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念此願疏和簡略次第,無疾而終往生極樂世界

2020-12-24 常行布施改變命運

這幾天我寫了兩篇關於超度的文章,觸動了一些一直認為能批量超度去極樂世界的學佛者,他們似乎認為做到了連一直閉關修行的仁波切、上師都難以做到的事,輕鬆地把人超度去了極樂世界。

如在公眾號後臺收到的留言:

超度西方是佛力加持超度走的,只要能請來佛菩薩,尤其引發無形眾生的信願力,再藉以對眾生消業增功德,何愁不往生呢?而且也完全符合四十八大願。

本人去年曾對一位信基督教的老太婆超度,她去世四五年了,曾叫深圳一居士看說在鬼道受苦,很渴,而且她的女兒也夢到她媽很渴,夢中曾給她一根棒冰。

去年有緣發心為她超度,超度後問溫州一居士,說去了西方,旁邊站著觀世音菩薩。

又找大連一師父說去了西方,剛開始對方不確定,後打坐細觀察確定往生,而且是觀世音菩薩帶她上去了。又找一居士說她去了西方,旁邊有佛,光很強。

所以真正有天眼通者,結果是一致的,但是所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那麼既然一人能超度成功,為何不能把許多眾生超度成功呢?

理由是全憑佛力加持,佛菩薩難道接不走這麼多眾生?只要因緣具足。所以本人對此文及昨天文章觀點不贊同,供參考。

那老太婆的女兒,過去一想她老媽,就夢中夢到她來了,那晚想了她老媽很多,她又念觀世音菩薩,那晚未夢到,她知道她老媽走了。

傾蓮池:持有這種觀點的,都如出一轍地有兩個特徵:

1、過度強調純靠佛力/外力超度。

比如他認為他能請來佛菩薩超度走鬼道眾生,我說你若真能請來佛,那麼可以測試一下。

其實很簡單的現實證明,你能請佛來,以佛力超度去淨土。

佛力是無量無邊的,可以震天動地,你試著念佛請佛降臨,不說撼動三千世界,就讓你桌子上的杯子懸空,你就知道,是否真的有佛降臨,還是你自己的妄想。

如果是密宗那些長期閉關親見本尊獲得悉地的人,這些是輕而易舉完成的。如龍欽巴尊者修成妙音天女,天女將他放在手掌上,讓他遍遊四大部洲。

古代的劉遺民居士親見佛時,希望阿彌陀佛以衣服覆蓋己身,結果阿彌陀佛真的拿袈裟披在他身上。

這位師兄當然做不到,那麼談何說請佛來送去極樂世界呢?

其實說請佛也說相對和方便的說法,後面會以華嚴教理來說明,關鍵在於相應。

2、以世間的神通人士佐證。毫無例外,他找了所謂的天眼通來驗證,神通人士的觀點,有一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感覺,根本無法查證。

如一位師兄說:能批量超度眾生到極樂世界,這說法很離譜!以前青島X師兄在世的時候,他本人能通靈,與眾生交流,感覺同XX師兄一樣有能力。

與X師兄接觸的兩年時間中,從來沒有聽說過 容易把眾生超度到極樂。經常都是說超度走了,眾生離開了,但沒有說過往生極樂。

還有,說天眼其實並不嚴謹,佛法的天眼之修證,必須是四禪為基礎,四禪是什麼情況,飛天遁地,穿牆分身,火化水,水化土的境界。具體可以去研讀《清淨道論》。

而這個時代,想進入四禪,談何容易?南傳佛教那些長年打坐的人,真正達到四禪仍然是少之又少。

那麼,如果是非這種高深的禪定,而是陰陽眼、鬼神眼通呢?就會受到意識、妄想的影響。比如你說超度了,超度去哪?

如果他潛意識裡認為超度很容易,有極樂世界的概念和印象,就會看到相關的清淨畫面,但是這個真的靠譜嗎?

