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好風光,看晉祠三絕周柏侍女難老泉,真漲知識

2020-09-05 行攝石門

「人說山西好風光 地肥水美五穀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呂梁......」 。這首歌曲唱出了山西的壯麗風光,令人嚮往。現在請跟著我的腳步,開始一場尋源探古之旅。

山西旅行的第一站,我們到太原市郊的晉祠,來看一看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的宗祠。

晉祠公園大門

山西,簡稱晉,晉的由來,要追溯到西周時期。周成王姬誦封胞弟姬虞於唐,史稱唐叔虞。唐叔虞宗族遷到晉水,改國號晉。這應該是山西簡稱的最早出處了。

後人為了紀念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在懸甕山麓晉水的發源處修建宗祠,稱唐叔虞祠,後稱晉祠。這裡依山傍水,古樹參天,亭臺池沼,星羅棋布;樓閣殿堂,雄偉壯觀;氣候宜人,風光秀美。

晉祠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園林式祠廟建築群,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中載體,宋元明清建築及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載體實證;是世界張氏、王氏發祥地。

了解了晉祠來龍去脈之後,這麼多中國之最,夠有歷史了的吧!趕快跟著我的腳步一起轉轉吧。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功勳塑像

晉祠分為兩部分,在晉祠周邊修繕建設的一些附屬建築設施,開闢成晉祠公園,為開放景區。聖母殿等精華部分成立晉祠博物館,必須購票才可進入參觀。

晉祠博物館裡最有看點的景點有:周柏、聖母及侍女像、難老泉,被稱為「晉祠三絕」。

晉祠博物館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水鏡臺,它座東朝西,是一座戲樓。水鏡之名取自漢書,寓意善惡忠奸盡人皆知。從建築學角度看,水鏡臺集中了殿臺樓閣四種風格。從東邊看,上部為重簷歇山頂,它像座樓。下部為寬敞的宮殿形制,它又是殿。上部所懸扁額三晉名泉,書體清秀,筆力遒勁。

水鏡臺

從西邊看,上部是單簷卷棚頂,像座閣,而下部為寬敞的高臺。這是一座由殿樓和卷棚合二為一的特殊建築,殿樓建於明代,卷棚補建於清,這種形制國內極為罕見。

戲臺

水鏡臺南側廣場

水鏡臺往西走,跨過智伯渠上的會仙橋,就到了金人臺。臺子中央一座琉璃瓦小閣,四角各立一尊鐵鑄武士像,身披鎧甲,十分英武。

金人臺

過了對越牌坊,便是擺放供奉祭品的享堂。始建於金大定八年,明萬曆年間重修。獻殿面寬3間,單簷歇山頂,四周無壁,只是在檻牆上安裝直欞柵欄,從形制上看很像一座涼亭,在國內同期現存古建中所獨有,是晉祠的三大國寶建築之一。

對越坊

獻殿前就是魚沼飛梁,走過去就是晉祠的主殿聖母殿。

魚沼飛梁

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是晉祠三大國寶之一。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公元984年)。殿高19米,重簷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六間。

聖母殿

大殿四周圍廊,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的最早實例,前廊進深兩間,極為寬敞,廊柱上八條木雕蟠龍,是中國現存古建中的孤例。聖母殿是中國宋代建築的代表作。

宋代蟠龍廊柱

殿內的四十三尊彩塑為宋代原物,是我國古代泥塑藝術的珍品。大殿正中端坐的是聖母姜邑,頭戴鳳冠,身穿蟒袍,凝視前方,四十二尊宮女、宦官分立左右兩旁,神情各異,活靈活現。這些栩栩如生的侍女像是晉祠三絕之一,給人留下了難忘的美好回憶。

聖母像、侍女像

周柏,在晉祠院內共有兩株,一株名為「齊年柏」,一株名為「長齡柏」。這兩株周代柏樹,閱盡滄桑,是歷史的見證者。

齊年柏位於聖母殿的北側,高10餘米,樹幹粗約兩圍,側臥於聖母殿頂上,與地面形成45度夾角,酷似臥龍。古柏已有2800多年的樹齡,原本大殿兩側各有一株古柏,同是周代栽植,可惜的是南側那株在清朝道光初年被迷信的鄉民砍伐了。

齊年柏

長齡柏位於東嶽祠西南,高16米,主幹粗2米多,樹形挺拔蒼勁,尤如卷龍一般。

長齡柏

走出聖母殿,駐足向兩側觀望,會發現南北各有一個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側的泉水為善利泉,南為難老泉,加上中間的魚沼泉,構成了晉祠三大神泉。可惜,魚沼和善利泉早已乾涸,只剩下難老泉了,泉水冬溫夏涼,奔湧不息。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被稱為晉陽第一泉。

