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尋找失去的美味

2021-02-17 夢海囈藍

徽菜菜系又稱"徽幫"、"徽州風味",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於南宋時期的徽州府(現黃山市,江西省婺源縣,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組成),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根據2009年出版的中國徽菜標準,正式確定徽菜為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五大風味,沿江菜、沿淮菜、皖南菜的總稱。代表菜品:紅燒果子狸、火腿燉甲魚、黃山雙石、雪冬燒山雞、符離集燒雞、蜂窩豆腐、無為燻鴨等。

宋高宗曾問歙味於學士汪藻,汪藻舉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據《徽州府志》記載,早在南宋間,用徽州山區特產"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做菜已聞名各地。

徽菜起源於徽州府城歙縣(古徽州),徽菜發端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民國間徽菜在績溪繼續進一步發展。安徽省績溪縣被授予中國徽菜之鄉稱號,每年均舉辦國際徽菜飲食文化節。

徽菜,即徽州菜簡稱,是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之一,起源於古徽州其名稱貫穿並伴隨了800多年的徽州歷史建制,其發端可以追溯至更早之前。中國的八大菜系各自產生並發展於古代不同的歷史時期、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以及其特有的地域飲食習慣,它與地緣有關,而不是以行政省份為單位而劃分出的籠統概念。根據不同菜系的影響力,既有跨越省份,也有幾個菜系同時存在於一省之內的情況,經過長年累月,歲月更迭,各菜系之間相互滲透、取長補短,除了尤其顯著的地域特色之外,也更多的趨於共通。「徽」是徽州的簡稱,「徽菜」因徽州而得名,其因徽州商人的崛起而興盛,又因徽商的沒落而衰弱。徽州商幫的發跡對飲食的講究進而刺激了家鄉飲食業的發展,不僅使得徽菜的層次提高,成為宴請應酬的必備,也促使徽菜館遍布全國各地。徽商走到哪,哪裡就有徽菜的影子。在徽廚遍天下的時代,徽州菜餚達到鼎盛,經營者不僅繼承徽菜的烹飪傳統,把徽州人的食俗傳到異鄉他幫,還吸取各幫烹飪技術之所長,樣樣烹飪入味。發展出的菜品有:全家福、鳳還巢、炒鱔糊、楊梅丸子、沙地鯽魚、銀芽山雞、紅燒划水、五色繡球、三蝦豆腐、翡翠蝦仁、紅燒大烤、蜜汁火方、腐乳炸肉、雪映紅梅、火煺燒邊筍、松鼠溜黃魚、砂鍋鴨餛飩等數百種。 如今徽菜中還保留了一品鍋、刀板香、醃鮮臭鱖魚、虎皮毛豆腐、問政筍、火腿燉甲魚、黃山雙石(石蛙燉石耳)、楊梅圓子、鳳燉牡丹、荷葉粉蒸肉、青螺燉鴨 、中和湯 等傳統佳餚。

徽菜的主要特點: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額。徽菜系在烹調技藝上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較少,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餚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三是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燻、蒸菜品而聞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的鼎盛時期,正是徽商獨霸中國的時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給徽州菜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關於徽菜的傳播與發展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說,當時徽商談生意、應酬或是好友聚會都會擺上一桌家鄉菜,以示為對待貴賓的尊重。因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獨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於是徽菜開始邁向注重品質、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二是說,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鄉,所以有求必有供。於是遍布全國的徽菜館開始陸續出現。這也推動了徽菜體系的發展。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是徽商的鼎盛時期,實力及影響力位居全國10大商幫之首,其足跡幾遍天下,徽菜也伴隨著徽商的發展,逐漸聲名遠揚。哪裡有徽商,哪裡就有徽菜館。徽州人在全國各地開設徽館達上千家,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見其涉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大。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徽菜經過歷代徽廚的辛勤勞動,兼收並蓄,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以就地取材,選料嚴謹,巧妙用火,功夫獨特,擅長燒燉,濃淡適宜,講究食補,以食補身,注重文化,底蘊深厚的特點而成為雅俗共賞,南北兼宜,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系。

