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可愛の小編今天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漢服形制的知識啦!上次說了女裝。今天就輪到男裝啦!!
短褐:用獸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指平民的衣著。屬於漢服的一種,又稱「豎褐」、「褐」,以勞作方便為目的的便服。與常服和禮服相區別。
特徵: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褲的男裝,上衣長度一般在臀部和膝蓋上下。
深衣:屬於漢服,是起源於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
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
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稱為「衣緣」或者「純」)。
特點:使身體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圓領袍:最早出現在商代,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之一。
漢代:隨著服飾逐漸統一,圓領袍主要作為內衣穿著。圓領亦稱團領,實為無領型領式。
魏晉南北朝後,圓領袍開始積極吸收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但是同時又不丟失漢族本來的特色。
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至明末。
宋朝以後,圓領袍成為官員們的正式服裝之一,在後來的明朝也被大量運用,明朝的圓領袍、配上補,成為了分辨官位階級的最方便的方式。
道袍:兩種含義
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後在清初「剃髮易服」的政策下消亡。
特點:是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有暗擺,為漢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之一。
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鬆,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凡塵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今天的漢服形制文化普及 就到這裡啦!
謝謝各位小夥伴的觀看!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多多關注!
不要忘了三連哦!點讚推薦,評論,收藏!
可以關注一下小編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