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斯莫爾尼宮
5月25日下午,我們遊覽的第一個景點是斯莫爾尼宮。
記得在《列寧在十月》裡,布爾什維克司令部就設在斯莫爾尼宮,工人糾察隊排著隊,從這裡出發,去攻打冬宮。1917年11月7日,列寧在斯莫爾尼宮發表對俄國公民的號召書,宣布一切政權歸蘇維埃。一直到1918年3月,列寧都在這裡辦公和居住。
斯莫爾尼宮
斯莫爾尼宮也叫斯莫爾尼修道院,是19世紀初由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建成的貴族女子學校。我們到達那裡時,午後的陽光照在中間東正教五頂式教堂上,白雲在藍天上飄蕩,映襯著這藍白相間的牆體、造型別致的圓頂和熠熠發光的金尖,顯示出與其他教堂不同的嫵媚風格。斯莫爾尼宮四個角上坐落著四座小教堂,形成一個漂亮的建築群。
斯莫爾尼宮院內
我們從邊上的鐵柵欄門進去,裡面有很大的庭院,參天的樹林,如茵的草坪。站在這裡,抬頭可以看到,教堂的窗戶上,都有小天使的雕塑。
滴血大教堂
我們遊覽的第二個景點是滴血大教堂,它也叫復活教堂,全稱則是「在亞歷山大二世皇帝遇難地修建的耶穌復活教堂」。亞歷山大二世在俄國歷史上被稱為「農奴解救者」,在其統治的26年期間,給俄羅斯帶來了許多重大變化,但最後因民意黨人炸彈襲擊重傷身亡。這座教堂就是為紀念他而興建的。從遠處看去,是典型的17世紀俄羅斯風格,即所謂教堂頂部呈洋蔥頭造型。
在建造教堂時,亞歷山大皇帝遇刺的地方被保留下來,那裡至今還保存著一段帶血的欄杆和橋面。只可惜沒有安排入內參觀,我們沒能目睹這個歷史悲劇的遺蹟,只在教堂外面仰望,拍幾張照片了事。
喀山大教堂內
我們遊覽的下一個景點是位於涅瓦大街上的喀山大教堂。它是為紀念俄羅斯戰勝法國拿破崙軍隊而建造的,教堂內埋葬著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英雄庫圖佐夫元帥,他的雕像就矗立在教堂的北面柱廊前。教堂裡現還存放著一件俄羅斯東正教的聖物喀山聖母像。庫圖佐夫元帥就是攜帶這件聖像奔赴前線,與官兵一起向聖母祈禱後打敗法軍的。
喀山大教堂聖壇
這一次我們是先進內參觀,再出來看外觀。導遊提示,大家要分散進去,進教堂後,男人必須脫帽,不能照相,不要大聲說話。我們隨著人群,慢慢走進教堂,裡面氣氛莊嚴肅穆。有些人在聖殿前排著隊,走上聖壇,似乎是去懺悔;有的人手持著蠟燭,到神像前點亮後閉目默念,然後劃著十字走開。雖然我不信基督教,但也不能不被這裡的氣氛和這些教徒的神情所感染。
喀山大教堂廊柱
走出教堂,我們來到教堂前邊的花園,從遠處看教堂外觀。喀山大教堂1801-1811年建成,其正面是一個呈半圓形柱廊,柱廊由兩排94根需數人合抱的石柱組成,中間聖殿上方是高達70米的教堂圓頂。此圓頂是俄羅斯建築史上第一個使用金屬結構的建築。整個教堂造型雄偉,氣勢非凡。
十二月黨人廣場
我們重新上車後,大巴車又開向上午去的地方,這一次總算有地方停車。我們過馬路,穿過一片樹林,來到十二月黨人廣場。
青銅騎士雕像
在這裡,聳立著作為聖彼得堡標誌的青銅騎士雕像。只見在一塊巨石上,一匹駿馬前腿騰空而起,彼得大帝安坐在馬鞍上,左手拉著韁繩,右手前伸,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那駿馬的馬蹄踐踏在一條長蛇身上。這馬象徵著俄羅斯,而蛇則代表當時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邪惡力量。
青銅騎士像前留影
我繞著雕像轉了幾圈,感覺從任何方向仰望青銅騎士,都能強烈地感受到它那種壓倒一切的氣勢,那種不可戰勝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從而體現到為什麼彼得大帝能夠建立那樣的豐功偉業。
(未完待續。本文附圖均為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