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沒有了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不再是我們認識的中國

2020-12-12 騰訊網

"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班固的這段話誇讚的不是旁人,而是為大漢一雪前恥立下不世之功的霍去病。

歷朝歷代的文官武將,都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偶像,關於其功績的文學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在後世看來,霍去病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已經成了抵抗侵略的一個標杆。

(一)、曲逆奇謀神鬼運,勇冠驅虜控河西

霍去病除了率五萬精兵在二十一歲那年遠徵漠北追擊匈奴以外,還在他十九歲那年,以驃騎將軍的身份率一萬餘眾西徵河西走廊,他輾轉河西五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追擊至皋蘭山重創匈奴,一舉斬殺其三萬餘眾,匈奴的五個王爺悉數被俘,獲取的馬匹糧草和牛羊,更是不計其數。

自此以後,整個河西走廊皆歸屬於漢朝管轄。匈奴人因此哀嘆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得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可見,河西走廊對匈奴十分的重要。

同時,它對於漢朝乃至中國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有人就說,若是沒有了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不再是我們認識的中國,這句話背後究竟隱藏著何種緣由?

若是當年霍去病沒有打下河西走廊,那西漢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軍力來鞏固西邊防禦。而佔據了這裡的匈奴,西可以壓制西域各國,東可以肆無忌憚的襲擾漢朝邊境,南可以與羌人互相勾結,北則可以回到漠南故鄉。

首先,先從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說起。它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自東向西延伸兩千餘裡。

如果想要從中原去往西域,這裡是一條必經之路。若是沒有河西走廊,那就只能翻越地勢坎坷的祁連山脈,而山上有很多地方都是行人不通的。所以,河西走廊連接起了中原和西域。

如果沒有河西走廊,就不會有輝煌燦爛的西域文化傳入中原;中國本土文化也不可能影響到西方。那麼,像後世誇讚唐朝的萬國來朝,這種盛景也不會出現;而李世民也不會自封為"天可汗"。

所以如果沒有了河西走廊,中國就不會有這麼絢爛多姿的歷史文明,至少人們引以為傲的大唐神韻,會少了很多風採。同時東漢年間佛教東傳,也是走的河西走廊。若是沒有這裡,那麼今天的少林寺還有普陀寺等千年古剎也將不復存在。

中國特有的儒釋道一體的宗教信仰,也不會產生。總之沒有河西走廊,西域的東西進不來中國的文化也出不去。不會有絲綢之路,華夏文明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就連玄奘法師西行,也不會有。

河西走廊勾連著中原與西域,讓中原王朝的觸手可以一直伸展到蔥嶺。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就不會有什麼西域都護府或者安西都護府或者大都護府,也不會有那些壯志遼闊的邊塞詩,諸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古代的王朝不會想方設法的控制西域;也不會有乾隆皇帝徵戰準噶爾,更不會有左宗棠的"湖湘子弟滿天山"。因此沒有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以及甘肅西邊的部分地區,不會歸屬於中國統治。

中國也不會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是否佔據河西走廊,是一個王朝強盛與否的關鍵。古語云:"河西安,則關陝安,而中原安矣"。像漢朝唐朝還有元朝及明清這些築造了偉大歷史的朝代,河西走廊盡在其手中。

而諸如兩晉還有兩宋,就沒有河西走廊,所以不得安生,不能躋身強大王朝之列。總而言之,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是它誕育了絲綢之路是它搭建起了中西方文明連接的橋梁。

同時,每當中原大戰就會有名士前往河西走廊避難,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無數以"涼"為號的政權在這裡建立,是他們將古代文化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也是河西走廊給他們提供了避難之所。

(二)、絲路明珠,邊陲重鎮

在河西走廊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光輝文明,譬如素有絲路明珠之稱的敦煌以及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還有敦煌遺書和居延漢簡以及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敦煌與武威,酒泉還有張掖並稱為"河西四鎮",它們的名字皆是由漢武帝所取,每個名字背後都有其深意。

今天就來說一下,四鎮之一的張掖。它的意思是:"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大漢將沿著河西走廊途徑張掖以控制西域各國,氣勢不可謂不豪邁引得後人驕傲無比。