別的不說,真正的天眼,俯瞰三千世界,如在掌中,視物不僅遙視、透視,還任意觀察,比如帝釋天在做什麼,你現在在做什麼,家裡怎樣,你的私房錢多少?深圳某區的下水道如何?

泰國法身寺的詹奶奶就有這個能力,想知道便知,這都是基於甚深禪定的觀察。包括你拿了一抓的玉米,問那些真正具有入三昧的人,有多少粒,入定便知。

問題是,現在這個時代,迷信那些世間的那些小神通、鬼神通、甚至是妄想通的太多了。

至於超度,如果你嚴謹地聞思顯密經論,就不會有這種忽略自力和修持,全仗佛力,將這一切歸因於佛力的說法,而這種說法近年也是甚囂塵上。

其次,一味只是強調佛力,已經是類似神道的思想,猶如神的萬能論之說。如果這樣,佛為何不讓全世界的醫院裡的病人都痊癒了呢?地獄為什麼還不空呢?

難道佛力需要你念經咒才起作用?

但是若你仔細閱讀過華嚴經和密續經典,就會認識到,從相對層面來說,請佛菩薩降臨非易事。

佛不是天神,很多人將佛視為如神一般的存在,其實見佛是通過心的相應感召而顯現的。

從華嚴經的視角,眾生在什麼情況下才能見佛?有福德因緣,與佛為境界持念,與佛相應。從分別的角度,眾生見佛從某個方向來,而華嚴經了義地說,佛實無來處,或者說從空性顯現。

華嚴經裡,十方諸佛菩薩在逝多林上虛空示現無量的微妙莊嚴境界和神變,在場的很多阿羅漢尊者均不聞不見。他們可是成就五眼六通的成就者,為何不聞不見?

我們可以讀華嚴經的原文:

於時,上首諸大聲聞──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葉、離婆多、須菩提、阿(上少下免,音nou)樓馱、難陀、劫賓那、迦旃延、富樓那等諸大聲聞,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如來神變、如來尊勝、如來妙行、如來威德、如來住持、如來淨剎,亦復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界、菩薩大會、菩薩普入、菩薩普至、菩薩普詣、菩薩神變、菩薩遊戲、菩薩眷屬、菩薩方所、菩薩莊嚴師子座、菩薩宮殿、菩薩住處、菩薩所入三昧自在、菩薩觀察、菩薩頻申、菩薩勇猛、菩薩供養、菩薩受記、菩薩成熟、菩薩勇健、菩薩法身清淨、菩薩智身圓滿、菩薩願身示現、菩薩色身成就、菩薩諸相具足清淨、菩薩常光眾色莊嚴、菩薩放大光網、菩薩起變化雲、菩薩身遍十方、菩薩諸行圓滿。

如是等事,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悉不見。何以故?

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習見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贊說十方世界一切佛剎清淨功德故,本不稱嘆諸佛世尊種種神變故,本不於生死流轉之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來種性不斷絕故,本不攝受諸眾生故,本不勸他修習菩薩波羅蜜故,本在生死流轉之時不勸眾生求於最勝大智眼故,本不修習生一切智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來出世諸善根故,本不得嚴淨佛剎神通智故,本不得諸菩薩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間不共菩提諸善根故,本不發一切菩薩諸大願故,本不從如來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諸法如幻、菩薩如夢故,本不得諸大菩薩廣大歡喜故。如是皆是普賢菩薩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緣,諸大聲聞不能見、不能知、不能聞、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觀察、不能籌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別;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諸大神變。

諸大阿羅漢具足五眼六通,竟然見不到諸佛的無量廣大境界。

有人會說,佛不能強行帶走不想往生極樂世界的鬼道眾生,只有他們有信願。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佛為何不能強行帶走?

結合華嚴和密宗,才能圓滿解釋這個問題:因為鬼神、天龍八部等眾生,如果沒有這個善根業緣,他們根本見不到佛,佛如何強行帶走!