難老泉

晉祠的最南部,是十方奉聖禪寺。它原是唐高祖李淵為尉遲敬德所建的別墅,後改為寺廟。寺內浮屠院內有一座舍利生生塔,創建於隋代開皇年間,塔高38米,七層八角形,挺拔壯觀。

晉祠,山靈水秀,歷史悠久,人文自然景觀十分豐富,除以上主要建築外,還有勝瀛樓、三聖祠、東嶽廟、文昌宮等等,如果時間充裕都是值得仔細觀賞品味的景點。

勝瀛樓

您對晉祠的悠久歷史感興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建議或想去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為行攝石門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作者拍攝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旅行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千裡來尋故地,2014年山西出行回顧之太原晉祠
    好親切到了太原,晉祠是不能不去。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譽為「晉祠三絕」;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組成「晉祠三寶」;還有「晉祠三匾」,指的是水鏡臺、對越、難老。
  • 太原親子遊 跟著課文遊晉祠 品晉祠三絕、晉祠三寶、晉祠三匾
    語文課本中經典篇目,梁衡的《美麗的晉祠》一文,我想是許多人美麗的回憶,當然我也因此文對晉祠神往已久,更何況有此一說:「不來晉祠,枉到太原」,既到太原,第一站必然是要到晉祠的。晉祠中軸線是晉祠的主體,晉祠三絕、三寶、三匾,除三絕之一難老泉在南部線外,其實皆在中軸線,古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除此外,有名泉、名木,小橋流水等,太美了,要多在中軸線細緻地品味晉祠文化!入目處處可見古老蒼勁的古樹,由於是冬天,樹葉落盡,你看那樹幹勁直,樹皮皺裂,虯枝盤曲,分外顯出蒼勁的風骨。
  • 太原晉祠有三寶,宋代彩塑逼真傳神,看看古代公務員在崗工作狀態
    自駕遊來到山西省會太原,查詢後確認沒幾個景點值得深度體驗,旅遊資源相對於三晉大地要匱乏許多。市內有個「督軍府」是民國時期山西督軍閻錫山的軍政府,省政府搬遷後正在恢復修繕,還未對外開放。晉祠正門幸好有晉祠給太原增光添彩,讓遊人不會路過太原而繞行。有人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 太原晉祠有三寶,聖母殿宋代彩塑栩栩如生,宦官表情神態逼真傳神
    市內有個「督軍府」是民國時期山西督軍閻錫山的軍政府,省政府搬遷後正在恢復修繕,還未對外開放,還有落後的交通設施讓人驚訝,一個省會城市周邊到晉祠的交通至今仍不完善,晉祠的牆外還在趕工修建停車場和栽種植物。給人亂糟糟的錢印象。
  • 當年連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對晉祠嘆為觀止
    如果在山西選擇一個古建去了解的話晉祠肯定是必選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三晉之勝,全在晉祠」>園內3000多年的周柏和難老泉的泉水哦希望2021年會有好運~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裡處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是後人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晉國的宗祠。
  • 山西10大必去景點之:晉祠博物館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裡處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是後人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晉國的宗祠。素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的說法。在晉祠下車後,首先到達的是晉祠公園,這是一個免費的公園,環境不錯,可隨意看看。步行約10分鐘,穿過公園便可到達晉祠的主體區域。
  • 山西多數景點年底前,工作日免門票,晉祠也在其列
    為迅速恢復今年以來飽受疫情影響的旅遊業,山西出重拳,至年底前,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境內許多著名景點免門票,晉祠也在其列。晉祠,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裡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的發源處,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遊覽勝地,AAAA級旅遊風景區,1961年3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三絕,三寶,太原晉祠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宗祠園林,值得細細品味
    晉陽古城在北宋年間被毀掉了,但晉祠卻幾近完整地留下來,經過各朝代的修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規模。晉祠是山西源頭,到山西旅行的必遊景點,「到太原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遊覽紫禁城 。」它不但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宗祠園林建築群,還是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祠內的「三絕」,「三寶」更是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 行走在山西:來山西太原必遊的三大景點,你都去過嗎?
    那麼,你知道來山西太原必遊的三大景點是什麼嗎晉祠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晉祠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
  • 山西素有「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我這次到太原旅行所聞所見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經典的「山西的文物都在地上。」既然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相信每一個山西人,中國人,都為擁有山西的古代文化歷史而自豪。