若是將河西走廊比作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那麼張掖就是控制河西走廊的關鍵節點,是重中之重。若是沒有張掖,即使控制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再向西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而古代對張掖有多麼重視呢?這裡曾經在北朝時改名作甘州而酒泉則為肅州,兩者結合就是甘肅,也就是今天甘肅這個名字的由來。

同時,張掖還曾當過甘肅省的省會。曾經的張掖雖然是個邊塞之城,但一點都不荒涼。它不像其他的邊塞城市那樣,滿是黃沙飛舞一眼望去儘是荒蕪,張掖的降水量非常充沛。

在唐朝時"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可見這裡曾是為西北軍務提供物資的重要場所。同時,張掖又運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起了國際貿易,當地生產的瓜果,遠銷西域口碑很好。

等到金秋時節張掖碩果纍纍,那些食物就如同金子一般點綴著城市因此張掖又有金張掖之稱。同時這裡又有著舉世聞名的"丹霞地貌",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期,時至今日仍以五彩斑斕交相輝映的姿態,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三)、國不可無河西,河西不可無張掖

雖然河西走廊與張掖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也有著獨特的神韻色彩,但近現代發展的重心一直是中原地區還有東南沿海地帶,因此河西走廊的存在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很低。

直到一帶一路政策的實行,河西走廊以及張掖終於得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利好,這個綿延千年的走廊和這座頗具神秘色彩的古城,以驕傲的姿態再度回歸到了世人眼前。那麼,當地應該如何利用好這股東風,讓自己的經濟得到發展呢?

首先,應當充分發揮歷史悠久的優勢。世人們從影視作品還有文學作品中,對絲綢之路都有著很多的了解。它在人們心裡,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有無數人想要在河西走廊上自駕一番,不過又擔心當地苦寒難以適應。

但事實情況是,河西走廊一帶發展的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好。河西走廊上的城市,應當充分利用好網際網路平臺,把最好的自己展現給世人。讓大家知道,河西走廊並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那裡的一草一木都敞開懷抱歡迎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其次,應當拿出自己的特色招牌。像敦煌的莫高窟還有月牙泉,那自不必多言。而張掖也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東西,比如它的山丹馬場,那裡是中國最大的軍馬場。

可以將其適當的開放,讓人們欣賞著萬駿飛馳的宏大場面。也可以讓人騎上馬兒或者騎上駱駝,切身失地的感受一下那只有在電視上才能見到絲綢之路。同時,張掖也是一座文化名城。

《霓裳羽衣曲》就是源自張掖的《波羅門曲》還有元稹的《琵琶詩》:"學語胡兒撼玉鈴,甘州破裡最星星"寫的也是張掖還有那個名作《八聲甘州》的詞牌名這些都與張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些都可以成為張掖的招牌,讓人們循著那幽幽琴聲來到這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城市感受它的魅力。此外,張掖聚居著三十多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張掖也可以藉此來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旅遊。

再者,張掖的七彩丹霞、祁連山雪峰以及獨具特色的張掖沙漠,還有沙漠綠洲和花海古城、鼓樓農田等都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因此只要張掖願意花時間向世人講好張掖故事,自然會吸引到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

總而言之,河西走廊與張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馬踏飛燕"誕生的地方定當會成為旅遊名城。

