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中國國家地理》上,曾經對祁連山有過這樣的評價: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沙漠也許會大大向蘭州方向推進。正是有了祁連山,有了極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區降雨才發育了一條條河流,才養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
事實也確實如此,所以,《中國國家地理》隨後這樣寫道:祁連山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絲綢之路,不僅僅是引來了宗教、送去了玉石,更重要的是祁連山通過它造就和養育了冰川、河流與綠洲做墊腳石和橋梁。
祁連山脈的地位在上述的評價中已然不難看出,但究其歷史淵源,我們則首先要從它的名字開始。其實,祁連山這個名字古代匈奴語,意為「天之山」。迄今為止,遊牧在這裡的匈奴人的直系後裔——堯熬爾人仍然叫祁連山為「騰格里大坂」,意思也正是如此。
說到祁連山,就得說祁連山前的河西走廊,就得說由此經過的「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文化遺蹟和名勝眾多,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留下了眾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古蹟和關口、城鎮。
圖為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河西走廊與祁連山風光。實際上,祁連山對於甘肅乃至整個中國的意義極為重大,它就像是一座守護神,也像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孕育了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也幫助乾旱之地解決了水源的難題,阻斷了荒漠擴張相連的機會。
我們一直所說的祁連山,並不是一座單獨的山嶺,它是一座龐大的山脈群組成,祁連山系東西長800公裡,南北寬200——400公裡,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裡,這些數字都足以說明,祁連山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