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21號」成蟹池塘養殖
1、池塘條件
池塘形狀規範,塘埂堅實不漏水,池埂坡比1:3,池底平坦少淤泥,池塘進排水系統完善。面積1040畝均可,平均水深1.01.5米。
2、蟹种放養
(1) 放養準備在冬季,清除池塘過多的淤泥,並經陽光暴曬 1個月。蟹种放養前一個月,每畝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漿後全池潑灑。
(2) 蟹种放養
① 蟹種質量要求:規格整齊、肢體健全、反應敏捷、行動迅速、體表無附著生物和寄生蟲、無病斑、無早熟,規格一般以100160隻/千克為宜。
② 放養時間:春節前後。
③ 放養數量:根據養殖規格與產量情況,合理確定放養密度,一般以6001200隻/畝為宜。
3、水草種植
(1) 水草種類當前成蟹養殖的主要水草種類有伊樂藻、輪葉黑藻和苦草。
(2) 種植方法
①伊樂藻的種植時間和方法:通常在1月下旬至2月初,水溫 在510°C為伊樂藻的最佳種植時間。將池塘水排乾,施有機肥50100千克/畝用於草體生長。種植時每5列為一組,列間距1 米,組間距5米,每株草1.52.0千克,株間距1米。伊樂藻全部種植好後再加水30釐米。
② 輪葉黑藻的種植時間和方法:4月初水溫為1015℃時,每5列為一組,列間距1米,組間距5米,每株草1.52.0千克,株間距1米,全部種植好後加水,將水草淹沒即可。
③ 苦草的種植時間和方法:4月中旬水溫為1015°C時,把苦草種籽浸泡、搓捻、拌入泥土或黃沙,沿著池塘周邊和塘底水位淺的部分均勻播撒,每畝0.5千克。
4、飼養管理要點
(1) 投飼要點詞料種類包括螺螄、配合飼料、粗飼料(如玉米)和野雜魚等四大類。螺應在清明前投放,每畝500千克左右。前三次銳殼應投餵蛋白含量在34%42%的全價配合飼料;後兩次蛻殼(高溫季節期間)可適當投餵粗飼料,但最後一次蛻殼應以全價配合飼料為主,以提高蛻殼後的增重量;最後一次蚊殼完成後,可投餵野雜魚等動物性飼料。有條件的地方可全程投餵野雜魚。
(2) 水草管理要點水草種植初期要控制好水位,一般超過水草510釐米即可,對水草長勢不好的池塘要及時進行補種。
高溫季節要對伊樂藻進行割茬,保持藻體距水面30釐米左右; 輪葉黑藻高溫季節會出現過密情況,採取打通道的方法疏通。池塘的水草覆蓋率以60%70%為宜
養殖後期應及時清除過多的水草,減少水草覆蓋面積,便於捕撈及保持河蟹品質。
(3) 水質管理要點整個飼養期間,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透明度保持在30釐米以上。適時採用底部增氧設施進行增氧,根據水質情況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調節水質。
當池塘水質不良時,應及時加注新水,使池水長期保持在1.2米左右,特別是78月高溫季節,可適量加水,增加池水深到1.5米左右,防止水草敗死影響水質。
諾亞1號 '
2017年4月,中華絨螯蟹新品種「諾亞1號」獲農業部頒發水產新品種證書,品種登記號為GS-01-005-2016。「諾亞1號」是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江蘇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選育而得.
「諾亞1號」親本來源於長江幹流江蘇儀徵段中華絨螯蟹野生群體。2004年底.從長江幹流江蘇江段收集獲得中華絨螯蟹野生群體,從中挑選出選育基礎群體。挑選基礎群體中華絨螯蟹的要求主要有:體形健壯、附肢齊全、活力強、性腺發育良好;有4個額齒尖,額齒間缺刻深,內額齒間缺刻呈「U」形,具備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顯著特徵;雌蟹體重150克以上,雄蟹體重200克以上。
採用群體繼代選育技術,奇數年和偶數年同時進行,經連續5代選育而成。奇數年和偶數年F5代群體生長速度分別比對照群體快19.86%和20.72%。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諾亞1號」成蟹大規格率顯著提高,雄蟹200克以上的比例達56%以上、雌蟹150克以上比例達41%以上,分別比對照組高 21%和 18%。
「諾亞1號」在無錫、常州、蘇州、南京、淮安、宣城、蕪湖 等地區進行示範應用,共生產大眼幼體約1.6萬千克,累計應用面 積超過2.2萬畝,新增產值8500萬元,新增利潤2100萬元。適宜在我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養殖。
小編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小編會持續分享螃蟹養殖方式。如果你有更好的養殖方法,希望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