取材

徽菜的烹調方法上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餚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三是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燻、蒸菜品而聞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的原料,資源豐富、質地優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徽州地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物產豐盈,盛產茶葉、竹筍、香菇、木耳、板慄、山藥和石雞、石魚、石耳、甲魚、鷹龜、果子狸等山珍野味,著名的"祁紅"、"屯綠"是馳名於世的徽州特產。

特點

徽菜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1]  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由於紅燒是一大類,而紅燒的「紅」,表現在糖色上面。對火功要求苛刻。炒菜用油是自種自榨的菜籽油,並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溫燉,有柴禾的急燒,有樹塊的緩燒,是比較講究的。傳統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條件。

當徽菜走向全國之後,仍然保持重色:調色之功;重油:調味之功;重火功:調質之功。如老或嫩,硬或軟,結或松等。徽菜用火腿調味是傳統。製作火腿,在徽州也是普及型的家庭技術。

製作方法

徽菜的烹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術,徽菜之重火工是歷來的優良傳統,其獨到之處集中體現在擅長燒、燉、燻、蒸類的功夫菜上,不同菜餚使用不同的控火技術是徽幫廚師造詣深淺的重要標誌,也是徽菜能形成酥、嫩、香、鮮獨特風格的基本手段,徽菜常用的烹飪技法約有20大類50餘種,其中最能體現徽式特色的是滑燒、清燉和生燻法。

文化傳承

文化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

徽菜的鼎盛時期,正是徽商獨霸中國的時期。徽州商人在一定程度上,給徽州菜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金華火腿在東陽,東陽火腿在徽州」。李白在金華留下詩名:「聞說金華渡,東連五百灘。他年一攜手,搖槳入新安(即徽州)。」

傳承

「徽」是徽州的簡稱,「徽菜」因徽州而得名,其因徽州商人的崛起而興盛,又因徽商的沒落而衰弱,近年來不斷崛起。徽州商幫的發跡對飲食的講究進而刺激了家鄉飲食業的發展,不僅使得徽菜的層次提高,成為宴請應酬的必備,也促使徽菜館遍布全國各地。徽商走到哪,哪裡就有徽菜的影子。在徽廚遍天下的時代,徽州菜餚達到鼎盛,經營者不僅繼承徽菜的烹飪傳統,把徽州人的食俗傳到異鄉他幫,還吸取各幫烹飪技術之所長,樣樣烹飪入味。[4] 

關於徽菜的傳播與發展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說,當時徽商談生意、應酬或是好友聚會都會擺上一桌家鄉菜,以示為對待貴賓的尊重。因為徽菜的取材以及特色是獨具一格的,十分具有代表性。於是徽菜開始邁向注重品質、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二是說,徽州商人遍布天下,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鄉,所以有求必有供。於是遍布全國的徽菜館開始陸續出現。這也推動了徽菜體系的發展。

徽菜歷史上有五六百個品種,經過挑選鞏固和創新,如今確定的有3000多個新老品種。其最有代表性的菜餚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黃山燉鴿」「清蒸石雞」「醃鮮鱖魚」「香菇盒」「問政山筍」「雙爆串飛」「虎皮毛豆腐」「香菇板慄」「楊梅丸子」「鳳燉牡丹」「雙脆鍋巴」「徽州圓子」、「蟶乾燒肉」、「清蒸鷹龜」、「青螺燉鴨」、「方臘魚」、「當歸獐肉」、「一品鍋」、「中和湯」等名菜佳餚。[2]  發展出的菜品有:全家福、鳳還巢、炒鱔糊、楊梅丸子、沙地鯽魚、銀芽山雞、紅燒划水、五色繡球、三蝦豆腐、翡翠蝦仁、紅燒大烤、蜜汁火方、腐乳炸肉、雪映紅梅、火煺燒邊筍、松鼠溜黃魚、砂鍋鴨餛飩等數百種。 如今徽菜中還保留了一品鍋、刀板香、醃鮮臭鱖魚、虎皮毛豆腐、問政筍、火腿燉甲魚、清蒸石雞(即石蛙)、楊梅圓子、鳳燉牡丹、荷葉粉蒸肉、青螺燉鴨 、中和湯 等傳統佳餚。

