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10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金潔珺 章然 繪圖 王璐)寒露至,秋色漸濃。走在路上,桂花香撲面而來,你會真切地感覺到秋天正在枝頭和你捉迷藏。
長假一上來,不少家長和孩子都已經接到了新的課外作業——識秋果。
杭州的秋果有哪些?除了柿子、板慄這些「大眾品種」,好玩好吃的秋果在哪裡?錢報記者來到杭州植物種類最多、最集中的杭州植物園裡,和植物園植物分類所高級工程師黎念林一起,四處搜羅,給大家來了回「秋果大會」。
●南酸棗算是十分實惠的秋果了,果肉可吃,味道絕對提神醒腦。吃完後果核也不浪費,可以串手鍊,寓意吉祥。
杭州植物園裡有很多南酸棗樹,時不時能聽見南酸棗砸在地面上的聲音。找它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盯著地面。現在已是南酸棗結果晚期,不少棗樹下都有腐爛程度各不相同的南酸棗,我們就這樣找到的。
南酸棗最好認的就是果核——頂上會有五個眼睛似的小孔,分布均勻,所以有人也管這果核叫五眼果。杭州植物園的工作人員說,果核還可以用來做好看的手串。
南酸棗可以吃,南酸棗糕的原料就是它,它酸酸甜甜的。可南酸棗卻是酸爽大於清甜——特別是青的,第一口咬下去能酸到皺眉,咬下第二口,就可以感受到南酸棗的黏絲了。
南酸棗有個別名叫鼻涕果,果肉的質感就是黏絲特別多,吃起來有些滑溜溜,很難咬斷。據說古人很愛吃,很多古代遺址裡有南酸棗核。
常見地:杭州植物園裡的南酸棗最多,杭州西山森林公園也有幾棵。
●拐棗,城市的孩子可能不常見,因為城裡的拐棗樹不多,農村常見。
杭州人把它叫做金勾勾,諸暨人叫木勾留。拐棗樹很高,果子長得也高,如果不是特意去尋,可能一不留神就打它樹蔭下走過了。
杭州植物園裡給拐棗配的標識上寫的是學名,叫枳椇。
叫它拐棗,也不委屈,因為它和棗一樣,都是鼠李科的植物,「拐」倒是有些形容它樣子的意思。
我們吃的拐棗其實並不是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不過眼下並不是吃拐棗的好時候,因為它要在落霜後才變甜,現在吃有點像是連著柿子皮吃柿子,甜味在開頭,澀味在後面。這時候拿到拐棗可以放在冰箱裡一段時間,等等它的甜味。
常見地:杭州植物園
●黎念林告訴記者,早來半個月,我們還能見到一種美味的秋果——梧桐果實。
這個梧桐可不是街上常見的法國梧桐,而是中國梧桐,傳說中鳳凰最愛棲息的梧桐。
我們來的時候有點遲了,只在一棵梧桐樹上找到了不多的幾顆果實。
梧桐的果實叫蓇葖果,它外形有點像是幾片葉子合在一起,裡面包裹著種子,等到成熟的時候,果殼瓣會分開,每瓣上都掛著種子。種子不過黃豆大小,褐色,表面皺巴巴地,有點像乾燥的豆豉。「我們吃的其實就是梧桐的種子。」黎工指著像枯葉的果殼瓣上粘著的種子說。「加點油,炒著吃,味道也和黃豆差不多。」
常見地:杭州的中國梧桐不常見。除了植物園,可以去中河南路上看一看,據說那裡有一排幾十棵中國梧桐。
●火棘,名字聽起來有些危險,不過卻是種常青植物,當然也可以吃。火棘和蘋果、桃子、櫻桃均屬薔薇科,而薔薇科的果實多半都可以食用。
隨手摘下一顆開得紅彤彤的火棘,第一感覺是小,還沒怎麼嘗到肉就沒了,也沒啥核可吐,第二顆吃就有了經驗,嚼慢一點,可以感受到粉粉的果肉,有點像蘋果,但是水分少,味道也淡。火棘有個別名叫「救軍糧」,據說當年諸葛亮和魏軍對壘時,糧草未能及時運到,靠火棘果腹渡過了難關。
常見地:火棘是常見的低矮灌木,路邊綠化帶和公園裡隨處可見。
●杭州的銀杏林不算少,很多就在居民區附近,不少杭州人也愛去銀杏林轉轉,撿拾銀杏果。
並不是所有的銀杏樹都結果,只有雌株才會結果。現在是銀杏果成熟季,杭州植物園南門往裡走的一排銀杏樹下都是掉落的銀杏果。熟了的銀杏果顏色有點像紅透了的小金桔,聞著還有點甜香,剝開果殼和果肉,取出裡面的核,就是人們熟悉的白果。
新鮮的白果吃起來澱粉感很重,有點像板慄,但是沒板慄甜,還很苦。黎工特別提醒道,銀杏果不要生吃,也千萬不能多吃,「銀杏果裡有微量氰化物,是有毒的,吃多了可是真會中毒的。」
常見地:朝暉公園的銀杏林、曙光路、大關西苑小區門口、孤山銀杏林、五雲山銀杏林。
●最後介紹個很有趣的果子——無患子樹的果子。它的大小和桂圓差不多,不能吃,但是卻很實用,不少人都管它叫肥皂果。
無患子果剛成熟的時候,果皮和裡面的種子之間填充的是液體,一腳踩上去,來回蹭一下,都能蹭出不少肥皂泡沫來。
我撿到的無患子果有些老了,表皮皺巴巴的,黎工說皮厚了,但是剝開只要搓,還是能搓出來一些泡沫的。
我試了試,老了的無患子果果皮膠質感特別濃,加了些水揉搓後,可以感到手上滑溜溜的,還有股果子成熟後的香味。
常見地:無患子屬於常見的行道樹,靈隱路、龍井路、清泰街、教場路、天目山路延伸段都看到它。西湖南線的湧金廣場、蘇堤、曲院風荷、杭州花圃裡也有,據說浙大紫金港校區東區還有條無患子大道,每到秋天,就有不少學生來這裡打卡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