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除夕守歲(熬夜)的由來

2021-01-12 激活一二三

相信大家都有除夕夜熬夜的「習慣」,這個「習慣」古代人叫做「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春節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守歲的風俗:

1.年夜飯

除夕怎麼可以少得了年夜飯呢?除夕晚上一家人齊齊整整地一起吃一頓飯,共聚天倫之樂 ,是人生一大幸事。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2.壓歲錢

守歲之際,孩子們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象徵著一年到頭都有錢。

這個習俗始於宋代,那時候的壓歲錢是專門製作的,不可以用於市場流通買賣東西。直到辛亥革命之後,紙幣的出現,現鈔開始作為壓歲錢,用紅紙袋裝著。

此外,對於未成年人來說,過了大年夜就長了一歲,而大年夜叫除夕,也叫除歲。"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紀年,二是年齡。所以"壓歲"就有壓住年齡的「歲」和辭去舊年的「歲」,兩層意思。

守歲的傳說:

傳說一: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便被人們流傳至今。

傳說二:

家人團圓守歲,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中國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春節裡的背鍋俠)。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人們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

守歲這一習俗流傳已久,那麼關於守歲的詩句又有哪些呢?

「守歲阿鹹家,椒盤已頌花」—— 杜甫《杜位宅守歲》

"守歲家家應未臥,想思那得夢魂來。"——孟浩然《歲除夜有懷》

"窮冬欲去尚徘徊,獨坐頻斟守歲杯。"——朱淑真《除夜》

"半途,失足墮枯井中。既在曠野僻徑,又家家守歲,路無行人,呼號嗌乾,無應者。"——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這哥們是真的慘)

