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08:52:04 來源:長江商報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徐佳
國內紅外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大立科技(002214,股吧)(02214.SZ)再次取得亮眼業績。
日前,大立科技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7億,同比增長60.62%;淨利潤達到5851.68萬元,同比增長181.68%;扣非後淨利潤5237.83萬元,同比增長291.79%。僅今年前六個月,大立科技淨利潤就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創下上市後最佳的業績。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國內少數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紅外熱像儀企業,大立科技持續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為公司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大立科技研發費用分別達到5111.01萬元、6292.04萬元、3623.7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95%、14.86%、14.57%,研發費用率持續保持在14%以上。
二級市場上,截至9月20日收盤,大立科技報11.24元/股,較去年10月份最低價4.45元上漲超153%。
連續一年半業績高速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大立科技主要業務涵蓋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晶片、紅外熱像儀及以其他光電系統和巡檢機器人(300024,股吧)等三大領域。
2008年2月大立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紅外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上市後,大立科技也曾經歷過業績瓶頸期。
2008年至2014年,大立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5億、2.14億、2.58億、2.31億、2.72億、2.61億,淨利潤分別為3914.49萬、4530.37萬、5335.41萬、3093.83萬、3353.22萬、3387.03萬、5078.81萬,業績增長基本較慢。
此後,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大立科技業績下降明顯。2015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23億、3.39億、3.02億,同比增長-10.81%、5.06%、-11.16%;淨利潤分別為3245.03萬、3310.87萬、3016.06萬,同比增長-36.11%、2.03%、-8.9%。
但自去年以來,大立科技軍品訂單持續恢復,新完成科研定型相關軍品型號,如期實現批量交付;前期已定型相關軍品型號,批產任務恢復,實現批量交付。同時,公司民品訂單也保持了同步高速增長。
2018年,大立科技業績迅速回溫。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4億,同比增長40.46%;淨利潤5487.84萬元,同比增長81.95%;扣非後淨利潤3842.74萬元,同比增長389.13%。
大立科技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以來公司依舊保持可喜的業績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47億,同比增長60.62%;淨利潤達到5851.68億元,同比增長181.68%;扣非後淨利潤5237.83萬元,同比增長291.79%。僅今年前六個月,大立科技淨利潤就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創下上市後最佳的業績。
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大立科技主營的紅外熱像儀產品實現營業收入2.35億元,佔當期營收的比例達到95.26%,毛利率62.58%,較上年同期增加5.41個百分點。
此外,公司其他產品營業收入為0.95億元,同比增長483.56%,毛利率8.1%,同比減少19.85個百分點。
業績向好的同時,大立科技現金流質量也在逐步改善。
去年,大立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912.9萬元,同比增長114.24%。而今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831.3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408.9萬元,淨流出幅度收窄17.53%。
研發費用率維持在14%以上
加大技術研發,推進產品升級是大立科技業績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作為國內少數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能夠獨立研發、生產熱成像技術相關核心器件、機芯組件到整機系統全產業鏈完整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民用紅外熱像儀生產廠商之一,大立科技持續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力度。
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大立科技研發費用分別達到5111.01萬元、6292.04萬元、3623.7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95%、14.86%、14.57%。
日前,大立科技也披露了新產品的研發進展。自2018年起,公司在15μm像元、200萬像素非製冷紅外探測器技術的基礎上,開始了12μm像元、600萬像素產品的研發。近期,600萬像素麵陣產品樣品已經過公司研製評審環節確認研發成功,並將於近期提交與該產品相關的集成電路布圖保護及設計專利申請。據公開信息,這是業內首款達到600萬像素級的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產品。
不過,大立科技同時也提示,公司600萬像素麵陣非製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研發成功,但尚未取得客戶認證和正式訂單,尚未形成量產和對外銷售,短期內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但此產品研製成功,鞏固了公司在高解析度非製冷紅外探測器領域的領先地位,有利於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將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產生一定影響。
二級市場上,自去年10月份股價最低跌至4.45元後,大立科技觸底反彈。截至9月20日收盤,大立科技報11.24元/股,近一年時間內最高漲幅達到153%。
需要注意的是,日前大立科技控股股東、實控人龐慧民對所持公司部分股份進行解除質押。截至9月17日,龐慧民共持有大立科技1.3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9.1%。本次股份解除質押後,龐惠民共質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9210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0.08%,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69.01%。龐惠民質押的股份目前無平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