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親子遊 跟著課文遊晉祠 品晉祠三絕、晉祠三寶、晉祠三匾

2020-12-24 共讀記

語文課本中經典篇目,梁衡的《美麗的晉祠》一文,我想是許多人美麗的回憶,當然我也因此文對晉祠神往已久,更何況有此一說:「不來晉祠,枉到太原」,既到太原,第一站必然是要到晉祠的。

晉祠勝境

從火車站去晉祠的交通很方便,848、804路公交車可直達,車程大概一個小時左右。一下車,就有導遊在兜售講解,由於已經做過攻略,我想帶著女兒自己慢慢地、細細地遊覽,就拒絕了,如果不太清楚,還是建議請個導遊好好講解一下,免得錯過精彩之處。

陶然村

晉祠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景區,先是一個免費的晉祠公園,我們本著不走回頭路的原則,一下車就從旁邊的一條小道直接往裡走,滿眼冬天蕭瑟的樹木,路過陶然村,這是原晉綏軍北方軍校校長、太原警備司令榮鴻臚的別墅,大門緊閉。

仙翁閣
雨花寺

鑽過仙翁閣,來到雨花寺,雨花寺不大,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小的四合院,寺裡大殿供奉的是燃燈佛,為佛祖釋迦牟尼的師傅,據說李淵李世民父子起事前到晉祠祈求所謀之事成功,後太原被稱為「王業所基,國之根本,雨花寺還成了唐太宗的「家寺」,可惜寺中和尚虎視眈眈地要求你上香(套路你懂得),未能仔細參觀,匆匆而出,終於來到了晉祠的售票處。

晉祠門票

因是淡季,門票全票65元,半票30元,門票是明信片式,很是精美,可以郵寄,也具有很好的收藏性。

晉祠

晉祠,原名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後而建的,是晉國宗祠,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冬天的晉祠,遊客三三兩兩而至,略顯荒涼,但歷史感反而更為濃厚了。

遊覽路線指南

我們持票入園後,遊覽路線為:晉祠入口——中軸線——北部——南部——晉祠出口——晉祠公園。

晉祠中軸線是晉祠的主體,晉祠三絕、三寶、三匾,除三絕之一難老泉在南部線外,其實皆在中軸線,古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除此外,有名泉、名木,小橋流水等,太美了,要多在中軸線細緻地品味晉祠文化!

入目處處可見古老蒼勁的古樹,由於是冬天,樹葉落盡,你看那樹幹勁直,樹皮皺裂,虯枝盤曲,分外顯出蒼勁的風骨。

三匾之「水鏡臺」

三晉名泉

進入晉祠大門,迎面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古建築就是水鏡臺。大家看這建築有沒有覺得相當眼熟?《西遊記》中孫悟空與二郎神大戰時變成的土地廟就是在此取景。這其實是一座坐東朝西的明清古戲臺,是古代迎神賽社演戲的舞臺。水鏡臺規模壯觀,臺上東部為重簷歇山頂,演戲時用為後幕,臺上西部為卷棚歇山頂,面向聖母殿,三面開敞,演戲時為前臺。

水鏡臺前臺

有趣的是,水鏡臺上部所懸匾額「三晉名泉」,是清康熙武舉楊廷翰所書,書體清秀,筆力遒勁;而卷棚則是清代補建,上懸正額「水鏡臺」,是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楊二酉所題。楊二酉是楊廷翰之侄,伯父與侄兒,一武一文,各題名匾,一前一後,同懸於水鏡臺上,為這座戲臺增色許多。

水鏡臺匾額

「水鏡臺」仍晉祠三匾之一,「水鏡」二字,取於《前漢書·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鏡中昭然若揭,顯現原形,故曰「水鏡」。

三匾之「對越」

會仙橋

沿中軸線繼續前行,來到會仙橋,相傳四月初四仙人會在橋上約會。橋下水清見底之綠藻,與樹木倒影成景,想來那水來自難老泉,是以冬天也未結冰。

「對越」坊

再往前走,金人臺西處為三匾之「對越」坊,這是一座牌樓。「對越」二字出自《詩經·周頌》中「秉文之德,對越在天」之句,「對」是報答,「越」是宣揚,合起來就是宣揚報答聖母的功德。此處應是一語雙關,既指聖母邑姜功德無量,亦指明代書法家高應元建對越坊報答宣揚母德高尚。高應元親手書寫匾額,懸於中央,所題「對越」二字為榜書金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宛如遊龍,為晉祠三匾之一。

