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子,為什麼不湊個整數一萬間呢?有種說法叫做「子不超父」。故宮是明成祖朱棣稱帝後修建的,意思是說南京故宮有1萬間房子,是太祖朱元璋修建的,朱棣北遷國都蓋了故宮總不能超過父親吧?於是蓋了9999.5間房子。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認為天上玉帝住著一萬間宮殿,皇帝不能超過1萬間,皇帝號稱是天之驕子,這也是「子不超父」的說法吧?
其實這都是無稽之談,據實際統計故宮有8600多間房子。
不管是1萬間或者是8000多間吧,有人發現故宮裡沒有廁所,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鼎盛時期故宮住著皇帝、妃子、太監等人,為什麼沒有一間廁所呢?
大家在旅遊參觀的時候,發現故宮裡面沒有公共廁所,咱們家院南牆跟都修建廁所,很自然聯想到過去皇帝、妃子、太監們如何方便呢?
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住的地方,相當於一個大家庭。我告訴大家,故宮裡面有廁所,只是你在觀光的時候沒看到,再者說了,旅遊參觀的時候誰去看皇帝的廁所呢?所以產生了錯覺。
皇帝高貴也是人,吃飯也產生廢物,也需要排洩,故宮裡沒廁所怎麼行呢?不過故宮裡的廁所比老百姓的高級和隱秘。
老百姓家裡在南牆根挖個坑就是廁所,皇帝的廁所都是專門開闢一間房子當廁所,裡面可不是挖坑,而是放上木桶,用木桶盛穢物,大家看明清電視劇時,會發現一些宮女、太監洗木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清廁所」。
為了防止有異味,宮女、太監們通常木桶下面鋪上沙子,皇上、皇后方便後用細沙遮蓋,然後放一些木炭清除異味。
大家看明清電視劇時,早上專門有人拉車收集糞便,太監、宮女就把木桶交給拉車的。拉車人其實就是「清衛生」的人員,然後把這些糞便倒在了城外,有些為了賺點外快,「清衛生」的賣給城外種菜的農民。
概括來說,現在的馬桶是用水衝,過去皇宮沒有地下排汙通道,只能靠人工運輸。明清兩朝有將近600年的歷史,隨著朝代的發展廁所有所變化,但大體如此。
比如慈禧的廁所就豪華一些,上廁所時可以奏樂,後期還用到了衛生紙甚至一些消毒液體,完事後點室內香醺一醺……
故宮廁所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規律,比如設在皇帝的寢宮旁邊,皇帝夜裡內急總不能讓他跑太遠吧?大臣議政殿的旁邊也有,大臣們內急也不能跑得太遠吧?皇后和妃子的廁所也有分別。
皇后和皇帝的廁所等同,妃子們就差一級了,至於太監和宮女則是集體廁所了。設一間屋子裡面擺放著許多木桶,多個太監或宮女可以同時如廁。
別看一個廁所,就連名稱也有說法,故宮裡的廁所統稱為官房,這可能是和老百姓家裡的私人廁所區分開來吧?總之在故宮,在古代處處體現出高低貴賤之分。
不過現在為了旅遊人們的方便,故宮修建了許多公共廁所。無獨有偶,在民國期間,袁世凱在新華門外也修了一間公共廁所。原來老袁不是為了方便人們,而是為了自己稱帝的目的。
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做了大總統,但他不滿足於當總統,他要做獨斷專行的皇帝。為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老袁聽從長子袁克定的建議,請了一位風水先生看風水,據說這風水先生相當出名,百靈百驗。
風水先生說大總統想當皇帝並不難,只要在新華門外修一個廁所來收納宮中的晦氣即可。袁世凱很迷信,於是就按照風水先生的說法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廁所。
以後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廁所並沒有保佑袁世凱皇位的穩固,稱帝不到三個月,老袁就在全國人民唾罵下得尿毒症而死,新華門外的這間廁所成了他遺臭萬年的象徵,不久就被人們拆除了。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