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晉升準將 記者出書記錄華人對古巴革命貢獻

2021-01-20 中國網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香港《亞洲周刊》報導,美國左翼記者華特斯以數年時間深入古巴採訪,最近出版了一部關於三個有華人血統的古巴將領故事的書,她並在美國華人聚居的各大城市演講,介紹華人在古巴革命中的事跡,剖析古巴革命的脈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加勒比海古巴島上的卡斯楚兄弟和切•格瓦拉等人領導一批遊擊隊,挑戰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政權。數百名華人響應卡斯楚的革命號召,參與武裝鬥爭,其中有三名華裔因戰功彪炳,革命成功後皆晉升準將。

美國左翼記者瑪麗•艾麗斯•華特斯(Mary-Alice Waters)以數年時間親自到古巴搜集華人參與革命戰爭的歷史,並訪問了三名華裔準將。現為「探路者」(Pathfinder)出版社總裁兼《新國際》雜誌主編的華特斯,將她的採訪記錄編成《我們仍在寫歷史:古巴革命中三位古巴華人將領的故事》(Our History Is Still Being Written: The Story of Three Chinese-Cuban General in the Cuban Revolution)。這本書出版後已經發行四版,華特斯在美國東西兩岸華人聚居的大城市發表演講,介紹古巴華人與古巴革命的關係。華特斯可說是第一個向西方介紹古巴華人參與卡斯楚革命的新聞工作者。

十九世紀中葉,中國人就開始向海外移民,拉丁美洲最早出現華人的地方是古巴與秘魯。今年六月適逢華人移居古巴一百六十周年,在古巴華人日益凋零的今天,回顧華人與古巴建國的密切關係,更能了解華人移民與當地社會融合的艱辛過程。

一八四七年六月三日,一艘西班牙船載運了兩百零六名華工到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做苦工,六月十二日又運送了三百六十五名華工到古巴。他們都是所謂的「契約華工」,這批廣東人被賣到海外做奴工,每天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從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前半期,約有百萬華工出洋當苦力,被稱為「賣豬仔」。陳翰笙所編著的《華工出國史料》對華工出洋血淚史有詳細的記載。拉美地區最早的華僑社團即成立於古巴的哈瓦那(Havana)。一八六七年第一個華僑社團「結義堂」成立,翌年「恆義堂」開幕,不久廣東客家人又成立「義勝堂」。這些早期的華僑社團不僅揭開了拉美地區華僑組織的先河,更為日後促成古巴華人參與脫離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平添了團結一致、共同抗暴的動力。

據史料記載,自一八四七年六月至一八七四年期間,古巴有十四萬一千名華人,佔當時古巴人口的十分之一。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古巴,一五一一年古巴即成了西班牙殖民地,直至一八九八年美西戰爭,美國擊敗西班牙。古巴人民於一八六八年至一八七八年發動第一次獨立戰爭,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的高壓統治,戰爭打了十年,革命未能成功。古巴人民於一八九五年再發動第二次獨立戰爭,堅持到一八九八年,卒靠美國之助推翻了西班牙統治,但亦從此被「美國佬」所變相併吞。古巴雖在一九零二年成立共和國,但一直是美國控制的勢力範圍。

留著辮子參加革命

古巴兩次獨立戰爭期間,數千華僑留著辮子投身革命洪流,當時有數支部隊全由華人組成。這批由廣東人、客家人組成的華軍,驍勇善戰,不怕難、不畏死,英名遠揚古巴全島。古巴獨立戰爭英雄甘札洛•狄格沙達(Gonzalo de Quesada)將軍曾盛讚古巴華人的忠貞、英勇,他說:「在古巴獨立戰爭中,沒有一個華人當逃兵,也沒有一個華人做叛徒。」這句話已被鐫刻在哈瓦那的一個公園裡,碑文為西班牙文,另有一行中文字:「古巴獨立紀功碑——旅古華僑賜助」。華人武裝部隊中有不少人是客家人,他們充分發揮了客家人不屈不撓的「硬頸」本色,把鮮血灑在加勒比海島上。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和勞爾•卡斯楚(Raul Castro)兄弟以及切•格瓦拉(Che Guevara),領導一群熱血青年進行革命戰爭,試圖推翻腐敗親美而又獨裁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政權。當時亦有數百名華人加入遊擊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曼都•蔡(Armando Choy)、戈斯達沃•徐(Gustavo Chui)和摩西斯•王(Moises Sio Wong)等三人,他們後來都被晉升為準將。

