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在韓國也曾一直是主流文字。但是,漢字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古代的韓國,雖然文字是漢字,但是大部分民眾都是文盲。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的世宗大王創造了自己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但是當時的朝鮮士大夫,對這些曲曲折折的符號,根本不感興趣,漢字依然是主流。
1947年,在韓國你能看見漢字招牌的店鋪,夾雜漢字的街道名稱,就連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都附有漢字姓名,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韓國的貴族都以識漢字為榮,漢字與韓國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這就是朝鮮族的小心思了,他們雖然依附中原,卻一直想要擁有自己的文化,明朝時朝鮮世宗李祹發明了諺文,試圖削弱中原文化的影響。但事與原違,數百年來諺文一直沒能撼動漢字崇高的地位,在朝鮮諺文不過是平民百姓的俗語,只有漢字才是貴族的象徵。
80年代前受教育的韓國人是認識漢字的,一方面也跟日本殖民時期學過日語有關,但是80後認識漢字的很少。圖為一篇韓語文化論文後面的引用,類似日語,韓語文字多數充當助詞,多為21世紀以前的出版物。這種情況,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了。我一直認為語言是個很有趣的東西。現在的韓國語文章裡漢語幾乎消失,倒是英語詞越來越多,直接音譯成韓語。
其實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也出現過廢止漢字運動。逐步出現表音平假名和片假名,大有取代漢字之勢。但隨著工業化的深入,西方的各種新詞開始湧入日本。這時候漢字的表意優勢就非常明顯,各種新詞通過漢字的組合獲得了全新的含義。比如語文、數學、經濟、積極、權利、義務、警察......沒錯,現代漢語中非常多的新詞,都是從日本回流中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中日兩國文字影響是相互影響的。現在很多國人去日本,很多字都認識並能理解其含義。
你對韓國廢除漢字這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