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辦的臺灣大家族抗日歷史展及日本侵華檔案展在臺開幕

2020-12-19 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9月3日電(記者查文曄 鍾群)「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與「鐵證如山——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展」3日在臺北開幕。

展覽由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吉林省檔案局、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工商時報協辦,將持續至9月7日。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林銘鐔表示,189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臺灣,遭到臺灣民眾頑強抵抗。其中,臺灣大家族拋頭顱、灑熱血,出錢出力,前僕後繼,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這些家族包括霧峰林家、豐原廖家、兩岸丘家、北埔姜家、佳冬蕭家、大龍峒陳家、蘆洲李家以及臺南文士家族等,這些仁人志士為炎黃子孫樹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榜樣。

吉林省檔案館副館長趙志剛說,1945年8月,日本關東軍憲兵隊在投降前將部分來不及銷毀的檔案埋入地下。這批檔案於1953年重見天日,並於1982年移交吉林省檔案館保存。它們是日軍留下的侵華鐵證,具有原始性和不可替代性。此次展出的74件檔案就是其中一部分。近年來,該館已將這批檔案譯成中文出版,還以多種文字向海外發行。希望兩岸同胞以史為鑑,居安思危,奮力自強。

臺灣《中國時報》社長王豐表示,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戰血淚史中,數以千萬計的中華兒女用生命築成血肉長城,為今日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奠定基礎,值得永遠銘記。兩岸應共同合作,加強對抗戰歷史的研究與傳播。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表示,從1895年開始,臺灣民眾就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從這個意義上講,抗日戰爭長達50年,臺灣抗日史不應被遺忘。

此次展覽以豐富的圖片和文字史料,真實展現了臺灣大家族及民眾抗擊侵略的歷史、侵略者在東北及其他地區的暴行。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前理事長林光輝說,歷史不容抹殺,在當前臺灣一些人搞「去中國化」逆行的背景下,更應該讓更多民眾了解認識這段歷史。(完)

