•格瓦拉從事革命活動時,曾處決了一名張姓(Chang)華人土匪,遊擊隊皆稱這名打家劫舍的張姓土匪為「中國張」(Chino Chang)。三十九歲的格瓦拉一九六七年十月在玻利維亞死難前,他的革命夥伴璜(約翰)•巴布魯•張(Juan Pablo Chang)亦被逮捕。格瓦拉有時亦戲稱他為「中國張」。這位張姓革命鬥士比格瓦拉早數小時就義。
蔡、徐、王三名將領年輕時都會說華語,長大後都忘記了。王氏說,目前整個古巴華人小區還能說母語(廣東話或客家話)的只有三百人左右。古巴華人小區也是一個急速消失的族群和文化叢體,文化人類學家和華人移民史專家如果未能及時搶救古巴華人歷史文物和進行口述歷史工作,則再過幾年,古巴華人歷史將從此隨風而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