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遊記——滴血大教堂

2020-12-16 小羽雙擊

俄羅斯遊記——滴血大教堂

儘管原只抱持於「喀山大教堂」快速走逛一遭,有個印象見識,便要立即行出。但一如過往,總會被古老教堂特出的澄靜氣氛吸引,於是幾番外步、駐足、回望,當要過街時早已超出集合時分。

我狂奔於小巷,還好路途不算長,然才轉過約定處街角,便看到團員們似已集結完畢,很有默契地一同回頭看向我。領隊說:「嚇死我了,如果你走丟了我真不知道要去哪找。」聽起來她早把我這獨行客列為警戒目標,畢竟其餘人消失還有同伴追問線索,若是我,就真的是遺落於茫茫人海,只能擲筊問神了。不禁促狹地想,假使她得知我曾半夜失陷於「瓦西裡島」,差點尋不得路回,會不會一陣暈眩,然後搞條鐵鏈把我與她綁在一起。

而導遊將集合點設於「俄羅斯博物館」其來有自,因為從巷口走出,轉彎沿水道望去,便是這兩日來來回回總能瞥見其瑰麗頂冠的「滴血大教堂」( The Church of the Savior on Spilled Blood)。名號乍見怵目驚心,或許以為是個陰森傾頹處所,被怨魂佔領,於夜半在廳牆滲出駭人血漬。但其實它外觀明豔,各色相間,有種莫斯科「聖巴索教堂」被搬移至此的錯覺。當從岸邊遠遠望去,它便像是棵巨偉老樹盤據河畔,茂盛枝椏發散指天,然後因著時節轉秋,褐黃了些許碧葉,甚或染點火豔,而當中垂墜著青白果實。

既然如此,會被這麼命名便是因著別樣歷史故事。時間倒溯至「亞歷山大二世」當政時代,他是個積進的改革派皇帝,除了實行解放農奴政策,也以一連串措施推動俄國近代化。然有改革便有反彈聲浪,由於他對革命運動無情鎮壓,終導致恐怖份子將其以炸彈刺殺。

於是兒子「亞歷山大三世」憂傷地在血案發生處,也就是我們眼前這片河岸,砌築起一棟紀念教堂。不過教堂的完工卻遲至下一代的「尼古拉二世」,之後又於1917俄國革命遭到掠奪而關閉,二戰因德軍圍困被當成蔬菜倉庫,一直到二十世紀末整修後,才還其原本璀璨面貌。

一路望著走著,我們行至它身側。赭巖為主體的教堂以細白框格在壁面勾繞、於窗額挑出尖拱狀浪峰。視線往上,除了理所當然會見到的五座洋蔥塔冠,面河之處還有根次高鐘塔,以兩邊門廳頂簷之尖塔相伴。而另一端的尾翼,則是三座容納祭壇的柱堂嵌合一起,同樣各有帽冠娟秀地與主塔依傍。

此外,它似藏含不甘工整的性格,從轉角門廳便以切簷交錯攀附,當陡斜之勢收攏於錐尖,又往上轉為圓潤瓣緣綴於堂頂,而後瓣緣疊如魚鱗、拉伸為弧窗,成了塔身繁麗的紋路。但這變幻舞姿仍未終止,它在帽冠或碎散為顆粒、或以青白之色旋繞,自然也用璀燦亮金與旭日爭輝。

這令人目不暇給的瑰麗讓我定步,而弧角框格內的馬賽克壁繪也教我怔望。細密切分處以省徽、聖者頭像填飾,大片的主區則以耶穌為主題,闡示其榮光與復生。當追著壁繪順牆而繞時,景致倏然丕變,尾翼竟似轉為艦首,參差塔柱成了煙囪,在晴空下意氣風發破浪而行。

這麼踱至對稱的另一面,便見入口於此,招我入內。才一踏進門廳,望見的景象頓時讓人驚嘆。這幾日所走過的教堂,儘管有著聖像屏這東正教獨有特色,但廳內的妝點都夾雜極重的巴洛克色彩,然現刻的主堂內,放眼之處皆用馬賽克手法,細細密密拼繪出精妙聖像。空間較小的方柱用兩兩一組的聖者堆疊而起,可供揮展的壁面便有背景豐富的聖經故事,訴說基督在人群間的各樣神跡。