三寶之獻殿

獻殿

對越坊之後即為獻殿,建於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因為祭祀時陳列供品的場所,所以名為「獻殿」。 面寬三間,深兩間,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既簡單省料,又輕巧堅固。殿的四周除中間前後闢門外,均築堅厚的檻牆,形如一座涼亭,雄壯敞亮,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

三寶之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

過獻殿,通往聖母殿的要道即為「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最早記載於《水經注》,現所見建築為北宋所建。魚沼是晉水第二泉源,古人以方形為沼,因水中多魚,故名魚沼。「飛梁」為沼上十字形橋,古人本有「架橋為虛,若飛也」,「飛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說法,故曰「飛梁」。東西橋面寬闊,而南北橋面下斜如鳥之雙翼翩翩欲飛。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評價到:「此式石柱橋,在古畫中偶見,實物則僅此一孤例,洵為可貴。」它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橋梁建築有極高的價值,為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

三寶之聖母殿

聖母殿

走過飛梁,展現在面前的就是宏偉壯觀的聖母殿。它背依懸甕山,前臨魚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難老泉,坐西朝東,位居中軸線末端。它創建於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是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規模宏大的殿堂,是現存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由於這座殿堂修築得十分富麗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員都要到聖母殿來獻祭祈雨,這座殿堂就成了晉祠的主體建築,而原來的唐叔虞祠倒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了。

大殿作重簷歇山頂,殿高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四周圍廊,前廊深兩間,廊下異常寬闊,大殿「付階周匝」的做法,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最早的實例。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簷。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脊上飾各種動物走獸,廊下高懸的楹聯匾額,古香四溢。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

聖母殿前柱上木龍

大殿前廊柱上雕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龍,豪放健美,雕於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年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鱗甲須髯,仍躍躍欲飛,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及工藝的精巧。

三絕之宋代塑像

聖母像

聖母殿內無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龕中聖母的威嚴,而且為設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宋代侍女塑像
宋代侍女塑像

殿內供奉著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聖母邑姜,其餘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聖母鳳冠蟒袍,端坐在鳳頭椅上。侍女手裡都拿著侍奉的東西,有的伺候飲食,有的負責梳洗,有的專管打掃,眉眼有神,姿態自然,栩栩如生,塑工精美,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精品。

三絕之周柏

周柏

周柏位於聖母殿北側,原先本有兩株,名為齊年古柏,如今只剩這一株了。周柏距今逾三千年,樹身向南傾斜,龍蟠虯屈,形似臥龍,俗稱「臥龍柏」。宋歐陽修有詩讚曰:「 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郁古柏含蒼煙。」為晉祠三絕之一。

周柏

此柏樹幹粗壯,需數人才能合圍,在當地人眼中,這株古柏就是長生不老的象徵。

善利泉

善利泉亭

周柏左側,為善利泉亭,創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善利泉,為晉水第三源泉,與難老泉對稱。善利,取義於《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唐叔虞祠

雲陶洞
讀書臺

參觀完聖母殿,我們結束了中軸線的遊覽,轉入晉祠北部遊覽區。我們參觀完苗裔堂後,從周柏處拾階而上,依次遊覽朝陽洞、雲陶洞、待鳳軒、三臺閣、讀書臺等處,慢慢走到唐叔虞祠。

唐叔虞祠
唐叔虞祠大殿

唐叔虞祠,又稱晉王祠,是奉祀晉國開國諸侯姬虞的祠堂,主殿為元代建築,具有典型的元代山西地方特色。唐叔虞,姓姬名虞,周武王子,周成王胞弟,因其封地為唐國,而古代兄弟排行又有伯、仲、叔、季之稱,因此稱其為唐叔虞,其子燮改唐為晉,山西簡稱晉由此而來。

唐碑

晉祠之銘並序御製御書
晉祠之銘並序御製御書
唐碑複製碑

出唐叔虞祠,我們來到了貞觀寶翰亭,亭內藏有「晉祠之銘並序御製御書」碑,此仍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東徵返回時途經晉祠,親撰碑文。唐太宗平生愛好書法,而且特別喜愛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行書,這塊碑的碑文就是唐太宗有意摹仿王羲之的傑作。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行書碑,開創了我國行書上碑之先河,是一通集史學、文學、政治、書法於一體的國寶碑刻。我們參觀之時,只見一位似是書法愛好者,對著此碑逐段拍攝,十分喜愛。(再往前走有唐碑複製碑,可近觀。)