蔡氏一九三四年生於古巴,父親一九一八年來自廣東,母親為古巴白人。蔡氏是古巴近代革命史上有名的「七二六運動」(卡斯楚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六日造反失敗)的元老,也是古巴共產黨創黨人之一。一九六一年四月美國中情局策動古巴反共流亡人士登陸豬灣,企圖推翻卡斯楚政府,這批千名流亡人士在海灘遭到古巴軍隊痛懲,絕大多數被俘。蔡氏以營長身份率軍圍剿有功,一九七六年晉升準將,後曾做過大使。

徐氏一九三八年出生,母親是古巴黑人,家境清貧,十六歲即加入遊擊隊跟隨卡斯楚,在打過豬灣之後,一九八零年升至準將。徐氏曾率古巴軍隊遠徵非洲安哥拉、衣索比亞和莫三比克,並做過古巴駐安哥拉軍副參謀長。一九八八年坐車觸雷,一條腿被炸斷。

王氏一九三八年出生,其父一八九五年移居古巴,母親為華人,姐夫曾經是中國國民黨古巴支部書記長,是個富商。王氏讀高中時,即參與反政府行動,是「七二六運動」元老。一九五七年投身革命,負責成立憲兵部隊。王氏與卡斯楚兄弟和格瓦拉的關係頗密切,曾做過勞爾•卡斯楚副官。一九七六年晉升準將,現為古中友好協會會長。

華人族群急速消失

卡斯楚在革命成功後曾當面問王氏,到底有多少華人參加過古巴獨立戰爭與革命戰爭?王說,確實數目也許永遠無法得知,因為許多參戰華人已改用西班牙姓名。在拉美國家的華人小區裡,古巴華人與當地人(包括西裔白種與黑種土著)通婚最多、同化最強,因此混血改姓亦最為普遍。目前古巴政壇上,國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副主席拉佐格•巴雷多的祖父母皆為華人;國內貿易部長芭芭拉•卡斯提羅•古伊斯塔斯的祖母為華人;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思想部書記伊斯塔班•拉佐•赫南德茲的祖父是華人。

切•格瓦拉從事革命活動時,曾處決了一名張姓(Chang)華人土匪,遊擊隊皆稱這名打家劫舍的張姓土匪為「中國張」(Chino Chang)。三十九歲的格瓦拉一九六七年十月在玻利維亞死難前,他的革命夥伴璜(約翰)•巴布魯•張(Juan Pablo Chang)亦被逮捕。格瓦拉有時亦戲稱他為「中國張」。這位張姓革命鬥士比格瓦拉早數小時就義。

蔡、徐、王三名將領年輕時都會說華語,長大後都忘記了。王氏說,目前整個古巴華人小區還能說母語(廣東話或客家話)的只有三百人左右。古巴華人小區也是一個急速消失的族群和文化叢體,文化人類學家和華人移民史專家如果未能及時搶救古巴華人歷史文物和進行口述歷史工作,則再過幾年,古巴華人歷史將從此隨風而逝了。

 

