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決戰正處在關鍵時期,李雲龍為何寧願通敵也要救楚雲飛,原著小說中給出了答案。
李雲龍和楚雲飛的情誼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當初李雲龍在日本特種部隊手下吃了大虧,秀琴也被擄走,一怒之下李雲龍擅自動用上萬人的兵團攻打平安縣,引起了整個晉西北的打亂。
表面上看,李雲龍的意氣用事陰陽差錯之下構成了典型的圍點打援,實則跟運氣無關,這是早有伏筆的。當初丁偉、孔捷和李雲龍各自赴任,三個戰區恰巧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一方有難兩方支援,皆可斷敵援兵,雖然在攻打平安縣時丁偉、孔捷看似不知情,可他們早已和李雲龍有了約定,必要時無需請令果斷出兵。
倒是楚雲飛的358團幫場子是硬著頭皮上,他們當時面對的是日本的一整個聯隊,雙方甚至打起了炮戰,為了阻擋日軍增援,一改往常的穩妥打法,對日軍發起了猛烈進攻,如果不是李雲龍,其他人未必有這個面子。
楚雲飛是國軍最頂級的指揮官,這一點是李雲龍親口說過的,除了閻老西和蔣介石,楚雲飛誰都瞧不上眼,唯一能讓楚雲飛看重的,就是「野蠻人」出身的李雲龍了。一個是讀書人,一個是大老粗,這兩個極端走到一起是很罕見的事,說他們是一見如故都不過分。
打仗打出來的感情是最堅不可摧的,國共還未開戰,李雲龍和楚雲飛都是互相欠人情,楚雲飛手下叛亂危在旦夕,李雲龍帶著騎兵隊就衝了過去,楚雲飛當時根本不慌,因為他知道李雲龍一定會來。
也就是在這裡,李雲龍欠了楚雲飛一個營的裝備,現在都2020年了,也沒能從李雲龍手裡要出來,雖然每次見面的時候都會提裝備的事,但大家都知道,楚雲飛不在乎這些東西,只是找個話題罷了。
直到趕走日軍,國共雙方談判破裂,大戰開始,楚雲飛給共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至此,楚雲飛跟李雲龍當年的戲謔之言實現了,在徐蚌戰場玩起了炮戰。李雲龍向來所向披靡,但也在楚雲飛手下吃了大虧,可以說此時的李雲龍正面衝突是打不過楚雲飛的,晉西北的老底子都被楚雲飛打光了,把李雲龍逼得違規向調走的趙剛借俘虜。
李雲龍是最重情義的人,私自徵調俘虜乃軍中大忌,趙剛可能會因此惹禍上身,李雲龍明知如此還是張了嘴,可見事態之嚴重。正面打不過,李雲龍想出妙計,決定撤出陣地設下陷阱,給楚雲飛留下了五噸彈藥,與此同時,共軍的大部隊其實已經包圍了國軍,不出意外,包圍圈內的國軍將會全部被俘虜。
楚雲飛對此事還不知情,對共軍的作戰計劃不清楚,還中了李雲龍的陷阱,損失慘重,也就是這個時候,李雲龍把一張地圖交給了國軍俘虜,讓俘虜帶回去送給楚雲飛。這名俘虜是國軍炮團的參謀長,絕對的軍中幹將。
國軍這些幹將都是有真材實料的,從軍校畢業,經歷了抗日戰爭,李雲龍此舉是放虎歸山,可楚雲飛在看到俘虜帶回來的地圖之後當場大怒,直接下令槍斃該俘虜,這是不符合常理的。這名俘虜沒有投降更沒有洩露任何情報,楚雲飛知道這一點,一張地圖而已,為何要小題大做槍斃這麼重要的人?這是一個重要的伏筆。
在小說裡,這張地圖是李雲龍親手畫的,是共軍包圍圈的唯一缺口,如果沒有這張地圖,楚雲飛定會被共軍抓捕,憑楚雲飛的驕傲,投降不可能,做俘虜也不可能,只有死路一條。李雲龍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暗中給楚雲飛通風報信。
而楚雲飛槍斃參謀的原因就是害怕日後這名參謀會把這件事說出去對李雲龍不利,給敵方最高將領通風報信,乃是軍中大罪,一旦發現,任何功勞都沒辦法彌補,跟李雲龍的命比起來,一個當過俘虜的參謀就無關緊要了。
電視劇是經過改編的,很多情節被刪減,這種通敵之事不方便播出,小說的結局裡李雲龍下場很不好,熬過了八年抗戰,熬過了國共大戰,卻沒能熬到最後。
但是,縱觀李雲龍的前半生,其實過得已經很不錯了,沒有被規則束縛,深得上級寵愛,有兩個愛他的女人,有數不清的願意為他犧牲的兄弟,更是打敗了一生的宿敵楚雲飛,在那個年代,能有此人生便不留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