導遊帶我們到廳內中軸線的靠河側,那兒置了座華麗帳亭,錐尖有銳利齒鱗貼擁,篷簷以細碎雕鏤裝飾,臺礎大理石則刻意挑選,摻漫著血色。原來,亭下便是「亞歷山大二世」遭刺之處,據說地面還隱有血泊斑跡。

而當反身回望,主道通抵的尾翼便是聖像屏綻著耀光,引我不由自主朝其走去。它屏面是淺淡的黃褐木色,以排柱架出長框鑲著耶穌及聖母子,屏頂則呈交連燭火往兩旁竄燒。頂緣特意雕成細膩綴邊,而勾弧下空間是更為繁複的鏤刻,以團密花葉包繞著鑲畫。但更炫目的是正中門扉,瑰麗雕琢的金屬板面切分出框格,當中藏含帶有頂帽的小教堂,而鑲綴其間的彩石增添了撩人輝澤,令視線無法移離。

瞠目許久,我才抬首往天篷處望,祭壇上方的拱頂以耶穌為中心,橙豔金燦的光芒漸層往旁發散,再以簇擁天使展翅包繞。我接續四處走著,看看側廊在聖像屏前添築的鑲畫赭石隔板,看看將彩壁輝亮的團花翻葉垂燈,自然也端詳散遍身周的馬賽克拼繪。

其間細緻很令人感佩,畢竟連框邊與拱肋串接之處也精心點繪,以花葉交纏為飾帶,偶爾幻化為先知天使俯視,更遑論主圖的華美。一轉身,星墜似的光束諭示聖母無垢產子,守護接迎救世主之誕生。一仰首,有耶穌揚臂在使徒前綻出璀璨光炎,而採光罩頂為其目光炯炯。然後基督的故事以靈動姿態、豐沛背景在我周遭流轉,他走過曠野,在苦難人群中穿行,每個抬掌中的神跡,都來自心底的慈愛。