經典中為何強調要信願持名念佛呢?目的就是如密宗說的,要積累這個福德因緣,要相應,然後才能見佛,被佛接引往生淨土。

《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中,菩賢菩薩說:

「佛子!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淨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

佛身無數等法界,有福眾生所能見,如是無數一一身,壽命莊嚴皆具足。

若有眾生善根熟者,見佛身已,則皆受化。然彼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眾生要見佛,必須是心清淨,積累見佛的福德善根,比如供養佛、憶佛念佛。

這裡的眾生,包括六道眾生,也包括天龍八部。所謂的天人有天眼見到佛,實際上是累世積累的這個福德因緣,否則天人天神也無法見佛。

如果你讀過《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你就更能明白一個真相:真的是業力決定你看得見什麼。

我們見到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了,是我們大家的共業。而另外的時空的眾生,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說法,也是他們的善業因緣。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云:

「此諸佛剎,皆唯心量之所變現。或有世界,見劫火燒,或燒已盡,或見風起,或有清淨,或有雜染,或現無佛。諸剎土中眾生之類,隨其自業,各見不同。

如是,如是,無量變異。譬如餓鬼饑渴所逼,於殑伽河邊,或有見水,或有見灰,或見膿血,或見便利,不淨充滿。

如是,如是,有情於自佛剎土中,或見雜染,或見清淨,或見有佛,或見涅槃,或見大眾會中說法,或有聽聞第一義法,或聞廣說檀波羅蜜,或見遊行,或有見住,或有見坐,或見食時,或見二丈夫量,或見七丈夫量,或見一瑜繕那量,或見百瑜繕那量,或見千瑜繕那量,或見光明照曜如日初出,或見如滿月圓朗空中,隨其業行種種見異,或見久遠入般涅槃,或有不聞諸佛名字。」

眾生的業緣不同,有的見到佛已經涅槃,有的見到佛還在大眾中說法,有的見到佛的身高是二丈,有的是見到七丈,有的見到千瑜繕那量……所見不同。

經文又云:「譬如餓鬼於河水邊有見猛火,或見異事,或見如是。如此大菩薩集會,各各於自佛剎土中,佛薄伽梵,作菩薩形。

或見有一佛剎土中,劫波火燒,或燒已盡。或見於此佛剎土中,眾生界滿,佛現饒益。有薄伽梵,取諸佛剎入一佛土中,令相似示現。如患翳者,翳因緣故,不了眾色。如是,如是,識因緣故,不了眾相。」

當你知道這一點之後,就知道,為何佛無法全部帶走鬼道的眾生,或者地獄道的眾生。也不是眾生想去,就一下子能去,那種直接十念成就的,必然是如普賢菩薩說的,善根成熟,得以受化。

那麼,說大批量超度去極樂世界,就更不可能了。究竟來說,佛遍及法界一切處,眾生業障故不聞不問。

不是說佛無法將鬼道眾生強行帶走,而是無量眾生根本沒有見佛的善根因緣,不是說他是鬼,佛來了他就見得到!

這就是華嚴經的見地。南傳佛教界,很多成就的大德不承認有極樂世界和諸大菩薩,為什麼?他們雖然有禪定力和神通力,但看不見極樂世界。具體華嚴經已經說清楚了,阿羅漢見不到諸佛之廣大境界。

因此,那種單純以為以佛力超度,不是自己超度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佛力是不可思議的,就像太陽普遍照耀天下,瞎子就見不到,不是佛的過錯,而是瞎子自己的業障。

要想真正獲得佛力的加持,眾生必須自修,才能感召佛力,而不是佛一下子都超度了,談何容易!如果那樣,地獄豈不是全空?