昊天神祠

關帝廟殿中的壁畫
關帝廟殿中的壁畫

緊接著我們來到昊天神祠區,這是由玉皇閣、三清洞和關帝廟三部分組成,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關帝廟殿中的壁畫,對我而言像是回到了小時候看《三國演義》連環畫的時光,對於女兒而言,也許正如閱讀《三國演義》插畫版中的插畫吧。

三絕之難老泉

文昌宮

北線的最後一站是文昌宮,因殿門未開,並未入內參觀。

泉流潺繞

我們沿著文昌宮外的小溪往南走,女兒吃驚地看到溪水竟然是從浮著一層薄冰,越向南走,冰越來越薄,靠近會仙橋處,竟然是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正如門票上印著的李白的詩句所言:「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鼓蕭鳴,微波龍鱗莎草綠。」為何如此?原因就在於晉祠三絕的最後一絕——難老泉。作為晉祠三泉中的主泉,晉水的源頭從此流出,長年不息,並且最特別的是水溫常年保持在17℃,所以北齊時有人取《詩經·魯頌》中的佳句「永錫難老」,命名為「難老泉」。

難老泉
難老泉

難老泉處有一設計分外有趣,只見從泉眼引一龍頭,從龍口細泉流出,垂直下方的小石板已被「水滴石穿」,留下一個不算淺的小孔了。石板正前方立一漢白玉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腦門,笑眯眯的眼神,單手託著一個石碗接著飛濺而出的泉水,那泉水不時飛入碗中,卻又濺到腳下的潭裡,總不能盛滿碗。

三匾之「難老」

難老泉亭

難老泉亭為北齊天保年間創建,明嘉年間重建,亭為八角攢尖頂,鬥拱昂嘴,突顯明代特點,架構仍保留北齊風格。

明末清初傅山所題「難老」匾

難老泉亭中匾額甚多,其中以明末清初傅山所題「難老」匾最為著名。傅山的「難老」二字用筆蒼勁洗鍊,頗具神韻,被譽為「神奇之筆」,列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

晉祠水母樓

水母樓

關於難老泉,有一個「柳氏坐甕,飲馬抽鞭」的民間故事,水母娘娘的傳說不知始於何年何月,但明代晉祠水母樓,卻是水母娘娘傳說故事的物證。水母樓創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樓下石洞三窟,「水母」端坐甕形座上,神態自若。樓上供水母神像和侍女像共九尊。其中侍女既像美女,又似遊魚,為人稱為東方「魚美人」。

公輸子祠
王瓊祠
子僑祠
晉溪書院

南線從水母樓以下,依次走過公輸子祠、王瓊祠、子僑祠、晉溪書院、傅山紀念館、勝瀛樓、董壽平美術館,我們就來到了晉祠的出口。南線樓臺錯綜排列,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走過這一線,我們才知道原來太原王氏始祖為王子喬,而海內外王氏後裔尋根祭祖的重要場所竟然就在大名鼎鼎的晉祠內的子僑祠。

其實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還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不過,我們也逛累了,就沒有繼續往前走了,而是徑直走出了晉祠,往晉祠公園門口而去。

龍興晉陽青銅雕像
晉祠公園

過如此精彩的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晉祠,晉祠公園在我們眼裡也就減色不少,匆匆走過,想來也許在春夏秋三季,因著樹木花草的增色,晉祠公園和晉祠都將展現不同的魅力吧,留著念想以待來日。

