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除夕夜熬夜的「習慣」,這個「習慣」古代人叫做「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春節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守歲的風俗:
1.年夜飯
除夕怎麼可以少得了年夜飯呢?除夕晚上一家人齊齊整整地一起吃一頓飯,共聚天倫之樂 ,是人生一大幸事。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2.壓歲錢
守歲之際,孩子們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象徵著一年到頭都有錢。
這個習俗始於宋代,那時候的壓歲錢是專門製作的,不可以用於市場流通買賣東西。直到辛亥革命之後,紙幣的出現,現鈔開始作為壓歲錢,用紅紙袋裝著。
此外,對於未成年人來說,過了大年夜就長了一歲,而大年夜叫除夕,也叫除歲。"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紀年,二是年齡。所以"壓歲"就有壓住年齡的「歲」和辭去舊年的「歲」,兩層意思。
守歲的傳說:
傳說一: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便被人們流傳至今。
傳說二:
家人團圓守歲,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中國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春節裡的背鍋俠)。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人們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
守歲這一習俗流傳已久,那麼關於守歲的詩句又有哪些呢?
「守歲阿鹹家,椒盤已頌花」—— 杜甫《杜位宅守歲》
"守歲家家應未臥,想思那得夢魂來。"——孟浩然《歲除夜有懷》
"窮冬欲去尚徘徊,獨坐頻斟守歲杯。"——朱淑真《除夜》
"半途,失足墮枯井中。既在曠野僻徑,又家家守歲,路無行人,呼號嗌乾,無應者。"——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這哥們是真的慘)
最後祝大家家人團聚,紅包多多。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嶺海文化
本文由嶺海文化作者原創,可以進行相關轉載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