  • 中國六十年紀行-88 晉祠勝境
    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1961年3月公布晉祠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別旅遊景區。        晉祠內建築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築結構壯麗而整肅,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築以崇樓高閣取勝,南部建築樓閣林立,小橋流水,亭榭環繞,一片風光。
  • 山西必去的三大景點,「晉祠」「娘子關」上榜,你去過幾個?
    說起山西這個城市腦海裡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或許很多人會想到山西的煤老闆、山西的刀削麵、山西的老城醋、以及汾酒;但是其實我們山西有的可不止是這些,山西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孕育了很多的偉人,例如三國時代的關公就是今山西運城人、漢代驍勇善戰的大將軍霍去病今山西臨汾人、神探狄仁傑今山西太原人以及歷史上的第一位正統女皇武則天今山西文水人;山西在古代的時候是兵家常爭之地,據說只要守住了山西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就能守得住江山;歷史在這座古老的城市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
  • 第一天太原
    早上9.10分常州飛太原,10.50到太原,之前擔心的飛機晚點不但沒發生還早到了。下飛機後直奔晉祠,景區很人性化,包可以寄存,好感動。這兩棵是千年古樹,槐,柏。這是晉祠一絕。殿內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晉祠文物中極為珍貴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會的宮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縮影。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女性形象。她們個個眉目傳神,形態瀟灑,栩栩如生。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殿內其中一個侍女像為三絕的另一絕,前後雙面,一面哭一面笑。聖母兩邊各有一個宦官,靠聖母一面耳朵大,謹聽聖母話語。聖母左邊是歌舞侍女,右邊是打掃侍女,右邊年紀大些。
  •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難老泉位列「三絕」,如今噴湧著自來水
    接著分享我的山西行。山西行從大同開始,經平遙、祁縣和太谷,最後到了太原。「不到晉祠,枉到太原」,聽說過嗎?粗略算了下,此次山西行僅門票就少花了近千元。從太原火車站到晉祠,有多條公交線路,非常方便,就是車程要1個半小時,往返就是三個小時,加上遊覽時間,大半天就過去了。晉祠古建的外圍是新建的晉祠公園,風景優美,但我只是匆匆而過。
  • 探秘三晉傳承盛世,首訪晉祠公園
    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都曾對晉祠重修擴建延續至今,今更是在晉祠公園原有基礎上仿照蘇州園林擴建而成,顯得更加龐大壯觀具有特色的三晉文化更加完整的建築群。晉祠公園尤以唐碑亭乃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全碑1200多餘,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難老泉,俗稱「南海眼」,伴有柳氏坐甕傳佳話,良媳善舉澤百姓之感天動地傳說,其難老泉出自斷巖層,終年湧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
  • 太原晉祠,哪些地方值得看?聽我給你說一說!
    導語:太原晉祠,哪些地方值得看?聽我給你說一說!我們的畢業旅行最後一站是太原,因為只在太原不到一天的時間,所以我們選擇了晉祠。再走過一個坊,對了那個坊上面寫著對越二字,走過以後就進入了獻殿,獻殿聽說是晉祠三寶之一,看了看它的建造這才明白為何?四面的牆壁是柵欄狀的,通風涼爽,是可以相當於古代的一個避暑之地來看的。還有就是整個殿內的梁柱上沒有用一個釘子。聽說現在的晉祠獻殿是後來重修的。
  • 山西太原遊記·觸摸千年的古文化
    早就聽聞山西太原有一道早餐名為「頭腦」,是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到了太原就一定要認真的來品嘗一番。服務員先上一碟涼韭菜與一壺溫熱的黃酒,我再三確認了幾遍早餐喝黃酒?而且是空腹喝?在得到確定以及肯定的答案之後也就放心的喝了。
  • 山西太原有一條公路美出天際,此生一定要去一次,錯過就是遺憾
    提到「最美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位列第一,殊不知,在山西太原也有一條超美的彩虹公路:太原市西山旅遊公路。太原市西山旅遊公路又稱為一號公路,是太原環城旅遊公路暨公路自行車賽道 ,南起晉源區牛家口村,北連汾河二庫景區,主線長88公裡,貫穿西山南北,猶如一條長長的綢帶,全程136公裡將西山地區49處縣級以上人文景觀和17個城郊森林公園連為整體,並輻射周邊100餘處觀光景點。
  • 遊太原晉祠,尋張氏先祖
    到了 太原 ,晉祠那是肯定要看看。晉祠博物館位於 山西 省 太原市 晉源區晉祠鎮,是一處蜚聲中外的風景名勝區。難老泉為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巖層,不知始於何時,《山海經》就有:「懸甕之水,晉水出焉」的記載。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命名為「難老泉」。
  • 太原晉祠,每年百萬遊客,門票80,最有希望成為太原第一個5A景區
    兩個城市的旅遊業發展,差距較大,太原2019年接待海內外遊客9655.3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171.83億元。而西安接待遊客30110.43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是3146.05億元。由此可見,太原和西安兩座城市,旅遊業實力相差懸殊。這究竟是為什麼?太原截止現在,沒有一個國家5A景點,大名鼎鼎的晉祠,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