相關焦點

  • 千裡來尋故地,2014年山西出行回顧之太原晉祠
    當年的行程是:太原——忻州——大同——太谷——太原第一站 南京飛太原,遊晉祠南京飛太原,航程距離差不多近一千公裡,用時要2個小時。而當年南京直達太原的火車,一般都從山東、石家莊過去,且時間比較長,要十多個小時。現在有高鐵了,也要近7個小時。
  • 三絕,三寶,太原晉祠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宗祠園林,值得細細品味
    晉陽古城在北宋年間被毀掉了,但晉祠卻幾近完整地留下來,經過各朝代的修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規模。晉祠是山西源頭,到山西旅行的必遊景點,「到太原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遊覽紫禁城 。」它不但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宗祠園林建築群,還是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祠內的「三絕」,「三寶」更是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 劃重點,遊覽晉祠最不能錯過的「三寶」和「三絕」
    晉祠是太原名氣最大的旅遊景區,「不到晉祠,枉到太原。」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裡最不能錯過的是晉祠三絕、晉祠三寶(三大古建築)。三絕是指:一絕「宋彩塑侍女像」,二絕「古柏齊年」,三絕「難老泉」;三寶是指: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晉祠大門建於1964年,為歇山頂混凝土磚石結構。
  •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難老泉位列「三絕」,如今噴湧著自來水
    山西行從大同開始,經平遙、祁縣和太谷,最後到了太原。「不到晉祠,枉到太原」,聽說過嗎?從太原火車站到晉祠,有多條公交線路,非常方便,就是車程要1個半小時,往返就是三個小時,加上遊覽時間,大半天就過去了。晉祠古建的外圍是新建的晉祠公園,風景優美,但我只是匆匆而過。
  • 遊太原晉祠,尋張氏先祖
    太原 西南的晉祠,是現存較大的明清戲臺。難老泉為晉祠三絕之一。難老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巖層,不知始於何時,《山海經》就有:「懸甕之水,晉水出焉」的記載。泉水清澈見底,長流不息,北齊時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錦句,命名為「難老泉」。
  • 當年連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對晉祠嘆為觀止
    如果在山西選擇一個古建去了解的話晉祠肯定是必選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三晉之勝,全在晉祠」素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的說法。在晉祠下車後,首先到達的是晉祠公園,這是一個免費的公園,環境不錯,可隨意看看。步行約10分鐘,穿過公園便可到達晉祠的主體區域。景區內,晉祠「三寶」(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和「三絕」(周柏、難老泉、泥塑彩繪人像)是每一個來到晉祠的人都不可錯過的景觀。
  • 旅遊: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晉祠風光
    大家好,歡迎來到瘋瘋沙哈,今天我們來聊聊晉祠的那些歷史!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晉祠風光晉祠,太原旅遊景點中的瑰寶。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其母后邑姜而興建。位於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環境優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
  • 別把太原晉祠公園和晉祠弄混了,一個很大卻免費,另一個收費必遊
    我們原來真的以為晉祠公園就是晉祠,那一天浩浩蕩蕩自駕而去,當踏上石橋,望見亭臺樓閣古色古香,以為真的就此步入了晉祠。而且都是免費進入,大家都高興極了。最先看到的這座石橋設計精巧,氣度不凡,大家紛紛在此拍照留念,心裡都對接下來的晉祠之旅充滿了期待。晉祠公園其實是晉祠外邊的公園,免費開放,它早已成為太原市民假日休閒娛樂的絕佳之地。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皇家園林,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山西行】太原市的第二天皇家園林晉祠。太原有這麼一句話「不到晉祠,枉來太原」。前為晉祠公園,後為晉祠,昨天下午就到,一大早天亮就到,面積太大了,不幾個小時,走不完。作為皇家園林面積可謂之大,歷史文化沉澱之多,就不一一道來,晉祠有三寶,三絕。
  • 晉祠!晉祠!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融匯的人間瑰寶|晉地寶藏
    其中,宋代建築的代表作聖母殿、舉世罕見的十字形古橋魚沼飛梁和金代建築獻殿,被文化部鑑定為三大國寶建築,統稱為「晉祠三寶」。順著中軸線繼續前行,就來到明代對越坊了,這是「晉祠三匾」之二,位於金人臺的西側。坊的作用是舊時用來宣傳封建禮教所謂「忠義節孝」的,俗稱牌樓。「對越」二字出自《詩經·清廟》中「對越在天」之句,「對」是報答,「越」是宣揚,合起來就是宣揚報答之意。這塊牌匾是由高應元書寫的,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宛如遊龍。