最簡單的,如果你認為你能感召來浩大的佛力,你試著請佛讓你飛起來吧。我相信這裡沒有人能做到。

而在古代的成就者公案中,《印度佛教史》記載,如一位印度成就者見到了普賢菩薩,他祈請菩薩,菩薩剎那間將他從印度帶去了一個西域國家,瞬間轉移。

如何才能見佛?華嚴經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設有人慾見,眾生數等佛,靡不應其心,而實無來處。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成就白淨法,具足諸功德,彼於一切智,專念心不舍。導師為眾生,如應演說法,隨於可化處,普現最勝身。

眾生必須對佛產生這種信願,然後以佛為境界,觀想佛形象,念誦佛號,積累見佛之善根因緣。

那麼,是否那些鬼道眾生相信了,願意去極樂世界,就能去呢?如果是剎那就能見到佛並且能去的,必然是這個福德因緣剛好成熟。但是大部分顯然不是。

按密教的說法,關鍵是什麼?如法地念誦修持積累,達到相應才行。

《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淨土宗的大德解釋這句話時,不按通途來解,認為你對阿彌陀佛的願力功德有真實的信心,有往生之願力,願意持名,就具有大的福德因緣。

通途的則是,你必須積累這個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其實兩種說法都是對的,沒有足夠的善根和福德因緣的人,他是無法如法地念佛的,信願不具,各種障礙顯現,無法相應。

而第二種說法,其實也是密宗的見地。

佛在一字頂輪王咒的密續中,就說過,持咒的人,成就有遲速,在於福德。那些罪障深重和福德微薄的,需要禮佛、火供、造沙塔等積累福德資糧,持咒才能成就。而福德大,業力輕的,直接持咒就可以迅速成就。

在這密續中,佛說到那種罪業深重的人,修持咒王,勤苦不間斷九年才能證悉地。

持咒法門,也是佛力他力,但是你看,持咒的人也想成就悉地,但是是你想了,念了幾句咒語就可以了嗎?不是!必須不斷修持才相應!

而不空罥索觀音法系,觀世音菩薩說,那種大罪之人,日日無間斷修法,達四千天,也就是11年左右,才能成就。

同樣的,藥師佛、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都有治病的大願力,有的患病的師兄,有健康的願,但是念了很久,依然沒能痊癒。

對於超度,或者求生淨土,末法時代,念佛誦經咒之餘,結合這種修功德等資糧輔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晉代的高賢劉遺民居士,在廬山跟隨慧遠大師念佛,一心求證念佛三昧,曾兩次親見阿彌陀佛。

在他圓寂前,他請僧人誦《妙法蓮華經》,將近幾百部。為什麼?為了積累往生的資糧!

劉遺民對著佛像焚香,一再地禮拜並祈禱說:

我因為釋迦牟尼佛的遺教,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此香應當先供養釋迦如來,其次供養阿彌陀佛,再其次,供養《妙法蓮華經》,我之所以能夠得生淨土,就是由於此經的功德。並且願與一切的有情,能夠同生西方淨土。

說完之後即與大眾告別,睡臥在床上,面向西方合掌,安然地往生。當時為東晉安帝義熙六年(西元410年),時年五十九歲。

現在不說超度,而是關於學佛者未來往生淨土的問題,必須相續不間斷地念佛誦經,有此信願,日日修持,久之相應,自然往生。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

但是你若說平生不念佛,死後直接超度一批去極樂世界的,那是很難的,甚至不可能。

正如昨天文章中的白城隍所說,他還問諦閒大師,鬼道眾生能念佛的寥寥無幾,是否要投胎為人才能去?

民國時作為北京的城隍,很多高僧去北京舉行超度法事的當然很多,他執掌一方,如果大批眾生被超度去極樂世界,他豈能不知?

而諦閒大師和白城隍的對話,印光大師也看了,也認同那段對話,可見印祖還是贊同大部分鬼道眾生很難念佛。

如果認為單純靠諸佛菩薩的力量就直接帶去淨土的,那也不是正見,否則逝多林上空顯現這麼莊嚴的境界,諸大阿羅漢為何看不見,佛為何不能加持他們看見?

