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旗下「全天候科技」,悅讀更多請登錄www.awtmt.com 或關注微信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 、「新金融見聞(ID:AWFintech)。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距離我們坐上「高速列車」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1月25日,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在青島通過專家評審。高速磁浮課題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介紹,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通過評審,意味著下一步可以進入施工設計,具有重要的節點意義。按照課題計劃,2018年將研製一節樣機,2020年研製出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樣車,並完成5公裡試驗線驗證,進行集成示範,為實現高速磁浮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奠定基礎。
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未來從北京到上海大約只需要2.2小時就可抵達,而現在乘坐高鐵則需要約5.8小時。
專家組認為,目前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裡/小時,航空巡航經濟速度為800至1000公裡/小時,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則能夠填補高速鐵路和航空運輸間的速度空白。這種列車既能夠用於長途運輸,也能用於快捷通勤,尤其適用於三種交通運輸模式:經濟規模大、同步性高、一體化強的「通勤化」交通,經濟規模大、互補性強、協調性需求高的大型城市間的「同城化」交通和經濟規模差異大、發展均衡性需求大的東西部中心城市間的「走廊化」交通。
目前,高速磁浮這種新型尖端軌道交通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其中,德國和日本的發展優勢最為明顯。日本超導磁浮技術已實現603km/h的試驗速度,德國的測試速度也達到了505km/h,並在我國上海建成了運營速度為430公裡的國際首條商業運營高速磁浮線,但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系統及工程化應用在中國尚屬空白。
相較於國外的磁懸浮技術,中國研製的高速磁浮,將創新性地採用新型永磁電磁混合懸浮系統,懸浮能耗降低35%、電磁鐵溫升降低40 度、單位有效載荷車輛減重6%以上。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高速飛行列車項目技術負責人毛凱在接受武漢晚報專訪時就曾表示,航天科工集團將分三步建成時速達4000公裡/小時的高速飛行列車,而這種列車採用的就是利用低真空環境和超聲速外形減小空氣阻力,通過磁懸浮減小摩擦阻力,實現超聲速運行的運輸系統。在這一技術加持下,未來從北京到武漢將僅需20多分鐘。
早在去年9月,中國中車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孫幫成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動員會上做匯報時曾透露,中車正在研發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和時速200公裡的中速磁懸浮項目,預計整體項目將於2021年完成任務。如今這一項目的完成進度超過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