相關焦點

  • 滴血大教堂——純俄羅斯風格建築的「復活教堂」
    滴血大教堂跟莫斯科紅場的聖巴克洛夫教堂略有異曲同工之妙。絢麗圓頂富有俄羅斯中世紀教堂特色,我們覺得它很像糖果屋。這座教堂的氣質感覺比較適合出現在莫斯科,華麗的古俄羅斯風格,使得教堂與附近的建築行成鮮明的對比。
  • 俄羅斯見聞 24 關於滴血大教堂有一個悲烈的故事
    伊薩基夫斯基大教堂大門外側上,人物雕刻栩栩如生。俄羅斯快遞小哥都是騎自行車送貨的,一是看不到電瓶車,二是送貨速度太慢了。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是亞歷山大三世給他的父親亞歷山大二世建造的,因為二世是被刺殺了,紀念父親建造的!
  • 俄羅斯之旅7——雨後的滴血教堂
    接著參觀著名的滴血大教堂。這座教堂又稱基督復活教堂。它是傳統式東正教堂。這裡還有個故事:亞歷山大二世是個深受國民擁戴的君主,他體恤民情,愛護下屬。真可謂一時的疏忽大意讓他送了命,也延緩了俄羅斯民族的改革進程。
  • 喀山大教堂與救世主滴血大教堂
    宏偉的 喀山 大教堂離冬宮不遠,這個教堂很特別,它在教堂東面豎立起九十四根科 尼斯 式半圓形長柱,使教堂變成典型俄式教堂。它是根據沃羅尼欣的設計於1801-1811年建成的,專為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的重要聖物—— 喀山 上帝之母聖像而建造,並因此而得名。
  • 我的俄羅斯遊記(四)斯莫爾尼宮,滴血、喀山大教堂,青銅騎士像
    滴血大教堂我們遊覽的第二個景點是滴血大教堂,它也叫復活教堂亞歷山大二世在俄國歷史上被稱為「農奴解救者」,在其統治的26年期間,給俄羅斯帶來了許多重大變化,但最後因民意黨人炸彈襲擊重傷身亡。這座教堂就是為紀念他而興建的。從遠處看去,是典型的17世紀俄羅斯風格,即所謂教堂頂部呈洋蔥頭造型。
  • 遊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又稱之為基督復活大教堂,是為紀念被刺殺的亞歷山大二世。對於俄羅斯的印象,大部分的人都是洋蔥頭教堂。尤其是紅場上的聖瓦西裡大教堂更是俄羅斯的象徵性建築。也有他自己知名的洋蔥頭教堂:滴血救世主教堂。或者稱呼為基督喋血大教堂。
  • 世界上我最喜歡的教堂,沒有之一!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尤其在俄羅斯冬季的夜晚,乾淨寒冷的空氣通透率極高,借著夜晚的燈光,借著格裡博耶多夫運河河面免費給大教堂打出的倒影。從涅瓦大街沿著運河一步一步向大教堂靠近,如果能把街道兩邊停放的汽車移出自己的視線,我想任何人都會感覺到穿越,都能體會到時空置換,寂靜的格裡博耶多夫運河,安詳的滴血大教堂會讓你親歷一次沙俄的意境。
  • 滴血大教堂,見證反沙皇「斬首」行動
    那裡美輪美奐的滴血大教堂背後,有讓人悲傷的故事,宛如一曲悲愴的輓歌。其實,旅行的最高境界,是回到歷史的原點,猶如似錦的年華裡那一抹穿越光與影的記憶。那年春夏之交我們開啟了俄羅斯之旅。洛釗拍攝在涅瓦大街不遠處的格裡鮑耶陀夫運河旁,矗立著這座色彩斑斕,如童話般美麗的大教堂,這座五光十色洋蔥頭頂大教堂,就是聖彼得堡最令人驕傲的基督復活教堂,又稱「滴血大教堂」或「喋血大教堂」。
  • 聖彼得堡(涅瓦大街、滴血大教堂)
    就看到浩浩蕩蕩的摩託車大隊,場面極其壯觀,摩託車引擎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據了解好像是摩託快閃活動,上千輛的各式摩託車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集結,然後快速朝涅瓦大街飛馳而去~涅瓦大街涅瓦大街就在此時,突然發現正前方出現了一個 俄羅斯
  • 滴血大教堂,卻沒有「血滴」全是美景
    葉卡捷琳娜宮這裡相對於俄羅斯的冬宮和夏宮來說,那麼這裡並不是強烈推薦的一個地方,這裡的外觀被人們稱之為精巧淫蘼,你的色彩感看起來很清新,也很柔和,但是進入內部之後,可能會讓你稍許有些失望,裡面就是一些女皇生前所用過的珠寶首飾
  • 救世主滴血大教堂其實內部並不是特別大,但是裡面非常好看!
    救世主滴血大教堂其實內部並不是特別大,但用馬賽克手法堆砌起來的壁畫,確實值回票價,建議租一個導覽,可以詳細了解其歷史與建造手法。這個教堂也是歷經坎坷與滄桑,花了27年時間修復,才對外開放,但修復工作也還在進行中。教堂內部嵌滿了以舊約聖經故事為體裁的鑲嵌畫。
  • 滴血大教堂是聖彼得堡為數不多的傳統式建築,氣勢頗為雄偉
    滴血大教堂以莫斯科的升天大教堂為藍本,為了紀念在此被刺身亡的亞歷山大一世。教堂內有精美的馬賽克拼圖壁畫,上面有很多關於耶穌故事的壁畫,雖然整體不是很大,但是裡面的內容很豐富,很值得一來。只看了一個外觀,顏值非常高,跟紅場上的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是一位設計師,據說為了把最美的景觀留在俄羅斯,建完這座教堂之後,設計師就倒黴的被弄瞎了眼睛……真的顏值很高的景點~走過路過去看看吧~又名基督復活教堂,其炫麗的圓頂結構部分模仿了莫斯科的瓦西裡升天大教堂,是聖彼得堡地區少有的純俄羅斯風格建築。為了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所建,這裡也被稱為復活教堂。