既要有佛力的加持,但必須也要有自力足夠的修持。如陽光普照,失明的人見不到,陽光再怎麼光明,也幫不到他。這就是為何地獄眾生還是這麼苦的原因。

如果那些眾生也念佛呢?但是他們念佛就當下能見佛去淨土了嗎?這等於直接架空了因緣和業力。如果這樣,白城隍為何還在陰間念佛十多年仍未往生。

且佛皆有顯現於眾生前說法之菩提願,但是普通人念佛持咒,怎麼無法見到佛現前說法,因為功夫還不到,除了那些親見本尊的成就者。

除非這個人生前、宿世有一定的善根,經臨終引導,為他修功德,他自己也有這個信願,得以往生。

以下列舉一個日本高僧傳記中《元亨釋書》的故事。

中散大夫橘守輔,京兆人,年近八十仍然不見他皈依三寶,不念佛做功課。

晚年主管豫州。永長元年(1096年)六月二十四日晚上,他從府衙回家之後,身體無病,向西方唱念阿彌陀佛名號而安詳去世,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等瑞相非常多。

有人感到非常奇怪,就問他的妻子,太守生平並沒有信佛修行,怎麼臨終的時候這麼吉祥殊勝呢?不知道他每天秘密的行持是什麼?

橘守輔的妻子說,像您所說,他近年並沒有修什麼善業功德。只是每天晚上,不論淨穢,洗手漱口之後,拿著一張字紙面向西方讀誦,讀完後恭敬頂禮。

他這麼做已經有幾十年了,未曾間斷。

那張神秘的紙寫著什麼內容呢?原來是一個發願疏。

往生極樂世界願疏

弟子某,敬白三世諸佛十方聖眾:弟子自強仕始,口唱彌陀,心歸法華。不論淨穢只整衣服洗口手,向西合掌唱彌陀寶號,稱法華題名。

若臨命終時病痾(kē)讀失心,不能念佛,以此勝業當彼資糧。又誦法華壽量品偈十反,此等微善自今以往雖急劇永無缺。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往生安樂國。

X年X月X日弟子某發願敬白

我們來解讀這個修持次第,未來想往生極樂世界的師兄們,也可以如此修持,這個次第非常殊勝圓滿,含攝了菩提心、念佛、念法華偈誦。

第一、念誦往生願疏。

弟子某,某就是讀自己的名字,強仕在古代是四十歲的代稱,太守說我自從四十歲開始,就口念阿彌陀佛聖號,心裡依止法華法門。

其中的一個關鍵之處:若臨命終時病痾失心,不能念佛,以此勝業當彼資糧。他說如果我臨終時生病,失去正念,不省人事,希望我平常修持的功德成為往生之資糧。

我這些微善,從今以後,即使急速完成也永不間斷,就是有時候可能念得不多,但每天都不會間斷。

希望大家能學習這個精神,就像念地藏經,你哪一天再忙,可以少或者快,但是不能斷了,相續非常重要!

往生願疏經過大家可以如此念誦,這個願疏已經包括了發願和回向。

弟子XX,敬白三世諸佛十方聖眾:弟子自XX歲開始,口唱彌陀,心歸法華。不論淨穢,只整衣服洗口手,向西合掌唱彌陀寶號,稱法華題名。

若臨命終時病痾(讀kē)失心,不能念佛,以此勝業當彼資糧。又誦法華壽量品偈十遍,此等微善自今以往雖急劇,永無缺。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往生安樂國。

X年X月X日弟子XX發願敬白

第二、念誦佛號和法華經題。

南無阿彌陀佛(如千遍、幾千遍、萬遍,最好每天固定)

南無妙法蓮華經(如108遍或者更多)

第三、念誦《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的偈頌十遍: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

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

鹹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

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

餘國有眾生,恭敬信樂者

我復於彼中,為說無上法

汝等不聞此,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惱

故不為現身,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乃出為說法

神通力如是,於阿僧祇劫

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

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果,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花,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