相關焦點

  • 華人積極投身古巴革命 曾有三人晉升為準將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香港《亞洲周刊》報導,美國左翼記者華特斯以數年時間深入古巴採訪,最近出版了一部關於三個有華人血統的古巴將領故事的書,她並在美國華人聚居的各大城市演講,介紹華人在古巴革命中的事跡,剖析古巴革命的脈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加勒比海古巴島上的卡斯楚兄弟和切·格瓦拉等人領導一批遊擊隊,挑戰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政權。
  • 口述|愛情、革命與社團:三位古巴自然華人後裔的個人生活史
    後來父親再也不想離開古巴了,因為在這裡有他一切愛做的事情,他們兩個人一起留在了古巴直到去世。父親一直對我們都非常保護,他不希望我們受苦,所以他一直特別努力地工作賺錢養我們。在卡斯楚發起社會主義革命前,古巴一直處於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那時我父親的地位很高,所以我過著相對較好的生活,而他在革命前就去世了,所以社會主義革命並沒有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直接的影響。
  • 古巴華人:講述動人家國情
    但是,自從170年前,當華人首次踏上這片土地,它便與遠在東方的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天的《海絲•粵橋》帶您走進有著加勒比明珠美譽的島國古巴,一起去聽聽那裡的粵僑故事。  記者 楊田子 哈瓦那報導  這裡是古巴的哈瓦那港。
  • 你所不知道的古巴革命|古巴·文化
    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下,古巴民眾常年積蓄的不滿終於爆發,革命的火種也被點燃。當時的古巴存在多個革命勢力,到處都在進行反對巴蒂斯塔政權的鬥爭,其中,時年26歲的菲德爾·卡斯楚律師率領著一批青年開始了行動。但當時的古巴,還面臨著諸多問題、這場青年人們追求理想而掀起的革命,即便在50多年後的今天,也令人敬佩。上面是對古巴革命的簡要介紹,但想要深入了解這場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的朋友,可以參考下列書籍。《古巴》
  • 港媒講述古巴華人百年艱辛:19世紀做苦力3/4死去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導 港媒稱,古巴哈瓦那華埠(Barrio Chino De Havana)是拉丁美洲最大最古老的唐人街。然而,這個曾經生氣盎然的地區,近數十年來已經步向式微:1959年,卡斯楚革命成功之後,許多古巴華人都逃離了這個島國。
  • 蘇格蘭知名帝企鵝晉升「準將」 大搖大擺檢閱部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2日報導,在英國蘇格蘭的愛丁堡動物園,帝企鵝尼爾斯•奧拉夫(Sir Nils Olav)接受了挪威國王衛隊授予的「準將」軍銜,驕傲地在企鵝步行道上檢閱官兵。自從這隻帝企鵝在20多年前被挪威軍隊領養,作為一個吉祥物,它便一步步得到晉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級別最高的企鵝,而這次晉升使得它又收穫了一枚金光閃閃的勳章。在授銜儀式上,這隻帝企鵝戴著一枚金色的軍隊勳章,大搖大擺地進行閱兵。現場有超過50名士兵立正站好,注視著他們最喜愛的企鵝獲得獎勵。多年以來,它都在全心全意地服役。
  • 「旅古華僑協助古巴獨立紀功碑」重修落成儀式舉行
    「旅古華僑協助古巴獨立紀功碑」重修落成儀式舉行
  • 《世界歷史》97 古巴革命
    從1953年7月26日到1959年1月1日的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獨裁統治,結束了美國對古巴的控制和掠奪,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1961年5月,古巴宣布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古巴革命不僅是十九世紀後半葉本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繼續,而且推動了拉丁美洲地區反美、反獨裁鬥爭的深入和發展。
  • 他去古巴「找爸爸」,發現被華人養大的白人女子:最大願望是回中國
    雷先生想去古巴找到答案:爸爸在那裡經歷了什麼?現在那邊的華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歷史總是記錄著帝王將相的鬥爭,卻很少留下普通人的足跡。如果不是有心人刻意的尋找,都將隨著年華逝去而湮滅不聞。
  • 行走在革命與詩之間——與古巴共舞
    B線:行走在革命與詩之間——與古巴共舞哈瓦那—雲尼斯山谷—巴拉德羅—西恩富戈斯—特立尼達—北京行程特色:有人說,古巴是行走在革命與詩之間的國度,走一趟古巴,猶如走進時光隧道,時間定格,叫人墜入舊時光的想像裡,美麗又斑駁,難以忘懷。
