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除夕的習俗有哪些?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熱鬧的節日裡,人們都在忙碌地進行各種習俗活動,那麼,除夕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1、除夕的習俗之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2、除夕的習俗之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3、除夕的習俗之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4、除夕的習俗之祭祖
除夕祭祖是頭等大事,一年到頭的時候可不能忘祖、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祭奠祖先可是大事。所以在除夕的下午要帶上祭品(肉、酒、煙、米飯、米湯)和香蠟紙去先人祖墳祭祀。把祭品放在墳前、米湯散向四周。先上香、點蠟燭、然後燒紙錢。還要放鞭炮、當然這需要準守當地能不能放煙花爆竹。
5、除夕的習俗之守歲
除夕的晚上叫著除夕夜,也稱為「守歲」、都要放煙花炮竹,這點需要在安全或指定的地方才行。人們一般都是通宵不睡或0點以後才睡覺。除夕夜家裡的每個房間都要留有燈、不宜在黑暗中迎接新年,這是象徵著燈火輝煌。
除夕的禁忌有哪些
1、燈長開不關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不論是否守歲,屋裡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寓意來年前途光明。
2、忌吃藥
正在服藥的病人,如果可能,最好是暫時停藥,家裡年前煎過的藥渣也倒掉,不要留下;據說這樣才有利於來年的身體健康。
3、吃餃子不能說話
到晚上11點左右,開始下餃子。第一鍋餃子出鍋之後,卻不能吃。餃子一出鍋,還是和小年夜一樣,先得擺供臺。與此同時,由長房長孫挑鞭,次子點火,在自家的大門外燃放爆竹。一掛鞭放完,全家進門,按照大小依次給長輩磕頭,然後開始吃餃子。吃餃子的時候不許說話,不許矗筷子,即使自己已經吃完了也不能隨便站起來離開。
4、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復用。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
1、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上一年的最後一天,是新一年春節的前一天,又稱三十。傳說在古時候有一隻兇惡的怪獸叫夕,而這隻怪獸每到歲末就會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這隻怪獸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人們便約在一起,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
2、除夕的傳說
除夕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在古時候一個遙遠的村莊中,祖先們遇到一種非常兇猛的野獸的威脅,而這種猛獸叫「年」,年捕百獸為食,一旦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年便會闖入村莊,使得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那就是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