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新興產業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高科技上市公司逐漸成為A股市場的生力軍。截至目前,科技類行業公司累計市值已接近11萬億元以上,創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
從滬深交易所相繼成立到現在,已經過去近三十年時間。截至最新,已有逾3600家上市公司登陸A股市場。翻開歷史,A股的過往如同一幅畫卷呈現在眼前,從第一批股票上市,到股權分置改革,從中小板、創業板相繼開通,再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科創板也於今年6月份開板。同時A股國際化步伐也在加速,納入MSCI、富時羅素指數後又納入標普道瓊指數。A股市場在多元化創新、制度建設和監管方面日趨成熟。
A股初始:滬市「老八股」僅2隻未更名
中國股市始於90年代初。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正式試營業,首批上市的股票是在深圳經濟特區公開櫃檯上市交易的五家公司股票「發展銀行、金田實業、萬科企業、安達運輸、原野實業」,因為這五家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成立前已經發行交易,所以史稱「深市老五股」。這5隻個股中,有的出現連續虧損、有的已改頭換面,只有深發展(目前的平安銀行)、深萬科(目前的萬科A)發展勢頭良好。這5隻個股當年的總市值尚不足今天的一隻中小盤股,但它們卻是燎原的星星之火,點燃了深圳證券市場的第一把火。
之後,在同年12月19日,「飛樂音響、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申華電工、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城、鳳凰化工」8隻股票伴隨著上交所開業銅鑼聲正式開始上市交易,史稱「滬市老八股」。這8隻股票中,目前僅鳳凰化工(目前的退市博元)因財務造假而退市,其他7股均還活躍在目前的A股市場上。不過,當年的「老八股」,目前還剩飛樂音響、豫園商城(目前為豫園股份)兩隻個股上市以來未出現大的「改頭換面」,其他均被借殼重組或主業發生變更。
從漲幅來看,飛樂音響、*ST遊久(原「愛使電子」)歷史漲幅均超百倍。作為A股老八股之一,飛樂音響上市以來證券簡稱從未變更,其目前主營業務為IC卡應用軟體及系統集成等。*ST遊久原先簡稱「愛使電子」,後變更為「愛使股份」,2015年在由煤炭行業轉型為遊戲後,公司簡稱變更為「遊久遊戲」。
與飛樂音響、*ST遊久同一批上市的老八股中,歷史漲幅均在1倍以上。而從過往每年度的大牛股來看,*ST遊久一共有兩次登頂A股漲幅榜,分別在1991年和1993年,年度漲幅均在3倍以上,其是唯一一隻兩次登頂年度漲幅榜的股票。
歷史牛股:瀘州老窖279倍漲幅居首
中國股市二十幾載,牛股一直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投資者的視線。第一隻百元股、第一隻重組概念股、第一隻高送轉股,這些牛股的出現均成為了當年市場的鮮明烙印。證券時報·數據統計顯示,1990年以來,按照歷史漲幅計算(不含上市首日),A股市場共誕生了161隻十倍股,10隻百倍股。漲幅最大的是股票是瀘州老窖,歷史累計漲幅279倍。貴州茅臺、伊利股份累計漲幅也在200倍以上。
歷史以來,先後有包括雲賽智聯(原「真空電子」)、匯通能源(原「輕工機械」)、外高橋、瀘州老窖、創元科技(原「蘇物貿A」)、深科技(原「深科技A」)、合金投資(原「合金股份」)登頂A股年度漲幅榜。即便在1994年、2001年、2008年、2011年、2018年等滬指跌幅超過20%的年份,A股市場牛股依然層出不窮。2008年滬指跌幅達到65.39%,當年漲幅榜冠軍平潭發展累計漲幅4倍以上,平潭發展前身為「中福實業」, 2008年4月18日,由SST昌源「變身」而來的ST中福恢復交易,股價當天即狂漲1164.71%。去年滬指累計跌幅24.59%,漲幅榜冠軍中石科技累計漲幅2.98倍。
市值方面,A股市值榜首也曾多次易主。按照歷史每年年底最後交易日A股市值計算,共有11股問鼎A股市值榜。最開始幾年,有包括雲賽智聯(原「真空電子」)、中國寶安(原「深寶安A」)、氯鹼化工、上海石化、陸家嘴等股先後問鼎A股市值榜。在中國石化2001年上市後,A股市值榜首便被其收入囊中。2006年底,工商銀行市值反超中國石化,首次登頂。
同樣,隨著中國石油2007年登陸A股,A股市值榜首被其佔據十年之久。2017年、2018年市值榜首再次回到工商銀行手中。截至最新,A股市值超萬億公司有4家,分別是工商銀行、貴州茅臺、農業銀行、中國石油。榜首依然是工商銀行,達到1.49萬億元,其次是白酒行業龍頭貴州茅臺,與工商銀行市值差距不到500億元。
A股現狀:新興產業快速崛起
每個時代都有不一樣的特徵,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地位越發凸顯。數據統計顯示,90年代,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車、化工、機械設備、基建、食品飲料等傳統領域,到了2000年底,中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工業新產品生產比上年增長26.3%,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已成為工業經濟的第一支柱。
到了2010年底,新興產業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以電子、通信、計算機、醫藥生物為主的科技類行業上市公司數量達到近400家,當年新上市的科技類企業合計接近百家。近幾年來,從三六零、完美世界、分眾傳媒借殼回歸,到工業富聯快節奏IPO上市,A股市場顯現出擁抱新經濟企業的巨大熱情。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經濟數據顯示,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的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截至最新,電子、通信、計算機、醫藥生物等四大行業的上市公司合計超過850家, 合計A股市值接近11萬億元,為歷年最高水平,同時佔A股市值比例約為五分之一,為28年來最高水平。
從歷史各階段的前20大牛股屬性來看,來自新興產業的公司逐漸成為市場追捧焦點,這與當年的時代背景及行業變遷密不可分。2000年以前,A股市場牛股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地產、交通運輸等資本密集型行業,進入21世紀後,網際網路創業浪潮迭起,信息技術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近十年來,電子信息、網際網路傳媒、半導體、醫藥等行業牛股輩出,直到目前,以5G、手機產業鏈為主導的科技類公司已成為A股市場一道亮麗風景線。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來源:數據寶(shujubao2015)