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

是諸罪眾生,以惡業因緣

過阿僧祇劫,不聞三寶名

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

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

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

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

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

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

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

我亦為世父, 救諸苦患者

為凡夫顛倒,實在而言滅

以常見我故,而生憍恣心

放逸著五欲,墮於惡道中

我常知眾生,行道不行道

隨所應可度,為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惠,速成就佛身

念誦到這裡,這個簡略的功課次第也是做完了,從橘守輔自稱四十歲開始,到將近八十歲無疾而終往生極樂世界,他每天晚上堅持,將近四十年。

想往生極樂世界的師兄,可以如此修,這個次第非常殊勝,如上面所說,包含了往生的願力、菩提心、功課內容、回向,還防止晚年臨終生病失去正念的意外。

因為在發願部分,已經包括了回向,所以不用再特別回向。

此次第分三部分:發願、念佛、念法華。

為什麼他念誦法華經名和偈頌呢?因為念誦法華經的一偈一句,就具足無量的功德。

《法華經》云: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為何是《如來壽量品》呢?法華經中的每一品都是非常殊勝同等重要,皆有外、內、秘密、極秘之釋意。

而在日本的一些宗派傳承中,認為這一品是法華經全經最核心最中心的一品,重中之重。

聖嚴法師云:「此品在《法華經》本門之中,居於核心肝要的地位。日本的日蓮宗修行者,經常持誦的就是跡門的〈方便品〉和本門的〈壽量品〉。

日蓮宗的大本山,建於身延山中,名為久遠寺,也是出於〈壽量品〉的「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句。所以,此品乃為日蓮宗的宗義信仰的根本依據。

但在中國漢傳佛教系統內,並未特別重視此品,倒是由於隋代南嶽慧思禪師特重〈安樂行品〉而撰〈立誓願文〉;天台智者大師因讀〈藥王菩薩本事品〉的「是真精進」句,而悟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觀音菩薩普門品〉則形成家喻戶曉的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信仰。

可見由於民族文化背景各異,衍生出對於《法華經》的內容輕重取捨,亦有出入。」

如來壽命品中,釋迦牟尼佛說自己久遠劫前就已經成佛了,現在為了度化眾生而示現涅槃而已,其實佛並未入涅槃,他一直在印度的靈鷲山和其他地方說法,從未離去。

釋迦牟尼佛現在還在印度靈鷲山說法,這是佛親自說的,且還說靈鷲山是一個清淨的剎土,即使世界毀滅,那裡的淨土也不會消失。

這可以說是一個震撼三界的真相,和華嚴經的說法是一致的,真相是釋迦牟尼佛從未離開,且他不是2500年前才成佛。他在久遠不可思議劫前,就已經成佛了。

現在大家見到佛涅槃,是為了方便示現而已。假如一個人的福德因緣具足,還會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

餘國有眾生,恭敬信樂者

我復於彼中,為說無上法

我見諸眾生,沒在於苦惱

故不為現身,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乃出為說法

神通力如是,於阿僧祇劫

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

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

餘國,比如我們中國,中國的眾生,如果對釋迦牟尼佛、對三寶具足恭敬信樂,還會見到釋迦牟尼佛說法。

所以這一品的這一段偈頌,開權顯實,告訴你最圓滿的真相,不再拐彎抹角。

這無疑是在告訴你,釋迦牟尼佛還在世,這個浩大的法流樞紐依然在世,他從未舍眾生而去。

每天念誦這一段,自然會與佛法的源頭——釋迦牟尼佛相應,自然的,祈求世間願,乃至往生淨土,決定成就!