  • 「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的時代:古巴革命催生的拉美文學漢譯
    緊接著,古巴的三個革命組織「七二六運動」、「三一三革命指導委員會」、「人民社會黨」合併成立「古巴革命統一組織」。1965年,該組織正式定名為「古巴共產黨」。因此,古巴革命的勝利不僅指起義勝利,也指民主革命的勝利。對古巴人民而言,這是「等待了四個多世紀的勝利」。
  • 湯荻的古巴
    其北方近鄰,幾經數代,力圖讓這一小國淪為一座國際孤島,但是,冷眼直面美國的凌辱,古巴百折不饒。以歡聲笑語,以歌聲和雪茄,也以絮絮叨叨的抱怨,古巴人民擁抱世界。作家兼翻譯家湯荻花了幾周時間遊歷這座亞熱帶島嶼,她與數十位當地人相遇,寄宿於他們的家,拜訪革命遺址,尋覓一個幾近消失的華人社區,在島國的大海中戲水。
  • 檳榔嶼華僑華人對辛亥革命的貢獻
    檳榔嶼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赤誠之心,感天動地,他們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與作用應該得到應有的認識和評價。以吳世榮、黃金慶、陳新政等為代表的檳榔嶼華僑華人不顧殖民政府、清朝領事館、保皇黨人的限制,幹擾、破壞,甚至迫害,接受革命主張,開展革命活動。他們的實際行動有力地論證了孫中山關於「華僑乃革命之母」的著名論斷,他們的豐功偉績永載史冊。
  • 古巴華人的家國情
    長期以來,古巴華人在努力學習和吸取所在國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傳承中華文化。他們以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中華文化在古巴發揚光大,對當地人生活習俗和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弘揚中國武術在哈瓦那老城區的聖尼古拉斯街附近,一陣熟悉的中國音樂從小巷子裡傳出。明黃色的院牆上,兩個大大的太極圖格外醒目。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眼中的古巴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環球資訊報導,倍受關注的古巴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號在哈瓦那國際會議宮閉幕。會議期間通過了《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針》這一文件,為古巴未來的經濟改革奠定了基礎。在關注這次會議的同時,人們也想更多地了解古巴的真實情況。下面連線曾經赴古巴採訪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墨西哥記者於昕怡,聽聽她眼中的古巴是什麼樣子。
  • 這裡是古巴正宗的中國餐廳,各式各樣的中國菜,華人必去!
    天壇飯店老闆是上海人,若干年前輾轉到古巴,女人嫁了古巴人,才用女婿 的身份開了中餐廳。這裡菜的味道還可以,有一些外面吃不到的東 西,但是建議不要吃肉餡類的製品。人均消費:20CUC。網友1:就在老城區,離我住宿的地方步行10分鐘就到了,晚上散個步過去非常方便,是古巴比較正宗的中國餐廳,在中國城的最裡面,是華人開的,外國人在古巴做生意是非常非常難的,因為古巴政策原因,給外商帶來非常大的阻礙,所以在這裡能有中國人開的中餐廳真的太不容易了。口味嘛一般,跟國內沒法比的啦,環境就還是幾十年前老廣東的那種裝修。服務人員都是外國人,沒看到中國人服務生。
  • 古巴革命志願者:從英雄到死囚
    僅僅4年前,他還被譽為古巴革命的英雄,受到萬眾敬仰。這次,將他置於死地的,卻是那些曾以兄弟相稱的昔日戰友。    輾轉加入革命隊伍    時鐘撥回1957年12月,摩根西裝革履,看似漫不經心地遊走於燈紅酒綠的哈瓦那鬧市區,乍一瞧,活像一個從海那邊的邁阿密來此度假的闊佬。
  • 灣區好故事|父親的古巴家書是傳家寶
    雜貨店、酒店、餐館、工廠等華人中小企業100多家。粵劇戲院四家,跟首都哈瓦那唐人街一樣多。華僑善於經營,服務好,深受當地人歡迎,為促進了當地經濟繁榮、豐富城市居民生活作出了貢獻,父親的商店也是其中之一。二戰期間,古巴華僑為中國抗日捐款240萬美元,在拉美各國中最多。父親是僑領,一定會帶頭捐款,但捐了多少,他從來不說。
  • 古巴華人談當地華教現狀:「漢語缺失」現象普遍
    古巴華人談當地華教現狀:「漢語缺失」現象普遍 2014-05-20 09:09:56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範超   古巴中華總會館西文書記周卓明日前就古巴華僑華人後代的華文教育接受記者採訪時
  • 古巴白人花旦與一位華人勞工的粵劇執念
    一位已經去世多年的華人勞工培養出的古巴白人繼女,不僅對中華文化繼承甚深,還曾經是古巴紅極一時的粵劇花旦——攝影師劉博智拍攝全球華人移民無數,這個故事讓他深感「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