臭鱖魚

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是一道傳統名菜,徽菜的代表之一,在安徽徽州地區(徽州即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所謂醃鮮,在徽州本地土話中有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肉質鮮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鱖魚。製法獨特,食而得異香。[3] 

製作過程有講究,是把新鮮鱖魚用淡鹽水醃漬在室溫25℃左右的環境中,用木桶醃製最好,肚皮朝上擺放,用山間青石頭或河卵石壓住,時經六七天後,魚體便發出似臭非臭氣味。然後入油鍋略煎,配以豬肉片、筍片,小火紅燒至湯汁濃縮而成。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

清蒸石雞

是安徽徽州傳統名菜,此菜湯清香鬱,肉細嫩柔滑,原味鮮醇,素以珍品著稱。石雞是棲息在山澗石縫中的一種蛙類動物,乃黃山特產。以休寧縣大阜瀛所產最為著名。黃山石雞每隻重五兩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條紋,肉質細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並且具有清火、明目、滋補身體的功能,是山珍上品。

問政山筍

問政山筍是徽州山區傳統名菜。 竹筍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問政山筍在所有的筍味中最為鮮嫩,但不夠香,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則彌補了不足,這道菜就稱為兩香問政山筍。將筍加火腿骨、鮮豬肉骨燒燜,中途加進香腸、香菇。成熟後去骨裝盤。菜品有紅(香腸)、褐(香菇)、奶黃(問政山筍)三種顏色。筍經燒燜則入味透、質脆嫩,有香腸、香菇等混合芳香,是黃山春季時令菜。

皖萊即安徽菜,又稱「徽幫」、「安徽風味」。皖菜是南宋時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縣一帶)的地方風味。皖菜的形成發展與徽商的興起、發跡有著密切的關係。皖菜主要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地風味萊構成,以皖南菜為代表。皖南菜起源於徽州,故又稱「徽菜」,向以烹製山珍野味著稱,講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比較實惠。沿江菜善於運用煙燻技法。

徽菜的揚名與徽商的興盛相生相伴,徽商榮時徽菜榮,徽退時徽菜退。曾幾何時,徽隨著徽商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密集於各繁華城市,風靡一時,大有捨我其誰的態勢。徽菜是八大菜系第一個進駐上海的,多時曾到500多家,直到40年代,仍有130多家,徽菜館。那時,徽菜影響著半個中國,而現在,想找家徽菜館都要費點周折。

  但其實,徽菜自有其獨到的特色,自有其他菜系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徽菜主要是以少汙染的山區物產為主,如黃山的植物就有100多種,其他不少是可以食用的。據說僅竹筍就有17種。自外,花菇、蘑菇、平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蕨菜、黃花菜、金針菜、水芹菜……在徽州人的巧手烹飪下變成千種味道。所以,徽菜一直以烹飪山真野味而著稱。
  盛產「文房四寶」的安徽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諸如「臭鱖魚」、「李鴻章雜燴」、「朱元璋豆腐」、「胡適一品鍋」等留駐歷史的名菜,頗值食客尋訪一番。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區的地方菜為代表構成的。其特點:一是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餚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二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三是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燻、蒸菜品而聞名。四是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徽菜以烹製山野海味而聞名,早在南宋時,「沙地馬蹄鱉,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時的著名菜餚了。