最後祝大家家人團聚,紅包多多。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嶺海文化

本文由嶺海文化作者原創,可以進行相關轉載或分享

相關焦點

  • 過年守歲有什麼含義寓意 除夕守歲熬年有何講究由來介紹
    為什麼要守歲?守歲是什麼意思?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過年為什麼要守歲?每年過年的一家人都會一起熬夜,就算在困也會陪著家人一起熬到凌晨,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這就是意味著新的一年來了嗎,那麼你知道為什麼過年要守歲嗎?下文詳解。
  • 【除夕守歲】
    溫馨提示為了讓大伙兒提早過好年故今日商場打烊時間為↓↓↓16:00除夕,是指農曆大年三十夜裡,守歲,民間也叫守夜、熬年。守夜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的習俗,我們稱除夕守歲,俗稱「熬年」。這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習慣在除夕夜用守夜來迎接新年。1、除夕是我國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除的意思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三十晚上叫「除夕」,也稱「大年三十」。
  • 本期推薦:除夕守歲 狂歡過後和熬夜肌拜拜才是正經事
    新年長假回家,除夕守歲堪稱最重要的日子,年輕人熬一夜狂歡到天亮幾乎成為傳統,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除夕守歲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
  • 除夕夜守歲的由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就單單春節就有非常多的民俗習慣。除夕這天晚上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關於守歲是怎麼來的,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長著黑黑的身子,每年春節除夕夜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們的腦門。
  • 除夕夜大家都會守歲,但是你知道守歲的目的什麼嗎?
    歡迎來到封塵舊事,解說民俗文化每年的春節,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然後看著春晚,一起堅持到午夜零點,這種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就是守歲。守歲最早記載於西晉時期,當時的百姓們會點蠟燭或者油燈通宵守夜。之後發展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還為守歲寫過詩,從那以後,中國人過年都會守歲,這一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在過去沒有電燈的時候,人們會用蠟燭,這個蠟燭就是所謂的「守歲燭」。
  •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這是整個春節期間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到處都是喜慶氣氛,家家會在大門上貼出大紅春聯,貼門神,屋裡屋外還要貼上掛錢、福字,晚上還要守歲……守歲按照中國傳統文化,除夕要終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謂之守歲。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裡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
  • 俗語「三十夜守歲,年初一守舍」,何意?守歲已知,守舍是啥?
    從臘月二十四到臘月二十九都是為除夕夜做鋪墊,作為年尾的除夕夜和年初一的歲首,自然是令人相當重視的,而民間卻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三十夜守歲,年初一守舍」,分別講述了大年三十和年初一的年俗活動。來看前一句「三十夜守歲」。
  • 關於春節的民俗你知道多少?這裡告訴你什麼是「年」,為什麼守歲
    除夕: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它是新舊兩年的分界線,因此有詩云「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02除夕為什麼要「守歲」「年獸」與年關守歲就是除夕晚上不睡覺,熬夜迎接新年後來,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03「守歲」的歷史來源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除夕,守歲,團圓歡聚
    今年的除夕是2018年2月15日,  農曆戊戌狗年臘月三十,星期四。     在此,訊石祝您「除夕」快樂!所謂「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有《呂氏春秋·季冬記》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除夕最早應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 除夕夜中國人習慣徹夜不眠,謂之「守歲」,討吉祥,這有何由來?
    兒時的除夕,才叫年!咱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在除夕這天,就有熬夜的「習慣」,美其名曰:「守歲」!咱們中國人的「年夜飯」據史書記載,早在我國古代西晉時期,就有「賀歲」的民俗。在《風土誌》中有所記載,每逢農曆除夕,人們都會相互「送禮」,主要是為了討個「好彩頭」,預祝親朋好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可以財運亨通,大吉大利,這也叫做「饋歲」;夜幕時分,在家裡準備好豐盛的餐食,然後祭神祈福,這也是古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地歡聚於一堂,有吃有喝有玩有樂,相互之間沾點福氣兒,這也可以稱之為「分歲」;歡聲笑語,吃吃喝喝熬夜到天明,這就叫做「守歲」。
  •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了嗎?
    導讀:除夕的習俗有哪些?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熱鬧的節日裡,人們都在忙碌地進行各種習俗活動,那麼,除夕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1、除夕的習俗之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 除夕了,你可知道除夕的由來和習俗?
    「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除夕」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大臣周處撰寫的《風土記》。一、除夕的由來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 燃爆竹、守歲、飲屠蘇酒——古詩裡看春節三大民俗
    從字面便能理解除夕的意義,除是去除之意,夕是夜晚之意,除夕是歲除之夜,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大年夜。作為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過了除夕便是新年,自古就有掃除、祭祖、燃爆竹、守歲、貼春聯、年夜飯的傳統,也成為了寄託家國情懷最重要的情感紐帶。
  • 為什麼要除夕守歲,原來有這麼多的來歷,長知識了!
    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那麼為什麼除夕要守夜?本文為大家整理了除夕的內容,下面我們一起去仔細了解!
  • 春節除夕之夜習俗:守歲!你可還記得那個傳說?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方法/步驟除夕守歲傳說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
  • 黃梅年文化:除夕,除了吃年夜飯,你要守歲嗎?
    其中以除夕與正月初一(又稱三元之日)為高潮。如何慶祝這一節日,千百年來,黃梅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民俗習慣,我們稱之為「黃梅的年文化」。今天我們來看看在黃梅是如何過除夕的。除夕守歲。臘月三十夜(月小則在二十九日夜),人稱除夕,又叫辭歲。除是盡的意思,辭是告別的意思。
  • 春節除夕夜「守歲」,可是我們到底守的是什麼?網友:要這樣守歲
    在古代的時候守歲有兩種特殊的意義:年紀比較大的稱作「辭舊歲」,目的是為了告慰老年,珍惜時間,中青年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自漢朝以來,新舊交替的時間通常是午夜。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守歲熬年」,就是說新年要熬夜,這也是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個傳說,也就是說在除夕夜,人們把一年中的這個「年」夜視為熬夜的一個門戶。
  • 除夕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 除夕的介紹由來傳說故事50字簡短版
    除夕介紹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 「新春故事匯」春節民俗故事之一:熬年守歲的傳說
    春節民俗故事之一:熬年守歲的傳說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