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在黑龍江農村長大,懷著對環保事業的濃厚興趣報考了北京工商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大學期間他積極參與各項環保實踐活動,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後進入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作4年,後自己創立公司,填補了國內在"垃圾焚燒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的空白,申請取得了20餘項國家專利和認證,牽頭制定了多項行業和團體標準,他就是北京中科國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鋒。
李忠鋒,39歲,黑龍江人,高級工程師。2003年畢業於北京工商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具有16年資深環保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經驗,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作多年。
1999年的夏天,李忠鋒帶著家人的期望踏入了北京工商大學的大門。從遙遠的黑龍江考到首都北京,李忠鋒只是想改變家裡人的命運。
李忠鋒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當時周圍很多同學很早就已經輟學了。"如果不繼續努力讀書,你只能在家裡種地,所以我就是很簡單的一個想法,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家裡的狀況,覺得一定要考出來,一定要學有所成,才能夠改變這個家庭。"李忠鋒說。
李忠鋒早就做好了選擇環境工程專業的打算。上大學之前,李忠鋒就已經開始關注環保問題。他發現當時的中國,環保問題日益顯現,但治理手段並不多,中國的環保事業正是起步階段,這讓他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他將"環境工程"作為各個志願的第一專業來選擇。目標明確的李忠鋒也如願的分配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專業"。
進入大學的李忠鋒對環保公益活動的興趣更是與日俱增,從"green day"(綠色日)環保協會到"自然之友"、"地球村"等環保組織,李忠鋒參加了很多環保公益活動,例如保護藏羚羊,為小學生介紹環保理念。這些都活動被李忠鋒稱為"寶貴而深刻的經歷"。
除了實踐活動的積累,在學習上,李忠鋒也不斷地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和高中的"填鴨式"學習狀態不同,李忠鋒認為大學生應該掌握一種"自學能力",主動學習。而且,他認為大學所學的每一門學科都同等重要,因為在未來的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知道什麼時候機會就落到自己頭上了。
另外, 李忠鋒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大學要做好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如果是你不做規劃的話,那麼當你們到了大四真的去找工作的時候,就會面臨比較迷茫的狀態。"
李忠鋒一直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幸運的進入了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實習,又幸運地留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工作了將近四年的時間。"雖然沒有讀研,但相當於讀了一個研究生。"李忠鋒說,"研究院的學習氛圍非常好,我們的領導都像老師一樣的去帶我們去教我們。當時也是奠定了我未來多年的工作的一個基礎。"
後來由於家庭等因素,李忠鋒還是離開了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進入到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依舊從事環保,主要為汙水處理方面。
2011年,李忠鋒離開了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註冊了自己的公司——中科國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雖然公司成立了,但在他看來,這還不叫創業,只是養家餬口的另一份工作。直到 2012年,他們接到了來自北京金隅集團的一個項目,利用水泥窯來協同處置飛灰,這不僅是李忠鋒創業的開端,也為公司以後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在這個項目中,實現零排放所必需的飛灰處理技術,即"解決咱們垃圾焚燒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當時在國內完全空白,這讓李忠鋒有了去突破的衝勁。2012年到2014年,三年的時間,李忠鋒帶領團隊進行研發,不斷探索實踐,最終配合金隅集團建成了國內的第一條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焚燒飛灰的示範線,註冊了近十項專利技術,切實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相比研究院的工作,創業對李忠鋒而言意味著更多的挑戰,不僅要進行技術研發,公司裡對內對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他去把控。而且作為技術型公司,技術研發能否成功,前期投入是否能取得回報,都難以確定,這也是壓力最大的地方。在公司資金困難時期,他曾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以維持公司運營。"當時我認為我只要堅持下去,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事實證明話確實我們也挺過來了。"李忠鋒說。
目前,中科國潤環保先後同中國水泥協會、中國環科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多所高校和機構展開產學研深度合作,憑藉雄厚的技術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卓越的服務品質,一直保持著行業細分領域內的領先地位,是國內少數擁有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處置全過程經驗和技術的企業,目前已有多項成功案例和在施項目,相繼申請和取得二十多項國家專利和相關認證,牽頭制定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兩項。
李忠鋒說:"我覺得現在需要保持的,就是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的精神。不管是我們自己的事業,還是我們的國家,只有這麼去幹,才真正能夠在五年十年後,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才會有越來越多世界領先的技術湧現出來。"
關注"北京工商大學招生就業處"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北京工商大學校友會、中科國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