相關焦點

  • 傳承徽菜:鄉土情懷的紅燒土公雞,徽菜中的家常美味,肉質鮮嫩
    傳承徽菜:鄉土情懷的紅燒土公雞,徽菜中的家常美味,肉質鮮嫩在小編的記憶裡面,徽菜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具有家鄉的味道,在小編小的時候經常會吃到奶奶做的——紅燒土公雞,土公雞是自家養的雞,肉質比較肥美,而且在雞肉上面比較緊實,這道美味算是小編在整個童年回憶裡面的一種味道
  • 楊記興振興徽菜美味 臭鱖魚刺激全國味蕾
    以美食文化饗飲食家朋的「桃花鱖魚節」雖然過去了一段時間,但仍然是徽菜美食愛好者們心中不可多得的「佳餚大狂歡」,因為它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一個以徽菜為主題的美食節日。「桃花鱖魚節」是徽菜名館楊記興發起的,意在發揚徽菜文化,將徽菜美味普及到全國各地。自從2002年創立之始,楊記興臭鱖魚從不知名小菜館,一路躍升為國內知名徽菜名吃,到底是什麼讓它受到全國消費者的熱捧,對招牌菜臭鱖魚的品嘗樂此不疲?這不得不從其對菜品的用心和對菜館用餐環境的打造說起。
  • 舌尖上的購物中心:徽菜名店皖廚在COCO Park開業
    (贏商網深圳站)詩云:"吾鄉雖處遠,佳味頗相宜",說的就是江南的徽菜。《舌尖上的中國》熱播,火了臭鱖魚和毛豆腐兩道明星菜,而這僅僅是來自皖南民間家常菜餚裡最普及的美味。      在深圳,也有一家徽菜餐廳,8年時間開出了6家店,它的名字叫「皖廚(需求面積:300-600平方米)」。
  • 四色湯菜的做法——徽菜
    >四色湯菜的做法——徽菜2012-04-05 12:30:0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將青菜洗淨,放入滾水中,浸燙一下撈出,切成3.3釐米長的段(留100克菜莖備用)放湯碗中。  2、將火腿和雞脯肉都切成5釐米長、2釐米寬的片;香菇去蒂(大的切成小塊)。
  • 「鹽重好色,輕度腐敗」,這就是徽菜的味道
    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系。徽菜起源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在清朝中、末期達到了鼎盛。徽菜是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說起徽菜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臭鱖魚、毛豆腐這些臭臭的黴黴的東西還真說對了 徽菜有「四重」,重油 重色 重火功 重原味。所以徽菜素有「鹽重好色,輕度腐敗」一說。
  • 石耳燉雞的做法——徽菜
    >石耳燉雞的做法——徽菜2012-04-05 09:08:4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將石耳用溫水泡開,反覆搓洗乾淨後再用冷水浸泡五、六次,洗淨黑水和細沙,再切成象眼片放鍋裡,加冷水500克,鹽0.5克、紹酒5克和蔥、姜各5克(姜拍松),在中火上燒開後撈出盛入碗內(煮石耳的水和蔥、姜不用);雞放入鍋內,加水燒開後撈出晾涼。
  • 拔絲芋頭的做法——徽菜
    >拔絲芋頭的做法——徽菜2012-04-16 09:00:0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先把芋頭洗淨去皮,切成滾刀切或菱形塊,放盤內待炸。  2、芝麻揀去雜質後待用。  3、火上架炒勺,燒好後倒入油750克,燒至六成熟時,將芋頭塊放入,兩次炸熟上色(呈金黃色)潷漓出油。
  • 薑母鴨的做法——徽菜
    >薑母鴨的做法——徽菜2012-04-05 12:30:0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 番鴨洗淨切大塊,老薑切成長條。  2.鍋中入黑麻油以小火爆香姜條,呈金黃萎縮貌時,撈出姜塊備用。  3.再把番鴨塊放入鍋內翻炒。  4.炒至鴨塊裡面的油出來,表面呈金黃色。
  • 徽菜、徽廚、徽商對中國烹飪的貢獻
    經過千百年的培育,績溪已經成為徽菜的交流中樞和核心園地,構織出廣泛的群眾基礎及操作平臺,支撐著徽菜的主體脈絡。當代的績溪,仍然承遞著徽菜的優秀文化和烹飪技藝,推促著徽菜走向新的高峰。今天,把「中國徽菜之鄉」的美譽授予績溪,是眾望所歸的事情。故本文以績溪為主要依據,論述徽菜、徽廚、徽商對中國烹飪的貢獻。