  • 山西太原晉祠及聖母殿
    晉祠在太原市西南懸甕山下晉水發源處。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子燮因晉水更國號,後人因以命祠名。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唐叔虞祠,即今晉祠。祠內貞觀寶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寫的御碑《晉祠之銘並序》。還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於聖母殿左側,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鬱鬱蔥蔥,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在晉祠中軸線最後邊,魚沼前是聖母殿,後有危峰,雄偉壯觀。
  • 太原晉祠遊記
    姚謠和申哥今天來到了太原的晉祠。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是中國的皇家園林之一。實際上,晉祠是一個公園,裡面都是古代留存的古代長廊,北京頤和園的長廊類似,裡面的湖邊的假山非常漂亮。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門票啦,我們在網上查時候說晉祠是要門票的,而且很貴,但是到了以後才發現,晉祠公園進門時不收費的,只有裡面的博物館是需要單獨購票的。像姚謠和申哥這次去就沒有進博物館,以下所呈現的圖片都是在公園免費的地方拍的。但是停車場是收費的,不限時間,小車10元。所以姚謠覺得晉祠公園還是值得去看看的,裡面的古建築很漂亮。
  • 太原晉祠有三寶,宋代彩塑逼真傳神,看看古代公務員在崗工作狀態
    太原交通設施落後也讓人驚訝,一個省會城市周邊到晉祠的交通至今仍不完善,晉祠的牆外還在趕工修建停車場和栽種植物。給人亂糟糟的的印象。晉祠正門幸好有晉祠給太原增光添彩,讓遊人不會路過太原而繞行。有人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
  • 行走丨晉祠覽勝
    晉祠現存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形似臥龍的周柏以及聖母殿中神態各異的宋塑待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聖母殿、獻殿、魚沼飛梁被譽為「三大國寶建築」;唐碑、華嚴石經,柏月山房記被譽為「三大鐫刻;」對越匾、難老匾、水鏡臺匾被譽為「三大名匾」。
  • 太原晉祠有三寶,聖母殿宋代彩塑栩栩如生,宦官表情神態逼真傳神
    自駕遊來到山西省會太原,查詢後確認沒幾個景點值得深度體驗,旅遊資源相對於三晉大地要匱乏許多。幸好晉祠給太原增光添彩,讓遊人不會路過太原而繞行。有人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聖母殿晉祠有「三寶」(獻殿、魚沼飛梁、聖母殿)和「三絕」(周柏、難老泉、泥塑彩繪人像)是每一個來到晉祠的人都不可錯過的景觀。
  • 分不清的晉祠和晉祠公園,一個收門票,另個門票免費
    若是來到太原,不得不參觀的就是太原的晉祠公園。網上有這樣一句口口相傳的話:說是來到太原不參觀晉祠公園就相當於白來了。晉祠公園,在太原這座城市裡有著自己不得不說的故事。晉祠公園包括晉祠和晉祠公園兩部分,其中晉祠公園是免門票的,而晉祠則是需要門票的。門票的價格也是隨著旅遊的淡季和旺季上下浮動變化的,具體標準可在晉祠公園官網上查閱相關信息。而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晉祠公園,也就是免費的部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晉祠公園的風景特色吧。
  • 山西10大必去景點之:晉祠博物館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裡處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是後人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宇,晉國的宗祠。素有「不到晉祠,枉到太原」的說法。在晉祠下車後,首先到達的是晉祠公園,這是一個免費的公園,環境不錯,可隨意看看。步行約10分鐘,穿過公園便可到達晉祠的主體區域。
  • 太原聯通美眉推廣5G網絡,直播遊覽晉祠博物館
    2020年11月9日上午,太原聯通美眉推廣5G網絡,直播遊覽晉祠博物館,從博物館門口開始,一路向前首先經過從晉祠博物館兒一進門兒開始,沿著博物館兒中軸線一路向前,首先經過三晉名泉和水鏡臺,在金人臺前負責解說的美眉詳細介紹晉祠鐵人的故事,在對越牌坊前詳細介紹了這座牌坊的故事並且和直播觀眾互動
  • 中國六十年紀行-88 晉祠勝境
    其中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1961年3月公布晉祠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第一批國家AAAA級別旅遊景區。太原晉祠一景   飛龍閣太原晉祠太原晉祠一景  朝陽洞太原晉祠
  • 山西太原好風光,看晉祠三絕周柏侍女難老泉,真漲知識
    現在請跟著我的腳步,開始一場尋源探古之旅。山西旅行的第一站,我們到太原市郊的晉祠,來看一看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的宗祠。了解了晉祠來龍去脈之後,這麼多中國之最,夠有歷史了的吧!趕快跟著我的腳步一起轉轉吧。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功勳塑像晉祠分為兩部分,在晉祠周邊修繕建設的一些附屬建築設施,開闢成晉祠公園,為開放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