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無論哪個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鬱達夫《故都的秋》這句話寫盡了秋天的精髓,也道出了秋天的可愛之處。
秋天,總是讓人喜歡,讓人迷戀,而恩施大峽谷的秋,更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恩施大峽谷海拔800至1800米,地貌複雜,有山有水有田野,有明顯的秋季,也有明顯的秋景,更有讓人回味無窮的秋果秋實。
秋 樹
峽谷的秋樹,最先進入人們的眼帘,最早進入人們的記憶。大峽谷植被茂密,樹木種類豐富,秋日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海拔漸漸攀升,一層一層變換出不同的色彩,最下層依然是四季可見的綠色,中間的樹木已經慢慢變黃,最上層的樹木被紅色覆蓋,層林盡染,風景如畫。
最典型的有楓樹、燈籠樹、水杉。大樓門返程下方的手扶電梯兩旁種滿了楓樹,還沒入秋,有些等不及的楓葉已變成了紅色,到了晚秋,所有楓葉均已鮮紅似火,乘扶梯下山,穿行於紅楓林中,梯移景換,如夢似幻。
燈籠樹可以說是大峽谷的代表樹木之一,遊客中心停車場遍地都是,進出大峽谷的路邊山間隨處可見,秋天燈籠花開得正旺,紅紅火火地開在樹頂上,有紅有黃,引人注目卻不顯得招搖,與藍天白雲綠樹青山相得益彰,隨手一拍就是燦爛的秋天。
沐撫古鎮的水杉秋末黃了,遊客中心去沐撫古鎮的路旁全是古老高大的水杉,高過屋頂,看起來比樹下吊腳樓的年齡更大,形成天然的雨蓋,襯託出古鎮的古老感。水杉最好的季節是深秋,全枝變黃,像是輕飄飄懸在空中,行車樹下,別有一番趣味。
秋 水
峽谷的秋水,經過了夏天的奔騰衝瀉,此時顯得寧靜致遠。七星寨上能看見雲龍河和雪照河,秋天的河水總是清澈。
地縫裡潦水盡而寒潭清,瀑布依舊直下百丈,但落在地上變得慢慢悠悠,遍布的大大小小十來個水潭,偶爾有數片黃葉漂浮其上,更凸顯出河水的無暇。
秋雨的性子慢,往往一下就是兩三天。在山間的客棧住一晚,聽聽窗外的秋雨打葉聲,萬般煩惱都拋去九霄雲外。
雨過天晴之後,空氣透明清晰,整個山景如洗過一般,有時天上聚起大朵大朵的白雲,繚繞在絕壁頂峰,宛若仙境一角。
秋 果
峽谷的秋果多,常見的有沙棘、柿子、板慄、獼猴桃。沙棘隨處可見,沙棘果雖小,但顏色鮮紅,搖曳在荊棘石堆間,「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沙棘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讓人注目,也讓人欽佩。沙棘果可以食用,但味道酸澀,艱苦時期作為糧食救了不少人,故恩施地區也稱其為「救命糧」。
秋天的枝頭是柿子的枝頭,柿子變得緋紅,掛在枝頭上像一個個手掌大的燈籠。當地人採摘後會留幾個柿子在樹上,留給鳥兒過冬,既是對鳥兒的善待,也是對人類自身的寬容。
板慄到了秋天就迫不及待地裂開針球,露出針球裡的果實,風兒一吹,順勢落在地上。大峽谷的板慄個大飽滿,生吃熟吃味道都好,生吃脆甜,熟食粉糯。街上偶遇賣炒板慄的小攤,遠遠就飄來了板慄的香味。趁熱剝下已經裂開的褐色殼,一口一個,是秋天的絕配。
七星寨中隨處可見獼猴桃,密密麻麻躲藏在獼猴藤蔓下,尤其是石芽迷宮路旁那一株,極其壯觀,估計有近千個果子。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峽穀草未凋」,大峽谷的秋,既有層林盡染的風景,也有春種夏長的秋實,讓人一眼喜歡,讓人終生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