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是另一個中國,中國不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地理上都會出現殘缺,如果有機會,還是要身臨其境的感受下這份獨具特色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是另一個中國
    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河西走廊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之重要,假使沒有河西走廊和張掖,那可能現如今的中國可能就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大公雞」,而是另一個中國。 那一年,漢武帝正式增設河西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將河西走廊納入華夏版圖。 而其中,如果說河西走廊是連通中原和西域的要道,那麼張掖便是河西走廊的要道,因為張掖正處於河西走廊最狹窄之處,可以說是河西走廊的咽喉。當年漢武帝給此處命名為張掖,正是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的意思。
  • 河西走廊這四座城市,不僅是歷史名城,更是中國夢的起源!
    從祁連山發源的河流,也孕育著河西走廊的綠洲,也孕育出華夏文明和一步步走來的歷史,從漢武帝派出使者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河西走廊」正式進入了中華民族的視野!在現在中國的版圖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行政區域猶如玉如意般的省份—甘肅,而河西走廊就位於甘肅省的中部;河西走廊東起烏哨嶺,西至星星關,南靠祁連山,北臨馬鬃山;因地處黃河以西,南北都是陡峭的高山,形似走廊,故被命名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東部起點烏鞘嶺,恰好在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
  • 張掖見聞錄三,用一天時間逛三個地方,認識一個真實的張掖
    張掖是甘肅省河西走廊上的重要城市,有4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人口卻只有100多萬,人口密度真是低得不得了。雖然張掖是青甘環線、絲綢之路、河西走廊等旅遊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即便是在旅遊旺季,張掖市區也沒有人山人海的景象
  • 祁連山養育的河西走廊,為中國拽回了一個新疆?
    祁連山作為中國龐大的山系之一,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近1000千米。我們常規意義上所說的祁連山,僅僅說的是甘肅張掖一帶的祁連山。祁連山是中國西部一條重要的生態屏障,上世紀80年代末,在祁連山北部的中東段設立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跨越張掖、武威、金昌三市,規模之大為空前之態。
  • 走過甘肅河西走廊4個旅遊城市,最喜歡還是張掖,看點豐富門票低
    2020年的8月初,小馬重新又走了一次河西走廊,相比上一次的自駕之行來說,這一次的河西走廊之行讓我對於這幾座城市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些歷史悠久的古城可謂是既可以看到濃濃的大西北自然風情,也可以看到極具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的風情。
  • 河西走廊之旅---張掖篇
    [隋]江總·《別永新侯》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甘肅省地級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有漢、回、藏、裕固等38個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國唯一集中居住在張掖的一個少數民族。
  • 張掖市長登上清華EMBA「行知中國」課堂(組圖)
    黃澤元市長為學員授課8月18日,「行知中國·絲綢之路」第三屆全球商學院智慧精英挑戰賽在甘肅張掖山丹霞口拉開帷幕。「行知中國」是清華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主辦及開設的體驗式教學的重要課程,是清華經管EMBA「天、地、人、通」中,「通」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已舉辦三屆。本屆有近500名清華大學在校生、校友、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EMBA企業家學生,組成了13個隊伍參與其中。「行知中國課堂已經是第三次在張掖舉辦,這也是我第三次參加這個活動,對這個活動有著非常深刻的體驗。」
  • 甘肅河西走廊之金張掖,最美的風景永遠在去自駕的路上
    張掖是一個適合自駕遊的地方,當公交車或班車難以到達,自己開車去就非常方便了。蘭州--張掖自駕,全程約511公裡,預計耗時5小時左右。來到張掖,會發現粗狂的大西北也有柔美的一面。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河西走廊中段,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綠洲景象。
