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連接城市的重要紐帶,德國人文地理學家F.拉採爾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是連接城市的重要樞紐,是城市發展運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交通的便利性,對於一座城市的崛起有著重要的意義。」縱觀古今中外城市發展的情況,都可以看出交通對城市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近日,襄陽-宜城之間交通規劃迎重大進展,襄陽宜城一體化發展加快,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重大交通規劃吧!
東津新區-宜城市快速通道
日前,從市交通局傳出消息,目前已經謀劃了一條連接東津新區至宜城市的快速通道。目前,項目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已經取得批覆,已進入施工準備階段。
隨著東津新區的快速崛起,宜城的大力發展,襄陽與宜城之間的交通往來越來越密切。但目前襄陽與宜城之間往來的公路交通,只有位於襄陽城區西側的襄荊高速,以及不堪交通壓力,多年反覆維修的207國道。對於宜城而言,目前通達襄陽的道路也都在漢江西側,隨著城市的發展,東側急需一條高速公路連接襄陽新中心東津新區。
因此,有市民建議,可以規劃一條快速公路,從襄陽繞城高速南段東津段位置開始,向南穿越鹿門山區景點,再向南恰好穿越宜城張自忠烈士陵園景點附近,繼續向南與宜城板橋店的麻竹高速互通。與麻竹高速交互後,向西南過漢江與襄荊高速形成互通。從而加快東津與宜城兩地,以及向南到荊門等城市的溝通交流,並且襄陽輻射周邊縣市,讓襄陽形成虹吸效應,吸引周邊縣市城鎮人力資源,促進襄陽城區人口規模提升和經濟高速增長,也可拉動鹿門山景區、張自忠烈士殉國處景區的發展,為襄陽旅遊經濟增添動力。
對於這一建議,市交通局表示,為服務襄(陽)宜(城)一體化發展,交通部門積極謀劃了217省道東津至宜城段改建工程,並納入了省「十三五」公路建設規劃,項目起點為襄陽市中環線與內環南線東延段的交叉處(高鐵站附近),向南跨越襄陽繞城高速公路,繞鹿門山規劃區,下穿麻竹高速公路,止於宜城萬洋村346國道,路線全長約33公裡,採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是連接東津新區和宜城市的快速通道。
目前,項目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已經取得批覆,已進入施工準備階段,但由於部分路段佔壓基本農田,國家土地政策收緊,現階段無法完成徵地手續,致使項目未能開工。我市正在跟蹤國家最新政策,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爭取項目儘早開工建設。但在經過鹿門山風景區、鹿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地方,公路建設將繞開風景區進行,因其屬於生態紅線保護區域,不得進行大型工程建設。
牛首漢江特大橋
作為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的控制性工程,6月10日下午,經過4個多小時的會議討論,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牛首漢江特大橋洪水影響評價報告通過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的專家評審。
牛首漢江特大橋是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的控制性工程,跨越漢江,橋梁全長4458m(主橋2孔330m獨塔斜拉橋,引橋40m裝配式小箱梁、95m鋼砼組合梁),大橋橋型方案專家諮詢會已召開,專家們均認可漢江橋位和橋型方案。
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可研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初步設計已完成。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為確保方案科學合理,可研階段同步開展了環保、防洪、文物等16個專題研究,相關專題工作推進總體順利,已有12個獲得主管部門批覆。6月10日,《防洪影響評價報告》順利通過專家審查,《用地預審專題報告》已上報自然資源部待批,環評及水保正在報批。
一起來了解一下
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
G207是縱貫南北的省際大通道,它起於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止於廣東徐聞縣海安鎮,全程3738km。
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改建工程起於鄂豫兩省交界處魏集,在襄州區黃集鎮以北向西改線,於襄陽市牛首鎮西側跨越漢江止於宜城繞城公路(接現狀207國道),路線全長約94km。公路等級一級,設計時速80km/h。
該項目建成後,可有效解決城市內部交通與過境交通相互幹擾問題,提升國道通行能力,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避免過境交通帶來的噪聲、尾氣等環境汙染。同時,襄陽市西部將增加一條南北向大通道,將更高效地服務商貿、物流等產業發展,降低物流成本,並為城市發展預留充足空間。
新207國道使襄陽城市大膽向西拓展,特別是經過南漳縣的九集鎮,大大加快了「襄宜南」一體化發展進程。
內容來源襄陽之聲、雲上襄陽等,襄陽樓市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