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死了心」是句著名的俗語。指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明明不可為,偏偏要幹,不聽他人勸阻,必至最後失敗絕望而後止。
出自《官場現形記》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
不到烏江心不死訛變
「不到黃河心不死」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即項羽自刎的和縣烏江。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我道:『你不到烏江心不死,今已到了烏江,這心原也該死了。』」後來,烏江訛變成了黃河。
陳摶帶彭祖的「心」遊歷黃河
彭祖一生到過不少地方,可是不曾到過黃河,他總想到黃河去遊玩。他便要陳摶帶他去遊玩一次。陳摶回答說我可以帶你去,不過要等我睡一會兒再帶你去吧!」哪曉得,陳摶是個神仙,他睡一會兒就需要一千年的時間。彭祖的壽命只有八百歲。
當時陳摶就走到彭祖的墳邊,當時陳摶就走到彭祖的墳邊,陳摶隨手提起彭祖的心,帶到黃河去。到了黃河邊,陳摶就對彭祖的心講:「彭祖,這裡就是黃河了。」陳摶的話剛講完,彭祖的心一下子爛掉,變成水流走了。
傳說白髮狂夫溺黃河而亡
傳說古時有個白髮狂夫執意渡河,不顧妻子的勸止,最終溺水而亡。於是有人感嘆此事,作詩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古代常把黃河簡稱為河,古人便認為這裡的河亦指黃河,於是便隱括這首古詩的意旨提煉出「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俗語。
後來還有人依此創作了相關的民間傳說,藉以解釋這句話的來歷。自此之後,「不到黃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動,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