  • 中國不僅有胳膊還有拳頭:胳膊是甘肅河西走廊,拳頭就是新疆南疆
    漢武帝在河西之戰中戰勝匈奴後,西漢王朝完全佔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河西走廊地區,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但那個時候,人們仍然不把河西走廊叫河西走廊,而是叫做河西地區或者河西四郡,即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簡稱河西。在這裡,歷史上的河西地區被特指縮小到了這一範圍,唐玄宗時置河西節度使管轄甘肅及河西走廊。
  • 唐虓:我鏡頭下的河西走廊
    「「當時我剛剛在北京參加一個企業家孵化營,畢業的那天晚上和孵化營的同學聚餐,聊起各自的家鄉,他們大部分人對甘肅的印象就是河西走廊。這時候我才驚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甘肅人,我竟然從來沒有去過河西走廊,是時候該回去看看了。「於是,我第二天從北京出發,開始了為期11天的河西走廊之旅。」
  • 暑行在路上,張掖丹霞,甘肅河西走廊上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雖然剛過立秋,但南方的故鄉依然處於難以忍受的炎熱之中,避暑的西北之行還在繼續, 作為資深的攝影愛好者,我最喜歡能把鏡頭記錄在自然最有魅力的場景中, 行進到長期嚮往的「張掖丹霞」,被稱為甘肅河西走廊最美的風景線,是古絲綢之路上最閃耀的明珠,張掖丹霞確實是不可思議的自然最美傑作,當你面對這樣五彩繽紛
  • 沒有祁連山就沒有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幾張圖帶你認識一下祁連山
    2006年的《中國國家地理》上,曾經對祁連山有過這樣的評價:沒有祁連山,內蒙古的沙漠就會和柴達木盆地的荒漠連成一片,沙漠也許會大大向蘭州方向推進。正是有了祁連山,有了極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區降雨才發育了一條條河流,才養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絲綢之路。
  • 中國規模最大的燈陣在張掖亮燈
    中國規模最大的燈陣」在張掖亮燈原標題:中國規模最大的燈陣」在張掖亮燈1月27日夜間,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燈陣」的「九曲黃河燈陣」亮燈。(記者 雒煥素 通訊員 候東山 成學磊 攝)相關報導九曲黃河燈陣在張掖亮燈燈陣全景。
  • 偉大的河西走廊從這裡向西延伸……
    今天的扁都口已成為河西走廊上有一個熱門旅遊景點。扁都口景區距民樂縣城28公裡,國道227線貫穿其中,是蘭州、西寧、張掖南絲綢之路旅遊的重要節點,是一處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避暑休閒、戶外運動為一體的高原生態旅遊景區。
  • 除了敦煌莫高窟、丹霞和嘉峪關,甘肅的河西走廊還有什麼景點?
    關於河西走廊的起源並沒有答案,遊牧民族對河西走廊的放牧起源於春秋戰國末期,這裡豐美的草原讓遊牧民族喜愛。漢帝國更是派遣了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得整個河西走廊被納入了西漢的版圖,自此河西走廊第一次納入和中原地區。
  • 行走記錄: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定義「中國」
    傳承儒家學脈的大家族四處流散,他們除了南遷逃難以外,相對來說隔離於中原、秩序安定的河西走廊也成了一個重要的逃亡方向。當時諸多儒學世家帶領家人和弟子逃亡河西走廊,其中重要的一個匯聚區是張掖,河西諸郡逐步形成幾個著名的大族,被稱作「河西望族」。他們的到來使河西走廊儒學之風盛行,很多河西子弟慕名前來求學。
  • 河西走廊:中國最美的大漠風光
    因沿路居民很少,所以去往的車輛也很少,那裡現在沒有去往那裡固定的班車,所以前往以組隊包車為主,自駕遊去往需要注意安全。 烏鞘嶺坐在去武威的車上,當看到前方出現「烏鞘嶺隧道」幾個字時,我就知道,已經進入祁連山了。烏鞘嶺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志書對烏鞘嶺有「盛夏飛雪,寒氣砭骨」的記述。
  • 張掖見聞錄二,河西走廊上的空中草原,甘肅遊寶藏級別目的地
    與之前策馬揚鞭的遊牧生活不同,現在的裕固族不再放牧,而是成為了這片草原的保護者。車行至此,你會沉醉於絕佳的光影和綠絲絨般的草地。女孩兒們則顧不上這麼多,穿上一件色彩豔麗的民族服飾拍些美照,便是再好不過的收穫了。在這片草原上,很有可能碰到裕固族的朋友,您可以和他們聊上會兒,了解一下他們的風俗。
  • 行走記錄丨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定義「中國」
    傳承儒家學脈的大家族四處流散,他們除了南遷逃難以外,相對來說隔離於中原、秩序安定的河西走廊也成了一個重要的逃亡方向。當時諸多儒學世家帶領家人和弟子逃亡河西走廊,其中重要的一個匯聚區是張掖,河西諸郡逐步形成幾個著名的大族,被稱作「河西望族」。他們的到來使河西走廊儒學之風盛行,很多河西子弟慕名前來求學。
  • 關於河西走廊,這應該是最全的介紹了
    若談及大西北旅行,一千個旅行者有一千種玩法,但要說起河西走廊,除卻地理書上的概念,對它的認識過於蒼白,只有資深玩家才能道出一二。而大西北最不能錯過的就是「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的黃金段。,真正地認識什麼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