相關焦點

  • 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普賢行願品》: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深信並且讀誦、書寫十大願王的人,臨命終時,在最後那一剎那的時間,一切諸根眼耳鼻舌身意都完全散壞,一切親屬也都舍離而去。此人在世時的權威勢力都完全失掉了。
  • 佛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會不會再墮落?
    阿彌陀佛與我們就在一念之間往生的人分九品有大根機的人,行十善業,發願「上品上生」,那麼臨命終時就會直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的果位如果本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才遇機緣,又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舍下一切,那麼就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荷苞待綻」!這個荷苞待綻就是消除你累世積累惡業循環的一個過程。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絕妙」之處!
  • 東林寺大安法師,往生的必要條件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請問法師,念佛法門必須要修當前一念才能往生嗎?大安法師:念佛法門的往生條件是信願持名,主要要靠信願來感通佛力。我們用具足信願來莊嚴當下能念佛的這一念,就能夠成就往生。這個「念」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就是現前的這個心來念。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這樣能念和所念就融為一體了。 然而我們這一念常常是系縛在五欲六塵上,不清淨,非常染著。那麼我們這一念現在是念佛,它就是清淨的一念。但這個「念佛的念」對我們初心學佛的人來說,它很生疏;而「五欲六塵的念」它很熟悉。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不管是誰,只要成功往生,從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脫輪迴,直至成佛,絕對不會再墮落於三惡道了,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凡是往生的人,其身體與佛一樣,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顯示:生佛不二,真實平等。皆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法界次第初門》曰:「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
  • 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是怎麼解釋的
    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更加完善系統的淨土宗教理和修行的方法。這些祖師解釋念佛往生淨土的原理,他們的腳跟是時時刻刻站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中第十八願的立場上的。念佛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乘佛願力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原理。
  •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他智慧高明,慈悲廣大,發心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在自在王佛的指導幫助下,遍觀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明了一切諸佛救度眾生的本願,然後一心寂靜,經過五劫長遠時間的思惟,規劃出他自己成佛度生的宏偉藍圖,而發下四十八大願。
  • 佛教:念句簡單的「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是真的嗎?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34講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淨土宗祖師叫善導大師,善導大師他叫光明和尚。他念佛每念一句佛號口裡就出一道光明。又叫別時意趣,就是說,可能你這輩子接觸佛法太少了,沒有善根,那麼就設立一個法門,讓你念阿彌陀佛,不斷的這樣積累積累,等到某一生某一世因緣成熟了再修因證果成就。他認為說淨土法門說的這一生就往生極樂世界,然後在那做一生補處,畢竟成佛,說這個說法是佛的善巧方便,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有法師就是這樣說的。
  • 阿彌陀佛聖誕與極樂世界信仰
    阿彌陀佛是《阿彌陀經》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稱呼:「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無量壽經》則詳細介紹了阿彌陀佛行菩薩道時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因地法行,為成就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以及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之後的種種莊嚴法相。
  •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
    禪宗的明心見性是什麼,有僧人說:「性者本性也,明者明白也,本性即是如來之法身,此法身乃不生不滅之體。明心見性,就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不住其間,明悟此一剎那之感,此感便是如來體性,知覺如來體性,便是明心見性也。」而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禪宗看來,成佛的關鍵,不在於他度,而在於自度。
  • 念阿彌陀佛有很多人糾結,要知道7點,關係到你能不能往生很重要
