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茴香砂仁不是一道菜也不是果品,而是珍稀瀕危花卉
文:花木君
對膳食美味比較擅長的朋友,或者對中藥材比較熟悉的中醫大夫,應該對砂仁不陌生,知道砂仁是一味芳香性中藥材和鮮美的食材調料,具有健脾開胃、補氣養血之功效,在醫藥界和膳食行業非常馳名。
(砂仁)
然而提到茴香砂仁,不了解的乍一聽,會以為是一道菜餚或者像砂仁一樣的乾果,其實都不太準確。茴香砂仁是一種植物,並且是我國雲南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
茴香砂仁(Achasmayunnanense T. L. Wu et Senjen ),是姜科(Zingiberaceae)、茴香砂仁屬(Achasma)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1.8米;葉片披針形,長約46釐米,寬約7釐米,兩面均無毛;葉柄長5毫米;葉舌卵形,長約1釐米,不2裂。
總花梗由根莖生出,大部埋入土中,長約5釐米,上被鱗片;花序頭狀,貼近地面,開花時好象「一朵」菊花;總苞片卵形紅色,小苞片管狀;花紅色,多數,花時每6朵一輪齊放;花萼管狀,頂3裂;花冠管較花萼為短,頂端具3裂片;無側生退化雄蕊;唇瓣基部與花絲基部連合成短管,上部舌狀部分頂端2淺裂,基部擴大,內卷呈筒狀,中央紫紅色,邊緣黃色,突露於花冠之外,好象菊科植物的舌狀花;子房被短柔毛;果球形;花期6月。
茴香砂仁和砂仁不同,雖然都屬於姜科,然而砂仁屬於豆蔻屬(AmomumL),茴香砂仁屬於茴香砂仁屬(Achasma)。砂仁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自然種群較多,穗狀花序,花白色。茴香砂仁則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僅僅分布在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由於其根莖葉等搓揉之後,具有茴香味,又因為和砂仁頗為相似,故而得名茴香砂仁。
砂仁
茴香砂仁屬全屬有19種,主產於亞洲熱帶地區。我國有2種,分別為茴香砂仁和紅茴砂(Achasma megalocheilos Griff.)。二者區別有幾點:
① 茴香砂仁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僅僅分布在雲南西雙版納的景洪、勐臘地區;而紅茴砂則分布在海南的崖縣、保亭、萬寧、白沙等地,另外馬來亞也有分布。
② 紅茴砂植株較高,高2-3米;而茴香砂仁一般在2米以下。
③ 茴香砂仁的葉片披針形,紅茴砂的葉片是長圓形;茴香砂仁的葉片兩側均無毛,而紅茴砂的邊緣及葉背中脈上被短柔毛。
④ 茴香砂仁的花唇瓣中央紫紅色,邊緣黃色;紅茴砂的唇瓣則為鮮紅色(猩紅色)。
⑤ 茴香砂仁花期6月;紅茴砂花期4-5月。
紅茴砂
茴香砂仁是西雙版納傣族著名的藥材之一,民間應用由來已久,傣族人利用其根莖作為驅風行氣和健胃的良藥,也常用來煮水代茶喝,以防中暑解腹脹,是傣族人最喜愛的植物花卉之一。
茴香砂仁是非常奇特美麗的植物,其花生於林下地表之上,夏天抽出,鮮紅色的花苞非常顯眼,猶如紅色的菊花,開花時花由外向內一輪輪地依次開放,每6片一輪次綻放,苞片、花萼及花瓣紅色,唇瓣較大且突露於花冠之外,外部及邊緣黃色,內部紫紅色,中間的紅色猶如美麗的眼睛,在黃色苞片的襯託下,精美絕倫,猶如彩色重瓣菊花綻放,因而具有較高的園藝觀賞價值。
茴香砂仁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由於分布地狹窄,僅僅在雲南少數地區分布,自然種群數量稀少,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
茴香砂仁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醫藥價值以及科研價值,因而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加強相關保護措施,並且也希望能夠積極開展人工培育和繁殖工作,從而使得這種美麗的植物能夠在更多的地區廣為栽培繁殖,並早日脫離瀕危境地。
2020-2-14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