  • 俄羅斯自由行之21聖彼得堡之三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和伊薩基輔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又名基督復活教堂,位於聖彼得堡涅瓦大街不遠處的格裡鮑耶陀夫運河旁。      滴血大教堂南側。       滴血大教堂總共有九個洋蔥頭(據說它代表天使的九個級別),在教堂之上,這九個洋蔥頭共同創造了一組不雷同,不對稱的集合群。南側可見五個。  右下方還有一個小洋蔥頭未拍出。
  • 滴血大教堂位于格裡鮑耶陀夫運河旁,是為了紀念一個人而建造的!
    1881年 亞歷山大二世在此地遇刺身亡,這座教堂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建造。不要覺得叫沙皇的人都很恐怖, 亞歷山大二世其實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君主,進行各種改革,對俄羅斯的近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大家可能會覺得它和莫斯科紅場上的瓦西裡升天大教堂很像,都是色彩豐富的俄式洋蔥頭,建造時確實有參考。來的不巧,趕上維修了。與喀山大教堂相比,這裡則只是建築了,空蕩的大廳裡沒有長椅,永遠擠滿了各國遊客仰頭拍攝絢麗的馬賽克壁畫。有心想拍照不如就近去旁邊的公園看看,面積很大,越遠越安靜。
  • 參觀喀山大教堂、伊薩基耶夫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彼得保羅要塞等不能錯過的建築與藝術之美
    喀山大教堂聖彼得堡最著名的涅瓦大街上,坐落著這樣一座宏偉的教堂—喀山教堂。有別於傳統的俄羅斯教堂,它兩側共有94根古典式廊柱向外延伸,形成一個半圓長柱長廊,視覺上非常壯觀。喀山教堂是後古典式建築,設計以羅馬聖彼得教堂為藍本,建造時間歷時10年。
  • 來到滴血大教堂一定要進去參觀,因為真正的精華都在裡面!
    滴血教堂建造於1883年至1907年,在 聖彼得堡 市這座非常歐化的城市裡,滴血教堂算得上唯一的一座純粹 俄羅斯 風格的建築了,它是19世紀末新 俄羅斯 風格建築和裝飾藝術最光輝的典範。滴血教堂也屬於東正教教堂,其實絕大多數 俄羅斯 人信奉東正教,這也是為什麼 俄羅斯 有如此眾多的東正教教堂。趕上滴血教堂正在裝修, 大興 土木的教堂也處於閉館之中。陰陰的天,正在修建的洋蔥頭頂,以聖瓦西裡大教堂為藍本建造的滴血大教堂,教堂內部富麗堂皇。教堂內部有7500平方米的馬賽克,由設計師設計鑲嵌組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外觀上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在修繕。
  • 不能走馬觀花地瀏覽的滴血大教堂,我們一起細看她的美
    俄羅斯很多風景,很多景點佔地面積都很大,所以很多人在遊覽俄羅斯的時候都是走馬觀花式的,但是,我覺得唯獨對待教堂不能這樣,因為教堂的內涵更豐富。因為留學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彼得堡,所以,彼得堡的教堂,我都遊覽得很仔細。
  • 為什麼叫滴血大教堂
    有一個大教堂也很有名氣,那就是滴血大教堂。前兩天我發過一個它的照片,立刻就有去過的朋友認出來了,還有朋友問為什麼叫滴血大教堂。1883年,亞歷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了紀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點修建這座教堂。這裡有皇帝的血。這個教堂以莫斯科紅場上的瓦西裡升天大教堂為藍本,建造了這座教堂。教堂外貌的藝術設計靈感,主要來源自莫斯科雅拉斯拉夫斯基火車站的建築風格及紅場上的瓦西裡升天教堂。與瓦西裡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麗、更加生動。滴血教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是典型的東正教教堂建築風格。
  • 俄羅斯遊記:聖彼得堡
    要塞的中心是彼得保羅教堂,教堂上方是高122米的鐘樓。教堂正面是造幣局,今天俄羅斯的金幣、紀念幣等依然在這裡製作。要塞南側是幾處與軍事相關的建築,如今已經改為博物館。教堂: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教堂是聖彼得堡市的一大亮點。大家看慣了西歐和北美國家的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再看俄羅斯的東正教教堂,一定會感覺到巨大的反差!莫斯科、聖彼得堡這兩個俄羅斯的最重要城市裡,教堂無疑更奢華。
  • 遊記:打卡瓦西裡升天大教堂
    紅場南面矗立的是莫斯科的地標性建築——瓦西裡升天大教堂,就是人們熟知的彩色洋蔥頭教堂。在聖彼得堡也有一座類似的教堂(還沒有去),名為滴血大教堂。莫斯科的這座教堂內部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華麗的還是它的外表,所以沒有作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