    所以不可以念成「(窩wō或額ē)彌陀佛」,必須要規規矩矩念出「阿(ā)彌陀佛」的清朗音聲。俗話說「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我們念佛是為了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憑自己念佛的力量和阿彌陀佛的加持,得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很重要,一定要念對了。如果影響到往生,那就不是悔恨一生的事了。第二點:到底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還是念「阿彌陀佛」。
  • 淨空法師: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第一段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我們將經文念一段:【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一願是全部經文最核心的一段,四十八願無比殊勝的一願就是這一願。我們在念老集註裡面可以看到,第十八願念老用心用得最多,注得最詳細,這是稀有難逢,我們今天遇到了。
  • 問師父:一邊作惡,一邊念楞嚴咒還能去極樂世界嗎?
    三、如果阻止不了,你可以念佛,助這些動物往生極樂世界。問:我和別人發生矛盾,想和他和好成為朋友應該怎麼做?答:主動和解、念佛化解。問:一個人念佛幾十年,往生沒有皈命彌陀本願救度,就是念佛號,把往生靠在臨終助念,若臨終無人助念,能往生嗎?答:看他願不願往生,願往生就能往生。
  • 彌陀法門:往生極樂淨土的品位有「三輩九品」之分?
    三、下輩若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願生其國。其人臨終夢見阿彌陀佛,亦得往生。往生後,功德、智慧略差於中輩者。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寶池中。妙法即悟無生法忍。於須臾間,遊歷十方,承事諸佛,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上生者往生後,即見佛與諸菩薩色相具足,聽聞妙法即悟無生法忍。於須臾間,遊歷十方,承事諸佛,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 專稱阿彌陀佛名號,往生極樂世界為指歸
    善導大師將修行方法分為正行和雜行。其中,正行有五種:一心專門讀誦淨土三經;一心專注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一心專門禮拜阿彌陀佛;一心專稱阿彌陀佛名號;一心專讚嘆供養西方三聖。在這五種正行當中,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最核心的,稱為正定之業。因為能夠稱念佛號,就隨順了阿彌陀佛「名號度眾生」這一核心的願。
  • 陳義孝:《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四十八大願之十七至二十」
    附記1:此願是說,稱其名號,信樂往生,念到臨終起正念,就是什麼也不想,只想阿彌陀佛,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有人曾問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四十八願中,有唯除五逆之句,而觀無量壽經又許五逆往生,豈不矛盾?所以此段經文特別強調「至心發願,欲生我國。」釋迦佛在《阿彌陀經》的正宗分裡,說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之後,即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接著在正宗分末後一段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最後又在勸願流通時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奇妙的極樂世界三事之水篇
    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水,但是西方極樂之水卻不是生存之要,而是有著更加殊勝的彌陀大寶海之加持妙用,我們先來看奇妙的極樂世界之水。《往生論》曰:「莊嚴三種功德成就者,有三種事,應知。何等三種?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虛空。」 那麼這與《往生論》前所講的「種種事功德成就」有什麼區別呢?既有相同,又有區別!
  • 西方極樂世界遊記(三)賢生遊西方環境,菩薩述十念法門
    有一位孤苦無依的老媼,平常受到社會教育,可是他本來不必別人的救濟,何以言之?因為她有兒子,只因善根淺薄,受不了物質誘惑,又得不到社會教育,所以每天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惹事生非,像這種情形,不但造成家庭問題,更造成社會問題。由此可知,宗教的社會教育是迫切須要的,為什麼呢?因為假使此位遊子,年少之時就能接受善書的薰陶,那麼他便會走向善道,如此一來,家庭問題與社會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 往生與預知時至
    念佛是必定往生的,至於要怎樣才能夠預知時至呢?我寫了幾首不像樣的偈語,來為大家說明。第一首: 念佛願生必往生,平生業成光攝護;臨命終時佛現前,蓮花接引生淨土。 「念佛願生必往生」,只要專一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而願生彌陀淨土,就必生彌陀淨土。「必」是百分之百、決定性的,是斬釘截鐵、鏗鏘有力、不可改變的。
  • 若有業障,必經此水沐浴,在這裡就是一種修煉,業重者,一浸此水……(二九)遊西方極樂世界恭聽阿彌陀佛說法!
    叩問佛尊,剛才您說「世人皆念阿彌陀佛,我卻一心念眾生是佛」,我覺得真有意思,請佛尊解釋其意如何?佛尊曰:善哉!你果然有智慧,眾生日夜念阿彌陀佛,望我度他上極樂世界;我日夜念眾生是佛,希望眾生與我不二,若能體會我意,將塵世化為淨土,婆娑世界即成極樂國,我亦想到人間淨土逍遙自在一番!楊生曰:佛尊所言有妙意,若人間化為極樂,您想投胎下凡嗎?
  • 佛教常識丨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極樂世界是一個絕對清淨平等的世界,人人六根清淨,無有愛欲情事,而且人人的身形樣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故無有婦女。●極樂世界,廣大無邊,就是十方無量世界的眾生一齊往生到那裡去,也不會有人滿之患。●氣候溫和。沒有四季、寒暑、陰雨的變化,永遠是那麼涼爽舒適,令人心曠神怡。●地勢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