相關焦點

  • 「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在臺北開展
    當日,「1895~臺灣大家族救亡圖存」特展與「鐵證如山——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展」,雙展聯合在臺北旺旺中時大樓開幕。臺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中)與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會長林銘鐔(左4)、吉林省檔案局副局長趙志剛(右4)、中國時報社社長王豐(右2)等共同為展覽開幕剪彩。
  • 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在臺灣展出
    原標題: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在臺灣展出   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3周年之際,吉林省檔案館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聯合舉辦的《鐵證如山——吉林省檔案館館藏日本侵華檔案展》在中國臺灣臺北開展。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在北京開幕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鄭巧 劉旭)「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特展22日在北京開幕。50餘位各界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此次展覽包括序言、誓不臣倭、始政與恥政、反佔領之戰、武裝抗日、殖民統治與教育、文化抗日、霧社起義、參加抗戰、民族純血的脈動、臺灣光復等單元,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和2萬餘字的文字敘述,詳盡展示了從1895年割臺到1945年臺灣光復的50年間,臺灣民眾波瀾壯闊地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的鬥爭歷史。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彰化
    新華社臺北3月9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9日在彰化師範大學開幕,該校師生、文史工作者及抗日誌士後人等數十人出席開幕活動。本次展覽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彰化師範大學及臺灣文學研究所共同主辦,著重以史料圖文客觀呈現彰化民眾的抗日傳統。出生於臺灣苗慄的廈門大學講座教授潘朝陽在致辭時表示,臺灣人民抗日運動在各個時期都有彰化地區的民眾參與,乙未保臺戰役中著名的「八卦山之役」即發生於此。
  •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來源:東南衛視   中新社臺北8月2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臺灣民眾抗日的歷史不應被埋沒,」對於日前李登輝「臺灣抗日不是事實」等媚日言論,臺灣知名歷史學者戚嘉林29日在臺北強調,「我們只有恢復歷史記憶,才會贏得尊重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寶島抗日史實展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寶島抗日史實展 作者:陳鳳軍 王添翎 2019-08-24 08:25   來源:瀋陽日報     8月23日上午,由瀋陽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市文旅局、臺盟瀋陽市委主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聯合承辦的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在臺北開幕
    新華社臺北2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華基金會、臺北市忠孝中學共同主辦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忠孝中學開幕。  展覽以珍貴豐富的史料圖文展示了1895至1945年的50年間臺灣人民一波又一波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投身國家統一的歷史。眾多校園師生以及日據時期抗日誌士後人一同出席開幕式。  策展人藍博洲為現場師生說明展覽內容,從1895年臺灣被迫割日、臺人反佔領、武裝抗日、文化抗日、參加全民族抗戰到臺灣光復,詳細地介紹了臺灣人民50年的抗日史。
  • 「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見證兩岸70年的歷史記憶
    由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與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合辦的「我家的兩岸故事~遷台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溯源大時代縱深、守護遷台歷史,用實物、圖文、聲像珍藏一個個我家的兩岸故事,10月9日下午2點滿載動人的傳家篇章駛向上海,於閔行區寶龍藝術中心盛大開展。對許多遷臺長輩來說,上海是人生的關鍵口岸,當年他們在上海碼頭啟航,告別家鄉、跨越海峽,踏上新的土地開啟人生下半場。
  • 兩岸同胞在臺灣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新華社臺北12月13日電(記者楊慧 劉斐)13日上午,臺灣新北市滬尾炮臺舊址天色陰沉,陰雨綿綿。「以史為鑑 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此間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50年間,臺灣同胞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65萬人,最後終於迎來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充分反映了臺灣同胞強烈的祖國意識和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回顧臺灣同胞抗日的歷史,有以下幾個特點。 1.臺灣同胞抗日的時間最長,犧牲極為慘烈。在日本侵佔臺灣的50年裡,臺灣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爭取臺灣回歸祖國的鬥爭。
  • 臺媒體人省視馬關條約120周年 稱抗日始自臺灣
    資料圖:2014年8月1日,由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首次聯合舉辦的「甲午風雲 寶島悲歌」跨世紀大展,在臺北開幕。圖為一老人在「日本竊取釣魚島」展版前仔細觀展。
  • 兩岸合辦旅展高雄開幕 滿宏衛:恰逢其時
    臺海網5月15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首次由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與高雄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2015海峽兩岸高雄旅展15日於高雄展覽館熱鬧開幕。海旅會臺北辦事處主任滿宏衛致詞表示,此時舉行海峽兩岸旅展,真是恰逢其時;臺旅會副秘書長林坤源也表示,期盼兩岸觀光帶來多元化、多樣化與分眾化的高品質旅遊產品。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走進臺南
    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15日在臺南烏樹林糖廠舉辦開幕式。活動由辜金良文教基金會、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李蒼降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擔任策展。
  • 《誓不臣倭——臺灣人民抗日史》
    中國寶島臺灣成為最早被日本侵略的對象之一。1974年,日本就以牡丹社事件為藉口,公然向臺灣派出徵臺軍,企圖以「無主之地」為由加以侵佔,但未能得逞。1895年,清政府在日本發動的侵華的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臺灣淪入日本殖民者之手。悲憤的臺灣人民迅速掀起反割臺、反侵佔的抗日鬥爭。
  • 侵華日軍「特殊輸送」檔案
    特殊輸送檔案。 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關東憲兵隊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特別是為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隊源源不斷地輸送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成為七三一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殘殺中國人民的幫兇。 1938年,侵華日軍在哈爾濱平房鎮建立七三一部隊以後,關東憲兵隊奉命承擔為七三一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提供活人的任務。
  • 「跨越海峽的覓證」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圖文展在南京開幕
    /a/20201025/c12019da2593442ead4f669cfd14e42e.shtml   今天(10月25日)上午,由江蘇省臺灣同胞聯誼會與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共同舉辦的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巡迴展」走進苗慄小學
    新華社臺北4月1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巡迴展」第31站1日在苗慄縣銅鑼鄉中興小學開幕,銅鑼中平村民眾以及中興小學師生等逾百人參加。  本次展覽展出珍貴圖文史料150幀以上,具體呈現1895-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的50年間,臺灣民眾在各個時期的反抗行動與犧牲,尤其突出展示了苗慄銅鑼地區抗日先輩丘逢甲、吳湯興、邱國霖等人,以及羅福星事件的光榮歷史。  辜金良基金會董事長、策展人藍博洲表示,日據時期臺灣民眾的抗日曆程能夠在銅鑼鄉展出別具意義。
  •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兩岸同胞在臺灣舉行公祭
    本報臺灣新北12月13日電(特派記者丁劼)昨天,《以史為鑑民族復興——南京保衛戰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臺灣新北市滬尾炮臺開幕,兩岸同胞共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這不僅是臺灣首次舉行以「南京大屠殺史實」為主題的展覽,也是兩岸同胞首次在臺灣共同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巡迴展」走進新北市
    本報臺北電 (記者柴逸扉、孫立極)「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巡迴展」第32站近日在新北市蘆洲區蘆洲李宅舉行。臺灣抗日誌士及親屬、部分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一道出席開幕式。有關專家表示,整個日據時期的臺灣史就是殖民與反殖民的鬥爭史,期待臺灣民眾通過圖文展了解歷史,繼而理解現在、走向未來。
  •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
    臺海網9月16日訊 兩岸首次舉辦「清代臺灣進士專題展」即將於18日在臺南揭幕,來自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複製碑帖16日在臺南孔廟明倫堂率先亮相,見證中國科舉制度在臺灣的歷史。  由臺南市文化協會、北京臺灣會館聯合主辦,臺灣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協辦的「清代臺灣進士專題展」18日下午將在臺南市孔廟開幕,展覽會場安排在孔廟旁的武德殿(前東海書院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