  • 全域旅遊丨品徽菜 遊屯溪 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問政山筍竹筍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家人起早將破土的春筍挖出,在新安江行舟時,剝盡筍殼切後入沙鍋,加江水,以炭火清燉,至杭州時打開沙鍋,筍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鮮筍一樣美味地道民間徽菜從此便成為了與徽商有關的思鄉美食。
  • 屯溪醉蟹的做法——徽菜
    >屯溪醉蟹的做法——徽菜2012-04-20 10:07:1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將活蟹洗刷乾淨瀝水,生薑拍松。  2、取蟹1隻掀開臍蓋,擠出臍底汙物,放入鹽5克和花椒l粒,合上臍蓋,然後掰下蟹爪尖1個,從臍蓋上部扎進,以釘牢臍益,使之不能張開。
  • 雞腿排骨的做法——徽菜
    >雞腿排骨的做法——徽菜2012-04-23 09:42:0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將排骨(脆骨連小排)洗淨,剁成6釐米長的小段,放於碗內,加鹽、薑汁、紹酒、味精少許抹勻,放鍋中蒸至骨膜離骨時取出,每根排骨留1/2肉。  2、將豬肉剁成泥,加入味精、薑汁、蔥末和清水少許,攪拌均勻,再打入雞蛋,加味精少許拌勻。
  • 徽菜:舌尖上的故事(一)
  • 徽菜:山野鮮味,油鹽重色
    除了百轉千回的傳奇故事以外,迷上徽菜的「吃貨」們,尤其應該銘記徽商的貢獻——徽菜。黃山學院的胡院長對家鄉菜十分自豪,並且幽默地調侃:徽菜的特點就是「輕度腐敗、嚴(鹽)重好色」。如今,這八個字似乎已成了美食家們的共識、常識,大都認為徽菜有「四重」,重油、重色、重火功、重原味。
  • 徽商故裡 走出故裡尋徽菜
    徽商行跡之處,必有徽菜。徽商故裡的廚師用其精湛的技藝傳承著徽菜的本真味道,弘揚著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餐飲品牌,也讓在京城的八方食客無需遠足就可以嘗到徽菜正宗美味。黛瓦、粉壁、馬頭牆,這是位於北京徽商故裡三裡河店的門面,看似如同徽州本土的民居家門,然而,走進門繞過風擋,卻似走進一座深宅老屋,徽州建築的內飾美感撲面而至,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的餐廳,古樸大氣、溫馨舒適。
  • 徽菜中和湯
    徽菜以燒、燉、蒸為主,重油、重色、重火功,一桌簡單的徽州家常菜,就能讓人吃得渾身熱乎乎暖烘烘的,與寒冷的天氣相得益彰。而另一方面,取自冬天的食材則是徽菜的頂級原料,是春天的山珍、夏天的河鮮、秋天的果蔬不可比擬的。
  • 白菜佛手卷的做法——徽菜
    >白菜佛手卷的做法——徽菜2012-04-24 10:32:0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大白菜先入開水中川燙撈起漂涼,去葉,切薄片中間劃五刀。  2、材料A切碎擠幹水份。  3、鍋熱入油,倒入A料炒香,再加入B材料炒拌勻盛起待涼,包入大白菜內,捲起如佛手形,放入蒸盤蒸約10分鐘,取出。
  • 這些徽菜作品,大家覺得怎樣?
    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 後來蘇菜和滬菜都或多或少地汲取了徽菜的精華。
  • 炸芝麻雞的做法——徽菜
    >炸芝麻雞的做法——徽菜2012-04-12 09:43:4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徽菜。  製作方法:  1、將雞脯肉剔去皮,筋,同豬肥膘肉一起洗淨,分別剁成細泥,一起盛在碗內,加1個蛋清,部分澱粉,鹽,味精,花椒粉,料酒攪拌均勻,成為雞茸;另2個蛋清放到碗內,打散,打勻,加作下的澱粉拌成蛋清糊;芝麻淘洗乾淨,控水,晾乾;麵包去邊,切成片。
  • 幹蒸加吉魚的做法——徽菜
    幹蒸加吉魚的做法——徽菜2012-04-19 09:22:1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食譜原料:  加吉魚1條(750克),水發冬菇2隻,熟金華火腿25克,冬筍25克,薑片15克,蔥段10克,花椒6粒,花椒6粒,精鹽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