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冠軍,飈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班固的這段話誇讚的不是旁人,而是為大漢一雪前恥立下不世之功的霍去病。
歷朝歷代的文官武將,都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偶像,關於其功績的文學作品更是不計其數。在後世看來,霍去病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已經成了抵抗侵略的一個標杆。
(一)、曲逆奇謀神鬼運,勇冠驅虜控河西
霍去病除了率五萬精兵在二十一歲那年遠徵漠北追擊匈奴以外,還在他十九歲那年,以驃騎將軍的身份率一萬餘眾西徵河西走廊,他輾轉河西五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追擊至皋蘭山重創匈奴,一舉斬殺其三萬餘眾,匈奴的五個王爺悉數被俘,獲取的馬匹糧草和牛羊,更是不計其數。
自此以後,整個河西走廊皆歸屬於漢朝管轄。匈奴人因此哀嘆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得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可見,河西走廊對匈奴十分的重要。
同時,它對於漢朝乃至中國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有人就說,若是沒有了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不再是我們認識的中國,這句話背後究竟隱藏著何種緣由?
若是當年霍去病沒有打下河西走廊,那西漢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的軍力來鞏固西邊防禦。而佔據了這裡的匈奴,西可以壓制西域各國,東可以肆無忌憚的襲擾漢朝邊境,南可以與羌人互相勾結,北則可以回到漠南故鄉。
首先,先從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說起。它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自東向西延伸兩千餘裡。
如果想要從中原去往西域,這裡是一條必經之路。若是沒有河西走廊,那就只能翻越地勢坎坷的祁連山脈,而山上有很多地方都是行人不通的。所以,河西走廊連接起了中原和西域。
如果沒有河西走廊,就不會有輝煌燦爛的西域文化傳入中原;中國本土文化也不可能影響到西方。那麼,像後世誇讚唐朝的萬國來朝,這種盛景也不會出現;而李世民也不會自封為"天可汗"。
所以如果沒有了河西走廊,中國就不會有這麼絢爛多姿的歷史文明,至少人們引以為傲的大唐神韻,會少了很多風採。同時東漢年間佛教東傳,也是走的河西走廊。若是沒有這裡,那麼今天的少林寺還有普陀寺等千年古剎也將不復存在。
中國特有的儒釋道一體的宗教信仰,也不會產生。總之沒有河西走廊,西域的東西進不來中國的文化也出不去。不會有絲綢之路,華夏文明也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就連玄奘法師西行,也不會有。
河西走廊勾連著中原與西域,讓中原王朝的觸手可以一直伸展到蔥嶺。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就不會有什麼西域都護府或者安西都護府或者大都護府,也不會有那些壯志遼闊的邊塞詩,諸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古代的王朝不會想方設法的控制西域;也不會有乾隆皇帝徵戰準噶爾,更不會有左宗棠的"湖湘子弟滿天山"。因此沒有河西走廊,今天的新疆以及甘肅西邊的部分地區,不會歸屬於中國統治。
中國也不會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是否佔據河西走廊,是一個王朝強盛與否的關鍵。古語云:"河西安,則關陝安,而中原安矣"。像漢朝唐朝還有元朝及明清這些築造了偉大歷史的朝代,河西走廊盡在其手中。
而諸如兩晉還有兩宋,就沒有河西走廊,所以不得安生,不能躋身強大王朝之列。總而言之,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是它誕育了絲綢之路是它搭建起了中西方文明連接的橋梁。
同時,每當中原大戰就會有名士前往河西走廊避難,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無數以"涼"為號的政權在這裡建立,是他們將古代文化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也是河西走廊給他們提供了避難之所。
(二)、絲路明珠,邊陲重鎮
在河西走廊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光輝文明,譬如素有絲路明珠之稱的敦煌以及四大石窟之首的莫高窟還有敦煌遺書和居延漢簡以及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敦煌與武威,酒泉還有張掖並稱為"河西四鎮",它們的名字皆是由漢武帝所取,每個名字背後都有其深意。
今天就來說一下,四鎮之一的張掖。它的意思是:"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大漢將沿著河西走廊途徑張掖以控制西域各國,氣勢不可謂不豪邁引得後人驕傲無比。
若是將河西走廊比作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那麼張掖就是控制河西走廊的關鍵節點,是重中之重。若是沒有張掖,即使控制了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區也很難再向西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而古代對張掖有多麼重視呢?這裡曾經在北朝時改名作甘州,而酒泉則為肅州,兩者結合就是甘肅,也就是今天甘肅這個名字的由來。
同時,張掖還曾當過甘肅省的省會。曾經的張掖雖然是個邊塞之城,但一點都不荒涼。它不像其他的邊塞城市那樣,滿是黃沙飛舞一眼望去儘是荒蕪,張掖的降水量非常充沛。
在唐朝時"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可見這裡曾是為西北軍務提供物資的重要場所。同時,張掖又運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起了國際貿易,當地生產的瓜果,遠銷西域口碑很好。
等到金秋時節張掖碩果纍纍,那些食物就如同金子一般點綴著城市因此張掖又有金張掖之稱。同時這裡又有著舉世聞名的"丹霞地貌",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期,時至今日仍以五彩斑斕交相輝映的姿態,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三)、國不可無河西,河西不可無張掖
雖然河西走廊與張掖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也有著獨特的神韻色彩,但近現代發展的重心一直是中原地區還有東南沿海地帶,因此河西走廊的存在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很低。
直到一帶一路政策的實行,河西走廊以及張掖終於得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利好,這個綿延千年的走廊和這座頗具神秘色彩的古城,以驕傲的姿態再度回歸到了世人眼前。那麼,當地應該如何利用好這股東風,讓自己的經濟得到發展呢?
首先,應當充分發揮歷史悠久的優勢。世人們從影視作品還有文學作品中,對絲綢之路都有著很多的了解。它在人們心裡,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有無數人想要在河西走廊上自駕一番,不過又擔心當地苦寒難以適應。
但事實情況是,河西走廊一帶發展的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好。河西走廊上的城市,應當充分利用好網際網路平臺,把最好的自己展現給世人。讓大家知道,河西走廊並不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那裡的一草一木都敞開懷抱歡迎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其次,應當拿出自己的特色招牌。像敦煌的莫高窟還有月牙泉,那自不必多言。而張掖也有很多獨具特色的東西,比如它的山丹馬場,那裡是中國最大的軍馬場。
可以將其適當的開放,讓人們欣賞著萬駿飛馳的宏大場面。也可以讓人騎上馬兒或者騎上駱駝,切身失地的感受一下那只有在電視上才能見到絲綢之路。同時,張掖也是一座文化名城。
像《霓裳羽衣曲》就是源自張掖的《波羅門曲》還有元稹的《琵琶詩》:"學語胡兒撼玉鈴,甘州破裡最星星"寫的也是張掖還有那個名作《八聲甘州》的詞牌名這些都與張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些都可以成為張掖的招牌,讓人們循著那幽幽琴聲來到這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城市感受它的魅力。此外,張掖聚居著三十多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張掖也可以藉此來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旅遊。
再者,張掖的七彩丹霞、祁連山雪峰以及獨具特色的張掖沙漠,還有沙漠綠洲和花海古城、鼓樓農田等都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因此只要張掖願意花時間向世人講好張掖故事,自然會吸引到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
總而言之,河西走廊與張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馬踏飛燕"誕生的地方定當會成為旅遊名城。
若是沒有河西走廊和張掖,中國將是另一個中國,中國不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地理上都會出現殘缺,如果有機會,還是要身臨其境的感受下這份獨具特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